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的關於課堂裡情緒管理方面的話題,今天與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在此重新發一下~
相信對於輔導小朋友學習的老師或家長,都不難發現,孩子們的行為和情緒控制問題,是影響小朋友學習和培養好習慣的最大的共同因素之一。
對新老師來說,在備好課練好課之後,授課內容相對比較有信心,此時遇到的最大的挑戰之一,恰恰是進入在真實課堂後,不知道如何應對需要行為管理的小朋友。
對小朋友而言,這些問題若處理不當,恐怕會影響其一生。
因此,今天,讓我們主要從以下四點來探討一下,在課堂中,該如何應對和管理小朋友出現的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
一. 識別具體問題 二. 讓你的課堂變得有趣 三. 建立激發性的課堂學習環境 四. 尋求幫助 情緒和行為管理的定義
首先,讓我們理解一下,什麼是兒童的情緒管理問題?在課堂中,它指的是老師通過正面積極的方式,將小朋友的因各種情緒造成的行為問題調整過來,重新吸引到課堂活動中,從而提高孩子們的情緒管理和自控能力。
那我們該怎樣應對該情況?
一. 識別具體問題
1發現行為模式。
有各種各樣的情緒管理問題影響到小朋友。老師的任務不是去像醫生一樣診斷孩子的病症,更好的方式,是去甄別不同行為問題的具體模式。
識別孩子內在問題的信號——典型的有消極退縮,焦慮和沮喪。這些信號包括不與同齡人玩耍,被欺負,喜怒無常,冷漠,常常哭鬧。
識別孩子外在問題的信號——典型的有攻擊性行為,破壞性行為。具體例如破壞別人的物件,欺負弱小的孩子,忽視或製造衝突,容易生氣等。
2 定義具體行為。
清晰地描述你觀察到的具體問題行為,會讓你對孩子的問題本質有更好的判斷。通過一個客觀的方式,真實地去描述小朋友的行為,並將自己的情緒反應抽離出去。老師不僅應識別行為本身,同時要知道它發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
舉個例子:「藝術課中,當老師告訴Jerry不能在課室裡亂跑時,Jerry開始尖叫並用拳頭敲打課桌。這個行為持續了30秒。這是他這兩周以來第六次大發脾氣。」
「在運動課中,2歲半的Mary不斷地跑開課堂的紅圈圈區域,並從波波池到蹦蹦床來回走動,持續了8分鐘。家長和老師引導無效。這是連續5節課以來地5次出現這樣的情況。相比一開始全程跑開,Mary現在總共可以在紅圈圈集中注意力7分鐘。」
3 理清潛在原因。老師除了對行為進行詮釋,也能通過對潛在原因進行記錄幫助孩子管理不良行為。情緒和行為問題有很多來源,其中包括:
家庭因素。如果你意識到孩子的問題來自於家庭的經歷,請主動與其家人或看護者溝通,並做好記錄。例如,「2歲的Andy平時都是由爺爺帶,只有周末才是父母陪伴。」
學校因素。與同齡人(如被欺負)或與其他人(包括老師),發生情緒和行為衝突,所造的影響。例如, 「3歲的Peter 被幼兒園的同齡的小朋友咬到了,導致他有兩周不敢上學或外出。」
社區因素。孩子所住的小區也會影響到孩子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例如,在有家庭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小朋友,會更容易出現情緒和行為管理問題。
生理因素。基因和其他生理問題也會導致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舉個例子,有某方面心理疾病的父母,會增加小朋友的發生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的風險.
