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高風險人群
父母一方有過敏性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孩子有發生過敏的機率會比普通人高2倍。如果父母雙方過敏,孩子發生過敏想疾病的風險就會加倍。有過過敏性疾病史的寶寶稱為:高風險寶寶,高風險不等於一定會發生。
寶寶過敏體質需要推遲輔食添加時間和易致敏食物嗎?
無需,最近研究顯示,推遲添加易致敏的食物不能預防過敏。因此無論有無過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寶寶,都可以按照正常的輔食添加時間進行輔食添加。過晚的食用易敏食物,如:花生,也會導致過敏的發病率增加。
容易過敏的事物有哪些?
目前,最常見的過敏食物有以下八類:
奶以及奶製品(包括牛奶、羊奶、奶粉、及奶製品:酸奶、奶酪以及含奶的糕點:餅乾、麵包等)
蛋類: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鴿子蛋
堅果(比如杏仁、腰果、芝麻等)
大豆
花生
小麥,及小麥製品(比如饅頭,麵條、麵包等)
貝類(比如蝦、螃蟹、牡蠣)
魚類
怎麼判斷是不是過敏?
孩子吃了某種食物後出現過敏反應,停止食用後反應消失。再次嘗試,再次出現過敏反應,2次過敏反應強度可能不同。如果2次嘗試後,寶寶都對此類食物過敏,就可以確定寶寶是對這種食物過敏了。
如何預防過敏?
純母乳餵養至少6個月,因為母乳餵養是有菌餵養,可以幫助寶寶建立自己的腸道菌群,同時母乳中含有大量的IgA,可以降低過敏機率。
不要過早或者過晚添加輔食,過早(早於4月齡)免疫系統未成熟,容易被激發。太晚時,免疫系統成熟,錯過對食物耐受的窗口期
遵循輔食添加原則: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每種新食物嘗試3天後無過敏,可再添加一種新食物,注意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一種新食物就可以,因為原來的食物已經是確認過的。這樣的好處是會增加食物的多樣性。而不是這三天吃南瓜,後三天吃西蘭花。應該是這三天吃南瓜泥,接下來的三天嘗試「南瓜和西蘭花泥」,以此類推。
母乳媽媽豐富飲食,不刻意忌口,寶寶會產生耐受,越是忌口越容易導致寶寶過敏的可能性。
別過度乾淨,少用消毒劑,有菌環境促進和多接觸外界細菌病,免疫系統會向抗感染方向發展,從而減少過敏。
避免濫用抗生素,保護腸道菌群建立,降低過敏。
過敏了怎麼辦?
如果孩子使用某種食物過敏,出現口周紅腫,皮膚發癢,蕁麻疹等,停止攝入後,大部分可以自愈。密切關注,如不好轉及時就醫。
確定對此類食物過敏,就要忌口,同時忌口含有此類食物的其他食品,比如對雞蛋過敏,含雞蛋的蛋糕、餅乾、麵包等都需要忌口。但不是永遠不吃,隨孩子年齡增長,大部分過敏可能會逐漸消退。忌口時間6個月左右再次實驗。
強烈建議:
有一個方法適用於所有的孩子尤其適用於過敏寶寶——就是膳食日誌。詳細記錄輔食添加的信息,便於我們去分析回顧哪些食物是真的過敏。這真的是最可靠的方式了,所以,記得準備一本哦,再備好三隻紅黃藍筆。明確過敏——標紅;可疑過敏——標黃;不過敏——標藍。你們學會了嗎?
如果是過敏非常厲害的寶寶確實需要做廣泛的膳食迴避的話,建議找專業的兒童營養醫師給寶寶私人定製食譜,以確保營養元素的充分攝入沒有因為廣泛的膳食迴避而缺乏,這塊是比較小眾的服務需求,而大部分的寶寶並不需要廣泛的忌口。
—END—
編輯▕ 喵喵兒保工作室
圖片:來源自網絡
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授權均不得使用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