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西古寺全年閱藏:600卷《大般若經》圓滿收官,法喜充滿!

2021-01-07 大眾閱藏

《大般若經》六百卷誦讀圓滿,他們是見證者

2019年11月20日,大眾閱藏第二百四十五天,《大般若經》六百卷誦讀圓滿,圓滿收官,邯鄲西古寺全年閱藏道場法喜充滿。

大般若經,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大般若經》。般若經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大般若經》六百卷包括般若系16種經典(即十六會),一般認為最早出現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在貴霜王朝時廣為流行。其梵本多數仍存。

上正下天法師

參加閱藏的居士們在正天法師的引領下,心懷恭敬、不舍、喜悅,齊聲唱誦了第六百卷般若經,誦經之聲格外恢弘響亮。《金剛經》等經中多次提到書寫、受持、讀誦、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經的功德,當為累世累劫的善業加持。

邯鄲西古寺全年閱藏現場

邯鄲西古寺自全年閱藏法會開啟以來,從早晚課各誦一卷大般若經,調整到後來的每天下午四卷,就這樣卷卷誦讀、字字薰習,所歷種種,可謂百味盡嘗。通過閱讀,對般若經的法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如同登山者,全面閱藏相當於地勢勘察,全面概覽整個高山,哪條路可以走,哪裡是懸崖,哪裡是適合挑戰者的,哪裡是適合腳力差些的,哪裡是欣賞美景的絕佳之處。一個佛法修習者,全面閱藏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和腳力,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閱藏神奇:閱藏寶

實踐勝於雄辯。邯鄲西古寺以二百四十多天的閱藏曆程證明:閱藏並不神秘,閱藏並沒想像中那麼困難。據悉,在圓滿《大般若經》六百卷之後,邯鄲西古寺閱藏團隊將繼續閱讀一百卷《大智度論》,歡迎各位善信加入我們共修的行列,讓我們一起跟隨初地菩薩龍樹大士來學習佛法概論。

撰稿/攝影:繼天,審稿:賀懷民,編輯:來佳

邯鄲西古寺全年閱藏:

第1-13天、第14天、第15天、第16天、第17天、第18天、第19天、第20天、第21天、第22天、第23天、第24天、第25天、第26天、第27天、第28天、第29天、第30天、第31天、第32天、第33天、第34天、第35天、第36天、第37天、第38天、第39天、第40天、第41天、第42天、第43天、第44天、第45天、第46天、第47天、第48天、第49天、第50天、第51天、第52天、第53天、第54天、第55天、第56天、第57天、第58天、第59天、第60天、第61天、第62天、第63天、第64天、第65天、第66天、第67天、第68天、第69天、第70天、第71天、第72天、第73天、第74天、第75天、第76天、第77天、第78天、第79天、第80天、第81天、第82天、第83天、第84天、第85天、第86天、第87天、第88天、第89天、第90天、第91天、第92天、第93天、第94天、第95天、第96天、第97天、第98天、第99天、第100天、第101天、第102天、第103天、第104天、第105天、第106天、第107天、第108天、第109天、第110天、第111天、第112天、第113天、第114天、第115天、第116天、第117天、第118天、第119天、第120天、第121天、第122天、第123天、第124天、第125天、第126天、第127天、第128天、第129天、第130天、第131天、第132天、第133天、第134天、第135天、第136天、第137天、第138天、第139天、第140天、第141天、第142天、第143天、第144天、第145天、第146天、第147天、第148天、第149天、第150天、第151天、第152天、第153天、第154天、第155天、第156天、第157天、第158天、第159天、第160天、第161天、第162天、第163天、第164天、第165天、第166天、第167天、第168天、第169天、第170天、第171天、第172天、第173天、第174天、第175天、第176天、第177天、第178天、第179天、第180天、第181天、第182天、第183天、第184天、第185天、第186天、第187天、第188天、第189天、第190天、第191天、第192天、第193天、第194天、第195天、第196天、第197天、第198天、第199天、第200天、第201天、第202天、第203天、第204天、第205天、第206天、第207天、第208天、第209天、第210天、第211天、第212天、第213天、第214天、第215天、第216天、第217天、第218天、第219天、第220天、第221天、第222天、第223天、第224天、第225天、第226天、第227天、第228天、第229天、第230天、第231天、第232天、第233天、第234天、第235天、第236天、第237天、第238天、第239天、第240天、第241天、第242天、第243天、第244天、第245天

