假如與偉人毛澤東無關:且看去掉標籤的三湘學者、北大教授楊板倉

2020-12-14 觀海汀濤
友情提示:研究歷史,建議看史書。史書也未必是真的,依舊需要自行判斷。

【序】

1871年,農曆辛未。

時值大清同治十年

……

我們先來環視一番大清帝國疆土之外的世界。

這一年:

德國,日耳曼人統一了德國,建立起德意志帝國

法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正式成立;

美國,洛杉磯唐人街遭遇暴亂,數百名白人衝進唐人街洗劫並屠殺華人;

日本,派出巖倉使團橫濱美國商船"亞美利加"號啟航訪問歐美,歷時一年十個月,訪問了歐美的十二個國家;

巴黎公社

……

我們把目光再次轉回到大清帝國

也是這一年,清政府蠻不情願地、在日本的懇求之下,享受起在日本的治外法權;

(讀累了的朋友可以轉去改看拙著《清政府說,自即日起,日本全國警察,一律不得配刀。於是,無刀》);

……

重點是在這一年:

4月21日,農曆三月初二;

楊昌濟,未來的共和國締造者的老師、嶽父,出生在板倉的一個書香世家。

雖然這個板倉鎌倉一樣,都帶有個"倉"字,卻不是在日本,而是在湖南的長沙縣,是個小鎮中的小村子。

……

8月14日,農曆六月二十八;

大清國未來的第十一位君主、德宗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出生於北京城宣武門內醇親王府的槐蔭齋

四年後,這位大清入關後的第九帝(還是倒計時中的第二位),將在四歲的時候,被抱入紫禁城,在太和殿正式即位,年號光緒

……

這兩位同齡人一個在京城、一個在湖南,怎麼看,都毫不相干;

其實不然。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蘊含,為了說歷史,京城也得為湖南當背景。

因為楊昌濟"欲栽大木拄長天"宏願真的實現了,他的學生、女婿真的"縛住蒼龍"了。

1971年,典型的江南民居

……

共和國締造者毛澤東老師嶽父——這開局就閃亮登場的固化形象,或許是楊昌濟身上最大的標籤。

然而筆者認為只用一位歷史人物來衡量另一位歷史人物,顯然失之片面。

實際上,作為一位接受了儒家傳統文化、湖湘地域文化、東洋文化、西洋文化薰陶的近代倫理學家教育家,作為一位"舊時代的新人物"楊昌濟自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思想史文化史意義。

他存在的意義,或許被人們大大低估了。

假如,此刻本文的閱讀量已經過萬,那麼,我敢肯定的說,必定在幾千人的印象中,這位毛澤東的老師、嶽父的形象,或是私塾先生、或是鄉村教師。

下面,請大家跟隨筆者,試驗著將這位三湘學者北大教授融入到時代的大背景中去看看,他究竟風流不風流。

1871年,在陽臺聊天的四名清朝男子,他們都留著大清的標誌——辮子。

【一】

歲月葳蕤,流光飛逝。

轉眼間到了1889年。

這兩位都已經十八歲了。

……

這一年,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在法國的巴黎召開了。

恩格斯指導著"第二國際"這個鬆散的聯盟積極開展反對無政府主義的鬥爭,傳播馬克思主義,推動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一就是我們現在正在享受的"五一國際勞動節";

同年,荒尾精向日本參謀本部遞交了樂善堂間諜們的第一份重要成果:有關中國大勢的分析報告--《復命書》

這份報告認為,清國的"上下腐敗已達極點,綱紀鬆弛,官吏逞私,祖宗基業殆盡傾頹"

普列漢諾夫後來就這次會見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在倫敦跟您在一起度過的日子將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最幸福的回憶」

