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九合一選舉的一些數據及其它

2021-02-10 偉崗飛鏢

臺灣地方行政長官選舉已經塵埃落定,雖然臺北地區由於選務方面的問題,可能有重選的可能,不過基本大局已定。



 

這次選舉之所以叫九合一,是由原來的「七合一」選舉而來。「九」指的是除原來的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和村裡長外,又增加了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少數民族)區民代表」及「區長」兩項地方公職選舉,加上之前的七項共九項,稱之為「九合一」。「一」指的是所有地方公職在一天之內選出(此段文字來自百度)。

 

從總體上看,國民黨大獲全勝,國民黨的對手黨(以下簡稱M黨)可以說丟掉了大半選票。下面偉崗總結了一些數據方面的內容,夾雜一些偉崗認為有趣的事情,給大家分享。



 

首先強調,數據都來源於網絡,可能會出現錯誤,也請大家批評指正。

 

1)  從結局看,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M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相比2014年,M黨獲得13席,國民黨獲得6席,無黨派獲得3席,可以說國民黨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2)  從總投票人數看,國民黨獲得610萬票,佔48.79%,M黨獲得489萬,佔39.16%。對比2014年,國民黨獲得499萬,佔40.7%,M黨獲得583萬,佔55%。國民黨的進步相當驚人。而2016年的總統大選,M黨獲得689萬,佔56.12%,國民黨獲得381萬選票,佔31.04%。僅僅兩年時間,變化如此之快,叫人感嘆;

3)  臺灣共有2300萬人口,1000多萬人口參與了投票,這樣的投票率算是比較高的,可以說投票基本代表民意;




4)  選舉最大的亮點就是所謂的韓流現象,也就是高雄市韓國瑜跟陳其邁的角逐,最終韓國瑜獲得89萬票,佔53.87%,陳其邁得74萬票,佔44.80%,韓國瑜足足比陳其邁多了15萬張票,佔9.07%。相比較2014年高雄兩黨的競爭,M黨是陳菊,國民黨是楊秋興,陳菊得票99萬,楊只得了45萬,陳菊竟然比楊秋興多了54萬張票,這個差距有點嚇人。短短4年,巨大的差距就化為烏有,M黨還被對手反超,這樣的結局很叫人深思;

5)  高雄可以說是M黨的鐵票區,歷史記載20多年建市以來,國民黨就沒有贏過,甚至在建市之前的高雄縣,那就是33年的歷史,M黨也一直是遙遙領先,沒想到2018年一舉被翻盤,選民的心真的是如流水嗎?



6)  從學歷,長相甚至風度,陳其邁可以說都大大勝過韓國瑜,陳其邁是醫學碩士,高級醫師,韓國瑜勉強算是軍隊培養出來。陳其邁可以說是一表人才,韓國瑜長相只能說一般。而且陳其邁還是現任的高雄市長,可以說兩個人是精英對草根的角逐,草根獲勝是不是世界潮流慢慢在轉變?



7)  韓國瑜到高雄市才1年零三個月,颳起選舉旋風也是在9個月之前,而且國民黨並不待見韓國瑜。韓曾經競選國民黨主席,結果只得到一萬票,可以說是國民黨的邊緣人士。而這一次,大多數人都認為是韓國瑜帶動了國民黨的整個選情,甚至有韓國瑜大於國民黨的說法,可見韓流的影響力;

8)  之所以叫韓流,是因為韓國瑜選舉造勢晚會非常轟動,常常都有幾萬人到場參加,氣勢如虹。而且網絡上也粉絲無數,叫對手無法招架。對手中極端的人,甚至懷疑大陸派了無數水軍支持韓國瑜,不過這樣的抹黑並沒有影響韓國瑜的得票數,可見臺灣選民的冷靜;




9)  韓國瑜的口號是: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語言非常的平實。而且韓國瑜的形象也特別親民,他自稱買菜郎。高雄發大水,他親自到水中幫助受災的災民。有幾個視頻都描述韓幫助漁民農民的場景。從視頻上看韓國瑜非常自然,沒有一點做作,這一點應該有加分因素。反觀陳其邁,給市民描述的都是輝煌的遠景,什麼智慧城市啊,AI啊等等,不過高雄的現實卻異常殘酷;

