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脂供需變化不大 國內價格回調幅度有限

2020-12-16 金融界

來源:糧油市場報

作者:王遼衛

因前期漲幅過大,獲利了結盤增加,且疫情影響原油和匯率走勢,國內油脂價格高位回調。全球油脂供應偏緊的格局沒有改變,油脂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預計繼續回調幅度有限。

美國大豆出口銷售強勁,但新季美豆開始收割,市場供應預計增加,加之歐洲疫情再度蔓延,市場恐慌情緒加重,本周美國大豆期價衝高回落。中國大豆需求強勁,加上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需要,預計還將持續採購美國大豆,美豆價格將繼續高位運行。國內豆粕價格受良好需求支撐,預計繼續高位震蕩。

豐收博弈出口 美豆高位運行

美國大豆收割工作逐漸展開,豐收壓力抵消了中國強勁採購需求的提振,加上歐洲疫情再度來襲,本周美國CBOT大豆期價衝高回落,但仍處於偏高水平。本輪美豆期價最高漲幅超過170美分/蒲式耳,基金持倉量也升至2012年以來高位,後期繼續上漲需要新的動能,預計短期高位震蕩。

美國農業部作物進展報告顯示,截至9月20日,美國18個主產州大豆生長優良率為63%,與上周持平,高於上年同期的54%。美國大豆收割工作逐漸展開,當周美國大豆收割率為6%,高於上年同期的2%,與過去5年同期均值持平。

9月15日以後,巴西大豆播種工作陸續展開,市場普遍預期巴西大豆播種面積將大幅增加,但受拉尼娜天氣影響,巴西南部天氣偏幹,對播種工作不利。巴西大豆基本銷售殆盡,且不具備價格優勢,中國企業持續採購美國大豆,美國大豆出口需求良好。截至9月10日,2020/2021年度美國大豆累計出口銷售3234萬噸,遠高於上年度同期的1118萬噸。其中,對中國出口1736萬噸,遠高於上年同期的166萬噸。當周對中國裝運大豆109萬噸,上周94.3萬噸;未裝船數量1578.2萬噸,上年同期為125.3萬噸。

自9月3日以來,美國農業部連續第13個工作日報告對中國售出大豆,累計對中國銷售319.1萬噸大豆,還對未知目的地售出191.75萬噸大豆,表明大豆需求非常強勁。

巴西大豆出口裝運量顯著下降,加之當前巴西大豆報價已高於美豆,美國大豆更具出口競爭優勢,中國需求將轉向美國,加上中美經貿協議的落實,美豆出口前景看好,對價格形成支撐,但美豆豐收壓力來襲,預計短期內美國大豆價格繼續高位運行。

豆粕需求良好 價格走勢堅挺

9月23日,沿海地區43%蛋白豆粕現貨報價為3070~3150元/噸,周環比上漲40~60元/噸。其中,華北地區3100~3120元/噸,華東地區3060~3130元/噸,華南地區3070~3120元/噸。豆粕價格高位震蕩,貿易商採購謹慎,成交一般。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飼料產量為2296萬噸,環比增長4.8%,同比增長14.9%,為2017年10月以來單月最高產量。其中,豬飼料產量749萬噸,環比增長6.9%,同比增長46.3%,連續3個月同比增長;母豬飼料同比大幅增長93.4%,連續7個月增長。當前生豬生產持續恢復,存欄中能繁母豬佔比較高,飼料原料上漲推高商品料用量,共同帶動豬飼料持續增加,未來豬料將成為飼料增產的主要增長點,利於遠期豆粕消費需求。

上周國內大豆壓榨量大幅回升,但由於飼料養殖企業節前備貨,提貨速度加快,豆粕庫存連續第三周下降。9月21日,國內主要油廠豆粕庫存105萬噸,周環比減少4萬噸,月環比減少12萬噸,同比增加30萬噸,比過去3年同期均值增加19萬噸。10月份前大豆到港量和壓榨量仍然較大,預計豆粕庫存繼續下降空間有限。

美豆期貨價格在中國強勁購買推動下升至兩年多高位,大豆進口成本升水支撐豆粕價格。儘管大豆到港量龐大,但需求表現良好,油廠庫存壓力小於預期,豆粕現貨價格高位運行。近期歐洲疫情再度蔓延,商品價格整體走弱,或令豆粕價格承壓,預計短期內國內豆粕價格震蕩調整,後市仍將取決於美豆走勢。

棕油庫存仍低 行情受到支撐

9月24日,國內沿海地區24度棕櫚油報價集中於6600~6650元/噸,周環比上漲50~80元/噸。其中,天津地區6600元/噸,江蘇張家港地區6650元/噸,廣州地區6600元/噸。棕櫚油價格高位運行,貿易商採購謹慎,成交一般。

