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方行政長官選舉已經塵埃落定,雖然臺北地區由於選務方面的問題,可能有重選的可能,不過基本大局已定。
這次選舉之所以叫九合一,是由原來的「七合一」選舉而來。「九」指的是除原來的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和村裡長外,又增加了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少數民族)區民代表」及「區長」兩項地方公職選舉,加上之前的七項共九項,稱之為「九合一」。「一」指的是所有地方公職在一天之內選出(此段文字來自百度)。
從總體上看,國民黨大獲全勝,國民黨的對手黨(以下簡稱M黨)可以說丟掉了大半選票。下面偉崗總結了一些數據方面的內容,夾雜一些偉崗認為有趣的事情,給大家分享。
首先強調,數據都來源於網絡,可能會出現錯誤,也請大家批評指正。
1) 從結局看,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M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相比2014年,M黨獲得13席,國民黨獲得6席,無黨派獲得3席,可以說國民黨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2) 從總投票人數看,國民黨獲得610萬票,佔48.79%,M黨獲得489萬,佔39.16%。對比2014年,國民黨獲得499萬,佔40.7%,M黨獲得583萬,佔55%。國民黨的進步相當驚人。而2016年的總統大選,M黨獲得689萬,佔56.12%,國民黨獲得381萬選票,佔31.04%。僅僅兩年時間,變化如此之快,叫人感嘆;
3) 臺灣共有2300萬人口,1000多萬人口參與了投票,這樣的投票率算是比較高的,可以說投票基本代表民意;
4) 選舉最大的亮點就是所謂的韓流現象,也就是高雄市韓國瑜跟陳其邁的角逐,最終韓國瑜獲得89萬票,佔53.87%,陳其邁得74萬票,佔44.80%,韓國瑜足足比陳其邁多了15萬張票,佔9.07%。相比較2014年高雄兩黨的競爭,M黨是陳菊,國民黨是楊秋興,陳菊得票99萬,楊只得了45萬,陳菊竟然比楊秋興多了54萬張票,這個差距有點嚇人。短短4年,巨大的差距就化為烏有,M黨還被對手反超,這樣的結局很叫人深思;
5) 高雄可以說是M黨的鐵票區,歷史記載20多年建市以來,國民黨就沒有贏過,甚至在建市之前的高雄縣,那就是33年的歷史,M黨也一直是遙遙領先,沒想到2018年一舉被翻盤,選民的心真的是如流水嗎?
6) 從學歷,長相甚至風度,陳其邁可以說都大大勝過韓國瑜,陳其邁是醫學碩士,高級醫師,韓國瑜勉強算是軍隊培養出來。陳其邁可以說是一表人才,韓國瑜長相只能說一般。而且陳其邁還是現任的高雄市長,可以說兩個人是精英對草根的角逐,草根獲勝是不是世界潮流慢慢在轉變?
7) 韓國瑜到高雄市才1年零三個月,颳起選舉旋風也是在9個月之前,而且國民黨並不待見韓國瑜。韓曾經競選國民黨主席,結果只得到一萬票,可以說是國民黨的邊緣人士。而這一次,大多數人都認為是韓國瑜帶動了國民黨的整個選情,甚至有韓國瑜大於國民黨的說法,可見韓流的影響力;
8) 之所以叫韓流,是因為韓國瑜選舉造勢晚會非常轟動,常常都有幾萬人到場參加,氣勢如虹。而且網絡上也粉絲無數,叫對手無法招架。對手中極端的人,甚至懷疑大陸派了無數水軍支持韓國瑜,不過這樣的抹黑並沒有影響韓國瑜的得票數,可見臺灣選民的冷靜;
9) 韓國瑜的口號是: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語言非常的平實。而且韓國瑜的形象也特別親民,他自稱買菜郎。高雄發大水,他親自到水中幫助受災的災民。有幾個視頻都描述韓幫助漁民農民的場景。從視頻上看韓國瑜非常自然,沒有一點做作,這一點應該有加分因素。反觀陳其邁,給市民描述的都是輝煌的遠景,什麼智慧城市啊,AI啊等等,不過高雄的現實卻異常殘酷;
10) 高雄的負債在臺灣城市中為第一,每個高雄人平均負債超過10萬臺幣,總負債3000多億臺幣。支柱產業石化業帶來很多汙染。由於大陸跟臺灣的不和,造成大陸觀光客幾乎為零,這對高雄也是一大打擊。高雄港口原來是世界第三,現在也已經退化。經濟的不景氣,造成了大批的高雄北漂一族,也就是從高雄到臺灣北面打工的人群(高雄在臺灣南部),人員的流失,反過來又造成高雄的衰敗,成了惡性循環;
11) 韓國瑜這次當選肯定會面臨巨大的挑戰,經濟一旦發展不起來,選民隨時都可能離開他。雖然他是國民黨,承認九二共識,大陸關係會好一些,但經濟發展需要長時間積累,想短時間突飛猛進難度相當大。當然,選民的心是亮堂堂的,你只要努力了,而且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廣大低收入和年輕人士,選民會看在眼裡,儘管可能短期生活改善不大,不過選民會給你機會。在這個資訊年代,選民最厭惡的是那些所謂的精英,口中頭頭是道,理論又顯得特別正確,似乎非常有邏輯有理性,但是結局卻是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窮人越來越看不到希望,這樣的僵局,選民只能靠選票來打破;
