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準媽媽諮詢我坐月子的事情,所以就想寫這樣一篇。當然每個地方坐月子的習俗不同,我這裡並不是科普最科學坐月子的方法,只是提供一些我自己的經驗和心得。所以不要輕易吐槽,如果你覺得不對,不認可我的方法,那就用自己覺得最好的方法來坐月子,如此而已。
眾所周知,中國女人歷來對坐月子這件事看得非常重要。女人一生中三個最重要的時期:月經初潮期,懷孕生產期,停經更年期。其中懷孕生產後的坐月子,被人認為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適合改善體質的時期。大家認為如果月子做不好,調理不當,就很有可能落下月子病,以至於日後腰酸腿疼,麻痛畏寒。且不管這種說法科不科學,只說現在很多女人在政策的影響下,只能生一個孩子,一生只有一次這樣改善或是調理的機會。所以大多數人還是不願放過這次機會,或調理,或為了避免日後病痛,或是遵循傳統,聽老人之言,總是會有些注意,想找一個最合適的坐月子的方法,過完這產後的一個月。
其實傳統上的坐月子用醫學觀點來說是產褥期,這一時期是從胎盤娩出到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未孕狀態所需要的時間。這個時間也不是傳統意義的一個月,而是42天。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求產婦42天後檢查的原因,主要就是檢查產後42天內,產婦生理恢復的情況。這42天內,不論心理還是生理對產婦而言都是個重大的恢復變革期,身心健康的易損期。
舉例下這個產後的生理變化的情況。比如生殖系統方面的變化,產後2周內子宮會從產前擴大的子宮縮小到盆腔內。這個收縮的過程,生過孩子的媽媽們都有體會,真的是很痛啊!我是剖腹產,當時生完後最怕的不是傷口痛,而是護士進來給我壓肚子。壓的時候肚子上面會墊一個厚重的墊子,然後剛好給我壓肚子的那個護士長得比較壯,我一看到她進來就相當痛苦,怕的不得了。說實話,我生孩子,手術包括餵奶真沒有感受過特別的痛苦,壓肚子是唯一讓我有生不如死的感覺的過程。其次,一般醫院還會給你注射產後幫助子宮收縮的點滴,這個還好,屬於慢性疼痛,痛感過程相當於給你扎小針,可以忍受。另外,寶寶吸奶的時候你也可以感受到很明顯的子宮收縮的感覺,當時我一餵奶,下面就開始譁啦啦排惡露。所以母乳餵養是有助於子宮收縮和恢復的,母乳餵養的又一優點啊,媽媽們要堅持啊!另外一個關於產後子宮收縮的真相是這樣的,生第一個遠沒有第二個痛,生第三個基本你不打止痛劑針,你根本忍受不了,這是我們婦產科主任的原話啊。目測我旁邊所有生二胎的媽媽們也都表示,生二胎宮縮比一胎痛得多啊!噢 這次我要怎麼辦cry......
另外關於恢復子宮收縮,我在之前的文章《待產包清單----產後護理和母乳餵養清單》有寫到我有服用生化湯。我是懶人,生第一胎的時候是在網上買的配好加工過的微縮生化湯,用了一周。這次我不打算買這種成品了,總覺得裡面的成分很難控制。所以我去同仁堂按方子配了十副方子(通常順產服用7天,剖腹服14天,我自己只配了10天的量),70多塊錢。我是按以下方子的量來配的,至於具體生化湯要怎麼煎服,大家自行上百度搜索。另外除了生化湯,醫院出院後還有開益母草顆粒,益母草也是有助於子宮恢復的。
生化湯方子:
當歸八錢【各24g】
川芎三錢【9g】
桃仁去胡去皮尖十四枚【各6g】
乾薑炮黑五分【2g】
甘草炙五分【2g】
第二個生殖系統的變化表現在子宮內膜的變化上。這個一般人關注的比較少,但是因為我有切身的體會,所以我在這裡要說一下。這個也是託協和張羽大夫的福,我是看了她的《只有醫生知道》,才知道我產後患了腹腔子宮內膜異位症。這本書我要大力推薦給所有女性和有女兒的媽媽們,這是一本不可多得了解女人身體的科普讀物,但是一點都不枯燥,因為她有很多大量的事例,看第一故事的時候我就忍不住淚流滿面。我一直想要寫書評來著,但是遲遲沒有下筆。現在我在等《只有醫生知道2》出來。
