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主要參考資料及其簡介
(一)幾種中國近代史著作
1、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這本書初版於1947年,後經修訂,共出至9版。這是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作指導較早寫出的中國近代史著作之一。他的這本《中國近代史》,成為多年以來學習中國代歷史的必讀書。許多基本觀點為大家所吸取。這部書的特色是:觀點鮮明,文字準確而生動,譬如,對人物常有畫龍點睛的描繪性評價,像說「林則徐是滿清時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用一句話概括出了林則徐的時代脈博和歷史作用。對複雜的歷史事件,也多有扼要的概括。例如對太平天國領袖們對天京事變乃至太平天國卒敗應負的責任,作為這樣的評價:「太平軍一壞於楊秀清的專橫跋扈,再壞於韋昌輝的瘋狂屠殺,最後壞於洪秀全的任用私人,尤其是最後一壞,歷時既久,使得太平軍最後削弱以至於潰滅。」對這個問題儘管眾說紛紛,範老的這幾句話卻是許多長篇大論所不能代替的。當然,由於當時的環境條件的限制,也由於屬初創性的嘗試,從內容到形式還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但奠基之功不可沒。最令人遺憾的是這是一本「半截兒」中國近代史,只寫到義和團時期。範老在世的最後幾年裡,已擬出提綱接寫下冊,但在十年浩劫時期逝世了。
2、胡繩:《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是胡繩 同志在1947年寫的一部關於中國近代政治史的專著,後幾經修訂繼出數版。按「通史」內容嚴格要求此書似乎面窄,但在過去多年間,許多通史著作都是以政治史為突出方面的。所以本書也可視為近乎「近代通史」的著作。這本書對帝國主義對中國政治的幹預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危害和影響進行了精闢的剖析。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書,從標題到文字給人以新穎之感。內容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對問題的認識比較深刻,多有創見。從體裁體例特點上看,是以「論」為主,從論出發,依次舉事例為證,引用史料雖比較典型,但是片斷的。適合在具備了近代歷史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閱讀,或是和其他有關歷史著作配合閱讀,不然的話,可能就會霧裡看花,不甚瞭然。(以上兩書評議有些地方參照林增平先生所講)
3、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是胡繩歷經多年的準備和寫作於1981年出版一部近代史。當然,如果把中國「近代」的斷限規定為1840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樣是科學的,已得到越來越多的人承認,胡繩本人即這樣認為),這部書的內容還只是近代的前半期的,即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沒有通頭兒,故書名沒有採用《中國近代史》(當然按作者解釋還有避免雷同的意圖)。但按照習慣,特別是教學上的慣常劃分法,本書就是近代通史了(下面涉及的其他書亦多為此時間斷限)。這部書比他的《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內容面拓寬了,除了政治方面之外,還更多地方涉及了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說它「通史」更名副其實了。別要強調說明的是,本書是中國近代歷史著作中「三次革命高潮說」觀點的代表作。
4、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劉大年主編):《中國近代史稿》。分冊陸續出版,第一冊(內容為1840-1864階段,為全書的第一編)於1978年出版;第二、三冊(內容為1864-1901階段,為全書第二編)於1984年出版;第三編自為1901-1911階段的內容。從分期上可看出明顯地是採用了三個高潮說。這套書是在郭沫若同志主編的《中國史稿》第四冊(中國近代史的一冊)的基礎上擴編而成的。原書出版於1962年,約17萬字,只是綱要,有骨架而無血肉。擴編後的《史稿》,內容詳細得多了。
5、苑書義主編:《中國近代史新編》分上、中、下三冊。分別於1981、1986、198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出修訂新版。其中上冊的太平天國部分20萬字由主編者親自撰寫,比較系統全面地體現了撰者多年間對太平天國史研究的成果。這套《中國近代史新編》共150萬字。是到目前為止業已出齊的全套中國近代史著作中篇幅最浩繁、內容最詳盡者之一。並且學術性也比較強。
6、徐泰來主編:《中國近代史記》(上、中、下三冊)。體例上「亦新亦舊」,說其「舊」,因其仿舊紀傳體史書,分「表」「志」「傳」等;說其「新」,是因為這種體例現在的歷史著作一般不同,內容特點是突出資產階級運動的線索。
7、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992年7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後多次印刷。作者是華東師大教授、著名中國近代史專家,1988年12月逝世。此著由其在滬部分子弟整理成書。該書是從社會史的主角度來審視中國近代史的,內容頗見特色,思辯深邃,為學界評價頗高。下限至1949年。
8、白壽彝為總主編的《中國通史》中的第十一、十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內容為從1840至1919年時段者。該書體例上有期特點,分序說、綜述、典志、傳記等編,對文獻資料和研究概況、歷史沿變綜合情況、諸多重要專門方面的情況、重要人物,分類撰述。
9、(美)費正清主編,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清史》上、下卷。本書原為《劍橋中國史》的第十和第十一卷,起自清代的道光時代,止於辛亥革命。因為這部書是由外國學者撰寫的,他們的基本歷史觀點是非馬克思主義、非歷史唯物主義的,對此,我們務必注意。不過,我們學習和研究中國近代史,也應該對國外的研究情況有所了解,藉助《劍橋中國晚清史》這樣的中譯本,我們就可以在這方面窺其一斑。並且,這類書中也不是無可取之處,譬如,有些材料是國內不常見的。對某些問題上的看法,對我們還能有一定啟發。
(二)論文集類
論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一般說來,與著作形式的科研成果比,它具有短小精悍、專深、時效快的特點。中國近代史方面的論文是很多的,是我們學習過程中需要參考的一個重要方面的內容。但是論文的分散性,使我們在現有的條件下檢索、查找起來比較困難,論文集則可為我們在這方面提供方便。論文集除了某個人或某個科研單位的成果總匯類型的可能涉及內容比較泛雜外,一般都是專題性的,或是把一個時期以來某個專題內容的論文彙編成書,或是將某次專題學術討論會上的論文集中出版,並且,一般都是要經過選擇的,入選質量較高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中國近代史上諸大事件大多有專題論文集(如關於鴉片戰爭的、太平天國革命的、洋務運動的、中法戰爭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戊戌變法的、義和團運動的、辛亥革命的……),有的還是好幾種,這個我們在學各章時可再有針對性地介紹。至於比較重要的單篇論文,擬在講課過程中對學術問題作必要的介紹時隨時涉及。