12) 一個很好的例子,M黨的參選者鄭文燦在桃園市成功保住位置,獲得連任。得票41萬,比他的國民黨對手陳學聖的30萬多了11萬張票。鄭文燦得勝的秘訣就是勤快。他被認為是一早就跑市民的婚宴葬禮,不分藍(代表國民黨)綠(代表M黨),誰有問題都積極想辦法。不能說桃園的經濟怎麼好,但是桃園的市民的素質在臺灣裡面都是比較高,因為那裡有很多高新區,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高,所以鄭市長的勤快,選民都記住了。執政有時候說簡單也簡單,你只要真心為民,結果當然重要,但有時候也不是唯一因素;
13) 選民拋棄權威,遠離精英從另一個選區臺中市也有一定的體現。這一選區,國民黨的盧秀燕對M黨的林佳龍。這個被臺灣媒體稱為經典的燕子屠龍選舉。最終盧獲得62萬票,林才獲得48萬票,盧秀燕大勝20萬票,這也是選前誰也沒有預料到的;
14) 林佳龍可是耶魯的博士,盧秀燕只不過是臺灣政治大學的畢業生,這一點上看,林是大大超過盧了。林佳龍是現任的臺中市長,在2014年選舉中,林佳龍得票84萬,當時他的競爭對手,國民黨的胡志強得票63萬,林佳龍比胡志強多20萬票。過來4年,票數竟然反轉,國民黨的盧秀燕反超林佳龍20萬票,人心真是難預測;
15) 臺中市為什麼比較重要,是因為臺中市是國民黨派系鬥爭最殘酷的地方。歷史上就有紅黑兩派之爭,互相拖後腿,所以基本都是敗給M黨。這次竟然能精誠合作,也算是奇蹟。國民黨2016年經歷了迅速下滑的過程,黨產被沒收,錢沒有了。甚至參選的啟動經費都是到處借的,沒想到短短兩年就鹹魚翻身,這個也是誰也預見不到的;
16) 國民黨2016年臺灣總統大選失敗後,遭到M黨滅絕般的打擊。立法會也是M黨佔多數,政府各個席位基本都被M黨佔據。同時各個被任命的法官也基本是M黨的激進分子,先是清理國民黨的黨產,這一點從法律上講還說得過去。接著就是在人方面的打壓,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拔管事件,這些做法就有些過分,被一些人認為是臺灣現任總統蔡英文的主要敗筆;
17) 拔管事件是指對臺大校長的處理事件。時任臺大校長的管中閔被臺灣教育部處理,有各種投訴,比如剽竊,到大陸任職等等,最後查的結果存在很大爭議。一般認為可能因為管中閔跟國民黨的馬英九走得有點近,所以被報復。由於處理還涉及到大學是否獨立於政府管轄之外的問題,所以在臺灣知識分子心中,這個事件給蔡英文大大的減分;
18) 國民黨成了在野黨,反倒獲得了一些民心,是不是政治上的鐘擺效應,目前看還為時過早。不過,國民黨沒了黨產,必須靠募捐才能參與競選,這反倒使國民黨更加貼近選民,這一點也非常意外;
19) 還有一個核能問題也是困擾當政M黨的一大問題。M黨主張臺灣無核化,即所謂無核家園,也就是在2025年完全放棄核能發電,這一次還發起了公投,結果被否定了。畢竟其它清潔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要建起來,沒那麼容易,燃氣運輸也沒那麼快就能跟上,燒煤汙染太嚴重,離開核能,要提供臺灣必須的能源有相當的難度;
20) 兩岸問題也是當政的蔡英文失分的地方。臺獨在臺灣民意還是不獲支持。這一點從這次的關於東京奧運會臺灣參賽是否用臺灣名字的公投,也就是所謂2020年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案被否決可以看出。這個公投案有一點試探臺獨的意思,結果共有1140萬人投票,同意得票476萬,佔45.2%,不同意得票577萬,佔54.79%,公投結果否決提案。
21) 女性的崛起也是這次臺灣選舉的一大亮點。國民黨推選的7個女性候選人竟然全部打敗對手,贏得席位,叫人刮目相看。這個現象被稱為粉色潮流,這個潮流也是臺灣政治發展的驚人之處;
22) 敗選的參選人都和平理性的接受失敗,這一點也值得思考。除了臺北的丁守中因為選務的問題可能提出法律訴訟,其它敗選人士全部第一時間接受敗選事實,並向對方祝賀。平穩過度成了臺灣的常態。誰說中國人沒有理性,沒有素質,不能接受文明的洗禮?選舉過程,也沒發現用錢買票,營私舞弊等惡劣情況,可見這次選舉算是非常成功了。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請大家多多轉發打賞,好的文章來自不易,需要大家的鼓勵!!
目前語境,發聲要花很多心思。請多打賞偉崗,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