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籍一抗日愛國將領,曾三次參加長沙會戰

2021-02-06 信宜新媒網
謝日暘(1909~1993)字立中,祖籍廣東信宜,1909年出生於鬱南縣飛地山坪豐垌村(今屬陽春市),成長於信宜,先後畢業於信宜縣第三高級小學、信宜縣省立中學。

謝日暘,1927年在信宜中學畢業,即考入中山大學,讀了一年,立志從戎。1928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七期。1930年畢業後,任陳沛部隊見習官,後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參謀、六十師(師長陳沛)上校參謀處長,1939年以戰功升任三十七軍六十師少將參謀長,1944年9月兼任一八0團少將團長,1946年任國民黨整編六十九師六十旅少將副旅長,旋調任國民黨第九訓練處少將參謀長。抗日戰爭後期,他在故鄉信宜建立一座"謝氏抗戰紀念樓"。1949年他赴臺灣,先後在育達商業職業學校、馬祖高級中學、東引中學任教多年。

一、在抗日戰爭中

抗日戰爭整整八年,謝日暘始終站在反侵略戰爭第一線。他參加大小戰役數十次,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蘇皖間流洞橋金雞嶺擊潰日軍戰役,江西修水河以北克服麒麟峰戰役,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常寧守城戰役,贛南追敵戰役,遂川保衛飛機場戰役等,戰果輝煌,馳譽中外。

(一) 流垌橋金雞嶺戰役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謝日暘擔任上校參謀處長的六十師(師長陳沛),固守凇瀘楊涇河、羅店一線,迭次乘黑夜出擊日軍,殺敵甚多。是年11月11日,六十師負責掩護大軍撤退,任務十分艱巨。在常熟,日軍的海、空及坦克狂轟濫炸,對國防工事破壞很大,六十師三個團團長被衝散,謝日暘和參謀陳祖榮出生入死地到各地尋找、聯繫、傳令,得以免於潰不成軍。1938年,六十師自安徽寧國挺進江蘇宜興溧陽,切斷京杭交通,然後進出無錫、金潭,破壞京杭路線。日軍感到大受威脅,組織陸、空聯合掃蕩軍,瘋狂地向我方進攻。在宜興溧陽地區周旋十餘日,六十師被日軍逐漸包圍於流洞橋金雞嶺一帶,堅持苦戰九晝夜。團長王樹德陣亡。陳沛師長接受謝日暘的意見,指揮師的主力乘黑夜潛出包圍圈,至流洞橋附近,率部隊同一部分友軍,向敵人作反包圍陣勢。敵人猝不及防,激戰至次日,敵傷亡慘重,不支潰退。六十師與友軍乘勝追擊三十餘裡,斬敵甚眾,成為江南大捷。司令長官獎"光榮六十師"錦旗,總司令賀謂:"堪與臺兒莊大捷互相輝映。"

(二) 麒麟峰戰役

1938年7月,武漢外圍戰,六十師同友軍於江西修水河以北一帶與敵對峙。突然,日軍佔領了敵我必爭的麒麟峰。六十師在天黑後發起攻擊,作波浪式衝鋒前進,不怕犧牲,前赴後繼。日軍亦不斷派部隊增援,垂死掙扎。戰近拂曉,將敵全殲。六十師勝利地光復麒麟峰。這一仗,僅僅一夜,便殲滅日軍川奇貞一整個大隊,繳獲槍炮彈藥物資一大批。總司令薛嶽獎"無敵軍"錦旗,全師大受鼓舞。

(三) 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

1939年,六十師調防湘北。謝日暘任六十師少將參謀長,連續參加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

抗日戰爭中,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中外矚目。主要戰場均在湘北,守備湘北的六十師所在的三十七軍以及其他十多個軍,連續取得三戰三捷的輝煌成果。這三次長沙會戰,日軍投入兵力二十餘萬;我方參戰部隊亦有十多個軍三十餘萬兵力。長沙會戰規模之大,戰場範圍之廣,是抗戰以來所少有的。下面僅記述謝日暘所在六十師參戰的有關部分。