10)      高雄的負債在臺灣城市中為第一,每個高雄人平均負債超過10萬臺幣,總負債3000多億臺幣。支柱產業石化業帶來很多汙染。由於大陸跟臺灣的不和,造成大陸觀光客幾乎為零,這對高雄也是一大打擊。高雄港口原來是世界第三,現在也已經退化。經濟的不景氣,造成了大批的高雄北漂一族,也就是從高雄到臺灣北面打工的人群(高雄在臺灣南部),人員的流失,反過來又造成高雄的衰敗,成了惡性循環;



11)      韓國瑜這次當選肯定會面臨巨大的挑戰,經濟一旦發展不起來,選民隨時都可能離開他。雖然他是國民黨,承認九二共識,大陸關係會好一些,但經濟發展需要長時間積累,想短時間突飛猛進難度相當大。當然,選民的心是亮堂堂的,你只要努力了,而且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廣大低收入和年輕人士,選民會看在眼裡,儘管可能短期生活改善不大,不過選民會給你機會。在這個資訊年代,選民最厭惡的是那些所謂的精英,口中頭頭是道,理論又顯得特別正確,似乎非常有邏輯有理性,但是結局卻是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窮人越來越看不到希望,這樣的僵局,選民只能靠選票來打破;

12)      一個很好的例子,M黨的參選者鄭文燦在桃園市成功保住位置,獲得連任。得票41萬,比他的國民黨對手陳學聖的30萬多了11萬張票。鄭文燦得勝的秘訣就是勤快。他被認為是一早就跑市民的婚宴葬禮,不分藍(代表國民黨)綠(代表M黨),誰有問題都積極想辦法。不能說桃園的經濟怎麼好,但是桃園的市民的素質在臺灣裡面都是比較高,因為那裡有很多高新區,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高,所以鄭市長的勤快,選民都記住了。執政有時候說簡單也簡單,你只要真心為民,結果當然重要,但有時候也不是唯一因素;




13)      選民拋棄權威,遠離精英從另一個選區臺中市也有一定的體現。這一選區,國民黨的盧秀燕對M黨的林佳龍。這個被臺灣媒體稱為經典的燕子屠龍選舉。最終盧獲得62萬票,林才獲得48萬票,盧秀燕大勝20萬票,這也是選前誰也沒有預料到的;

14)      林佳龍可是耶魯的博士,盧秀燕只不過是臺灣政治大學的畢業生,這一點上看,林是大大超過盧了。林佳龍是現任的臺中市長,在2014年選舉中,林佳龍得票84萬,當時他的競爭對手,國民黨的胡志強得票63萬,林佳龍比胡志強多20萬票。過來4年,票數竟然反轉,國民黨的盧秀燕反超林佳龍20萬票,人心真是難預測;

15)      臺中市為什麼比較重要,是因為臺中市是國民黨派系鬥爭最殘酷的地方。歷史上就有紅黑兩派之爭,互相拖後腿,所以基本都是敗給M黨。這次竟然能精誠合作,也算是奇蹟。國民黨2016年經歷了迅速下滑的過程,黨產被沒收,錢沒有了。甚至參選的啟動經費都是到處借的,沒想到短短兩年就鹹魚翻身,這個也是誰也預見不到的;



16)      國民黨2016年臺灣總統大選失敗後,遭到M黨滅絕般的打擊。立法會也是M黨佔多數,政府各個席位基本都被M黨佔據。同時各個被任命的法官也基本是M黨的激進分子,先是清理國民黨的黨產,這一點從法律上講還說得過去。接著就是在人方面的打壓,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拔管事件,這些做法就有些過分,被一些人認為是臺灣現任總統蔡英文的主要敗筆;

17)      拔管事件是指對臺大校長的處理事件。時任臺大校長的管中閔被臺灣教育部處理,有各種投訴,比如剽竊,到大陸任職等等,最後查的結果存在很大爭議。一般認為可能因為管中閔跟國民黨的馬英九走得有點近,所以被報復。由於處理還涉及到大學是否獨立於政府管轄之外的問題,所以在臺灣知識分子心中,這個事件給蔡英文大大的減分;

