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原生家庭不幸的明星,後來都怎麼樣了?

2021-01-08 壹點靈心理

01

說到原生家庭,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酒兒:小時候父母晚上總是吵架,我就躲在被子裡不敢出聲,怕一覺醒來,爸媽都不見了。後來,我結婚成家了。但由於幼年心理的陰影,始終對親密關係不信任,我的第一段婚姻破裂了。

@菲菲:爸爸媽媽幾十年來一直相敬如賓,記憶裡她們從沒有吵過架。我媽性子比較急,爸爸總是謙讓著她。現在,我還沒有另一半。但未來的他一定要是一個溫暖的男生。

@佐佐:我爸經常酗酒,總是很晚從外面回來。有一次,他喝醉酒把我按在板子上打得血肉模糊,身上全是血。我是一個女生,那年我6歲。現在,我已經結婚7年了。遇到了一個很愛我的老公,但我不會要孩子的。

@老啾:爸媽很早就離異了,媽媽跟著其他男人走了,留下了身體不好的我爸和我,前幾年我爸也去世了。後來,我不再相信任何一段感情了。

.......

有人說,原生家庭裡,藏著未來婚姻的模樣。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他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這個人的一生。

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幾年並不陌生。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的不幸、失敗、無能為力,歸咎於原生家庭。

豆瓣上有個有趣的小組,叫「父母皆禍害」,入群的已經有十幾萬人。每天幹的事情就是在群裡控訴自己的父母,以及對自己造成的無法挽回的結果。

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原生家庭不幸的人。

02

而表面光鮮亮麗的娛樂圈,人前風光人後落寞的例子也是一抓一大把。太多的明星和普通人一樣,私下的他們,都蟄伏於原生家庭的陰影。

@小S

「我複製了我父母的人生」

小S給很多人的印象:大膽不拘、搞笑擔當、圈內唯一一個已婚撩漢從不被酸的女人!她敢坐在馬英九大腿上,拔賀軍翔腿毛......撒嬌起來沒有一個男人可以抵擋。只要有小S在的地方,從不會被冷場,永遠笑聲不斷。

但撕下大家所熟悉的小S的面孔,原生家庭就像她的魔咒。

小S的父親是個混混,和賣檳榔的鬼混,拋棄妻女。但徐母多年來一直選擇忍辱負重,一邊帶孩子,一邊替自己老公還債。小S曾問母親:「為什麼在這段感情裡你永遠都是忍受配合?」

徐媽媽的回答看似很合理:「因為孩子不可以沒有媽媽。」

這一切對小S來說,在她童年記憶裡,刻下的家庭情感相處模式,便是母親對父親常年的隱忍,甚至是妥協,而這一切背後都是為了孩子。

長大後的小S成了紅遍臺灣的主持人,嫁給了現任老公許雅鈞。然而老公卻婚後醜聞頻出:混夜店,和異性左擁右抱.......

但不管發生什麼,小S永遠都是第一時間出面,極力維護自己的老公:

「夜店太吵,靠近說話沒什麼!」

「我相信我的老公,我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

一次次為老公站臺。句句透著不許質疑的霸氣!

我們會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伴侶的選擇、親密關係的走向,或多或少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向父母靠攏。在很多人都在指責這是一段靠「死撐」維持的婚姻時,小S仍然堅定選擇了包容,仿佛看到了徐媽媽身上的影子。

早年,弗洛依德就在臨床經驗中發現:「有些人他們會故意讓自己重複類似的經歷。」即使在未來的生活中,他們內心是抗拒的,還是會有意或無意的走向類似原生家庭的軌跡。

但這些年,小S的家庭危機不斷升級。從被出軌到家暴,時不時就被曝出臉上有傷。甚至有一次喝了酒的小S開了直播,站在旁邊的女兒捧著她的臉心疼的說:「媽媽,爸爸把你的臉打壞了。」

這次,連網民都開始集體為她打抱不平了。其實憑小S的經濟能力,她完全有實力自己走出去,獨自撫養三個女兒。憑她的女神魅力值,也完全不怕遇不到更疼愛她的優秀男人。

但她還是衝大S喊出了那句話:「婚姻這麼難,你們一定要撐下去!」同時也喊出了自己的心聲。答案背後,還藏著一個原因。

「要事業,還是要家庭?」——小S想都沒想的脫口而出:「我要陪伴女兒!」

仿佛看到了當年徐媽媽的那句話:「因為孩子不可以沒有媽媽」

有人說 「靈魂不會說謊。那些我們從小在父母身上看到的感受到的,多年後也會出現在我們身上。」因為原生家庭會影響一個人對婚姻和子女的看法,我們父母的相處模式,永遠是我們最早接觸婚姻和親子關係的入口。