我把這段原話摘錄下來:
胎兒和胎盤娩出後,子宮內膜組織也會隨之脫落,而切開後敞露的會陰就像一片裸露的肥沃土地,如果路過的子宮內膜恰好遺留在這片土壤中,而這些內膜細胞又有超常的生命力,就會停留並紮根生長在這裡,經年累月最終長成一個硬硬的肉疙瘩,這就是會陰子宮內膜異位症。
會陰切口縫合之前有一個關鍵步驟,就是使用生理鹽水徹底衝洗會陰切口,一是為了局部清潔,有利於傷口癒合,二是為了避免會陰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大夫偷懶,不按流程辦事,或者敷衍了事,隨便那麼一糊弄,衝洗不徹底,都可能增加會陰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機會。正常女性來月經的時候,子宮裡的內膜組織脫落、出血,之後隨月經血經過宮頸、陰道排出體外,所謂通則不痛。而在會陰這個彈丸之地藏身的異位子宮內膜細胞同樣會在經期出現腫脹、脫落和出血,卻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所謂不通則痛,於是,走投無路它們只能在局部掙扎、咆哮,這就導致了病人的奇特病症:別人來月經肚子疼,她來月經屁股痛。剖宮產後,同樣會引起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症,結果是別人來月經肚子疼,她來月經肚皮痛。
我是書中寫的第三種情況,自從我生完第一個孩子後,每次經期都肚皮痛,確切的說是刀口裡面的子宮痛。要知道我生一胎前可是從來都沒痛經過的啊,何況這疼的地方跟痛經的地方還不一樣。我問過很多剖腹產的媽媽,皆表示沒有過這種情況,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度以為是產後恢復不良。生二胎之前還專門去做了孕前檢查,看我是不是真的沒有恢復好。直到我看了《只有醫生知道》才豁然開朗,後來產科的大夫也證實我確實是子宮內膜異位,所以這次生產的時候,醫生也會針對這個有相應的治療方案。
除了子宮和子宮內膜的變化,宮頸及子宮下段也會變化,具體不多說。現在說下有些媽媽特別是順產媽媽們比較關注的陰道及陰道外口的變化。生產完後陰道腔擴大,陰道壁鬆弛,肌肉張力變低。直到產後第三周,陰道皺壁才會重新出現。這種不可避免的生理變化會讓一些女性,特別是生育過多孩的婦女患上盆底性功能性障礙,也就是張力性尿失禁。具體的表現就是憋不住尿,有時大笑,甚至一個噴嚏出來都會帶出尿來。這個孕晚期的準媽媽在膀胱被壓迫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感覺。但是這種張力性尿失禁是可以預防的。怎麼預防呢?第一:做縮肛運動,具體請百度自行搜索「Kegel法」。這個方法孕初期就可以開始用,既可以幫助你日後生產,也有助於產後恢復性生活。所以準媽媽們就不要糾結順產不利於日後性生活這件事了,有條件一定順產,順產和產後性生活完全是可以並美的!第二,是腿交叉從座位無支撐起立。這個不用詳細說明,大腦裡想想應該就能知道怎麼做了吧。
如果產前沒有預防,產後有沒有補救的措施呢?當然有!第一,仍然是堅持做Kegel練習。第二,是一個盆骨肌肉收縮的練習。1.背部平躺,兩腳平放在地上,雙膝彎曲,讓脊柱處於自然中軸位置。放鬆面部,肩部及臀部肌肉,保持均勻呼吸。2.將陰道周圍的肌肉收緊,就想要阻止尿液流出一樣,數10下並慢慢收緊。重複這個動作10次。儘量將肌肉收緊。接下來快速收縮盆骨底肌肉,一秒鐘做1次,重複20次。
產褥期除了產後生殖系統的變化,血液循環系統也會發生變化,比如產褥期早期血液處於高凝狀態,要注意血栓的形成。另外泌尿系統也會發生變化,以至於多尿,或是發生尿瀦留,所以一定要及時排尿。還有內分泌系統的變化,孕激素會陡然下降,月經可能會受哺乳期的影響,沒有那麼快來。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孕,不來月經不等於不會懷孕,卵子照排啊親,千萬別剛生完又搞出人命來。這個是很多產後妹妹都有的誤區啊。除此之外還有腹壁的變化就不具體說了。