……

這年,光緒皇帝大婚,並且親政了。

雖然皇帝親政了,但是太后依然不能退休,在政務上必須要把關,要訓政

什麼是訓政

那就是,一旦皇帝胡來,慈禧可以隨時回來垂簾聽政

朝廷中的各種事情,依舊是先要去向慈禧太后懿旨慈禧勉為其難地接受,然後才允許向皇帝稟報。

訓政,相當於慈禧光緒皇帝的脖子上套了一根繩子,而且這根繩子還是一個活結。

只要慈禧不滿意,她拉動這根繩子,立刻就能把光緒皇帝拽下龍椅。

光緒皇帝也鬱悶啊,所以也就開始妄圖搭建自己的班底。

他很明白,沒有幫手,永遠也搬不走慈禧這尊大神。

但是要找幫手,卻並不容易,必須得有機會。

光緒皇帝

……

這一年夏天,湖南瀏陽縣的任俠才子譚嗣同由蘭州去京師,途中經過燕趙大地之井陘關,他賦《井陘關》一詩以抒自己的俠氣狂情:

"平生慷慨悲歌士,

今日驅車燕趙間。

無限蒼茫懷古意,

題詩獨上井陘關。"

23歲的他,在京師結識了時任工部主事的劉人熙,從遊問學,得聞永嘉學派之淵源,研究張橫渠王船山先儒學理

"後又逢康氏梁氏,言大同之旨,三世之義,其學日新又新,此乃思想升華之期,然切非結晶之候也。"

譚嗣同專祠內梁啓超題「民國先覺」匾

……

這年,22歲的孫中山還在香港西醫書院繼續學習。

課餘時間穿梭於香港、澳門,發表對清朝政府不滿的言論,鼓動"勿敬朝廷",被視為"大逆不道"

……

這年,楊昌濟應了長沙縣學試,補邑庠生,也就是成為秀才了。

並且湖南的學政張亨嘉(這是位一年五升遷的大牛人)很是欣賞他的才華學識。

楊昌濟七歲進館發蒙,蒙師就是他積學不第、長期在鄉下教私塾的父親楊書祥

他的外祖父也很厲害,進士出身、做過大清國子監學錄,對他影響甚深。

這說明青年楊昌濟必定熟讀經史,對舊學築有根基,所以張學政才視他為大清合格的人才,納入後備幹部進行管理,批准他跨入了準入制的門檻,可以去參加公務員的省考、國考了。

楊昌濟的內心卻極端鄙視清朝的這種科舉取士制度,他在日記中很無奈的寫到:

"闈墨不記,以其為俗學也。"

張亨嘉

……

【二】

又是將近十年過去,本段就來到了1898年。

三年前,1895年的4月,日本逼籤《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

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組織發動下,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史稱"公車上書"

很遺憾,所上之書因頑固派的阻撓而沒能送到光緒皇帝的手中。

……

這年,秀才楊昌濟還在嶽麓書院求學。

光緒皇帝卻在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的支持下,試探著開始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準備發展農、工、商業,意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準備變法了。

嶽麓書院

……

此時,湖南已經開了南學會。

一次,楊昌濟在聽維新幹將譚嗣同、唐才常的講座時發問:如何救國救民

同時還表達了自己對此的一些見解。

他的見解從尚存的當年南學會的課卷裡可覓端倪。

他在這篇名為《論湖南省設立商務局宜先振興農工之學》的課卷中寫道:

"振興商務固為今日之要圖,而商務之本源,尤在於農工之學;其必先振興夫二者,而後商務可得而言也"。

譚嗣同非常欣賞他的高論,回答他:

"於聖賢微言大義、晦盲否塞之秋,獨能發為如此奇偉精深之問,此豈秦漢以下之學者胸中所能有哉?

茲事體大,餘亦何敢論斷。

總之,以民為主,如何可以救民,即以如何為是,則頭頭是道,眾論皆通矣。"

這顯示出他對楊昌濟的發問、見解,評價是很高的,以聖賢事業譽之

這篇論文在所有課卷中名列第三;

……

這年的6月11日,光緒帝頒布了"明定國是"詔書。

戊戌變法開始了。

9月5日,光緒召見譚嗣同,並命譚與劉光第楊銳林旭以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

9月19日傍晚,慈禧突然離開頤和園,返回大內;

光緒皇帝自是日起遷居瀛臺

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光緒皇帝被囚,康有為梁啓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

9月28日,譚嗣同戊戌六君子就義;

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只留下了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以死赴難、壯烈獻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全部都被廢止,一地雞毛。

1871年,一名在畫家正在創作。有這樣的藝術細胞,在那個貧窮的年代,他應該活得比大部分人都好。

……

戊戍維新失敗,楊昌濟決定不再參加科舉,而潛居長沙閉門讀書。

在學習過程中,他"嚴立課程,力戒涉獵,強記故實,務別去取"。

無論是研究學問還是做人,他都具有堅忍精神,他說:"吾無過人者,惟於堅忍二字頗為著力,常欲以久制勝。"

讀者看到這個"堅忍"會不會想到一位光頭的浙江人呢?再看"以久制勝",又會不會想到偉人呢?

