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朝修好條規》,一個利於保護日本人的「通商往來」不平等條約

2020-12-23 百家號

百家原創作者:雅瑤觀歷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雅瑤觀歷史。說到日本,相信大家都對日本的帝國主義深痛惡絕。但是在近代史上,日本還專門為此保護他們的「通商往來」而制定了一個不平等條約。大家一定很好奇,這條約的內容有什麼影響呢?一起來看看吧!

還是讓我們先展開世界地圖中的東亞地圖然後將其倒過來加以觀察。現在,我們將一改通常正視地圖的做法,而將其倒過來加以觀察。隨著一種嶄新的感受,我們將會產生從未有過的體驗。中國和韓國(朝鮮半島)日本方位的排列次序與原來恰好相反。首先,日本在地圖上的位置,位於地圖的最西方,而朝鮮半島和中國,則位於地圖的東方位置。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在東亞,日本即使是從地理位置上講,也是和美洲大陸最近的。然後我們還會發現東亞的三個半月形半島。日本、韓國中國這三個國家,雖說在尺寸、體量上有所差異,但都是以大小不一的三個半月形依次排列的。當然,中國大陸與其說是一個半月,不如說成是一個巨大的滿月更為恰當一些。

此外,我們還可以確認這樣一個事實。在介於島國和半島以及大陸之間的大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則是環繞在大陸和列島的內海。尤其是經常被日本地圖標示為「日本海」的東海,雖然位於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之間,但其作為過去曾與大陸連接的痕跡,看上去很像一個湖泊。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也不容忽視。把地圖倒置過來俯瞰,我們還將發現這樣一個事實:日本的地形絕不是一個以大海為界的、不同於大陸的「孤立無援我們會產生這樣一種印象,即所謂日本這個島國,事實上是將亞洲大陸的島嶼」。廣闊的北方與南方連接起來的橋梁。不僅如此,日本還位於亞洲(東洋)的最西端(正視地圖時則位於最東端—也稱為極東),看上去像是介於西方北可問題也正是從這裡發生的。

在觀察近代中日韓東亞國家時,率先實現美大陸和東洋大陸之間的巨大橋梁。西方近代化的日本,並沒能起到很好的「文明橋梁」作用。這是近代最大的「惡之花「。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變身為西方式的近代國家,卻沒能形成「大海即是人類交流的舞臺」這一理念,而是將「大海即為國境」這一錯誤理念植入國民意識深處,並由此做出了可怕的錯誤選擇:要想守住孤立無援的島國,就應該覬覦海外,佔領殖民地。在世界中世紀史和近代史中,15—16世紀歷史的主人公,從大陸帝國轉變為海洋帝國。「統治海洋的國家,才能統治世界。」這正是經過大航海時代而走近我們的近代世界觀。以西方文明和技術掌握海洋控制權的近代世界殖民地統治原則,正是以西方為中心的海洋帝國最大的話題。

以英國為中心,法國、德國、義大利以及俄羅斯、美國等帝國主義橫跨海洋的殖民地掠奪與強佔,便是當時世界「弱肉強食」的絕對原則。1840年,在鴉片戰爭中,受到強烈刺激的國家,事實上並非是大清國,而是島國日本。他們很快認識到,要想避免西方帝國的殖民地統治,最好的方法只有自己首先實施「強兵富國」「文明開化」的政策。他們認為只有成為亞洲的「西方」,才會有活路。只要比較東亞三國的開國樣態,我們就會得知日本這個國家對所謂「西方式的」是多麼敏感,並率先模仿西方的,以至於經常被西方嘲笑為「猿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被以皇帝為中心的「天下」觀所俘獲,鼓吹孔孟的悠久文化傳統,反而受累於其自身文明的重壓,最終遭到近代化進程的唾棄,成為近代化進程的「落第生」。