1、 第一次長沙會戰

六十師防守汨羅江南岸右起浯口,左抵湘臨營田之線,此為扼守湘北的第二防線。1939年9月23日晨,日軍在海、空協作下,兵分三路向中國軍隊進犯。其中一路強渡新牆河口,急向平江、新市之線大舉進攻。六十師從第二防線馳往增援。為了掩護第一防線友軍鞏固和撤出陣地,在新牆河至汨羅江中間陣地節節抗敵,於24日向長沙方面轉進。按照三十七軍軍長陳沛的命令,六十師的一部設伏於福臨鋪附近山地,從事敵後活動。敵於26日、27日在福臨鋪、金井等地受到六十師伏兵的襲擊。敵酋第十一軍團長岡村寧次在10月1日下令開始撤退。我軍乘機反攻,跟蹤追擊,打得敵人狼奔豕突,望風潰逃,10月4日越過汨羅江,死傷慘重。10月6日,我軍完全收復原有陣地。六十師所在的三十七軍仍舊守備汨羅江南岸之線。

2、 第二次長沙會戰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謝日暘所在的六十師,於1941年9月初到新牆河南岸第一線扼守筻口陣地。9月17日,日軍大舉進攻筻口地區;六十師奮力抵抗,邊打邊退,戰至下午,死傷數百人,退至羅內集中。18日,側擊及尾擊南下之敵。19日,被六十師追擊得緊,南下之敵竟調轉頭來,大戰於馬嘶塅。敵在飛機大炮猛烈火力掩護下,三次發起衝鋒,六十師頑強抵抗,死傷六七百人,陣地一再被敵突破。師長、副師長、參謀長謝日暘和各團團長,充分發揮各自所長,各自為戰,敵我陣地犬牙交錯,戰鬥非常激烈。打得敵人不能推進。

9月21日,六十師從山路南下,與友軍合圍南下之敵。其中日軍想從浯口地區進犯,守備汨羅江南岸的三十七軍堅決抵抗,打得十分艱苦,傷亡不少。幸得六十師及時返回,三十七軍戰鬥力加強,堵住敵之前進。28日,我方援軍先後趕至,將敵包圍,殲敵甚眾。敵因後方聯絡線被我軍切斷,糧盡彈絕,驚恐萬狀,乃於9月30日下午4時開始突圍向北逃竄,我軍乘勝隨尾追擊,斃敵數百。

沿粟橋、長樂街北逃之敵,向守備在粟橋附近之六十師突圍。我軍乘勝追擊敗逃之敵,士氣振奮,加上地形地物有利於我,逃敵無心戀戰,經過四個小時的反覆衝殺,敵留下屍體百餘具,死馬四五十匹和步槍百餘枝,急急逃竄。

10月8日,日軍逃過新牆河。三十七軍六十師收復了汨羅江南岸原陣地。

3、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中、下旬,日軍集中兵力七餘萬人,第三次進攻長沙。是時,我方三十七軍六十師,擔任汨羅江南岸浯口至長樂街之線的守備,師部駐長沙江源。

1941年12月24日,日軍開始南犯。26日晚,日軍迫近汨羅江北岸長樂街及其以西之線,為守衛汨羅江南岸的三十七軍派出在北岸的前進部隊所狙擊,戰鬥非常激烈。27日午後三時,日軍右翼於歸義和汨羅江附近強渡汨羅江成功,向我軍三十七軍展開攻勢,你爭我奪,雙方多有傷亡。28日,日軍右翼復由長樂街附近,強渡汨羅江。守備長樂街南岸陣地的六十師,發起三次衝鋒,仍阻止不了敵之渡江。29日晚南犯之敵竄至新開市至大娘橋地區。六十師隨同三十七軍其他各師乘機按預定計劃,向長樂街金井東側山地轉移,對南犯之敵進行包圍打擊。

1942年2月2日起,我軍經過長沙前進陣地,外圍陣地和核心陣地的戰鬥,逐堡逐屋爭奪,戰爭甚為激烈。鏖戰至4日,保住長沙核心陣地。

4日,我方按計劃,出動十個軍各由原地向長沙方面之敵大舉合圍,實行總會攻。三十七軍向西進攻。日軍迫近城郊,先由東門插入,曾一度佔據湘雅醫學院堅固的房屋,死傷慘重,已陷於我方重重包圍,無心戀戰,加以糧盡彈絕,全靠空投,遂倉惶向東北突圍。突圍之後,分別經春華山、望仙橋和石子鋪向北逃竄,又遭我軍包圍截擊,戰鬥甚為激烈,道路兩側每個山頭和村寨都經過反覆爭奪。敵拼命奪路向北潰逃。我軍尾隨追擊。