相關焦點

  • 百人共同錄製600卷《大般若經》招募啟事
    《大般若經》,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佛教般若類經典的彙編。該經為唐朝玄奘法師譯,共600卷。般若者,諸佛之母。《大般若經》,眾經之王。為報佛恩,為感念唐三藏玄奘法師等歷代祖師恩德,為祈願正法久住,國泰平安,世界和平。北京天開寺,河北邯鄲西古寺,廣東梅州萬億禪寺、大眾閱藏網,聯合開展百人共同錄製600卷《大般若經》活動。
  • 六百卷《大般若經》錄製啟動儀式在梅州萬億禪寺舉行
    六百卷《大般若經》讀誦錄音啟動儀式與會代表在萬億禪寺山門前合影2019年12月12日,時值阿彌陀佛聖誕,600卷《大般若經》錄製啟動儀式在廣東梅州萬億禪寺舉辦。活動由北京天開寺,河北邯鄲西古寺,廣東梅州萬億禪寺、大眾閱藏網聯合發起,將由100位僧俗信眾共同完成。
  • 解讀《心經》第二期:《心經》和《大般若經》是什麼關係
    得(第三聲)來~《心經》和《大般若經》是什麼關係的?先舉個例子,就好比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孩子源於父母,是父母的濃縮。不知道這個例子恰不恰當。《心經》的「心」字,梵文原意指「心臟」、「肝臟」,引申的含義為「核心」、「心要」,代表最精要的法義。因此《心經》是最精要的法義。《大般若經》屬於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
  • 什麼是「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而法喜則有所不同,法,是指佛法,法喜,是指聽聞證入佛法以後,從內心的清靜之中所流露出來的真實的佛性的顯現,這種感覺會長久的充滿你的整個內心,並使你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它是長久的存在,因為他會讓你更有動力去學習、修證佛法,隨著境界的不同,你所獲得的法喜也就會有所不同。可以說,只要你證入了法喜,便一天一天的大有不同。
  • 我像一顆分子,進入般若的時空——初會《大般若經》
    九年前第一次聽到「大般若經」這幾個字,那種如石頭扔進水裡的驚覺,一直在喚醒我的靈性。尋尋覓覓,直到2018年5月開始讀《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拉開了讀般若類經典的序幕,踏上了與我自己相應的路徑。在此,一一謝過促使我接觸到般若的他們……今天讀到第15卷。我無法再用自己的語言去詮釋佛的法義,無法再去自己的名詞去定義「十八不共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三十七菩提分法、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更無法理解「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
  • 寂樂法師:讓更多佛子參與閱藏,得真法義
    天寧寺寂樂法師在啟動儀式上致辭,鼓勵大家參與閱讀經藏,得真法義。本次活動現已開展了59天,僧俗正在閱藏中。為激勵更多的人重視經藏、參與閱藏,特將法師發言編錄如下,以饗讀者。阿彌陀佛,各位與會善信,大家吉祥。在這金秋十月碩果芳香的時候,歡迎大家來到天寧寺。這裡是每一位佛子的故鄉,只要來了,就是回家了。希望大家都能夠身心安住,安心辦道。
  • 學佛——六時吉祥、法喜充滿
    菩薩修學、證道、度化眾生,都是無比的快樂,法喜充滿。一個修行菩薩道的人,他心中法喜充滿。學佛能消業障,學得如法,你的妄念自然少、煩惱少,心情愉快,法喜充滿。法喜充滿這是你學佛初證得的,這是學佛的一種享受,這種享受不是物質的,不是對外面境界的反應,它是來自於內心的。是內心的自然流露。產生法喜的時候,心裏面不會有波浪、不會有起伏,心是清淨慈悲平等,這裡面有無量的歡喜,它不礙事。心地真正清淨,接觸佛法就會開悟,就法喜充滿。
  • 《每日讀一卷經》 大般若經 共600卷 第550卷 ---- 開智慧增福報每天不可錯過
    」微信公眾平臺ID: zsfx777請點擊↑圖片上面藍色的文字「眾善奉行』,一鍵關注!  善現答言:「世間現見其炷實燋。」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初心起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亦不離初心,非後心起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亦不離後心,而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令諸善根增長圓滿,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 讀誦《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祈願世界和平無盡意
    2014年初發願——以文殊菩薩十大願為己願春天或夏初的一天在漳州長生禪寺偶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十分歡喜隨即發願讀誦《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並於2014年12月31日圓滿完成《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唐玄奘法師譯共600卷、十六會其中初會四百卷文義最為詳廣
  • 《心經》真實義——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來直接解讀《心經》
    在了知「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內涵後,又將如何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呢?《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二:初修業菩薩摩訶薩云何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七: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安住如夢如響如像如光影如陽焰如幻如化五取蘊中,圓滿安忍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如實了知如夢乃至如化五蘊,便能圓滿無相安忍波羅蜜多。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了知如夢乃至如化五蘊,便能圓滿無相安忍波羅蜜多?
