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專訪乙一:寫小說,只是為了一個人在家工作

2022-02-08 知日

前不久獲得雨果文學獎的中國科幻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據說,他私下是一個溫和中庸、遵守各種遊戲規則的普通人。藏在作品背後的作家,總是帶著神秘的影子,在日本,也有一位大眾眼中才華橫溢、又頗具神秘氣息的人,他寫懸疑、恐怖,既有溫情的一面,也有殘酷一面,跨度廣泛,甚至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甚至為了發表不同類型的作品,而為自己取了無數筆名,他就是乙一。在《知日·怪談》特集的採訪邀請下,神秘的他,答應了我們的採訪請求,他大方地分享了他筆名背後的故事,和作家的日常。

黑白乙一


1996年,少年乙一憑藉《夏天、煙火、我的屍體》(夏と花火と私の死體)榮獲集英社第六回JUMP小說•紀實小說大獎,開始了他的作家生涯。《夏天、煙火、我的屍體》中,9歲的少女彌生得知好友五月和自己一樣愛慕著哥哥阿健而將其殺害,隨後這對年輕的兄妹展開了一場藏匿五月屍體的歷險,而這一切又以屍體「我」(即五月)的角度來記述描寫。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用另類的手法將孩童之惡表現得淋漓盡致,結局筆鋒一轉使讀者啞然、戰慄。而這部集天才本色和匠人氣質於一體的作品,竟出自一位16歲少年的筆下,也足以令世人叫絕。


《夏天、花火和我的屍體》(1996年),獲得第六屆JUMP小說·非虛構大獎。

隨後的乙一以較高的產量陸續發表佳作,橫跨恐怖、推理、純愛等眾多領域,並擁有兩種鮮明的風格:一種是以殘酷悽慘為基調的「黑乙一」,以冷峻甚至冷漠的筆調講述人類的陰暗與不幸,使讀者既使在豔陽之下也感到不寒而慄,代表作有處女作《夏天、煙火、我的屍體》、描寫校園欺凌現象的《瀕死之綠》,以及榮獲第三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的《GOTH 斷掌事件》;另一種是以細膩悲戚為基調的「白乙一」,用淡雅憂傷的筆觸描繪著日常中的奇幻和溫暖,讓讀者哪怕在黑暗中也能收穫一絲慰藉,代表作有講述患有社交障礙的女高中生通過心靈手機穿越時空、和遠方少年展開一場純愛故事的《只有你聽到Calling You》,以及描寫失明少女和殺人案嫌疑犯陰差陽錯共處一室、相互取暖的《在黑暗中等待》等。


《GOTH 斷掌事件》(2002)文庫版,將6個故事分為兩冊,講述高中生「我」和女同學森野夜對周圍發生的變態獵奇案件進行追兇,從而窺探罪犯的內心世界。


《被錯過的故事》(失はれる物語,2003)文庫版,匯集了8篇極具「白乙一」風格的短篇佳作。

無論是黑還是白,乙一的作品都帶有非同尋常的情節設定、環環相扣的嚴謹行文,以及充滿意外性的反轉結局,深受大眾特別是年輕讀者的喜愛。而拋開這些表象,所有作品的情感內核都和「孤獨」這一有關人心的永恆主題有著或深或淺的關聯,故事中的主人公都面臨孤獨並試圖緩解它,而這似乎也是乙一作品能帶給讀者強烈震撼和共鳴的原因所在。黑白共生、名為「乙一」的這株植物,擁有同一個叫做「孤獨」的根莖,輕觸著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山白朝子

2005年,乙一開始以山白朝子的名義在怪談專門雜誌《幽》上發表富含怪談元素的奇幻恐怖小說。隨後將這些作品集結成冊,於2007年和2012年先後出版兩本短篇集《獻給死者的音樂》(死者のための音楽)和《胚胎奇譚》(エムブリヲ奇譚)。當時大家並不知道山白朝子就是乙一本人,但由於作品本身的原創性與精彩的故事性,仍收穫了眾多粉絲。