日軍頭子阿南雄畿急派第九旅團南下接應北退之敵,於2月5日途徑花門古華山及福臨鋪以北地區時,受到在金井、福臨鋪和慄橋一帶之我軍猛烈迎擊。7日,又被我軍在李家塅、新開市和鼎山由西向東的截擊,激戰至8日,敵第九團大部分被殲。

北潰之敵,渡過金井河和撈刀河後,已大部分經楓林港、麻林市、福臨鋪和長樂街,一部分經新安鋪、青山市、慄橋和新市北竄。我軍抓住戰機緊緊追截衝殺,至9日,敵始會同第九旅團殘部,分向汨羅江逃竄。至12日,殘敵大部分由長樂街和新開市各處渡汨羅江。我各軍分別追擊、截擊、夾擊及左、右進行超越追擊;敵奪路逃竄,狼狽不堪。

我三十七軍正面追擊,緊追敵於福臨鋪地區,斃敵甚眾。後又截擊北潰之敵,予以重創。沿路敵人遺屍累累,數以千計,尤以福臨鋪為最多。斃於福臨鋪附近的敵人屍體,後經收集達數千具,名曰"倭寇萬人冢"。

至15日,新牆河以南之殘敵,即告肅清。三十七軍仍守備汨羅江南岸之線,六十師師部仍駐長江源,恢復戰前狀態。

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謝日暘所在之六十師自始至終參加戰鬥,且獲輝煌戰果,士氣高昂,正如《六十師歌》所說:"光榮六十師,殺敵最高超:來多少,殺多少,管它精銳也不饒。金雞界上倭膽寒,麒麟峰下倭魂銷。無敵將軍指揮妙。殘敵難逃,死灰圖復燒。不滅倭奴誓不還,忠義薄雲霄。"(六十師參謀處上校主任陳祖榮作詞)

第一次長沙會戰後的1939年冬季,謝日暘根據自己參戰的體會,認為第一次長沙會戰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其整個抗擊日軍大舉進攻的戰略方針是正確的,必須總結經驗,充分發展和發揮這個正確的戰略方針。在此基礎上,他特向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主席薛嶽建議保衛長沙戰略:用"天爐戰法"與日軍決戰(見原六十師軍械處處長沈章標《抗戰回憶錄追憶抗日英雄謝日暘將軍軼事》)。薛嶽接納了謝日暘這個建議,於1939年11月17日長沙防衛會議上正式確定保衛長沙的戰略方針,那就是"天爐戰法"(見陳燕茂《陳沛將軍與三次長沙大捷》)。即:徹底破壞交通道路,在中間地帶空室清野,誘敵深入,設置縱深的伏擊區作為基礎,企圖扭轉敵我之間的戰力,把入侵之敵誘至決戰地區,從四面八方構成一個天然熔爐,予以圍殲,名為"天爐戰法"。會議決定,以新牆河至汨羅江之間為誘敵區,瀏陽河至撈刀河之間為決戰殲敵區。同時實行民眾總動員,破壞道路,向水田蓄水,嚴格要求加強鄉村的保甲制,竭力加強戰備,組織戰時民工隊,配合大軍決戰。

第二、三次長沙會戰,運用了"天爐戰法",成功地擊退了日軍對長沙的大規模進攻,勝利地保衛了長沙,取得預期的戰果,不但大大地鼓舞了全國廣大軍民的士氣,而且聞名世界。

謝日暘作出了大貢獻,立下了大功勞。為表彰其功績,除授予勳章外,還準許他在家鄉信宜建立謝氏抗戰紀念樓,作為永久紀念。

(四) 常寧守城戰役

1944年7月,日軍攻至貴州省獨山等地。我方為控制粵漢、湘桂兩條鐵路之戰線,阻擊敵人繼續推進,牽制敵之後方,六十師奉命調往湘南常寧擔任守城任務。

六十師入城不久,日軍便把常寧城包圍,白天用飛機輪番轟炸、掃射,夜間用步兵、槍炮不斷攻擊。被圍城半月之後,士兵傷亡很大,戰況十分嚴峻。二十五天之後,進入巷戰階段,在街上,你爭我奪,衝來殺去,互相投擲手榴彈,互相廝殺肉搏,炮聲震動全城,似天崩地裂,響徹雲霄。巷戰了一天,打退敵人的進攻,六十師堅持守城逾月,完成了既定任務,奉命撤退,於1944年8月15日突圍出城。