監測顯示,9月23日,國內沿海地區食用棕櫚油庫存總量約32萬噸(含工棕約43萬噸),周環比減少2萬噸,月環比下降2萬噸,同比減少23萬噸。其中,天津6萬噸,張家港8萬噸,廣東10萬噸。本周進口棕櫚油到港減少,而需求良好,港口庫存再度下降。

9月23日,馬來西亞10月船期24度棕櫚油CNF報價800美元/噸,折合到港完稅成本6560元/噸,周環比上漲195元/噸,比2101合約高425元/噸。上周棕櫚油進口利潤改善,國內貿易商採購積極。據不完全統計,上周國內新增21船24度棕櫚油買船。預計10月份進口棕櫚油到港60萬噸,11月份到港65萬噸,進口增加將限制庫存下滑。

印尼棕櫚油協會(GAPKI)表示,7月份印尼毛棕櫚油以及棕櫚仁油產量423萬噸,環比下降6%;棕櫚油(包括精煉產品)出口313萬噸,高於6月份的277萬噸,也高於去年同期的292萬噸,因為對中國和中東地區出口增加。國內棕櫚油消費環比增長7%,達143萬噸,主要是受生物柴油項目支持;7月底棕櫚油庫存362萬噸,環比下降8%。

SPPOMA數據顯示,9月1~20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減少1.1%;船運機構SGS數據顯示,9月1~20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為104.7萬噸,比上月同期增長17.6%。產量增幅不及預期,出口需求良好,預計庫存上升幅度有限,利多棕櫚油價格。歐洲疫情再度加重,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市場恐慌情緒增加,馬盤期價跟隨其他商品大幅回調,供需基本面並未惡化,預計下跌空間有限。

國內棕櫚油到港量偏少,而豆棕價差快速擴大,棕櫚油消費需求良好,庫存維持偏低水平,供應偏緊格局未改,提振棕櫚油基差報價。油脂市場價格走勢整體偏強,儘管周二油脂價格全線回調,但國內基本面依然良好,預計下跌幅度有限,棕櫚油價格保持震蕩格局。

資金獲利平倉 豆油價格回調

9月23日,沿海地區一級豆油市場報價7350~7450元/噸,周環比上漲200~250元/噸。其中,華北地區7350~7380元/噸,華東地區7380~7400元/噸,華南地區7400~7450元/噸。豆油價格大幅下跌,貿易商觀望情緒較濃。

上周國內主要油廠大豆壓榨量大幅上升,大豆庫存下降。監測顯示,上周末全國主要油廠進口大豆商業庫存720萬噸,比上周同期減少33萬噸,比上月同期減少5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97萬噸。根據船期監測,預計9~10月份大豆到港量均在850萬噸左右,隨著大豆到港量下滑,大豆壓榨量保持高位,後期大豆庫存或將逐漸回落。

9月22日,全國主要油廠豆油庫存133萬噸,周環比增加6萬噸,月環比增加21萬噸,同比減少2萬噸,比近3年同期均值減少15萬噸。10月底前大豆到港量仍大,大豆壓榨量維持高水平,隨著節前小包裝備貨結束,豆油提貨速度預計放緩,豆油庫存將繼續上升。

近日,國外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加重,市場擔憂二次疫情暴發,加之國際原油價格走低,制約油脂消費恢復。美豆價格高位回落,成本支撐力度減弱,加之節前小包裝備貨結束,需求下滑導致豆油庫存趨升,均壓制豆油價格。

油脂價格大幅上漲後,資金獲利平倉意願較強,短期內豆油價格將回調,但在全球油脂供需趨緊的背景下,預計回調空間有限。

菜油供應偏緊 豆菜價差擴大

9月23日,沿海地區四級菜油現貨報價9650~9750元/噸,周環比上漲150~200元/噸。其中,江蘇南通9700元/噸,福建廈門9650元/噸,廣東湛江9630元/噸,廣西防城港9620元/噸。

同日,加拿大10月船期菜油進口CNF報價1026美元/噸,周環比上漲26美元/噸,折合到港完稅成本約8350元/噸,比菜油2101合約期貨價格低865元/噸。進口利潤豐厚,國內企業積極進口菜籽油。

海關數據顯示,1~7月份我國累計進口菜油107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44%。其中,自加拿大進口54.3萬噸,同比減少11.2%;自阿聯進口20.8萬噸,同比增長196.4%;自俄羅斯進口13.4萬噸,同比增長111.2%;自法國進口5.1萬噸,同比增長18倍。國內菜籽進口量維持偏低水平,儘管菜油進口利潤較高,但全球菜油出庫能力有限,整體供應依然偏緊,對價格形成支撐。

