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明朝書香貴 開國皇帝農耕類 莫笑北大往年事 南園玫瑰潤之味

2020-12-22 北大南園書香屋

劉邦與朱元璋都是農耕出身,大字不識一籮筐,然而他們開創的江山社稷卻是書香最貴!有道是:漢朝明朝書香貴,開國皇帝農耕類。莫笑北大當年事,南園玫瑰潤之味。

生於農家的劉邦從管理十裡地的亭長起家推翻了秦朝、贏了楚漢之爭、建立漢朝……這個婦孺皆知。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漢朝在科技領域也頗有成就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漢朝的書香特濃鬱!不僅僅是搶救完善了儒家文化,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之跨越朝代管控中華兩千多年。「儒學獨尊之原因,在客觀條件上是由於漢至武帝,六十餘年間,社會經濟已呈繁榮;帝王集權亦經樹立;學術思想自然趨於統一。蓋諸家學說皆與帝王集權衝突,如墨家主平等,道家主放任,等等,皆不利於帝王集權。儒家與民言服從,與君言仁政,正合帝王專制之治。加之,儒家學說範圍極廣,言訓詁註疏校勘典章制,甚至陰陽五行等,皆可附從,故得信仰者眾。根植於儒學思想園地的漢室書香高貴到何等程度不可言表啊!

較比劉邦出身更可憐的朱元璋窮到出家當了和尚,當和尚是無奈之舉、是為口腹計、並非是真心皈依佛門,得著機會就參加了紅巾軍。經過十幾年的廝殺,最後與陳友諒決戰鄱陽湖建立大明江山。朱元璋即位後,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恢復社會生產。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開創洪武之治!明朝時期,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出現平民化與世俗化趨勢,文學藝術空前繁榮。宋明理學也在明朝達到完善。 文學方面,比較有特色的,表現在詩文、小說、戲曲三方面。其中我們今天稱道的中國文學四大名著出於明朝的就有三部,《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都是明朝書香的傑作。為《紅樓夢》做了鋪陳的《金瓶梅》同樣是明朝書香的作品。有誰能說明朝書香不高貴?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聽歌聲就知道一代偉人備受人民愛戴!偉人功業之巨非我輩能用文字表述,他所開創的基業依然蒸蒸日上,他的英明必百世流芳。本文單表偉人毛澤東晚年實施的一項戰略國策,所產生的書香之高雅五十年後釋放出「南園玫瑰潤之味」。 毛澤東要求全國各行各業都要辦成一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學三千兩百名教師員工來到北大南園(江西南昌鯉魚洲)開辦江西分校,親歷北大南園生活的專家、教授、學者很多人因此閱歷受益衝向了人生事業的顛峰,其中也有許多陳芝麻爛穀子在此不再重複(感興趣可關注「北大南園書香屋」翻找相關文章)。

湯一介先生是北大南園的親歷者之一,他在晚年成功主持編撰了鴻篇巨著《儒藏》,直接點燃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新一波國學熱潮,受到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湯一介先生的人生成就從北大南園生活中究竟吸收了多少營養,我們無從考究,但是可以藉著他的言傳身教開的花、結的果品味一二。湯一介先生的著名弟子雷原教授在「湯用彤國學」中說:勞動可以使人向善……我們據此書香味道溯源,不難發現北大南園之書香真味:勞動人民創造了歷史,勞動最光榮!劉邦、朱元璋、毛澤東……無一例外,他們都是來自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北大南園的誕生是毛澤東思想的戰略傑作之一,莫笑北大往年事,南園玫瑰潤之味。詮釋北大南園書香潤之味的「北大南園玫瑰頌」副歌反覆吟唱:願世人都勤奮成就新輝煌!