《獻給死者的音樂》恰如書名,書中的七則怪談小品皆以「聲音」為主題。無人教授卻會念經的少年所吟誦經文的聲音、住著神秘美女的井底中嘀嗒的流水聲、可以將一切生物變為金子的工廠廢水的噴湧之聲、自稱惡鬼的謎之少女雕刻佛像時木屑飛揚的聲音、駭人的巨鬼吞食人類的咀嚼聲、能夠窺探人心的黑色大鳥撲扇雙翼的聲音,還有隻有在瀕死之際才可以聽到、專門獻給死者的美妙音樂。七則短篇的時代背景由遠及近,主人公們都歷經生死、盡享悲喜,而玄幻離奇的故事情節最終反映的皆是父母子女的深情與羈絆。


《獻給死者的音樂》(2007),由七則曲折的怪談短篇組成。

而由九則怪談連作組成的《胚胎奇譚》則重回疑似江戶的遙遠時代,主人公是位叫作和泉蠟庵的遊記作家,以及他的隨從耳彥,為了撰寫遊記,二人時常結伴去各地取材。這兩個人一個是慢性子,而另一個則是急脾氣,搭配起來萌點十足。而且和泉蠟庵還有一項特異功能——可以隨時隨地迷路,使二人常常邁進神秘境地、陷入致命危機之中。比如他們曾到訪過河邊丟棄著胚胎的迷霧之町、死者聚集的溫泉地、布滿人臉的荒蕪村落,讓人分不清所處之地究竟是魔境還是地獄。而這些似真似假的冒險故事飽含幽怨情致,折射的則是這個世間的人生百態。有歡笑有淚水,有毀滅有救贖,整本通讀下來,心中翻滾的波瀾久久不能平復。


《胚胎奇譚》(2012),封面繪畫出自「平成浮世繪師」 山本タカト之手如此來看,乙一的怪談作品雖披著黑暗的恐怖外表,內核卻是純潔的人間真情,這一黑一白的交融,誕生的是全新的灰乙一,曲折悠長,哀怨魅惑,令人回味無窮。

安達寬高

真實中的乙一,本名為安達寬高,從大學開始便以此名進行獨立電影製作。除去以上兩個筆名外,安達寬高還使用中田永一的名義發表青春小說,和另外7名作家組成虛擬寫手——越前魔太郎,進行蒙面寫作。也許,在這個世間安達寬高還有著其他不為人知的名義,創作著同樣令人稱讚的作品。

安達寬高曾以乙一的名義在網絡上撰寫日記,隨後被幻冬舍集結成冊取名為《小生物語》,眾多讀者將其稱為乙一的唯一私小說。日記的最大特徵是常以「小生」自稱。雖然作者曾強調這個「小生」只存在於記述上的「非我的日記寫手」,但不可否認其中的很大成分代表著作者本人的體驗和想法。《小生物語》中的「小生」不善交際、內向甚至有些自卑,但同時腦中又充滿各種奇思妙想、毫不乏味。而這似乎就是安達寬高的真實寫照。


《小生物語》(2007),以「小生」作為第一人稱,講述小說家虛實交錯、波瀾萬丈的164天

由於低調的作派,安達寬高很少在媒體上露面。網絡上他本人的照片寥寥無幾,影像資料似乎只有電影版《ZOO》DVD特典中出席試映會的身姿,以及在2004年做客以作家為中心的深夜談話節目《爆笑問題的建議》(爆笑問題のススメ)。但這絲毫不影響廣大讀者對他的喜愛還有業界人士對他的好評。



《zoo》代表短篇小說集,2003年集英社出版,後於2006年改為1、2兩部由集英社文庫再版。

在《知日》邀約本次採訪時, 乙一有所猶豫。三天後給出回復,提出若是當面採訪恐怕會拒絕,但如果採用郵件的形式應該會答應。雖然事務繁忙,但是 乙一仍快速且詳盡地回答了《知日》的採訪問題,從這些回答中可以窺見他令人尊敬的個人品格及職業素養。當索要肖像照時, 乙一禮貌地致歉回絕表示手頭並沒有,下意識地讓人懷疑這是否是他不願被曝光而撒下的善意謊言。