擺脫大陸帝國自身的慣性,存在致命的極限。這次戰爭的原因是朝鮮發生「丙寅邪出兵「膺懲」朝鮮。,戰爭主要在當年10月進行,引發了法國政府的強烈抗議,於是決定了,法軍雖然成功登陸朝鮮江華島,但遭遇了朝鮮的頑強反抗後撤退。法國在撤退時掠奪了無數金銀、書籍而去,這些戰利品的歸還問題長期是韓法外交的一個爭論點)以後,日本於1875年9月入侵朝鮮江華島,釀成了「雲揚號事件」。最近發掘出來的史料表明,雲揚號事件純粹是日本受到佩裡提督的啟發,而引發的一場入侵朝鮮領土的挑釁。1876年2月,日韓籤訂了《日朝修好條規》條規規定朝鮮必須開放釜山港以及另外兩個港口,是一個利於保護日本人的「通商往來」的不平等條約。

從此,日本自居為「小西洋」,並站在類似西方帝國的立場上,君臨朝鮮。朝鮮在西洋和日本的雙重壓迫下,開始了「非自主」的國家命運。「歷史是以時間和空間為軸,在超越了個人體驗的尺度上把握、解釋、說明、敘述人類生活的。」考慮到這樣一種觀點,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饒恕日本以中日韓三國的歷史性事件(發展速度),和歷史性空間(地理風土)的異質感為理由,標榜「脫亞入歐」,或在「大亞洲主義」理念下對亞洲採取的侵略。日本採取的殖民化,無論如何也不能被其殖民或侵略過的國家所接受,而只能成為他們被壓迫的源頭。

儘管難以用道德標準評價歷史事件,但從人類常識上說,這一點在當事一方的被害者立場上看來,是絕對不可能稱為一種美德,或是值得稱讚的價值的。日本對亞洲的侵略戰爭與統治一直持續到190年代中期,並在演化為亞洲、太平洋戰爭時達到極致。日本所構築的跨越海洋、無視海洋的「大東亞共榮圈」美夢,最後以它的慘敗而告終。現在,不妨讓我們重新凝視這張地圖。地理就是心理,而心理便是人,而人亦即文化。

可以說,歷史正是由人類創造的文化所確定的。即使是哪一個國家力量擁有貿然行動的意志,但只要無視文化,無視地理,就終將以失敗告終。這是歷史的殘酷一面。大家覺得小編說的對嗎?有任何看法都可在下方進行評論,後期小編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加精彩的文章!

