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血栓管理論壇
創新所向·生命所系
「血栓管理論壇」是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Ajay K Kakkar勳爵發起、拜耳公司主辦的覆蓋全球多國的血栓防治教育盛大年會。2016年,血栓論壇來到中國,成功搭建了國際性、跨學科的血栓防治學術交流平臺,極大推動了我國乃至全球的血栓領域變革。
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爆發,在這場全球抗疫戰中,中國貫徹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中國醫生更向世人展現了他們的無私與無畏。在疫情趨於平穩的後疫情時代,中國醫生也將持續探尋攻克疾病的方法。9月6日~9月12日,「2020血栓管理論壇」以更為靈活的線上形式召開,40餘位全球血栓領域頂級專家齊聚雲端、共話進展、共謀未來,就血栓領域的前沿數據、循證指南、臨床實踐及患者管理等一系列最新的熱點議題,展開廣泛且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2020血栓管理論壇」創新形式,7天直播分別以「通、曉、明、達、啟、創、領」為主題,觸達心臟科、神經科、血管外科、呼吸科、骨科、腫瘤科、內分泌科、介入科、老年科、全科等十餘個學術領域。多家醫學專業媒體同步直播「2020血栓管理論壇」盛況,在會議召開期間,直播訪問累計高達35萬人次,在學術影響力、醫生覆蓋率、會議創新性等方面再創新高
2020血栓管理論壇會議回顧
在9月6日「2020血栓管理論壇」的首場會議中,霍勇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對血栓的防治一直是醫學領域非常重要的探索方向,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2020血栓管理論壇」的主題是整合、創新和保護,其中「整合」不僅僅是學科層面,也是各種資源的整合;創新不僅僅是形式創新,更是療效創新。Kakkar教授指出,血栓是一大病理生理表現,包括動脈血栓、靜脈血栓以及免疫血栓。抗凝療法完全適用於各種情況下的血栓類疾病,其適應症也在不斷擴大,例如通過評估新型口服抗凝藥在不同患者人群中的使用情況,目前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數據用以指導臨床實踐。
John Camm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ESC房顫指南的更新情況,以及歐洲的房顫管理經驗,他指出,對於歐洲對房顫患者的抗凝治療近年來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治療不足的問題。歐洲指南強烈推薦房顫患者根據CHA2DS2-VASc評分情況,採用口服抗凝藥,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來進行治療。黃從新教授對2020版房顫中心數據進行了分析,他介紹,在國家衛健委的領導下,房顫中心項目建立了全程管理體系、發布了規範診療流程、培訓了從業人員等、提升了患者知曉度和規範抗凝率,做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多項工作。
翟振國教授代表王辰院士介紹了中國VTE防治體系建設,他指出,中國的VTE防治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同時也伴隨很多的機遇,VTE的發生在上升,但是病死率在逐漸下降,未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例如圍手術期肺栓塞(PE)和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的預防。Keith Fox教授的報告題為「與心同行,雙通道抗栓CAD/PAD探索之路」;葛均波教授介紹了「泛血管醫學全景管理模式」;陳忠教授對中國外周動脈疾病管理的挑戰和展望進行了闡述。三位教授在報告中對COMPASS研究結果進行了回顧,即與單獨使用阿司匹林100 mg一天一次相比,利伐沙班動脈劑量2.5 mg一天兩次聯合阿司匹林100 mg一天一次能夠顯著降低慢性CAD或PAD患者的卒中、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的複合風險達24%(相對風險降低)。COMPASS研究結果確定了利伐沙班在慢性CAD和PAD治療中具有重要治療價值,提示其在血管保護方面的作用。此種作用是上述兩種疾病抗栓治療的突破和重大進展。
在9月7日的會議上,Sylvia Haas教授分享了她在抗凝治療方面的用藥經驗,她指出,與華法林相比,NOAC在預防卒中的RCT研究中表現更好,即便對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是如此。此外,NOAC在前瞻性真實世界研究中預防卒中也有良好的表現,一些藥物還具有腎臟保護作用。
劉少穩教授關注了「房顫遇上冠心病」這種情況下的抗栓治療。他在報告中介紹了首個完成了新型口服抗凝藥單藥治療與新型口服抗凝藥聯合一種抗血小板藥物療效與安全性對比評價的隨機對照研究——AFIRE 研究。該研究結果證實在合併穩定型冠心病的 NVAF 患者中,利伐沙班單藥抗凝治療的療效不劣於利伐沙班聯合一種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且利伐沙班單藥抗凝治療安全性更佳。AFIRE 研究進一步支持了目前指南對於房顫合併穩定型冠心病患者單用口服抗凝藥治療的推薦。
陳明龍教授介紹了導管消融圍術期抗凝策略,指出房顫圍術期血栓形成/栓塞風險更高,指南推薦利伐沙班等NOAC用於房顫射頻消融患者圍術期抗凝,不間斷NOAC正逐漸成為VKA的替代治療方案。徐安定教授分享了卒中合併AF患者的抗栓思考,他指出,房顫患者發生缺血性卒中後應根據卒中嚴重程度在14天內啟動抗凝治療。利伐沙班是納入二級預防人群比例最高的NOAC,安全性在III期臨床研究和真實世界研究中得到了一致驗證,是缺血性卒中合併房顫患者的優選抗凝藥物。王曉明教授在報告中關注了高齡患者抗凝治療的難點與要點;夏雲龍教授則梳理了NOAC在房顫合併心衰患者的中國臨床探索。