知日專訪/乙一

「我常常使用的方法是讓登場人物撒下某個謊言。」

乙一

推理、恐怖小說家,1978年10月生於福岡,17歲時,憑藉《夏天·煙火·我的屍體》獲得第6屆Jump小說·非虛構大獎出道。(紅字新增)。2002年出版《GOTH斷掌事件》,獲第3屆本格推理大獎。大學時代,曾以安達寬高的名義自主製作電影,公開的筆名還有山白朝子和中田永一。

知日 17歲的時候憑藉《夏天、煙火、我的屍體》獲集英社JUMP小說·紀實小說大獎從而出道。你開始創作小說並選擇應募大獎的原因是什麼?

乙一 理由是對未來的不安。

自己是那種不擅長與他人交流的人。照這樣下去,在公司就職的話,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因人際關係的問題深感疲憊而精神失常、甚至去自殺也說不定。因此希望以後可以從事那種一個人宅在家裡也可以謀生的工作。如此想來,漫畫家或者小說家或許最為合適。

因此我一邊練習畫漫畫,一邊開始訓練寫小說。這是16歲時候的事情。很幸運,我因獲得小說的新人獎而受到稱讚,自己的作品也得以出版。

知日 以處女作《夏天、煙火、我的屍體》為代表的最早期作品,基調殘酷而悽慘,是典型的黑乙一的風格,之後白乙一風格的作品陸續出現。這是一開始決定好的嗎?還是隨著小說的創作,決定嘗試另一種風格呢?

乙一 我原本非常喜歡奇幻小說。閱讀的儘是劍與魔法類的小說,也希望自己能夠寫出這樣的故事。在當時的日本,《秀逗魔導士》、《羅德斯島戰記》等小說,頗受十幾歲的讀者的歡迎,奇幻小說非常流行。

但是,我聽說應募新人獎的大半都是奇幻小說。如果應募和別人不同體裁的小說,說不定會給審查員留下較深印象。於是我開始執筆恐怖懸疑小說。

在我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大概5歲左右),有一位同學突然離開了這個世界,當時的我還不能深刻理解死亡的含義。這樣想來,《夏天、煙火、我的屍體》說不定就是反映那個時候的記憶。

而關於白乙一的誕生,是因為那個時候多是寫恐怖小說,已感到厭倦。於是我開始創作白乙一風格的故事。另外那時關於恐怖小說的靈感已殆盡,這也是理由之一。我告訴自己想要作為作家謀生的話,還是多嘗試各種體裁為好。

我也希望創作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比如依據事實的非虛構的小說。

知日 之前的小說不少都含有怪談元素,為何要重新以山白朝子的名義專門撰寫怪談作品呢?

乙一 有一段時期我希望和出版社的編輯保持距離,只是默默地工作。於是就是裝作沒有以乙一的身份在活動,可以在業界的角落、不受出版社和編輯們的注目而工作。正好那個時候怪談雜誌《幽》邀請我撰寫短篇作品,於是我開始以山白朝子的名義寫作。總之就是不太希望惹人注目。在這個世間我還有著其他沒有暴露的名義。

知日 你認為自己的怪談作品和其他人的有何不同?你對怪談的定義是什麼?

乙一 我認為自己的小說稱不上怪談。因為對怪談的素養、知識等都很欠缺,所以我只能以小說的形式來創作作品。我的缺點是,由於在意讀者心中作品的易讀性,而過分考慮故事的整合。所以我的作品應該不算怪談,而是恐怖小說。

我對怪談的定義是因講究旁白者的匿名性、故事構成的曖昧性等,從而享受由此產生的不安、無法鎮定的心情,以及對實存性的動搖等。就像是享受茶與線香的香氣一樣,享受那種無形的氛圍。

而我自己的小說,由於對登場人物和故事的結尾過於明確,從而缺乏怪談所特有的、宛如懸吊在空中的感覺。

知日 你的作品經常被改編成電影,其中最滿意的是哪一部?是否期待把山白朝子名義下的作品電影化?