突圍之夜,沒有月光,黑夜茫茫。參謀長謝日暘按兵法"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實則實之"的理論,與師長進行科學分析,白天西門炮火最密,可能就是敵人布防最薄弱的地方,再詳細偵察敵布防實況,證實判斷正確,於是決定從西門突圍。一七八團前鋒突擊,一七九團殿後壓尾,一八0團居中保衛司令部。結果一衝即破,很順利地突圍而出,避免了大的傷亡,勝利地完成堵擊牽制任務。

(五) 贛南追敵戰役和遂川保衛飛機場戰鬥

1944年9月,部隊在湘、粵、贛三省的交界地湖南熱水進行休整,六十師改屬九十九軍領導,謝日暘兼任一八0團少將團長。1945年3月,一八0團隨六十師投入贛南追殲敵人戰役,一路經崇義、上饒、社溪、橫市、坪市、遂川等地,連續作戰,追殲逃敵,日軍被追趕得節節敗退、棄甲而逃。六十師繳獲大批槍枝彈藥和物資。

最後一仗,是遂川保衛飛機場戰鬥。1945年4月,日軍作垂死掙扎,企圖破壞我遂川飛機場。敵在遂川的外圍沙田、坑口等地,同我一八0團開展激烈的爭奪戰。謝日暘率全團官兵,誓死奮勇衝殺,經一天的連續戰鬥,把進犯之敵徹底打敗,保衛了飛機場的安全,出色地完成任務。

抗日戰爭結束,部隊進行整編,九十九軍改為六十九師,所屬各師改為旅,謝日暘任六十九師六十旅少將副旅長。

二、謝氏抗戰紀念樓

抗日戰爭中,謝日暘屢立戰功,國民黨軍委會給他頒發了雲摩、勝利勳章和其他各種勳章十餘枚,並準許他在故鄉信宜興建謝氏抗戰紀念樓。謝氏抗戰紀念樓坐落在今信宜市合水鎮排東石龍村。

石龍村,地處雲開大山東麓,崇山峻岭,層巒疊嶂,青山滴翠,綠水環繞,梯田如錦,風景優美。謝氏抗戰紀念樓坐東北向西南,始建於第二次長沙會戰勝利之後的1941年冬,落成於抗日戰爭勝利之時的1945年8月。該樓是土木結構,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全樓分為前後兩座,前樓一座七間一字排開,中間三個拱門;後樓一座七間三層,兩座樓之間的兩頭各有一座橫廊把前後樓連接起來,像個四合院。謝氏抗戰紀念樓前座正中大門橫額上書"排東小學"四個黑體大字,後座樓前面橫額還保存當年孫科題書"紀念樓"三個凸面黑體大字,"紀念樓"三字右邊豎書"謝氏抗戰紀念樓落成紀念"十一個黑字,左下角豎書"孫科題"三個黑字。

謝氏抗戰紀念樓落成之日,正是舉國歡慶抗戰勝利之時。當時,有國民中央軍政要員、知名人士共十八人特為該樓落成題詞紀念,刻上木匾,懸掛於後座樓上大廳。這些題贈有:蔣中正題贈"文武兼資"、李宗仁題贈"忠義傳家"、孫科題贈"民族英雄"、于右任題贈"謝氏抗戰紀念樓"、李濟深題贈"浩氣長存"、宋子文題贈"義烈可風"、張群題贈"夜寐夙興"、程潛題贈"民族英雄"、陳立夫題贈"保家衛國"、張發奎題贈"尚武精神"、薛嶽題贈"邦家之光"、陳沛題贈"謝傅遺風"、吳鐵成題贈"還我河山"、彭學沛題贈"民族精神"、羅卓英題"謝傅名墩,抗戰之跡,謝家寶樹,建國之楨。斯樓之建,勝利之徵,謝氏榮創,樂觀厥成。"所有題匾,均在右邊豎書"謝氏抗戰紀念樓落成紀念"、左下角豎書題詞姓名。這些題匾,現大部分已散失,保存完好的僅有:白崇禧題贈"義烈可風"、陳誠題贈"扞國庇宗"原匾,孫科題書的"紀念樓"及署名;保存部分的有:李宗仁題贈的"忠義傳家"、張群題贈的"夜寐夙興"等。