4 向醫生求助。
如果你經過持續的觀察記錄,以及在家裡,社區,課室等多個環境都發現孩子出現比較明顯的情緒和行為管理問題,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都得不到改善,此時,請不要僅靠個人力量去解決。
你可以推薦該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或其他專家進行正式的診斷和開展治療計劃,但注意,作為老師或家長,我們不能代替醫生的角色給小朋友貼上任何例如「多動症」「學習障礙症」的標籤或負面評價。
二. 讓你的課堂變得有趣!1.設置目的明確,互動性強的課堂。
當你意識到孩子有行為或情緒方面的問題,你可以開啟有助於她或她的學習風格的課程。
介紹清晰,目的明確,活動有趣——確保你的課堂可以做到,這一有效的授課方式。
有情緒和行為管理問題的小朋友,通常很難長時間被吸引和保持注意力。
在課堂中,為了讓小朋友很好的跟從課堂活動並樂在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使用好玩的方式,包括聲音效果,想像力,生動的故事,聲音曲線,誇張有趣的肢體動作等,不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在創作藝術作品時,老師通過逐步發放並讓孩子及時使用課堂中的藝術材料,而非隔了好長時間再發給他,這樣會讓他更好的保持注意力。
老師授課生動活潑,互動性強,不斷地邀請孩子參與,這都能吸引有情緒和行為管理問題的孩子,讓他們保持專注。
老師應養成經常與小朋友保持對視的習慣。不要只是隨便掃視小朋友,老師可以注視著小朋友直到建立與小朋友 的對視。可能的話,應經常與每位小朋友保持對視。這有助於老師隨時留意到注意力不集 中和走神的小朋友。
改變肢體動作也能幫助孩子保持注意力。例如:從坐姿變為站姿、讓大家都趴下來以獲得大家的注意力等等。
2.根據孩子需求制定活動任務。
不管是課堂活動,還是家庭作業任務,都能幫助小朋友處理情緒和行為管理方面的問題。老師可以使用以下的幾個不同的策略:
保證學習任務的目標和指令清晰易懂。合理設定任務的難易程度。有情緒管理問題的孩子常常害怕失敗,因此要避免難度不要太大,造成挫敗感。
同時,這類小朋友很難持續被吸引被激發,因此,把活動縮短,把大的任務分解成小任務會更有效。例如,在歡動課上,當我們教小朋友練習前滾翻時,我們先分解動作,一步一步地仔細示範,如手太高,放下,低下巴,彎膝蓋,向前翻,然後讓語言指令與動作同步進行。
輔助孩子完成任務。給孩子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同時在旁輔助他們投入進去。給他選擇。有可能的話,把同一個學習目標,設計出多個任務,老師要允許他從中選擇自己感覺最有信心的。
3.持續激發動機。
那些在激勵孩子方面進一步努力的老師,不管在課程還是任務上,都能讓那些掙扎在情緒和行為管理問題上的孩子做的更好。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做法:
通過表揚認可注意力集中的小朋友。不要讓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分神的小朋友身上。例如「Jimmy, 我非常喜歡你認真聆聽和等待的樣子。」提供多變的獎勵。老師為孩子提供,代表自己努力成果的證書,其他象徵性的獎勵,都能激發和促進孩子的學習動力。同時,不斷變化的獎勵會讓他們保持興趣。
讓孩子通過 「成就表」,記錄他們成長的足跡。隨著「成就表」積累,以及對他完成的任務,做好口頭或文字性的反饋,這樣能不斷激發出孩子學習的動力。
三. 建立激發性的課堂學習環境。
課堂環境對幫助情緒和行為管理有問題的孩子有很大的幫助。調整外部環境會幫助小朋友最小化幹擾。例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避免過度刺激。有行為問題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幹擾,因此,你能通過把課室設置的比較簡單和整齊來避免環境的過度刺激。
確保庫房區域的乾淨整理或遠離視線範圍。
清理不必要的教具。
簡化教室外觀和裝飾,清除噪音源。
讓有情緒和行為管理問題的孩子遠離刺激比較豐富的地方。
創建安靜的區域如塗鴉區或塗色牆角,讓孩子在情緒爆發後或遇到有挑戰性任務時,有個人空間進行冷處理。