 

18)      國民黨成了在野黨,反倒獲得了一些民心,是不是政治上的鐘擺效應,目前看還為時過早。不過,國民黨沒了黨產,必須靠募捐才能參與競選,這反倒使國民黨更加貼近選民,這一點也非常意外;

 



19)      還有一個核能問題也是困擾當政M黨的一大問題。M黨主張臺灣無核化,即所謂無核家園,也就是在2025年完全放棄核能發電,這一次還發起了公投,結果被否定了。畢竟其它清潔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要建起來,沒那麼容易,燃氣運輸也沒那麼快就能跟上,燒煤汙染太嚴重,離開核能,要提供臺灣必須的能源有相當的難度;

 

20)      兩岸問題也是當政的蔡英文失分的地方。臺獨在臺灣民意還是不獲支持。這一點從這次的關於東京奧運會臺灣參賽是否用臺灣名字的公投,也就是所謂2020年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案被否決可以看出。這個公投案有一點試探臺獨的意思,結果共有1140萬人投票,同意得票476萬,佔45.2%,不同意得票577萬,佔54.79%,公投結果否決提案。

 



21)      女性的崛起也是這次臺灣選舉的一大亮點。國民黨推選的7個女性候選人竟然全部打敗對手,贏得席位,叫人刮目相看。這個現象被稱為粉色潮流,這個潮流也是臺灣政治發展的驚人之處;

 



22)      敗選的參選人都和平理性的接受失敗,這一點也值得思考。除了臺北的丁守中因為選務的問題可能提出法律訴訟,其它敗選人士全部第一時間接受敗選事實,並向對方祝賀。平穩過度成了臺灣的常態。誰說中國人沒有理性,沒有素質,不能接受文明的洗禮?選舉過程,也沒發現用錢買票,營私舞弊等惡劣情況,可見這次選舉算是非常成功了。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請大家多多轉發打賞,好的文章來自不易,需要大家的鼓勵!!

 

目前語境,發聲要花很多心思。請多打賞偉崗,謝謝!!