以上素材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文化歷史: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知多少
    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規定:中國今後如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準英人一體均沾」,即為中國近代給予外國侵略者片面最惠國待遇之始。(二)中美《望廈條約》與中法《黃埔條約》望廈條約又稱《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與美國在澳門的望廈村籤訂的不平等條約,也是清政府與美國籤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 中國近代籤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及影響,歷次考試必考!
    當然中國歷史上不平等條約籤訂時間和內容也是各位出題老師的寵兒,中國歷史上不平等條約都有哪些你需要了解一下~①  中英《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1842年8月29日籤訂主要內容是:1.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準許英國派駐領事
  • 美國逼迫日本籤訂不平等條約,日本人為何還感激侵略者?
    1854年3月31日,日本人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日子。這天,按日本曆法,是孝明天皇嘉永七年三月初三。真正的掌權者,是德川幕府剛繼承父位不久的將軍德川家定。美國人沒費多少周折,不過是幾艘渾身塗得漆黑的炮艦在日本港口耀武揚威了兩次,將軍便屈服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日美和親條約》(因在神奈川籤訂,故又稱「神奈川條約」)就此籤訂。
  • 李育民:晚清中外不平等條約的法律關係論析
    一、不平等條約的法律性質及其兩類關係 在晚清,不平等條約是一個具有法律性質的概念,由此構建的法律關係,亦因其內容的差異而可區分為兩大類別。這是了解晚清這一中外新關係首先需要探討的問題。[5] 某些西方學者認為不平等條約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一個含混不清的政治概念,應該說這是一種偏見,是為了維護傳統國際法時代不平等條約的地位。實際上,「自從這一概念提出以來,它就被納入到國際法的研究範圍之內」。
  • 史綱所有不平等條約一張圖錶帶你領略,考研黨必備!
    考研政治中,近代史綱要部分的不平等條約每年必考,但是因為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太多,考研複習中記憶不便。為此,特意為大家整理出考研政治中近代史上不平等條約的相關內容,方便大家記憶。《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 百年前,一個中國人站出來對洋人說:所有不平等條約一律無效
    在各路野史中,石達開是一個悲情英雄,他是個近乎完美的人。石達開是個英雄式的人物,不但擅長打仗,而且頗通治理國家,並且擅長外交,出門談判只要有他,太平天國就吃不了虧,其人相貌還很好,是個偉丈夫。石達開和其他的官員不一樣,別的官員都是「殺雞取卵」,而他是先富民,再富朝廷,一點點將當地生活水平提高,這樣做雖然見效慢,但卻極大的保護了中國經濟,保護了百姓的生活。石達開對貪官汙吏的懲治毫不手軟,打擊貪官汙吏,也是增加朝廷銀錢的一個方式。過去皇帝缺錢了,就會找一個大官抄家。
  • 歷史資料: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強佔香港,損害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
  • 對中國危害最大的五個不平等條約,哪國最貪婪?
    近代的中國飽受列強欺凌,喪權失地,被迫籤署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在此評出五個對中國危害最大的條約,供國人警醒。1842年8月29日籤訂。條約規定:1、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港口;2、割讓中國領土香港;3、中國賠償二千一百萬。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籤訂了兩個補充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
  • 日本不讓清朝自稱「中國」,李鴻章卻服了
    然而,近代日本卻一直不讓清朝自稱「中國」,日本管天管地管空氣,還管別人國家名稱?《中日修好條規》中的稱謂之爭1869年,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最後一支太平軍在陝北保安被左宗棠屠滅。1871年,中日籤訂《中日修好條規》,規定:兩國互不侵犯領土,互不幹涉內政;一國受他國侵略時須互相支援等。日本獲得了與中國「比肩同等」的地位,也為打開朝鮮大門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 部編版:八上歷史《不平等條約記憶,只能幫你到這》
    清政府被迫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性質的突出表現,它們對中國近代史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 清政府為什麼會籤定「不平等條約」?