本周,國內菜油價格走勢強於豆油,豆菜油價差繼續擴大。9月22日,豆菜油1月合約價差為2047元/噸,周環比擴大220元/噸,月環比縮小175元/噸,同比擴大734元/噸;5月合約價差為1679元/噸,周環比擴大133元/噸。華東沿海地區豆菜油現貨價差為2220元/噸,周環比擴大190元/噸。當前加拿大菜籽進口量偏低,加之近日加拿大放棄中加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影響,支撐國內菜油價格,預計短期內豆菜價差繼續擴大。

相關焦點

  • 由全球生活用紙供需看國內紙價
    隨著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爆發,繼日本、美國民眾瘋搶衛生紙,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也上演了「搶紙大戰」。2014-2018年全球生活用紙產量增長迅速,年均增速2.80%。2018年全球總產量3573.84萬噸,較2017年增幅1.33%。亞洲、歐洲、美洲生活用紙產量年均生產量佔到全球的97%以上。
  • USDA12月供需報告前瞻及對國內油粕市場影響幾何?
    值此之際,周四晚美國農業部(USDA)將攜最新月度供需報告登場,此次報告對美豆市場有何影響呢?國內油粕行情又將對此作何反應?讓我們拭目以待!同時,分析機構平均預測報告中將小幅下調全球2020/21年度大豆年末庫存至8511萬噸,分析師預估區間介於8100-8652萬噸,USDA11月預估為8652萬噸。我們預計2019/20年度美陳豆供需數據基本無調整。
  • 【王宇(油脂油料組)】美天氣指引後市粕弱油相對強
    截至5月25日,從裝船預期推斷,6月份進口大豆預期到港量為740-760萬噸,而2014年同期為638萬噸,同比增加超過16%;7月份進口大豆預期到港量為750-780萬噸,相較於去年同期的747萬噸,變化不大。可以預計6月份大量到港的低價南美大豆將在成本端施壓國內油粕價格。
  • 烯烴:現貨供需環比走弱,印度PVC價格飆漲
    01合約剩下的交割博弈預計進入1月份收斂基差幅度才會增大。後市觀點聚烯烴短期供需兩端變化不大,高估值下面臨季節性累庫導致下遊投機需求減弱,顯性庫存開始平滑,價格走勢短期維持震蕩。聚烯烴05合約的中長期看,春節累庫和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投放的增量裝置會導致產業端壓力增大。
  • 豆油帶動棕櫚油價格大幅上漲 油脂化工行業供需拐點已現
    我國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18年進口超過8800萬噸,今年1-7月全國大豆進口4690萬噸,同比下降11.3%,主要受非洲豬瘟導致的生豬在欄數量大幅下降影響。大豆加工後80%為豆粕、18.5%為豆油,豆粕主要用於豬飼料,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上半年國內生豬存欄量34761萬頭,同比下降15%,存欄量下降抑制豆粕需求,導致豆油產量縮減,國內豆油價格有望繼續上漲。
  • 供給端憂慮難成長期驅動 油脂反彈或受限
    本月巴西港口的停運炒作,以及馬來西亞部分棕櫚油種植園的暫停營業均對本月油脂期價的企穩反彈起到了助推作用。雖然目前巴西港口的炒作被證偽,但疫情仍處在發展階段,市場對未來的形勢變化仍然存在較大的憂慮。  對於需求端,全球疫情的蔓延將帶來全球植物油需求的下滑,目前已有多國出臺行動限制措施,採取居家隔離的方式應對疫情,這使得餐飲業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
  • 黑色觀察:短期見頂信號現 6月份或有回調整理
    導語:自4月份起,黑色系產品再度迎來一波較大幅度的上漲,其中鐵礦石領漲,大商所鐵礦石主力合約近兩個月最大波動幅度達到43%。此輪上漲主要的驅動力量來自於中國後疫情時期的需求修復,進入潤四月之後天氣逐漸轉熱,淡季因素將逐步佔據主導地位,黑色系產品或迎來一波下跌回調。
  • 玉米價格恢復性上漲 後市上行空間有限
    對於目前玉米收穫和進口情況,李喜貴介紹,9月份東北地區發生的颱風災害對玉米產量影響有限,在颱風發生前玉米產量基本形成,未受災的地區單產提高。從11月份實際收穫情況看,倒伏玉米的單產受影響不大,預計2020年我國玉米產量與上年持平略增,其中東北三省一區玉米產量超過1.1億噸。
  • 供需基本面逐步轉弱 鋼材價格承壓下跌
    鋼市供需情況本周全國鋼坯價格趨弱調整,截至12月4日,唐山鋼坯出廠價格3580元/噸,較上周下調40元/噸,倉儲現貨3650元/噸,較上周下調30-40元/噸。鋼坯價格預測:鋼坯直接性的支撐存在(供需差、降庫趨勢),但間接性的制約也在凸顯(下遊產銷利潤、成品廠庫壓力),而情緒上趨於更謹慎的態度大概率在鋼坯價格的支撐與制約的博弈中成為左右價格方向的主導因素,預計短期鋼坯價格承壓,但調整幅度有限。