相關焦點

  • 北大南園書香屋守望歷史不是背叛
    北大南園書香屋近日推送了兩篇習作,一篇是「北京大學搬到江西是毛澤東思想的戰略傑作」,另一篇是「後知後覺發現毛澤東關於勞動的價值觀魅力無窮」。兩篇「悟道」的習作放在網上起初沒有引人注意,忽然之間讀者爆棚……還招來許多揣測:北大南園書香屋在背叛歷史、粉飾太平……一時間還真讓北大南園書香屋招架不住。無奈再碼點文字說明北大南園書香屋歌頌讚美毛澤東思想是基本旋律,是歷史的守望者不是背叛。看待任何問題其結論都與角度有關、與時間有關,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 西漢開國八王與明朝開國六王下場分別如何,不比不知道
    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身邊必定都有一幫得力的大將和出眾的謀士,一旦時局穩定必定要大肆封賞功臣,西漢時劉邦分封了八個異姓王,明朝時朱元璋追封了六個異姓王,他們的下場到底如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楚漢戰爭中,官至太尉,劉邦建立漢朝,被封為燕王(今北京)。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同陳豨叛亂,劉邦在攻擊盧綰時,與大臣誓曰:「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是為白馬之盟。以樊噲、周勃攻打盧綰,攻下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盧綰攜及家人奔走匈奴。公元前194年(漢惠帝元年),盧綰死於匈奴,享年63歲。
  • 古代開國之君為何偏愛屠殺功臣,真實原因令人抓狂
    細觀中國歷史,就會發現,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有一個嗜好——屠殺功臣。開國之君一般都是智謀超群、雄才大略的明君雄主,為何卻偏愛屠殺功臣,落得薄情寡義、忘恩負義的惡名呢?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開國之君對待功臣的一些軼事。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月餅起義」傳說知多少?
    每當中秋,皓月當空,闔家聚會,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風俗。月餅,在我國有著悠長的前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留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月餅的「鼻祖」。
  • 漢朝和明朝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清代的歷史學家孟森說:「得國正者,唯漢與明」,其實漢朝與明朝又是何其相似。第二,分封天下,卻遭遇自家人內鬥王朝勢力建立之初,都把家族子孫分封到各地,想要鞏固政權,但最後都是慘遭打臉。漢朝有七國之亂,明朝甚至於朱元璋剛死,燕王朱棣便造了朱允炆的反。鞏固家族政權的分封並沒有發揮作用,反倒填了麻煩。
  • 中國歷史上唯一出身貧苦農民的開國皇帝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潮流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傑出的古代皇帝。比如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那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再比如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那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但是,毫無疑問,這些人的出身,都還不錯!
  • 明朝頂級大臣,歷經五個皇帝,堪稱官場不倒翁,只因優秀家風
    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都督王貴率領的大軍隊40000人被消滅;鷂兒嶺之戰成國公朱勇的軍隊50000人被消滅;傷亡總數近30萬人,這是明朝成立以來從未見過的一次失敗。 明帝國最精銳和裝備先進槍械的三個陣營被摧毀。 重建後,他們再也無法戰鬥了。帝國在這方面的力量也在下降。 鍛造九州之鐵,不是錯誤。
  • 明朝名將,位列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五,同時又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
    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他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不但是開國六王之一,同時位列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也是少數沒有收到朱元璋清洗的明朝功臣之一,他就是明朝的衛國公-鄧俞。鄧俞,原名鄧友德。元軍聞訊迅速派大將蠻子海牙率領元朝精銳水師聚集采石磯,準備進攻太平府,鄧俞率軍偷襲敵營,抓住了地方的很多將領,並利用火攻之術大破元朝水師,和其他將領乘勢進攻金陵,佔領了金陵,並乘勢佔領了江南重鎮徽州。鄧俞因功先後被升為廣興翼元帥和徵南將軍。
  • 朱元璋摯友,明朝開國六王之首,為何最後被毒死