@伊能靜

「尋找缺失的父愛」

在公眾視野中,伊能靜被提到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她的原生家庭,換個詞兒也可以說是「血緣冤家」。

以前的伊能靜,在外人看來,是一個小公主,但其實從前的她一直在找「父親」。

父親拋棄妻子,嫌棄自己是女生。母親更是直接說出:「如果沒有生下你,我可能會活得更好!」所以在伊能靜的眼裡,一直覺得是自己的出生導致了家庭的破裂。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覺得自己根本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上。

更重要的是她對父親,又愛又恨。

如果一個女生從小缺少父愛,或者沒有父愛,那麼在她成年後,就會在親密關係中尋找這種心理的體驗。

「被壓抑的終會表達,被缺失的總在尋找。」缺失的孩子總在尋找缺失的那份愛。伊能靜也一樣。一方面她努力讓自己出人頭地,一方面她把對父愛的渴望投射在了伴侶身上。

潛意識裡,她始終在尋找「父親一樣的伴侶」。而庾澄慶的出現,契合了她內心的訴求:年齡上庾澄慶比伊能靜大8歲;性格上庾澄慶明顯更加成熟和包容。

所以在這段從戀愛到婚姻,前後長達23年的親密關係中,庾澄慶把伊能靜當妻子,而伊能靜卻把庾澄慶當父親。對待這段感情他們的認知是不匹配的。

從心理學上講,庾澄慶完美符合了「重要他人」的概念。伊能靜童年裡沒有從父母身上獲得足夠的關注與陪伴,她的內心安全感始終是缺失的。

她竭盡所能對自己老公撒嬌,希望被寵愛被關注,證明自己的價值,建立內心的安全感。

她太需要父愛了。那時候的她還不知道安全感其實是自己給自己的。

最後,庾澄慶崩了,這段婚姻也崩了。伊能靜,再次成了浮萍。後來,她在節目裡,回顧這段婚姻:

「當我遇到一個可靠的人的時候,我就像抓住了一根浮木。希望他能把我所有對原生家庭的痛苦,對這個圈子裡男女關係的困惑,通通解決掉。」

為了從沒獲得的父愛,她摔得很慘。而成年人的自我成長改變,從來沒有這麼容易。它需要重新撕裂自己,重新自建。

用了5年的時間,伊能靜蛻變了。2012年她發了一條微博:

2015年,她和比自己小10歲的秦昊二婚,重拾幸福。幸運的是她找回了自己。也找到了回家的路。這次,伊能靜終於能平靜地說出:我回家了。

@陳小春

「好的愛情能幫你治癒原生家庭的傷」

提到陳小春,你想到的形容詞是什麼?大哥、社會、臭臉?........

還是「娛樂圈模範夫妻」、「他真的好愛應採兒啊」......

我們都知道陳小春有一個並不怎麼幸福的過往童年。在關於對陳小春的眾多描述中,電影派有一段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從住籠屋的「爛仔」,到香港娛樂圈「扛把子」的人物,陳小春整整用了20年的時間。陳小春的童年貧窮、充滿苦難, 面對生活的殘酷,他不得不用堅強的盔甲,保護自己。他的臭脾氣仿佛就是自己的保護傘,刺蝟一樣,保護了自己,卻也隔絕了別人。

心理學早有研究:一個人早年的生活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會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幸福。

但為什麼原生家庭不幸福的陳小春,自己的婚姻卻很幸福?因為他正視了原生家庭的不幸,決心要找一個愛笑的女孩子。

正如陳小春在快樂大本營裡所說:「其實我沒那麼好笑,但她在我後面就一直在笑啊笑,哇,我當時就覺得那個感覺,就是她了。」

其實應採兒的童年幾乎和陳小春完全相反。她出生在臺灣一個富裕幸福的家庭,後來隨家人移民去了美國。應採兒的童年是陽光快樂而美好的。因此造就了應採兒在親密關係裡,屬於「安全型依戀」的一類人。「愛笑、性格大大咧咧、安全感飽滿」就是明顯的特徵。

而對於原生家庭中存在問題,缺失安全感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個「安全型依戀」的人開啟一段親密關係。