乙一 最滿意的一部是中田永一名義下的改編電影《再會吧,青春小鳥!》,在2015年2月末上映,講述了一群十多歲的孩子們挑戰合唱比賽。雖然是在試映會上觀看的,但仍非常感動而且一直在落淚。

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看到我以山白朝子的名義發表的小說《無頭雞,夜逝去》,它的電影作品。這部小說以美國真實存在的「無頭雞麥克」為題材創作。前些日子,我自己寫了它的腳本。如果能夠順利製作就好了,不過恐怕很難吧。很有可能會招來動物愛護團體的抗議。

《再見吧,青春小鳥》,已於2015年2月28日上映

知日 你的作品以精美短篇居多,可以請教一下其中的原因嗎?

乙一 其實我並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有多麼優秀,但是我可以保證一定的總體質量。秘訣就是腳本理論。我是參考由好萊塢研究的腳本理論來思考故事構成的。

當然,即使嚴格執行腳本理論也並非能誕生好作品,為此我傷透腦筋。

知日 無論哪種名義下的作品都不乏令人驚嘆的故事情節,請問這驚人的想像力從何而來?

乙一 故事的靈感,自己很難一下子就想到,全是依靠神明的保佑。自己能做的僅僅是使出渾身解數,將這些塵埃一樣的細微靈感演變成一個完整故事,所依靠的就是上述的腳本理論。

另外,無論如何也沒有靈感的時候,我常常使用的方法是讓登場人物撒下某個謊言。主人公向周圍的人撒謊的話,就變成懸念;作為配角的某個人撒謊的話,就變成推理。讀者一邊想像著謊言下的真相一邊閱讀故事,在謊言被拆穿之前,心情都不能平靜下來。於是讀者就會不斷地一直讀下去。

白雲 / interview & text

角川書店、幻冬舍、shueisha.co.jp / photo

*本文摘自《知日·怪談》特集

《山白朝子 歡迎來到乙一的怪談世界》

《知日·怪談》特集,恐怖注意!今夏備受期待的日本怪談收藏本!

