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海口,與一個非著名地產商喝茶。我們喝的是品質不太好的一泡武夷巖茶。因為在他的公司,我也不好意思拿出自己隨身帶的茶來泡。他似乎對他的茶櫃情有獨鍾,但我初步對其茶品看了一下,發現在喝的這泡武夷山大公司的洲茶大紅袍居然是最好的。其他的茶,我都不敢喝。喝茶中間,他問我一個問題,什麼茶是好普洱茶?我望了一眼他茶櫃中的林立餅磚,小心地回答,雲南的普洱茶都是好的。他有些不解,問普洱茶還有雲南的麼?我說書本上說普洱茶是用雲南本地的茶箐,按照雲南傳統普洱茶的加工工藝,加工製作的並且存放乾淨的普洱茶,才是普洱茶中的佳品。
他似乎對雲南普洱茶沒有概念,以為普洱茶就是廣東才有。潛意識裡沒有原產地的的思維。看看他那些野路子的餅和磚,心裡同情他被臺灣和廣東茶商洗過腦。於是耐心地試圖對他進行一點基礎啟蒙。
雲南是普洱茶的原產地,主要產區在勐海,臨滄還有景邁。按照雲南人的說法,應該是以曬箐大葉種為原料,按照特定的傳統工藝流程加工而成的茶品。他又問什麼特定工藝?我說雲南人和臺灣人一樣,對所謂特定工藝一直語焉不詳,支支吾吾,一年換一種說法。據說是商業秘密。
這樣一來,給一些「大師」們留下了揮灑的空間,普洱茶「大師」輩出,群雄蠢蠕。什麼幹倉溼倉,洞藏窖藏層出不窮。更有甚者居然宣布普洱茶必須從馬來西亞轉一圈回流才算正宗。我覺得這和學中文也必須留學美國一個德性。
他突然問我喝沒喝過老班章?我說喝過陳昇的天地人和還有那個三扒,以及一些散茶。還喝過中糧的那個餅。但從沒有覺得班章有多好,不管是老班章還是新班章,不管是陳昇拼配還是茶農純料。也不以為它就代表雲南普洱茶。
其實,我更喜歡喝的是雲南茶農做的那些煙燻火燎的茶品,包括雲南普洱茶專家們不待見的倚幫,因為其出身不太正宗,被雲南普洱茶學者們視為「後媽」養的。但我覺得她比很多「純正」的普洱茶都要靠譜。
除了倚幫,我還喜歡易武的純料,臨滄的拼配,幫東的老樹,景邁的有機……不管雲南人承不承認它們是不是普洱茶,我都覺得那都是非常好的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