謝氏抗戰紀念樓的興建,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是愛國主義的象徵,必將啟迪後人永遠不要忘記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永遠不要忘記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以及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保家衛國的革命精神,它必將激勵我們要繼承愛國傳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奮勇拼搏,振興中華,使祖國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相關焦點

  • 民國歷史人物——方先覺,抗日愛國將領
    抗日愛國將領,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方先覺蕭縣第四高等小學畢業後,就讀於江蘇省立徐州中學。之後,入讀南京第一工業學校,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電機系。以後,轉學軍事,先後就讀於黃埔軍校第3期步兵科、黃埔軍校高教班第2期、陸軍大學乙級將官班第4期受訓。此後,他相繼參加北伐戰爭、中原大戰、臺兒莊會戰、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等軍事行動。
  • 4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都是什麼軍銜?
    長沙會戰,一共打了四次,前三次中國軍隊以九萬餘人的傷亡,殲滅了日軍11萬人,並且抵抗住了日軍猛烈的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中國軍隊沒能複製勝利,日軍攻陷了長沙。這四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都戰死了很多人,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誰?
  • 十首抗日詩詞,重溫英雄的愛國情懷
    吉鴻昌,抗日英雄,愛國將領。1933年5月26日與馮玉祥、方振武、佟麟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與日作戰。1933年11月,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一師制十萬,巧力打千鈞。戰芒碭,攻夏邑,史詩存。三十七載,別樣精彩耀星辰。有報曾名《拂曉》,探索人間正道,今日憶何人?但看新紅日,正照滿園春。
  • 蔣系著名的將領「三李一王」,他們都是誰?最後結局怎麼樣?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湧現出很多的抗日英雄,但是國軍部隊又是派系複雜,其中蔣系裡面有著名的將領是「三李一王」,他們都是誰?最後結局又怎麼樣?又為什麼說「三李不如一王」呢?三李一王三李,分別是李玉堂、李仙洲、李延年,一王是王耀武。
  •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第一位曾是人人喊打的漢奸,第十位犧牲僅39歲
    蔣介石自1937年日軍開始全面侵華,無數愛國兒女奮起反抗,但由於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政策,使得日軍在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東三省一大半地區,後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正式拉開了國共第二次統一戰線共同抗日的序幕。而國民黨由於裝備先進兵員雄厚一直是正面戰場的主要力量,今天筆者給大家盤點一下國軍的十大抗日名將。
  • 國共兩黨抗日十大名將
    臺兒莊戰役後,李雖然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但沒出什麼彩。後來,乾脆被蔣介石高吊了起來,和馮玉祥、李濟深等一樣,位高權輕。不過,只憑臺兒莊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於抗日名將的稱號。杜聿明:第三名將。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崑崙關大捷而一舉成名。
  • 日本侵略者的「破局」:長沙會戰上的「天爐戰法」為何連續用4次?
    在前三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抵擋住了日軍的炮火,取得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與日軍血戰到底的決心。而第四次長沙會戰,卻成為中國軍民永久的痛。 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中國將領薛嶽手握30萬大軍,為何卻讓日軍3天攻下長沙?
  • 愛國將領——董其武
    河津歷史名人愛國將領新婚不久便投入北伐,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第四先遣縱隊,因戰功升任中校副團長。        ⑥1937年10月,董其武率218旅參加了忻口會戰。    ⑦董其武任師長期間,先後參加了包頭戰役、五原戰役,重傷日軍,屢建功勳,因此又升為暫編第4軍軍長。日軍投降前夕,又任第12戰區政治部主任兼晉陝綏邊區副總司令長官,率部堅持抗戰,堪稱愛國將領,抗日民族英雄。
  • 【國家公祭日】十首抗日詩詞,重溫英雄的愛國情懷