購買方式

1、網上商城:亞馬遜、京東、噹噹、淘寶天貓搜索「知日怪談」購買

2、線下書店:全國各大書店、機場中信書店、北京7-11等購買

3、點擊「閱讀原文」,直達下單連結

4、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直達下單連結




「知日 ZHIJAPAN」

國內專門關注日系內容的品牌。

致力於為中國年輕人深度報導記錄有關日本的文化,創意,藝術和旅行等。

相關焦點

  • 創造漢字的魅力|知日專訪:日本國字研究第一人笹原宏之
    對於學習日語,研究和製漢語的人來說,比起艱澀的語法,也許獨特的字形、不同於標準語的音調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執教於早稻田大學,被譽為「國字研究第一人」的笹原宏之教授,從小時候翻開《漢和辭典》的那一刻起,似乎就已開始累積對國字源源不斷的喜愛。知日專訪笹原宏之1965年出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 知日專訪:放下心中的執念 「斷舍離」概念首創者山下英子
    2001年起,山下英子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在日本各地舉行一系列講座和研討會宣傳「斷舍離」,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日本的各大主流電臺、報紙爭相報導,「斷舍離」成為年度話題,讓許多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本身都發生了改變。
  • 日本暗黑系天才推理小說家「乙一」,治癒與致鬱總在一線之隔
    然而近些年,一位叫做乙一的天才推理小說家逐漸出現在了各式各樣推理小說圖書推薦的欄目之中。1996年,年僅17歲的他,憑藉「夏天、煙火與我的屍體」一書斬獲第六屆集英社「JUMP小說非虛構大獎」。2003年,他的「Gothic 斷掌事件」一舉奪得本格推理大獎。
  • 【心水集】沙坑裡的長頭髮——乙一佳作分享
    二毛說 今天為大家推薦日本推理小說家乙一。日本推理小說家乙一,原名安達寬高。此人天賦異稟,文風清奇。16歲時就以處女作《夏天 煙火 我的屍體》名聲大噪。
  • 《知日》創始人手把手教你做MOOK
    至於國內,1996年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算是 MOOK 的發端,只是當時並沒多少人將這套連續出版的叢刊與 MOOK 聯繫起來,MOOK 概念真正開始為大眾所認知,大概要到 06 年前後,以《最小說》為首的一眾青春文學雜誌的井噴,這些出版物利用 MOOK 這一新銳概念進行了一大波營銷。另外《讀庫》也於同年創立。
  • 好書推薦:《知日·和製漢語》特集
    內容簡介 · · · · · ·《知日和製漢語》特集是《知日》系列的第28本!隋唐時期,日本學習了中國的漢字,發揚了自己的語言;明治時期,日本用漢字翻譯西洋文獻,中國又將它們吸收回國,壯大了漢語的內涵。漢字的一來一往,牽連出兩個國家一衣帶水的聯繫。透過對中日兩國漢字的比較,還可以了解文字背後的國家文化。
  • 人間亂步|結構梳理|《暗黑系》~乙一《GOTH斷掌事件》
    此文為[人間亂步]欄目的第7篇文章的[完整部分](我以後想寫表格)
  • 專訪德國作家施益堅:寫一部以太平天國為背景的歷史小說
    緊接著,他出版了《離心旋轉》(Fliehkräfte)和《對立面》(Gegenspiel),並在最新出版的第四部小說《蠻夷的上帝》(Gott der Barbaren)中,終於寫了他一直想寫的中國。一個德國作家如何把太平天國寫成小說?筆者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委託,在柏林專訪了施益堅先生。
  • 專訪|王鹹:寫小說,還是要靠現實經驗來支撐
    他默默耕耘數十載,熔煉了過去二十年的寫作歷程,精選了自己的七篇小說,在今年推出了他的首部小說集《去海拉爾》。在書中,他書寫了關於人內心的渴望和他們失落的信心,以及這個時代人的形狀。他希望通過這些故事告訴讀者,必須要有「向內生長的力量」。在上海書展期間,澎湃新聞記者對王鹹進行了專訪。《去海拉爾》書封。
  • 這些名字裡有「動物園」的小說真的是寫動物園的?
    「身處一個殺氣騰騰的、瘋狂的和無常的世界中,一個人如何才能不讓愛和幽默泯滅?」《動物園長的夫人》恰好給了我們答案。這個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德國納粹攻佔波蘭之時。然而,在動物園建成之後,躁動不安的民眾卻被謠言所蠱惑,認為這個動物園只是擺設,傳教士的主要目的是用邪術來迫害小孩。在無法化解的誤會隔閡之下,動物園被槍火所毀,曾經的美好理想失落了前途,人性的善變與複雜也在故事的尾聲裡被推至極致。展現人情的「動物園」「情感」作為人類社會的又一大主題,不斷地在文學作品中被反覆表現。