在9月8日的會議中,John Camm教授首先分享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優化房顫診療思路。楊豔敏教授則強調,臨床醫生應進一步聚焦患者特徵,優化中國房顫患者抗凝管理,即房顫患者需要綜合評估與管理,對於老年或合併其他疾病的房顫患者要定期隨訪,動態評估抗凝的安全性與出血風險。範潔教授從雲南省人民醫院的經驗出發,從多角度闡述了房顫中心對全院房顫患者體系管理的推動作用。易春濤教授的報考題為「打造房顫患者分級診療的首道防線——來自社區院長的思考」。王越暉教授的報告題為「IN-CARE:新時代、新需求、新方法」,她介紹,指南推薦CHA2DS2-VASc評分≥2分的患者應啟動抗凝治療,停用抗凝藥會增加卒中分線,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更要做好抗凝管理,降低卒中發生率和就醫引發的交叉感染。她指出,利伐沙班無需常規檢測凝血指標,單靶點藥物相互作用少,給抗凝管理帶來了方便,同時,利伐沙班在療效和安全性上均有保證。
9月9日的第一場報告,Kakkar教授從全球視野的角度介紹了VTE的治療進展,他在總結中指出,非維生素K口服抗凝劑(如利伐沙班)在治療靜脈血栓性疾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已經被驗證,也增強了我們對復發性VTE風險的理解。此外,現已證實Xa抑制劑可用於治療癌症相關的血栓形成,但對出血風險較高的患者,應謹慎使用。
瞿振國教授在報告中強調,VTE規範抗凝治療應關注劑量和治療時長。肺栓塞長期管理至關重要,要關注血栓復發和出血的平衡問題。劉光耀教授介紹了骨科大手術圍術期血栓防治管理;史振宇教授對孤立性遠端深靜脈血栓診療建議進行了解讀;崔久嵬教授的學術報告題為「從指南到實踐——腫瘤相關VTE的精準防治策略」,她指出,VTE是惡行腫瘤患者的主要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預後,藥物抗凝是腫瘤合併VTE的核心治療方法,NOAC是安全、有效、方便的VTE防治藥物,近幾年獲得越來越多的循證醫學證據。平衡血栓和出血風險做出個體化藥物選擇,低出血風險的活動性腫瘤患者可考慮無限期抗凝。
9月10日的會議中,朱俊教授首先分享了抗凝在冠脈血栓的探索。他指出,高缺血風險冠心病患者的強化抗血小板治療在不同人群中結果不甚一致,仍遺留很多臨床問題。利伐沙班在冠脈血栓領域從急性期到慢性期均進行了成功探索,高缺血風險慢性CAD患者從雙通道抗栓方案中獲益更多。利伐沙班2.5 mg bid聯合ASA的雙通道抗栓方案已經被2019 ESC CCS指南及2020年NSTE-ACS指南推薦用於中/高危缺血風險且無高出血風險患者,成為血管保護策略的一部分。
劉宇揚教授的報告題為「機制賦能:DPI在冠脈血栓的探索」,她在總結中指出,血小板激活/聚集途徑及凝血途徑均參與動脈血栓的形成,利伐沙班聯合阿司匹林(雙通道抗栓)可協同發揮抗動脈血栓的作用,從機制到臨床,利伐沙班在廣泛高缺血風險CSS人群中的療效得到了進一步驗證。Keith Fox教授分享了DPI在高缺血慢性冠心病患者的臨床實踐國際經驗。汪朝暉教授介紹了血運重建術後複雜冠心病患者的優化抗栓方案。程曉曙教授關注了在合併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這一特殊人群中,如何強化抗栓治療。高傳玉教授探討了高缺血風險CCS合併房顫患者的抗栓治療方案的選擇。
9月11日的會議中,Rupert Bauersachs 教授分享了PAD診療經驗,他認為,利伐沙班聯合阿司匹林對血管進行保護,可用於中各PAD疾病譜。符偉國教授介紹了PAD血運重建術後抗栓管理新策略,他將利伐沙班聯合阿司匹林方案比喻為「雙劍合璧」——抗凝和抗血小板在抑制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中具有協同作用。血運重建術後的首個RCT——VOYAGER研究證實了利伐沙班2.5 mg bid聯合阿司匹林雙通道抗栓方案的獲益。張鴻坤教授的報告題為「因「栓」而異——PAD合併動脈血栓形成的抗栓管理」;趙渝教授的報告題為:「肢心雙獲益——PAD患者的抗栓決策與管理」,張嵐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指南針」方案——PAD門診患者管理新時代。
在最後一天的會議中,John Camm教授、Keith Fox教授、Kakkar教授和Rupert Bauersachs教授和中國的專家學者們圍繞抗栓治療的各個方面展開了深入討論。專家們探討了血栓性疾病管理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及最新進展,關注了優化動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策略,解讀了血栓管理領域最新進展,探討了實驗數據對個體患者管理的價值。
葛均波院士在總結中指出,在全球範圍內,對血栓的防治任重而道遠,在抗栓藥物領域雖然有了很多進展,但是現有的藥物相關出血併發症及仍遺留的臨床問題,使得新藥的研發迫在眉睫。新藥研發的主要挑戰主要包括:新藥與已批准藥物相比的非劣效性驗證以及大型臨床試驗的高昂費用,雖然這些新藥預計將更少引起出血,但也必須考慮他們的抗栓能力是否有所降低。儘管有諸多的挑戰和需考慮的因素,新一代的抗凝藥和抗血小板藥物仍然具有廣闊的前景,這些進行中的臨床試驗結果也令人期待。
伴隨著人類文明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也在不斷地演進,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血栓管理論壇「,積以跬步,行致千裡,匯聚中外前沿指南、整合國外臨床經驗,觸達血栓相關10餘個學科領域,從個性化診療到系統性管理,探索動靜脈全面管理之道。創新所向,生命所系,攜手並肩,創造不同!
本文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