他十分敬佩王船山之為人,認為"船山一生卓絕之處,在於主張民族主義。此是船山之大節吾輩所當知也。"

這與譚嗣同倒是英雄所見略同的。

……

這年,孫中山在日本橫濱的中國城,首次遇到年僅11歲、美麗的大月燻,32歲的他對佳人一見鍾情。

變法失敗,康有為梁啓超亡命天涯,孫中山曾努力設法相救。

梁啓超逃到日本後,孫中山更加珍惜他們的友誼,派人去看望,又通過日本友人宮崎寅藏平山周等轉達他的問候

孫中山宮崎寅藏等筆談,交換政治見解時,曾把梁啓超當作同志,稱他們之間"另有秘語,非局外人所能知"。

這年,孫中山初步確定了三民主義綱領,很顯然,這與梁啓超的理念是無法產生共鳴的。

大月薰

【三】

又過五年,1903年,楊昌濟要出國了。

去哪?

日本。

主攻教育學

為了表示自己雖然身去東瀛、但是心懷中華,行前,他改名"懷中"

……

讀者朋友不要驚訝於秀才楊昌濟留學去日本。

要知道,在清末民初的短短20多年裡,湖南的留學運動是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

湘籍學子從負笈東渡、再到留學美國、再到遠赴歐洲求學,留學運動可謂此起彼伏,方興未艾。

這一潮流起步晚、 發展快、範圍廣,形式多,彰顯著時代主題、體現著湖湘地區的人文精神。

肯定地講,湖南留學運動對推動湖南教育近代化的進程所起的作用是極其重大的。

為何官費鍾情於留日?

這是因為當時的主流觀念認為"……遊學各國,西洋不如東洋。一是路近省費,多可遣;一是去華近,易考察;一是東文近於中文,易通曉。中東情勢,風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無過於此"。

故而留學日本成為了首選。

楊昌濟先生(1871-1920)

……

1902年,清政府諭令各省改革學校制度。

湖南當局應詔改制,創辦新式學堂。

一時間,湖南亟需大量能夠辦理新式學堂的人才。

然而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培養此類人才的機制,

這使得新式人才奇缺。

為突破這種困境,派遣學生出國留學成為最佳途徑。

1902年冬天,湖南地方當局開始招考官費留日學生,楊昌濟懷著尋求真理、振興祖國的強烈願望報考,並獲取錄。

……

據筆者百度,湖南這批去日本的共有24人,以楊昌濟的年齡最大,32歲。

這24人中,筆者推薦大家拓展閱讀的有:劉揆一陳天華仇亮

那一年,湖南還有二十多人是留學歐美的,此為伏筆,有後話。

……

這一年,長沙妙高峰下、與嶽麓山隔江相望、南宋時創辦的千年學府城南書院改稱湖南師範館,距離叫做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尚有的八年時間。

板倉出生的楊開慧已經兩歲了。

雖為女兒身,但楊昌濟也為她取了名、字、號。

那時,偉人未來的"驕楊",以開慧為名、以雲錦為字、以為號。

我們的偉人,已經開始在韶山的私塾裡讀書,在接受著楊昌濟也曾經歷的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

開慧鄉板倉衝

……

這年:

梁啓超華盛頓會晤美國總統羅斯福

孫中山在日本秘密組建軍事學校

《蘇報》在發表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章士釗《中國當道者皆革命黨》、鄒容《革命軍》"自序"後,被封禁;章炳麟入獄。

陳獨秀開始在上海協助章士釗主編《國民日報》——第二《蘇報》了

最後還要重點說說為人"性情耿直,雄於膽略"、擁護變法的沈藎,他揭露《中俄密約》於天津英文報紙,《密約》引發在東京的中國留日學生和國內各階層的反對。慈禧下詔將其仗斃。