  • 日本培養「知日派」撬動美國 編織細密關係網
    有分析稱,在海外培養配合日本的「知日派」是其中重要一環。日本通常採取哪些方式培養「知日派」?它想實現什麼目標?《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究。有日本問題專家表示,日本是一個很講人脈的國家,對其培養「知日派」,中方須重視和研究。
  • 九把刀:最享受的依然是寫小說
    九把刀近日攜新片《等一個人咖啡》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稱最享受的依然是寫小說,而拍電影雖然很刺激,但也很招搖,讓他提心弔膽。  □跨界拍片  為了捍衛劇本自己當監製  九把刀一開始並不是混電影圈的,他是一名網絡作家,言情、恐怖、科幻、武俠,幾乎什麼題材都寫,《功夫》《殺手歐陽盆栽》都是他寫的小說。為了把《那些年》搬上大銀幕,他發揮所長寫出了自傳式小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然後拍了一部短片作為練手。
  • 《誅仙》作者蕭鼎:寫網絡小說是為了發洩
    原標題:《誅仙》作者蕭鼎:寫網絡小說是為了發洩   寫網絡小說是為了發洩   寫網絡小說,大概是十多年前,當時網絡剛出來幾年,網絡文學也才萌芽。寫東西其實就是因為無聊,隨意看完了網上一些作品,就自己也寫點東西發到網上。當時只是興趣,沒想過賺錢。   畢業時我也去找過工作,不過當時挺難的,落魄得很,前途一片灰暗,單從職場上來說,我應該不是一名成功者。
  • 《知日》出日語文摘版:中日關係雖緊張,但文化交流不能斷
    《知日》出日語文摘版:中日關係雖緊張,但文化交流不能斷 澎湃新聞 2015-02-02 10:31 來源:澎湃新聞
  • 「我理解資本,但我是寫小說的」|專訪八月長安
    「我自己實際上是因為在網上隨便瞎寫一寫,大家看到了覺得寫的不錯,於是慢慢發展到現在。」八月長安希望能用影視行業對自己的信任把這些原創編劇「帶」起來,而自己仍然把重心放在小說的創作上。成為《暗戀橘生淮南》聯合導演:只是「救場」「以我的退縮和謙遜,絕對不可能走到補拍導演這一步。」
  • 專訪馮唐︱「壓榨」創作力:跨界合作吟詩,鏡頭下面寫小說
    首先與前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持人楊晨合作,後者用聲音演繹前者的文字,為觀眾帶來舞臺上只有一個人的詩朗誦——《人籟》吟詩會,並且兩人合作出版了《吟詩》(1書+1CD),讓不能到現場的詩歌愛好者也能聽到楊晨念馮唐的詩。馮唐想看看,楊晨一個人,一個場子,讀自己的詩,這種「怪物」在現代社會是不是完全存在不下去。
  • 成都00後,一個人在家上學,10歲寫成2本英語小說
    而這一切,都是瑞瑞自學的……2年前,他覺得學校裡的教材太過時,周圍的小朋友太「幼稚」,於是一個人在家自學。他還特別強調:「不是不上學了,只是換了個地方,在家裡上學。」不去學校,在家上學,是瑞瑞和父母共同做出的決定。瑞媽說,瑞瑞其實在學校是個很乖的孩子,老師要求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但如果問他:你今天開心嗎?就會明顯地感覺到他的不開心。
  • 九把刀純愛小說《等一個人咖啡》
    小小的「等一個人咖啡」店裡,每個人都在等待屬於自己的那個人。李思螢、楊澤於、阿拓等到了誰?老闆娘等到了她的意中人了嗎?清新的風格、幽默的筆調、最純真的愛情,這就是九把刀第一部愛情小說《等一個人咖啡》留給我們的永不磨滅的記憶。作者簡介:九把刀,本名柯景騰,1978年出生於臺灣彰化縣。
  • 專訪劉慈欣:我寫科幻小說就為了換倆小錢喝點啤酒
    Heinlein)的一句話:「我寫科幻小說就為了換倆小錢喝點啤酒。」 他又說:「我的小說特別『文不如其人』。你要從小說裡推斷我這個人肯定是完全誤會了。我小說裡的人,富有超人氣質和獻身精神,是極端理想主義者。但是我自己在生活中是很普通的人。
  • 成都10歲男孩在家上學:做德語主播 寫萬字英文小說
    原標題:10歲男孩開個人音樂會,寫英文小說,更逆天的是他爸媽的教育方法  10歲的成都男孩瑞瑞,在家裡上學,每天練琴4個小時,德語和英語流利。  他還是一個在線音頻平臺上的主播,用德語講述兒童繪本故事,創作了一萬多字的英文冒險小說,正在洽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