    副帥常遇春與徐達爭辯,認為徐達失去了立大功的機會,徐達解釋說:「雖然元順帝是夷狄,但他畢竟是皇帝,久居帝位,如果我們俘虜了他能怎麼做呢,無論是殺掉還是封他為王都不合適,還不如放掉。」待他們回京像朱元璋匯報的時候,朱元璋果然沒有因此怪罪。徐達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明朝建立之後封徐達為魏國公,去世後更是追封為中山王,配享太廟,是公認的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 古代一共有408位皇帝,只有這個省沒有出過皇帝,猜一下是哪個?
    如果說按開國皇帝來算的話,大概是28個開國皇帝,其中兩個省份最多,分別是河北跟內蒙古。這兩省都是出了四個開國皇帝,河北是王莽、劉備、高洋、郭威,這些皇帝比較有名,不過國家都不是特別大,僅是全國的部分地區而已。內蒙古是北魏的拓跋珪,北周宇文覺、遼朝的耶律阿保機、蒙古(元)鐵木真。說來也是尷尬,劉備號稱是劉邦後人,結果祖籍都跟人家不一樣,當然,也有可能是時間長遠,遷地方了。
  • 漢朝初期為什麼有兩個皇帝,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
    那麼西漢初期為什麼會有兩個皇帝呢,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那麼趙佗為什麼敢於在西漢面前稱帝,西漢為什麼卻默認了趙佗的稱孤道寡?稱帝後的趙佗開始學習漢朝皇帝一樣,也以皇帝的身份在南越國的疆域範圍內進行發號施令。而趙佗稱帝的底氣,正是南越國鼎盛時期的東西一萬餘裡的疆域。南越國的這 「東西一萬餘裡」的廣大疆域,即北越南嶺一帶(即今廣東省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江西省南部一帶),西至夜郎(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全部,雲南省的大部),南至南海之畔(即今越南),東至閩越(即今福建省)。
  • 秦朝以後的開國皇帝諡號 為何始終圈定這三個字?
    根據《逸周書·諡法解》:「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先秦時期,周天子及各諸侯國君、夫人、卿大夫等皆有諡號。而自秦始皇一併天下後,認為由臣子給先君評定諡號,是「以子議父、以臣議君」乃大不敬。於是,廢除了諡號,其自號始皇帝,其以後稱二世、三世乃至萬世。
  • 這個朝代的皇帝全是大帥哥,為何單單開國皇帝醜陋不堪
    看到標題,相信大家很快就會想到明朝,想到朱元璋。但是隨之疑問也就來了,為什麼明太祖朱元璋醜陋不堪,而他的子孫後代卻英俊瀟灑呢?難道不是親生的?
  • 為何開國皇帝的廟號多叫太祖?其餘的多叫宗呢?有人壞了規矩
    啥樣的系統呢?就是幾乎所有的開國皇帝廟號都為太祖或者是高祖,比如:曹魏,曹操是太祖,曹丕是高祖;晉朝,司馬懿是高祖,司馬昭是太祖;隋朝,楊忠是太祖,楊堅是高祖。 然而五代之後,則沒了「高祖」,開國皇帝清一色的都是「太祖」,比如:朱元璋,努爾哈赤等都是「太祖」。 那麼開國皇帝之外的皇帝呢?多稱為宗。比如我們熟知的唐太宗,宋仁宗,明英宗等等。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我們發現,明朝歷代帝王,每位都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甚至稱得上「奇葩」一、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布衣天子、和尚皇帝,開國之君,享年70歲,在位30年,也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
  • 中國皇帝的諡號,廟號,年號
    中國五千年歷史,實際上是一部王朝興衰史,登基為帝者少說也有數百人之多,後人稱呼皇帝,除了直呼其名外,一般用到諡號,廟號,年號。諡號,是古代皇帝、皇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給予評價的稱號,這裡特指皇帝的諡號。
  • 歷史上著名的5句狠話,其中霍去病的一句話,讓漢朝多了不少剩女
    趙匡胤是宋朝開國皇帝,與其他君王不一樣的是,他未曾殺戮功臣,只不過用一杯酒把他們的兵權給收了。而在建立宋朝之後,他與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詞人李煜有過一段流傳千年的對話。 974年,趙匡胤召李煜入汴京,李煜不傻,自知有去無回,便派人去汴京求和。
  • 明朝十六位皇帝,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分別活了多大?
    明朝一共統治了二百七十六年,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後一個崇禎皇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在這十六位皇帝中,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呢?分別活了多大歲數?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 清朝的開國皇帝是誰?為啥有三人都有機會競爭,你支持誰
    這麼龐大的清王朝,開國皇帝是哪位 ,越來越多明朝北方的領土被金朝吞併,此時後金勢力得到了更多的土地發展,清王朝的強大也是從這一開始,所以很多人也認為努爾哈赤就是清朝開國皇帝。
  • 不是開國皇帝的朱棣,比開國皇帝更狠,更有魄力
    建文四年(1402年)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叔父,起兵造反,奪了侄兒的皇權,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不是開國皇帝的朱棣,比開國皇帝更狠——確地說,他才是朱元璋的最佳接班人,強權政治在他手裡玩得溜溜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