  • 氣賀澤保規:房山隋唐石經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其中所佔比重最大的是唐代玄奘翻譯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以下略稱<大般若經>)。據現在掌握的資料,其共有1448石,佔經石總數的三分之一強。而且皆為大型石板(石碑,平均高約200cm、寬60cm),表裡均刻有經文。就刻經的質與量而論,其也許超過石經山刻經總量的一半。《大般若經》的刻經事業始於玄宗開元、天寶之交(約740-742年),終於9世紀末葉的唐代末期。
  • 大眾閱藏佛經分類與天台判教的因緣
    有一篇說大眾閱藏不應該依唯識宗三時判教做佛經分類。我感覺他這樣說好像缺乏基本佛學知識,或者對大乘經典缺乏基本信仰。三時判教是佛在《解深密經》中講的,依佛說做經典分類有什麼不妥嗎?不知道他是不知道三時判教出自佛說,還是根本不相信大乘經是佛說?他舉太虛大師的文章,說太虛大師認為三時判教已經過時。我相信太虛大師說過他引用的那些話,但一定是在特定的因緣下說的,有針對的當機眾。
  • 佛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匯集大般若經之精要
    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其中講般若的時間最長,般若經的分量也最重,可見佛法教學是以般若智慧為主。從古至今的《心經》翻譯,常見的也有好幾種,其中流通最廣的要數玄奘大師的譯本。在中國佛教中,各派都把它列入早晚課誦,可見在整個佛教經書中所佔的地位。
  • 佛說:如何培養福德,讓生活充滿法喜的愉悅,皆是圓滿殊勝的氣息
    認識自性,就懂得處處是淨土,眾生皆是佛,處處皆是充滿法喜的愉悅,皆是圓滿殊勝的氣息,佛光普照無有黑暗。為自己在淨土播種了一顆菩提的種子,在生活中培育無量的福德業力。比如,看到一個人衣服破舊,就覺得貧窮,其實,最窮的是沒有佛的智慧,自身得不到改觀,愚痴習氣依舊,這才是最可怕的貧窮。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與魔只有一念的距離。
  • 佛教歷史之西晉《二萬五千頌般若經》
    來自baid大般若經大般若經大般若經(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佛教經典。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般若經》。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唐玄奘譯。600卷,包括般若系16種經典(即十六會)。其中第二會(《二萬五千頌般若》)、第四會(《八千頌般若》)和第九會(《金剛般若》)為般若經的基本思想,大概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其他各會是在以後幾個世紀中成書的。一般認為最早出現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在貴霜王朝時廣為流行。梵本多數仍存。
  • 第六屆佛教義學研討會圓滿閉幕
    一年一度的佛教義學研討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前五屆分別為:第一屆以「何謂佛教義學」為主題的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會議、第二屆以「印順法師佛學思想研討」為主題的無錫惠山寺會議、第三屆以「契理與契機——太虛大師圓寂紀念研討」為主題的寶雞金頂寺會議、第四屆以「佛教中的佛陀觀」為主題的邯鄲西古寺會議、第五屆以「佛陀經教中的聖道」為主題的南通紹隆寺會議。
  • 鳩摩羅什與《般若經》——向學法師
    直到《大智度論》完全譯出之後,才「爾文乃定」,流通於世。一般的說法,《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的譯出是在弘始六年(404),但從僧《大品經序》看,定文是在《大智度論》之後,應該是弘始七年(405)十二月廿七以後的事。在《晉書·載記一七·姚興上》對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也有記述:興如逍遙園,引諸沙門于澄玄堂聽鳩摩羅什演說佛經。羅什通辯夏言,尋覓舊經,多有乖謬,不與胡本相應。
  • 長白縣法院:加速推進重點工作 決勝全年圓滿收官
    會議結束後,庭長範濤周一早晨趕回法庭,按照排期在開庭審理一起經司法鑑定程序補充材料的案件組織雙方當事人當庭質證之後,隨即召集全庭人員召開會議,傳達全省法院重點工作調度會議精神,並結合本庭工作實際研究落實。
  • 《般若經》有好幾會,為什麼廣論研討班選擇「第二會」來推動誦經呢?
    問題敘述:請問為何《般若經》只是誦第二會?請問全部(整套)《般若經》共有多少卷?那為何只是讓我們誦此中的80卷而已?
  • 農曆四月十三 鳩摩羅什開始翻譯《摩訶般若經》
    鳩摩羅什草場譯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5月30日,農曆四月十三,鳩摩羅什在這一天開始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或分三十卷、四十卷),共九十品,又稱《大品經》《新大品經》《大品般若經》《摩訶般若經》。本經相當於六百卷《大般若經》之第二分(卷四○一~四七八),旨在闡明般若波羅蜜之法,是大乘佛教初期闡說般若空觀之基礎典籍。本經同本異譯有《光贊般若經》十卷(西晉竺法護譯)、《放光般若經》二十卷(西晉無叉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