但他至死都沒有求饒。

……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老校區位於長沙市天心區書院路妙高峰下

【待續,視過審情況再說】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韓毓海:重讀毛澤東是為尋找初心
    中國青年網記者 嶽巍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1日電(記者 嶽巍 黃昂瑾)「很高興今天我們的教授韓毓海為北大青年教工毛澤東寫這樣一本書,我們既為毛澤東感到驕傲,也為有這樣的學者感到自豪。」   據了解,該書提煉毛澤東思想精華,並穿插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將毛澤東深邃的哲學思想和大刀闊斧的指揮行動相互融合串聯。今年年初首發上市之後,便迅速引發國內重讀偉人毛澤東的熱潮。如今,這本書將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學生們的書架上。
  • 北大教授韓毓海新書探討如何讀懂毛澤東
    北大教授韓毓海新書探討如何讀懂毛澤東 2016-04-22 16:55:58  4月21日上午,北大博雅講壇第47期活動——《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新書分享會上,北大中文系教授韓毓海解讀如何讀懂毛澤東。
  • 我寫偉人毛澤東
    原標題:我寫偉人毛澤東   昨天有很多故事數也數不清,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顏色記在我心中。那潑墨是李白,金樽對月詠千裡江陵,山川大河映孤帆遠影。那綠色是杜甫,秋風入夜聽琵琶心曲,茅屋破處頌長歌之行。那黃色是廟宇,晨鐘暮鼓,一炷香火萬世太平。
  • "偉人帖"風行校園?且看當今大學生心目中的偉人
    對歷史偉人的評定,出自對歷史的認識和評價。這向來似乎只是學者的學術工作。不過,學者的學術,不管它顯得多麼客觀、科學,卻總是仍以學者自己對當下生存狀況的心靈感受和對當下某種(這種或那種)潛隱的意識形態的認同為基礎的。所以,我們不妨來看一看較少學術、因此可能也就較少束縛的大學生們是怎麼看歷史的吧。
  • 敬佩偉人毛澤東,從那個年代課外閱讀巜毛澤東選集》開始
    讀小學高年級時一次在家裡亂翻東西時,意外的看到了巜毛澤東選集》第一至第四卷,便迫不及待很有欲望的開始閱讀起來。偉人毛澤東寫的文章通俗易懂語言直白,當年沒有什麼閱讀水平的我仍然被其深深吸引了,一旦空閒下來便捧著選集反覆看,為此挨了家長不少的指責呢……我說什麼也沒有想到,在讀初一的時候
  • 程美東: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
    1918年8月,毛澤東來到了北京,不久就職於北大圖書館。從此,毛澤東就與北大結下了歷史性的淵源關係。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已然成為一位胸有利器、眼界寬闊的有為之士,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成就了毛澤東。
  • 毛澤東喜愛紅色泳褲 81歲穿它最後一次遊泳(圖)
    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的館藏文物:兩條紅色和白色的遊泳褲。「寓偉大於平凡,由細微至親切,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今天上午,電視文獻紀錄片《毛澤東遺物的故事》湖南專家學者座談研討會在韶山召開。
  • 又到毛澤東誕辰:緬懷永遠的偉人
    今天是2020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27周年紀念日。毛澤東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1949年4月下旬,毛澤東在香山別墅看解放南京的捷報。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家風
    汪建新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長期從事黨的幹部教育事業,尤其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6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領悟毛澤東的家風家教思想在我們黨內具有的重要典型示範意義,從毛澤東和家風有關的詩詞作品中,感悟和解讀他的偉人家風。 嚴父慈母恩難忘 毛澤東深受母親文七妹的影響。他曾說:母親對我的影響很大,她待人忠厚、和善、賢良、勤勞節儉。
  • 偉人毛澤東的實幹品質
    原標題:偉人毛澤東的實幹品質 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實幹家。 青年毛澤東即頗具實踐精神。他早年曾參加著名的少年中國學會。