(三)史料類
我們作為大學本科生學習中國近代史,光參考一些現成的論文還不夠,還有必要接觸和研讀一些當時的或較近於當時的文獻資料。
史料,對於我們學習和研究歷史來說很重要。這是基礎性的東西。因為歷史應該是實事求是的,要了解它的真實的情況和面目,就須根據可靠的史料。如果在它的真偽虛實、本來面目上就有問題,那麼一切都無從談起了。這裡只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如下面我們很快就要講到的鴉片戰爭一章內容中的「穿鼻草約」問題,過去沿襲多年的錯誤說法是琦善(清朝官員)在英國逼迫下同意了穿鼻草約。後來有學者根椐可靠的史料證明,「穿鼻草約」是英軍單方面制定並提出的條文,琦善始終沒有同意,沒有在草約上簽字或加蓋關防(印),故這一草約當時既然未籤訂,事後也未經中英兩國政府批准(1983.2.2日《光明日報》載胡思庸、鄭永福:《穿鼻草約考略》)。那麼過去建立在所謂雙方議定了草約這個不存在的事實基礎上的一切立論,那就是虛妄的了(我們教材上已改正了這個錯誤,敘述是對的)。所以,我們要重視史料,重視了解史料考訂方面的重要信息,並且學習和培養一點鑑別、考訂史料的初步技能。
當然,史料不等於歷史,史料學不等於歷史科學。歷史科學是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審視歷史,探討和認識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在學習和研究歷史科學當中所遇到和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通常所說的「史論結合」。對這個所謂「史論結合」眾說紛紜,解釋很不一致,但一般而言,如果說我們把其中「史」作為「史料」、「歷史素材」的話,那麼「論」,就應該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所謂「史論結合」,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做指導,去分析和認識歷史素材,使其升華到「歷史科學」的範疇。另外,也有把「史論結合」賦於觀點與材料的統一這種解釋的。無論如何,反正理論的學習是很重要的。理論的學習和修養是一項大工程,我們決不能忽視,特別是需要有的放矢地選讀經典著作。
1、原始資料
《清史稿》,趙爾撰主編,共529卷
《清實錄》
《大清會典事例》
《光緒朝東華錄》,朱壽朋主編
《東華續錄》
《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80卷,鹹豐朝80卷,同治朝100卷
[清]王彥威纂輯、王亮編:《清季外交史料》,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9月版
《清朝文獻通考》 《清朝續文獻通考》
2、中國史學會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包括:
《鴉片戰爭》6冊
《太平天國》8冊
《回民起義》4冊
《捻軍》6冊
《洋務運動》8冊
《中法戰爭》7冊
《中日戰爭》7冊
《戊戌變法》4冊
《義和團》4冊
《辛亥革命》8冊。
以上為研究中國近代史最基本之資料彙編,由中國史學會在五六十年代所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局出版社於2000年又重印。
文革後又出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來新夏主編的《北洋軍閥》和《太平天國》、《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的續編,並且篇幅都較大(如《太平天國》的續編有10冊、《中日戰爭》的有11冊之多)。
在近年所搞的「國家清史工程」中,又有擬增加的新品種,像《湘軍》、《淮軍》(正在編纂當中,每種都會有幾百萬字)。
3、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發行。
《叢刊》分三編,自一九六六年十月至一九九四年七月,編成出版正編一百輯1281冊、續編一百輯1079冊、三編85輯897。正續三編共精裝3257冊。至二○○五年四月,三編續至95輯。
4、龔書鐸主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近代部分》上、下冊。這是專配合高校教學而編寫的史料選集,60年代初版。1980年出修訂後的第2版。該書上下兩冊共70餘萬字。選了從鴉片戰爭到北洋軍閥各歷史階段的有關史料的一些篇目,選得比較好,我們學習中以此為主就可以了。
5、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
孫毓棠主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上(1840——1895)
汪敬虞主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下(1895——1914)
陳真等主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1912——1949)
彭澤益主編《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
李文治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一輯)
辛有義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二輯)
宓汝成主編《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
姚賢 鎬主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
(四)專史類簡說
中國近代專史又可以從縱橫兩個方面著眼分為兩大類。縱向劃分的專史指某一個歷史階段的著作(如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中法戰爭、甲午戰爭、辛亥革命等)。橫向劃分的專史專門社會生活、歷史活動的某一個方面的(如中國近代政治史、中國近代經濟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國近代社會史……還可以分化得更專、更細,譬如政治史可以有軍事史、制度史、外交史等;經濟史方面的棉紡織工業史、農村手工業史……。人物傳記也可歸為專門的一項,專寫某個人物嘛。既然是「專史」,就有它的專門性適應,我們這裡就不能具體列舉書目了(在講課當中,再有針對性地隨時選擇介紹)。
(五)主要參考資料
《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第四版 李侃等
《中國近代史》北師大版 鄭師渠等
《中國近代史》王文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中國近代史大綱》蔣廷黻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胡繩
《中國近代通史》張海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中國通史 近代前編》白壽彝
《中國近代史》(美)徐中約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
《晚清七十年》唐德剛
《劍橋中國晚清史》費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