  • 鐵礦石期貨供需關係變化情況分析
    總結: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分析了鐵礦石期貨3-4月的供需關係變化情況,本文我們站在中期的角度,探討鐵礦石期貨2季度較1季度供需關係的變化情況。國內精粉產量在二季度預計將恢復正常狀態,二季度環比一季度增加676萬噸,不出現意外因素幹擾的話,後期供給逐步增加的格局較為明顯。需求方面,我們按照日均鐵水產量隨著需求的釋放逐步恢復直到6月達到230萬噸計算。
  • 寶城期貨動力煤日報20200615:基本面變動有限 動力煤擴大回調幅度
    【行情綜述】動力煤主力合約價格擴大回調幅度,期價開盤於545.6元/噸,開盤後震蕩最高上行548.8元/噸,日內走勢偏弱,向下擴大調整幅度,尾盤報收於日內最低點538.0元/噸,呈現一根帶較長上影線的大陰線實體,結算價
  • 業內人士:政策主導玉米市場供需格局
    近期,玉米期貨價格在政策影響下小幅回調,一直堅挺的現貨價格也有所鬆動。截至上周五,玉米主力合約重回2600元/噸一線,最終報收於2602元/噸,下跌0.15%。在綜合考量各國曆年產量、出口量及全球期末庫存的情況下,預計進口2400萬噸,約替代玉米1600萬噸。其五,進口豬肉替代。明年國內生豬產能逐漸恢復,按進口量與本年度持平的400萬噸計算,理論上可以替代1000萬噸的玉米消耗。短期內,進口豬肉更多為滿足當前供給;長期內,靠多進口豬肉來少消耗玉米的效果才能體現得更明顯。其六,國產政策性小麥+水稻替代。這是未來國家主要的主動調控手段。
  • 【隆眾數據】:供需關係改善 能源市場漲勢明顯
    本周國際原油窄幅波動,消息面利好有限,但能源市場自身供需壓力不大,多數產品呈現出走高趨勢,其中LNG在需求持續增加且氣源緊缺的情況下漲勢較為明顯;丙烷產品走跌則是由於前期價位水平偏高出貨轉淡,本周小幅下調刺激銷售
  • 政策主導玉米市場供需格局
    生意社12月15日訊   近期,玉米期貨價格在政策影響下小幅回調,一直堅挺的現貨價格也有所鬆動。截至上周五,玉米主力合約重回2600元/噸一線,最終報收於2602元/噸,下跌0.15%。
  • 油訊- 聚焦油脂熱點,中國油脂30人論壇上海會議精彩分享 - 中國...
    行情的變化需要關注匯率的變化和原油的價格。● 國內生柴添加方面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計。江蘇省江海糧油集團有限公司 陳禮華  總經理:現有菜油庫存,加上預估的9-12月菜油進口量15-18萬噸左右,另加杜拜、烏克蘭、俄羅斯的菜油進口量,預計不需要到12月底就被消化了。
  • DRAM價格觸底,國內廠商能否受益明年供需反轉?
    來源:新浪財經文/理邏 曾雨叢(實習生)DRAM去產能周期後下遊多邊動作引導市場供需結構調整,市場人士預測,2021年DRAM價格有望迎來上行。DRAM的月平均銷售價格自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底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帶來的「宅經濟」增長,全球對於DRAM的需求增加,DRAM價格也隨之反彈;然而,7月份起,由於疫情後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不斷下修,DRAM市場進入庫存調整期,價格又一直延續下滑的趨勢。
  • 春節至今國內混芳市場行情回顧
    春節假期過後至今,受國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春節期間裝置停工的部分混芳商家暫未恢復生產,同時下遊業者入市有限,物流運輸業活躍度較低,運輸車輛一度難尋,國內混芳市場交投氛圍較為冷清,故為減輕庫存壓力以及規避經營風險,部分混芳商家又選擇停工或降低負荷,混芳市場整體供應總量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
  • 銅市周度觀察:回調是市場分歧的一次集中爆發
    市場突然轉入risk off狀態,主要來自歐洲疫情的復燃,雖然此前歐洲疫情已經有所抬頭,但是最近幾日出現了明顯的加速,法國單日確診重新破萬,英國再考慮二次封城,這引發了風險資產的價格重估,另一方面, 全球五家大的國際銀行可能在過去20年期間涉及一些非法交易行為,總規模達2萬億美元,尤以德意志銀行為甚,因此主要銀行的大跌加劇了歐洲甚至香港市場的壓力;周二銅價震蕩偏強,收復了部分跌幅,日間時段銅價以震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