2.設定合理和清晰的期望。
簡單清晰的指令會讓有行為管理問題的孩子更容易去跟從。當你向孩子解釋課堂規則的時候,要做到簡潔有力。可以的話,儘量用積極的方式去告訴小朋友規則,舉個例子,「當老師在說話時,請小朋友保持安靜。」而不是「當老師在說話時,請小心朋友不要說話。」
同樣的,老師要確保說到做到,讓違法規則的小朋友承擔後果,後果要符合邏輯,清晰,始終如一。如果小朋友大聲說話,老師執行剛剛描述的結果——「暫停」,同時要確保每次都要執行這樣的後果,而且在同一個地方,同一時間段。
3.建立日程安排。
有行為和情緒管理問題的孩子們更容易跟從有規律常規活動。讓你的課程結構保持一貫性,建立穩定的課堂秩序。
當你設計你的活動時間,要留心那些有行為問題的小朋友,對於某一個活動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老師要通過清晰的通告,給予足夠的時間,進行活動環節之間的過渡。
4.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
創建積極的環境,讓小朋友感受到鼓勵和尊重,這是幫助有情緒和行為管理問題的孩子改善的長遠之計。
舉例:在小朋友與你說話時,要通過一些積極的技巧,確保你正在認真聆聽,如保持眼神交流,適時點頭等。
在課堂討論中,不僅僅簡單陳述事實,更應該使用開放性的問題,促使小朋友的進行反思。
對小朋友充滿興趣,並鼓勵他們談論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喜歡的事物。
5應對破壞性行為。
有情緒或行為管理問題的小朋友發生破壞性行為的機率更高。通過嚴重行為管理三個步驟,你能幫助他們學會管理好自己的行為,避免引發進一步不當行為,幫助他們消除衝突,並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恰當的後果。
1)使用「有趣的授課方式Shtick」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邀請小朋友參與、或制止小朋友不受歡迎的行為。
耐心、富有愛心,記住孩子依舊是孩子。留意聽講的小朋友,給予表揚。這將間接地影響到不聽講的小朋友向其效仿。
2).向小朋友提出正確行為的要求,並告知違反將導致的結果,並請小朋友選擇。
告訴小朋友他們必須遵循指導的理由;並告訴他們如果不遵守將導致什麼結果。
老師給予小朋友選擇:要麼遵守要麼坐在一旁看其他小朋友創作。
老師給予小朋友選擇。這也是在教小朋友因果關係的認識。
3). 執行結果.
貫徹執行上一個步驟給出的選擇結果。
將小朋友帶離群體(坐在一旁),並向其解釋為何他必須坐在旁邊休息。
告訴小朋友老師不喜歡他的行為,老師並不是不喜歡他本人。
一分鐘過後,再邀請該小朋友回到活動中來。
四. 尋求幫助
只有老師的努力最終無法徹底幫助有不良行為的小朋友。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邀請小朋友的家長參與進來,並定期與之交流溝通。
很多老師都發現,邀請家長參與討論小朋友當堂課的教案(教學目標等)和作業非常有用,特別是讓這樣的溝通持續發生的時候。
不要等待問題的發生。如果你知道孩子現在有情緒或行為管理問題,就找家長幫忙,讓她/他馬上參與到課堂管理中。我們發現,定期讓老師,家長,顧問一起溝通小朋友的情況,會更有效地幫助到小朋友的成長。
2.利用教學資源。
教學中心應為有情緒或行為管理問題的孩子提供多樣化的資源,讓老師更有效幫助小朋友。
確定你能找到你需要的資源,並充分利用他們。
例如,對於需要特殊教育的小朋友,教學中心可以為之多騰出個助教老師,從課堂活動,課中幫助,課後諮詢以及不同的學習活動,提供全面的幫助。
對老師和他們的家長來說,理解並運用有效幫助這部分孩子學會良好情緒和行為控制的方法非常重要——這樣,老師和家不僅可以從中減少對小朋友教育的壓力,也能幫助小朋友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對於將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教而不只是管的家長和老師們,讓我們繼續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情緒管理和行為習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