對於陳小春來說,應採兒是再適合不過的人選了。「她教會我享受,帶給我陽光。她喜歡搞笑,讓大家嗨起來。如果她和我一樣,哎,那大家就悶死了。」

陳小春在原生家庭中的缺憾,被應採兒的陽光和愛彌補、填滿。

研究顯示「一個在依戀類型上更安全的伴侶,能夠為你示範:對親密關係感到安全和對伴侶感到信任的人,是如何看待世界和理解他人的。她能幫助你在和對方的互動中,意識到自己是否受到過去的影響,從而避免在關係中重複舊有的互動模式。」

和應採兒在一起,陳小春找到了他尋找了幾十年的東西:安全感和被愛的感覺。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出生後就被很好的善待,但好在,即使你經歷過再糟糕的童年,受盡了折磨和虐待,都可以走出去通過另一個環境、另一個人重塑人生。」

好的愛情,是治癒傷口的良藥。

03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完美無缺的原生家庭,犯錯是人的本性,遺憾是人生的常態。我們一生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缺失,出發去尋覓、修補、癒合。直到某一天,遇見某一個人,TA為你注入安全感,重塑你的人生。

伊能靜從失敗的婚姻裡浴火重生,回歸到了簡單的幸福;

陳小春從童年的不幸中勇敢走出,尋覓到了愛與溫暖;

小S找到了家庭與孩子的平衡點,實現了自我的超越;

.......

從原生家庭走進新生家庭,被提到從前他們或許還會落淚,還會痛苦,但他們的人生都越來越透徹,越來越好了。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靠自己找回來。

