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很多人離開自己的家鄉在外打拼,為了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但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開始顯現,比如空巢老人現象。
「謝謝社區的黨員們親自上門服務,解決了大問題!」
12月2日-3日,孝南區空巢老人張文俊、失能老人劉召佑的老伴給社區送來三面錦旗。原來,該社區幹部、社工和下沉黨員們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有困難有需求的居民傾心服務,而這面錦旗,就是老人們表達對社區和這些有愛人士的感激之情。
孝柴小區前身是孝感柴油機廠,是一個正在改造中的不到300戶的老舊小區, 7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將近八成,失能失智老人近10人。黨員下沉社區後,社區社工積極發起對接工作,讓他們和有困難的老人結對幫扶,用專業技能解決居民生活中一些迫在眉睫的「小問題」。
孝感市中心醫院下沉三裡社區的黨員有50名左右,這些臨床醫生工作都比較忙,但也組成了一個團隊,只要居民有需求,他們就會輪流愛心接力。
張文俊今年81歲了,是一名老黨員,疫情期間在家裡不慎摔倒導致骨折,沒辦法到醫院去做血生化。社區志願者跟李再雲轉述了丁婆婆的意願,說丁婆婆想請醫生上門給老伴做抽血檢查,李再雲在電話中輕言細語地寬慰:
「丁婆婆,您別著急,我明天早上7點鐘過來給爹爹抽血,您讓爹爹今天早點休息,明早記得抽血之前不吃東西。」
「婆婆,您把爹爹照顧得很細緻,這麼幹淨;爹爹您也要配合一下婆婆,適當鍛鍊一下腿腳。」年輕的胸外科醫生胡琦給尿毒症老人換尿管時說道,「爹爹,我給您塗點麻藥,您稍微忍一下就好了。放心,這樣打針不是很疼。」
肛腸科醫生羅燦自己掏錢買藥膏,幫輕度褥瘡老人換藥:「婆婆,我先給爹爹換藥,等會我再告訴您一些護理方法和該注意的問題。照顧病人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您自己也要多保重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跟我們說,千萬別硬撐著!」換完藥後,羅燦仔細跟婆婆講解了護理方法,然後他怕東西太多婆婆記不住,又將注意事項一一寫在便籤紙上。
張文俊接受到這些幫助,心裡有感而發:「感謝你們,感謝社區,我當過兵,又是老黨員,我們家有三名黨員。黨教育我們要懂感恩,等我腿好了,還要親自去社區道謝!」
劉召佑老人的妻子湯婆婆送來錦旗,好幾次都激動得熱淚盈眶:「如果不是社區的關心,不是這些好醫生的幫忙,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呀……」
現在這個時代,不光有行色匆匆的年輕人,也應該有步履蹣跚的老年人。社會在幫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便捷美好時,老人們的子女也應該要多花點時間和心思,耐心陪伴他們安享晚年,這不就是一份最大的孝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