相關焦點

  • "九合一"選舉啟示(六):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啟示
    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在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選舉部分,國、民兩黨執政縣市發生大翻轉,國民黨一舉拿下15席,民進黨僅存6席,無黨籍柯文哲險勝對手連任臺北市長蔡英文兩年多的執政完全搞壞了此前8年來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發展大好局面,臺灣民眾的福祉利益也因素受到嚴重損害。在選舉過程中,民進黨不斷幹擾阻撓兩岸交流交往和民眾期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形成了鮮明對立。「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臺灣百姓才會好」的理念逐步在島內紮根發芽。
  •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預計今夜出爐
    原標題: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開始投票結果預計今夜出爐海外網11月24日電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俗稱「九合一」的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今天(24日)進行投票,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今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而所謂的10個「公投案」結果則預料會在25日凌晨2時揭曉。
  • 趙念渝看臺灣選舉:「九合一」選舉六市競爭
    9月6日,臺灣「九合一」選舉候選人登記結束。其中「六市」、「直轄市長」部分有20人登記參選。華廣網15日刊載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副秘書長趙念渝的文章,從歷史數據看臺灣「九合一」選舉的「六市」競爭。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
  • 圖解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
    圖解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 (1/1) "← →"翻頁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為何慘敗?
    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日。「九合一」選舉結束後的藍綠板塊 不能不說,「九合一」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柯文哲創造歷史在本次「九合一」選舉中,縣市長選舉是最高的級別,而臺北市長的競爭無疑又是重中之重。
  • 臺灣輿論熱議「九合一」選舉結果
    臺灣輿論熱議「九合一」選舉結果 2018-11-26 21:17:「九合一」選舉24日晚落下帷幕,執政的民進黨當局遭遇大潰敗。
  • 臺灣「九合一」選舉今投開票
    今天,臺灣地區舉行「九合一」選舉。
  • 新聞背景:臺灣歷來規模最大的「九合一」選舉
    中新網11月29日電 臺灣歷來規模最大的「九合一」選舉29日舉行,投票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4時,隨後計票揭曉勝負結果。    此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方性公職人員選舉首次全面舉行,範圍涵蓋6個「直轄市」和16個縣市,包括「直轄市」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7項,和「直轄市」中少數民族聚居的新北市烏來區、桃園市復興區、臺中市和平區、高雄市那瑪夏區、桃源區、茂林區的首屆區民代表及區長2項。
  • 專欄 沒有硝煙的戰爭──臺灣九合一選舉側記
    由於近期舉辦的「九合一」選舉失敗,國民黨丟失了一大批縣市長的席位。由於臺灣政局的特殊性,這一選舉結果很可能會影響到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為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此次選舉的真實情況,我們邀請了一位此次選舉的親歷者,為大家講述此次「九合一」選舉中發生的諸多故事。
  • 臺灣「九合一」選舉概況
    臺灣「九合一」選舉是臺灣的「地方選舉」,所謂「九合一」即九種「地方公職」放在同一天選出。九種「地方公職」包括: 「直轄市」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民代表。最近一次選舉將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
  • 解讀: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為何慘敗?
    最懂浙江的在這裡臺灣「九合一」選舉11月29日開始投票。
  • 2018「九合一選舉」倒計時,2020臺灣政局走向何處?
    將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的「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島內第三次政黨輪替(此處指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的首次地方選舉。2014年「九合一」選舉以及2016年地區領導人選舉慘敗後,國民黨雖然高喊反省,呼籲團結,其實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內鬥從未停止。就在今年的「九合一」選舉中,依然還有部分縣市出現分裂,這無疑讓「只能贏不能輸」的國民黨選情顯得更為艱困和撲朔迷離。
  • 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看22縣市長選舉登記名單
    2018「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4日舉行,尤其是22縣市長參選人選更受到外界關注,臺「中選會」在8月27日至31日受理登記,聯合新聞網將會陸續整理更新22縣市長參選名單,讓大家能夠隨時掌握選舉動態。(臺灣聯合新聞網)
  •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看看這張表的顏色就知道了!
    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九合一」選舉於11月29日進行投票,國民黨六都市市長候選人,5人失利,僅朱立倫驚險勝出。       另據新華網臺北11月29日消息,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九合一」選舉產生了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村裡長等。
  • 臺灣2018年「九合一」選舉 11月24日舉行
    臺「中選會」委員會議昨日確定「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4日舉行;但對於2020年「立委」選舉區劃分,「委員會」討論沒有共識,將在農曆春節前再次開會討論相關議題。    「中選會」除確定「九合一」選舉11月24日投開票,也討論通過「2018年臺灣『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選舉工作進行程序表」,包括8月16日發布選舉公告;8月27日至8月31日受理候選人登記申請;10月19日候選人抽籤決定號次;11月4日選舉人名冊編造完成;11月8日公告「直轄市長」選舉候選人名單;11月9日至11月23日辦理「直轄市長」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失去臺北、臺中、桃園三都
    人民網臺北11月29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投票。「中央選舉委員會」雖然尚未公布最終結果,依據開票數字,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胡志強、吳志揚等先後宣布敗選。 「九合一」選舉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自今天8時起至下午4時投票結束。
  • 臺灣2018十大熱搜新聞 「九合一」選舉奪冠
    Yahoo奇摩今天公布2018年「十大新聞事件」,開票歷時11小時、邊開票邊投票惹議的「九合一選舉」及「臺灣教育部門拔管事件」分佔冠亞軍;「普悠瑪翻覆意外」及「花蓮強震雲翠大樓倒塌」排名第3、4名,顯示政治議題、重大意外及天災、和攸關自身權益的政策討論最能引發網友共鳴。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蔡英文宣布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
    新華社臺北11月25日電,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24日進行投票,選舉產生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村裡長等。另據新華社臺北11月24日消息,蔡英文24日晚間宣布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以示對該黨在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的表現負責。
  • 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 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
    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導海外媒體稱,民進黨在24日舉行的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遭遇慘敗,此次選舉被視為對民進黨當局的一次公投。據美聯社11月24日報導稱,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