- THE END -作者:迅哥兒

相關焦點

  • 那些被原生家庭毀掉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出生長大的家;另一個是我們長大後結婚成家,重新組建的家庭。其中第一個家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而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又變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
  • 療愈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們
    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永遠感受到:我是一個錯。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自我矛盾中痛苦和壓抑。 二、選擇與原生家庭和解我們可以選擇去做山谷裡的雄鷹,雪山上的蓮,土壤裡的新芽,斷尾的壁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不幸中萬幸。不幸已經成型,如何療愈才能將原生家庭對生活,事業,愛情的影響減到最小呢?
  • 那些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孩子最後都過得怎麼樣呢?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慢慢開始注意到「原生家庭」這樣的話題,父母不再一昧的認為他們勉強的婚姻就能夠給孩子帶來幸福,那些曾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害的女孩子最後都過得怎麼樣呢?茉莉是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母親是家裡絕對的領導者,父親木訥且窩囊。
  • 超越原生家庭,我們如何和曾經的不幸和解?
    因為這部書,我開始思考原生家庭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一家四口的家庭,母親賢惠勤勞,父親一身壞毛病,兒時,兩個孩子都不喜歡父親,也都默默在心中發誓,自己長大後,絕不會成為父親那樣的人。但他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是難以控制自己的小脾氣,他就會內疚,深深地內疚,有人說他脾氣不好,但只有他知道他一個人在與自己作鬥爭,與曾經的不幸作鬥爭。顯然,兩個孩子,一個在刻意的不重複曾經的一切,一個在無形中重複著當年的故事,他們都很辛苦,也都很痛苦,這是我們很多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的孩子的現狀。那麼我們如何和不幸的原生家庭和解?如何和曾經的不幸和解?
  • 《知否》:坎坷經歷的背後,是一個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一、父女四人經歷中折射出的原生家庭的傷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說到:「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來難以被別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納,似乎根本無處安放的感受,其實就是來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來自你與父母的關係。」原生家庭不僅會影響孩子性格、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養成,也會影響孩子心理的成長。
  • 從《以家人之名》,看原生家庭那些事
    近年來,原生家庭這個詞,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從之前熱播的《歡樂頌》,《都挺好》,到今年大火的《以家人之名》,都是在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原生家庭對人生的影響,那麼,究竟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 原生家庭: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著名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薩提亞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一個生命從呱呱墜地,到漸漸懂事,再到長大成人,言行舉止,無不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孩童初來人世,如同一張白紙,而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卻往往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 原生家庭關係:一個孩子的不幸,往往都是從缺愛開始的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他的一生。而原生家庭的關係:一個孩子的不幸,往往都是從缺愛開始的。1:缺愛的定義是什麼?缺愛一般指缺少關愛的孩子的一種心情表現形式,著調於悽涼寂寞的非樂觀主義。
  • 考上耶魯卻沒錢讀書:那些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姑娘,最後都怎樣了?
    這種不幸,可謂是萬千女性一生的夢魘。她們的「獨立堅強」大都是偽裝的,實則內心永不妥協地渴求愛,可幼時創傷卻將她們無情推向深淵。這讓皮皮媽想到了一部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那個一生都在背負原生家庭枷鎖的「松子」。自松子懂事起,父親就幾乎把他所有的慈愛與關懷都留給了體弱多病的妹妹久美。
  • 完美的家庭並不存在—超越原生家庭
    這些年,「原生家庭」從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詞彙變成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大眾詞彙。 媒體、明星、電視劇組成了一股勢力「父母皆禍害」。孩子長大後的種種性格缺陷、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好像都是原生家庭的責任。 那麼,在自己的一生中,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深度分析原生家庭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被一個個標題黨刷屏,「原生家庭的傷害」、「如何走出原生家庭」、「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等等,於是原生家庭很自然地成為了「原罪」,個人的所有不幸以及失敗都一股腦的被歸結到原生家庭上。再加之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更是用一種誇張的手法將原生家庭這一話題繼續升溫,就像炸彈一樣,只要一點火就著。
  • 完美的家庭並不存在 | 超越原生家庭
    這些年,「原生家庭」從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詞彙變成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大眾詞彙。媒體、明星、電視劇組成了一股勢力「父母皆禍害」。孩子長大後的種種性格缺陷、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好像都是原生家庭的責任。那麼,在自己的一生中,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 「原生家庭」傷害了我,然後呢?
    這裡可謂是原生家庭傷痛的集大成者:暴力、獨裁、精神控制、男尊女卑……塔拉·韋斯特弗從小和父母、幾個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美國愛達荷州的一個山谷裡,她沒有出生證明,父母也記不清她的生日。她沒有醫療記錄、也沒有踏入過學校——在篤信摩門教的父親看來,這些地方都被魔鬼操控。
  • 那些嫁了媽寶男的姑娘,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嫁了媽寶男的姑娘,後來都怎麼樣了用一顆心感受世間萬物與冷暖圖片來源於網絡媽寶男是指聽媽媽的話,總認為媽媽是對的,以媽媽為中心的男人。他們過度的依賴母親,像沒斷奶的娃娃,嘴裡總是掛著「我媽說……」媽寶男常出現在這樣的家庭中:家裡母親過於強勢的女強男弱的家庭、對孩子所有事情總愛大包大攬的家庭、父母聚少離多父親缺席孩子教育的家庭。那些嫁了媽寶男的姑娘都過得怎麼樣了?
  • 對於原生家庭的影響,你了解多少呢?
    說起原生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是無法避免的。因為父母和家庭,每一個人是沒法選擇的,這就是天生的。而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原生家庭,就是父母給我們的成長提供的環境與教育,以及很多潛移默化的無形影響。其實父母許多並沒有什麼關於教育孩子的概念,怎麼樣的教育會有效,怎樣的行為能對孩子有好的效果,這些也許都沒怎麼去思考過。
  • 《都挺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小編用了一周的時間終於惡補完了《都挺好》這部劇。起初大家對於這部劇的評價太過於傷情,小編一直都沒有去看,後來鋪天蓋地的蘇大強表情包,再次燃起了小編的好奇心。對於這部劇,看完之後,小編確實頗有心得,雖然為時已晚,依然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 原生家庭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那些讓我一輩子都走不出的陰霾 ……
    有句話這樣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真的太影響一生……看過很多篇關於討論原生家庭的文章,發表的觀點各有不同,我記得最深的一篇:「那些原生家庭欠你的 你得自己去找回來」  當時看完這篇文章,我心裡想一個問題,自己真的找的回來嗎?
  • 把自己遭遇的一切不幸都怪罪到父母沒本事上,是原生家庭的悲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孩子會把自己不順的生活,全部都歸咎於父母。由于越來越多心理平臺指出,家庭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影響,孩子理直氣壯地認為一切不幸,都是由父母導致的,甚至會不顧父母的心情直接怨懟。
  • 原生家庭:一場代代傳承的背負,我們最深刻的模樣,都來源於此
    有一篇文章這樣說過,放眼望去,幾乎所有問題少年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所有問題,其實都是他們用力撞向原生家庭時受傷濺出的血液。星雲大師大師有句話說得好:父母是原稿,孩子是複印件。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我們的生活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你總不至於說,複印件出問題,是複印的過程出問題吧!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不幸的痛,到底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說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主要取決於成年人,而受這樣的」不幸「危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原生家庭的」痛「往往使孩子深受其害。《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不幸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