    就義詩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抗日英雄,愛國將領。1933年5月26日與馮玉祥、方振武、佟麟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與日作戰。1933年11月,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
  • 四次長沙會戰殲敵18.8萬?薛嶽吹多大牛?蔣介石:寡廉鮮恥
    某度給出的數據顯示,三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陣亡、受傷和失蹤的將士達93944人,殲滅日軍共計11萬餘人。而在長衡會戰詞條下面,日軍傷亡達到了66809人。另一些野生歷史學家給出的數據顯示,第一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接近4萬;第二次長沙戰殲滅日軍5.8萬;第三次長沙戰殲滅日軍超過5萬人;第四次長沙戰殲滅日軍4萬以上。
  • 抗日將軍王力航
    雖然他生活在鄉村,但是他從小就有忠君愛國的思想。後來從他參加抗日戰爭,組建抗日中堅力量就可以  窺見一斑。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役正式打響,這次戰役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 國軍十大抗日名將(四):土木之魄——羅卓英
    在羅店爭奪戰之中,有人曾勸羅卓英避退鋒芒,羅卓英憤然回答:「羅店者,乃我家之店也,此正吾人摧陣破敵之地,何懼焉?」簡單點說,羅卓英就是個有「亮劍精神」的國軍將領,抗戰時期許多將領缺的就是這種精神。當一個有智謀的儒將擁有了與敵人決死的鬥志和精神,他想打不好仗也挺難的。淞滬會戰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羅卓英和18軍的表現卻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 29年前,抗日名將因交不起房租被起訴,結果如何?你可能不信
    近代的中國,曾多次受到外國的侵略,國家的主權遭到破壞,人們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我國的軍民,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行,而中華民族,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而正是在這一危急關頭,無數的中華兒女,都投入到了保衛祖國,守衛中華文明的事業當中。在此期間,也湧現了許多的抗日名將,他們在抗擊日軍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有20億人口捲入戰爭,打的是慘烈無比。交戰雙方都為這場戰爭付出慘重代價,尤其是人員的傷亡,整個二戰共有9000多萬人傷亡,其中就包括一些高級將領的戰死。那麼各參戰國在二戰期間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呢?
  • 享年103歲的抗日名將薛嶽,3位妻子和9個兒女,後來都怎樣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湧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愛國抗日將領,在長沙保衛戰中,歷經3次長沙會戰,薛嶽指揮的部隊,和日本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3次會戰共殲滅日軍10餘萬人,沉重的打擊了日本軍隊的囂張氣焰,有力地消除了西南大後方的威脅,穩住了湖南的局勢,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和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還有三位學員來自山東,並且都姓李,因此也被世人譽為山東三李。那麼你們知道?這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嗎?
  • 銘記歷史老兵回憶"長沙會戰":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
    湖南民眾慰問參加長沙會戰的中國軍人。(資料圖)  200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我請他寫點抗日的文字留給後代,他仍笑而拒之,不願提筆。  黃埔軍校本該讀四年,可是那時的軍校生都得提前畢業,原因是天天跑防空警報,身邊不斷有人被炸死,大家非常憤怒,都要求上前線打鬼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前線犧牲官兵太多急需補充,我就於1938年到了長沙九戰區。  那我就擺點「長沙會戰」的一些戰事吧!
  • 山清水秀的世界長壽鄉,走出兩位抗日將領!
    丘逢甲和謝晉元,兩個似乎都已經不太熟悉了的名字,兩座貌似也風馬牛不相及的故居,其實這兩者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丘逢甲和謝晉元都是廣東梅州蕉嶺縣人,兩人都是抗日將領,兩座故居都是國保單位,都是免費參觀,民居建築風格類似,但分別位於蕉嶺縣城一南一北,相距約28公裡。
  • 抗日英雄陳維齡百次飛越駝峰 曾與家人失聯8年
    導讀:陳維齡畢業於南京金陵中學,戎馬生涯中,參與過鄂西會戰,在「駝峰」航線飛過約100架次,是一位抗日英雄飛行員。「父親一輩子都有抗戰的愛國情結。去世前,那麼虛弱,不太能動時,仍想的是能駕機和日軍同歸於盡。可惜他無能為力,流下眼淚,非常難過。」陳安琳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