這些產後生理變化的具體表現有:1.產後24小時內體溫略升高。2.產後1-2天出現宮縮痛,持續2-3天後消失。3.大量的惡露排出,總量大概300-500ml。這也是為什麼我生產的醫院規定產婦一定要用醫院提供的成人紙尿褲和婦嬰兩用巾的原因。因為每個換下的紙尿褲和兩用巾收回去還會拿去稱,以判斷總惡露排出量是否在正常範圍內。4.產後大量出汗,即所謂的褥汗。這是因為產後母體血容量會增加15-25%,這些大量的汗液也是血容量的組成之一。千萬不要覺得這是病態。5.乳房變化。產後乳腺細胞開始分泌乳汁,乳房開始漲大。這個時候勤吸奶,有助於產後出奶,避免乳汁淤積。另外泌乳也跟產婦的營養,睡眠,情緒和健康狀況息息相關。
說了這麼多,到底要如何比較平穩舒坦的度過這個產褥期呢。具體到我自己就是傳統+科學,我既取了傳統坐月子的方法,也沒有一味的遵循傳統。傳統的就是產前我有喝蓮蓬水,吃鵝蛋,去胎毒。如果你不知道蓮蓬水要怎麼煮就不用喝,這個也就是點心理安慰,至於能不能去胎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何況很多地方並沒有胎毒一說。產後的話我還是堅持不用生冷水,包括刷牙都是用煮沸後涼下來的溫水。產後第一周,我甚至沒有喝過白開水,除了一天兩次的生化湯,我喝的是薏米水,赤豆水,紅豆水,小米粥的湯水等等這些可以幫助消除產後水腫的湯。產後第一周的月子餐則是以豬肝,紅豆,紅棗等為主有利於活血化瘀,惡露排出,清除毒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食品。第二周開始喝溫水和米酒水,月子餐則是以豬腰,豬肚,鴿子湯,雞肉等收縮內臟,調理腸胃,增強腰力,預防酸痛的食品。第三周可以開始慢慢通乳,於是以木瓜鯽魚,通草,黃花菜,八爪魚這些滋補泌乳,補氣養血,補充元氣,預防便秘的食品為主。第四周跟第三周差不多,主要以滋補養生,體力恢復,增強免疫,美顏纖體的食物為主。另外從第一周到第四周我吃的所有的湯湯菜菜都沒有放一顆鹽,因為我覺得產後是腎臟恢復期,我不想加重腎臟負擔,加鹽也不利於水腫消除,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影響乳汁的分泌。這個科不科學暫且不說,反正我是這樣做的。
另外關於要不要沐浴,我認為是要的。其實也是因為我是剖腹產的原因,我覺得如果順產的話要比剖腹產講究很多,畢竟剖腹產不像順產,沒有使力跟經歷全身毛孔打開這個過程。所以我在坐月子期間確實也沒有那麼講究。牙照刷,臉照洗,保持乾淨清潔很重要啊,不過用的都是開水放涼的溫水。頭照梳澡照洗,不過用的是艾葉和老薑煮水放溫後的水,我大概是產後一周開始洗頭的,這已經是我的極限了。不過洗完後一定要用吹風將頭髮吹乾,不然要積頭風。現在沒有出現過頭痛的月子病,我覺得跟用艾葉和老薑水洗頭有一定的關係。另外家裡要開窗透氣,只是不要吹過堂風就好。
關於人手安排的話,我家是晚上我帶孩子,白天我就補眠,等孩子要喝奶的時候,老人再把孩子抱過來給我餵奶,這樣大家都能休息好。生孩子之前,我帶家裡老人去產院上了個新生父母實操班,這樣關於初生兒的穿衣,洗澡,餵奶等等種種都提前統一了意見,我也順帶學習了新生兒撫觸的手法。大家分工明確,意見統一,月子裡就不會出現矛盾,影響產後心情。要知道光是廣東產後抑鬱的比例就高達23%。大多是因為人多口雜,每個人的想法不一,各有各的說法和做法,影響了新生媽媽的心情。所以準媽媽們坐月子前一定要跟家裡人溝通好,即便在月子期間也能對坐月子和帶孩子的這些事情上起到主導的作用,避免產後抑鬱。最後希望每個媽媽們都能像我一樣調理得當,舒舒心心度過這個產褥期。
希望大家都能好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