    很容易看出他們所焦慮的只是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趕緊離開。因此等他承認條約以後,就要求大臣將運河中的船隻轉移到江中。」清朝君臣不知道和約與商約的區別,將結束鴉片戰爭訂立的條約視為一攬子解決爭端、一成不變的萬年和約。道光帝說,「不得不勉允所請,藉作一勞永逸之計」,「從此通商,永相和好」。耆英也認為,「惟一切善後事宜,尚須明晰妥議,立定章程,盡一辦理,方可期一勞永逸,永杜兵端」。
  • 我們的大家 五口通商與中國社會轉型
    文化的動搖或不信任,對於士大夫階層來說至關重大,他們根本沒有想過從頭開始,「盡棄其學而學焉」,像日本人後來那樣,轉身向西,用一種新學問取代舊學問。這先驅者的悲劇,是中國文明的悲哀。中國文明自古以來強調與時俱進,生生不息,但到了運用關頭,中國還是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好機會。
  • 日本人竟給侵日殖民者立碑塑像?究其原因,國人啞口無言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裡率領美國艦隊,駛入幕府駐地江戶附近的浦賀海面,逼迫日本幕府承諾與美國通商,由於佩裡的軍艦塗上黑漆,冒著黑煙,歷史上稱為「黑船事件」1854年日美籤署《日美親善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內容包括開放通商港口,設立領事,美國獲得最惠國待遇,之後英國,荷蘭等西方國家也迫使幕府籤訂類似的條約,日本國門被打開,陷入半殖民化的危機之中。
  • 昆明事業單位招1464人,9.25報名10.17筆試
    招聘對象主要是符合招聘崗位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和非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年齡為35周歲及以下(以報名之日計算),2018-2020年普通招生計劃全日制院校畢業生年齡不受限制。二、《馬關條約》《東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籤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馬關條約》的籤署標誌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
  • 不平等概念與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學界對不平等條約問題的研究早已展開,有關資料編撰、條約體系、不平等條約的危害以及廢除不平等條約等領域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對於什麼是「不平等條約」這一基礎性的問題卻缺乏系統的探討。大家似乎在頭腦中都知道什麼是不平等條約,但真正落實到文字上卻語焉不詳。
  • 琉球是進入東亞進入太平洋第一島鏈,它如何從藩屬中國併入日本呢
    在清、日修好條規御批換文前夕,中國臺灣發生了一樁惡性案件,深刻地 影響到兩國關係。1871年12月19日,六十多名琉球船民遇颶風漂至臺灣,其中五十多人 為臺灣土著牡丹社所殺。臺灣人殺了琉球人!琉球與日本隔海相望,兩國有貿易往來。1609年,日本薩摩藩主島津家 久發兵人侵,擄琉球國王至鹿兒島,逼其進貢。琉球終成兩屬,一身二許。十九世紀以後,琉球國又吸引了列強的目光,英、美、法、俄的艦船不斷駛 人琉球港口,提出「友好」、「貿易」、「布教」等要求。1854年4月,美國準將 佩裡完成第二次日本之行後,也去了琉球。
  • 西方都認可清朝使用「中國」為國名,為何只有日本強烈反對?
    要知道,大家以前普遍的認知是各朝各代,人們的自稱往往是某朝某代人,或者是炎黃子孫,亦或是中華女兒,中國這種說法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今天就讓我們追溯歷史,去找尋問題的根源所在。事實上,在古代中國並不作為國名而存在。最早的時候,中國二字出現於《詩經》,意指中央之國、中原地區。這時候,中國指代的範圍還非常小,被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包圍其中。
  • 帝國的話術——「不平等條約」背後的真相
    諷刺的是,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卻是英國人打著「平等」的旗號強迫中國政府籤訂的。在這個巨大的張力背後,隱藏的不僅僅是西方近代殖民擴張的秘密,也是西方固有話語邏輯的秘密。時至今日,這套話語早已成了世界範圍的「政治正確」,而人們卻不再容易記起它與近代殖民擴張及反殖民擴張的鬥爭間的聯繫:這正是我們為什麼要追溯它的譜系。
  • 李鴻章在日談判挨了一槍,省下一億賠款,卻只換來慈禧的7字笑語!
    因為清政府急於求和,李鴻章在恭親王同意下派遣了一個德國人,即擔任天津稅務司的德璀琳作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去探商議和的條件。但德璀琳到了日本後,日本人拒絕和他談判,同時日本又通過美國人要求清政府派出 「具有正式資格的全權委員」。慈禧太后在得知日本的要求後立刻召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入京,任命他為全權代表赴日議和。
  • 為通商而出的實用書
    早報記者陳麗萍文/圖  蔡其呈說,講閩南方言的人通過《音妙悟》能「因音以識字,按卷而稽」,講閩南話的人或者在閩南的外國人則可以通過《廈音通商華英美化撮要》,學習英語和閩南語。  「這本書是當年我父親從南洋帶回來的,他告訴我許多在南洋的泉州人要和外國人打交道,手頭上都有這本書。」  蔡先生說,這本書最重要的是實用性,上面標註的土音是當時人們學語言的土辦法。比如說「等候明天」,英語的讀法是「治  早報11月6日報導了清朝至民國時期流傳甚廣的閩南語字典《音妙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