  • 品讀毛澤東書信 領略偉人風採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一生寫過很多書信。這些書信,有長有短,涉及內容廣泛。研讀這些書信,我們能體會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崇高品格與博大胸懷。它是站在地平線上遙望海中已經看得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這可能是毛澤東一生中寫的最長的信,有六七千字。這封信,分析深刻,分量很重,是毛澤東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重要論述之一。
  • 假如你在民國當教授
    民國時期的教授風範是讓人神往的,他們或放浪不羈、或謙遜儒雅,或考據嚴謹、或語出驚人,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專業上學富五車,人格上自由獨立。假如能夠在民國當教授,你會是哪一款? 本文選自謝泳教授文章《過去的教授》,有改動。
  • 北大歷史系教授、著名學者田餘慶今晨去世
    北大歷史系教授、著名學者田餘慶今晨去世 澎湃新聞 2014-12-25 09:57 來源:澎湃新聞
  • 北大教授王澤
    《中國教育科學》2020年第10期封面人物簡介 王澤——中國優秀文化傳播大使、著名文化學者、博士生導師、北大教授中共黨員、牛津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北大教授、北大高級智庫儲備專家、北大《中華人才辭書大典》入編專家、國家人才庫專家評委、著名社會活動家、文化學者、評論家、作家、書法家、音樂人、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作家葉辛曾親筆題寫筆名:海之夢•希岸。
  • 漢朝明朝書香貴 開國皇帝農耕類 莫笑北大往年事 南園玫瑰潤之味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聽歌聲就知道一代偉人備受人民愛戴!偉人功業之巨非我輩能用文字表述,他所開創的基業依然蒸蒸日上,他的英明必百世流芳。本文單表偉人毛澤東晚年實施的一項戰略國策,所產生的書香之高雅五十年後釋放出「南園玫瑰潤之味」。
  • 戲辱北京大學教授學者苦難歷史?北大南園書香屋守望歷史不是背叛
    背著「發配」之名的就有鄧廣銘、侯仁之、張岱年、嚴家炎、吳小如、湯一介等著名學者。,一篇是「北京大學搬到江西是毛澤東思想的戰略傑作」,另一篇是「後知後覺發現毛澤東關於勞動的價值觀魅力無窮」。兩篇「悟道」的習作放在網上起初沒有引人注意,忽然之間讀者爆棚……還招來許多揣測:北大南園書香屋在背叛歷史、粉飾太平……一時間還真讓北大南園書香屋招架不住。無奈再碼點文字說明北大南園書香屋歌頌讚美毛澤東思想是基本旋律,是歷史的守望者不是背叛。看待任何問題其結論都與角度有關、與時間有關,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 草帽詩社|傳承紅色精神,重溫革命初心|緬懷偉人毛澤東
    9月9日是偉大領袖毛澤東逝世四十四周年紀念日,草帽詩社組織詩友和文化志願者赴薊州區東二營鎮高崇波建立的毛澤東紀念館開展「尋訪偉人足跡,感受革命精神;弘揚紅色精神,重溫革命初心」愛國教育主題活動。中小學生們向偉人致少先隊禮。期間,大家以詩歌朗誦、聽紅歌、講革命故事等形式向偉人致敬,重溫革命歷史,傳承紅色精神。
  • 毛澤東性格形成的心理學原因
    我們知道毛澤東當然就是20世紀中國偉人,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最重要的偉人,對世界的影響也非常大。有關毛澤東的著作,他生平的著作很多,在中國有很多,在西方國家也很多。其中有一些,比方說近年有一本就是張戎寫的毛澤東的傳記,這本傳記雖然賣得好像是不錯,但是缺陷是非常明顯的,為什麼呢?
  • 山西中條山三座山峰輪廓酷似毛澤東臥像(組圖)
    管喻 楊方崗/攝  頭枕東,腳蹬西,面南側臥,一尊酷似偉人毛澤東的隱形臥像日前被運城工學院教授楊方崗和山西日報記者管喻兩人同時發現。該巨型臥像位於運城鹽池南畔的中條山上。只要到達觀測點上,「毛公臥像」就立刻展現在眼前。
  • 《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重溫精神的力量
    編者按  繼《偉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讀馬克思》一書的版權2015年成功輸出歐美之後,近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韓毓海的新著《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的英文版本,再次經由美國奔馳出版社漂洋過海,面向全美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