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關係:一個孩子的不幸,往往都是從缺愛開始的

2020-12-19 禾麥風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他的一生。而原生家庭的關係:一個孩子的不幸,往往都是從缺愛開始的。

1:缺愛的定義是什麼?

缺愛一般指缺少關愛的孩子的一種心情表現形式,著調於悽涼寂寞的非樂觀主義。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那就是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羅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一個母親先和孩子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然後母親再換成一個沒有表情的臉,無論孩子怎麼做,母親也一直都是無表情。這時候,孩子一開始會持續嘗試吸引母親的注意。但當孩子發現自己無論如何也得不到母親的響應後,他便會因為沒有得到母親理睬瞬間開始崩潰並痛哭。

實驗的結論表明:童年時期父母的影響很重要,尤其是在人格形成之前。0-6歲的孩子會以父母,作為自己的鏡像,喜怒哀樂都緊緊相連在一塊。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是生長在充滿愛的環境裡,那麼他的人生也是陽光又充滿自信的,安全感十足。相反,如果一個人從小是處於缺愛的環境裡,沒有得到及時的照顧和滿足,那麼他就會感到自卑,一點信心都沒有,長大之後用盡方式和付出很多努力去彌補在童年時期的缺憾。就像《都挺好的》這部劇裡的一句臺詞所說的: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一個家庭的關係真的可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人設的建立。

2:缺愛是如何導致的?

缺愛的原因,一般是曾經被人持續性的錯誤對待,要麼是批評、打罵、虐待和批評,要麼是被忽視、被冷漠、被孤立。這是長久積累造成的心理創傷,而創傷可以分為單次簡單創傷和複雜系統創傷。而缺愛的創傷,並不是單次的,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過程中自我防禦機制的變化的複雜性和內心痛苦的深入性,都是造成缺愛的疊加性原因。

另一種情況就是缺愛者父母本身可能存在有情感障礙,或者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所以缺愛的原因往往和原生家庭是離不開的。缺愛包裹的心理創傷導致的就諸如自虐、疑心、暴力等常見的情感關係的出現。

也就是說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是在一個缺愛的環境下,那麼孩子就容易會成長為一種心理缺陷的不完整的人格,有沒有愛,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3:原生家庭裡,缺愛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有三個方面:

第一:性格上容易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只要別人對我好,不管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好,我都會忍不住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在小的時候松子就用扮鬼臉來讓父親喜歡自己,長大後又不斷用討好、委曲求全換來短暫又絕望的愛情。

松子的一生,不斷被愛、被拋棄、再被愛和再拋棄,明明想要和命運抗爭,卻一次又一次被命運牽制,明明長得很漂亮,自身也很優秀,但是在別人的眼中長得好看的女生地生活也該是美好的,可偏偏是一手好牌被打得稀巴爛。

缺乏安全感,對愛的需求度大。當和對方談戀愛的時候,對方要付很多很多的愛才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一旦有時候感受不到足夠的愛就會產生敏感多疑,會有那麼一刻感覺對方是不是不愛自己了,然後自己就會比較難受,稍加情緒就會難以控制自己,甚者還有可能抑鬱或傷害自己。

過度的索求愛,容易增加感情裡的疲勞感。一個人的精力還是有限的,過度的索求,一旦有一點達不到對方的需求和滿足,自己心裡就會落差變大,同時也很容易感到勞累,在愛情裡你我平衡互補才是硬道理,一旦過度索取對方在感情裡會讓人很累的。

第二:心理上容易內心恐懼,產生暴力傾向

湖南男孩吳某上小學六年級,因為在家中偷偷抽菸,被母親陳某發現後用皮帶狠狠揍了一頓,由於不滿母親的管教,吳某竟然拿起菜刀一連砍了母親20多刀,導致陳某當場死亡。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殺死母親後他悄悄地收拾現場,將衣服換洗乾淨,帶著弟弟在家中睡覺,還假借母親口吻向老師發信息請假。

當警察在處理這個案件時來到家裡,吳某居然還笑得出來,還說:「我恨她。」

缺少家庭的愛,長大後的孩子也不會懂愛。吳某是留守兒童,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外出打工,把他留給家裡邊的爺爺奶奶照顧。而有一次出車禍他傷到頭部,挺嚴重的,他的父母也沒有回來看他一眼,也沒有去關心他的日常生活。缺少父母親的關懷,容易讓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了,往往會產生一種極端和叛逆的情緒,在環境中一旦爆發,就會造成暴力傾向的局面。

愛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責任。身為一個孩子的父母,就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要用自己的愛去呵護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如果一個父母都對自己都不關心,那麼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愛,就會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就會對世界厭惡,負面情緒過多,即使別人對自己的好也認為是有意圖的,感受不到一點溫暖和快樂。

第三:感情上不會愛,也不懂愛

小李和她女友在一起兩年了,他對女友非常好,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第一個分享的人都是她,只要他女友一句話,無論颳風下雨都會來到她身邊,久而久之,她女友就覺得這些是他應該做的,也是理所當然的。就是這樣相處的模式下,小李在感情裡感到越來越累,直到後來決定放棄她。後來才了解到原來他女友是單親家庭長大的,一直都是由媽媽照顧,使得缺少父愛的她,導致在愛情裡也是不會愛,也不懂愛,更不懂得珍惜一個人的感情。

從小缺愛的人,在感情裡不會愛。當談戀愛時,對方對自己也很好,可是只懂得接受別人的愛和付出,自己卻不去給對方做出一點點的回報,最後讓對方感受不到溫暖,導致放棄和離開了自己。而在感情裡雙方相互的愛是共同付出的,只有一個人的愛註定走不遠這段關係。

愛情的幸福是兩個人的共享和互補。愛情裡最基礎的就是要學會愛,如果連愛一個人的基本都不會,那麼他的生活也不會感受到任何快樂和幸福。

4:學會三個方法,讓你不再缺愛

第一:自我關愛

在生活中,當別人對自己關心、照顧和幫忙的時候,我們要心存感激,並要懂得回報別人對自己的好。多給自己或者他人一點關愛,這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而幸福。

當自己的父母都不陪伴在自己的身邊時,我們可以在自己遇到煩惱的時候,打電話和自己的同學或者朋友聊聊自己的心情,讓心裡的情緒得到釋放,朋友的一點安慰和陪伴,就能夠讓自己繼續積極陽光。當然在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學會照顧自己,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讓在外面工作的父母來擔心自己的生活。

第二:自我成長

當你在工作還是學習中,你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我成長中,不斷學習和磨練讓自己變得更好。相信自己,給自己一點信心,就連一個殘疾的病人也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

你做一份目標日曆,每天按時打卡,記錄當天完成任務的質量如何。大概三周過後,你就會形成一個一個良好的習慣,慢慢地你也就會發現:當你在努力和成長的日子裡,那種充實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以及自己喜歡的一些事情,只要自己努力和堅持去做就能夠做好,而不是需要別人的支撐才能走下去。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僅能夠自我成長也能收穫經驗。

第三:心理諮詢

當生活還是工作上遇到事情,自己內心的感到恐懼和害怕,朋友和父母也解決不了時,我們應該主動去向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諮詢,排解在心裡累積的一種壓力和痛苦。

而在向心理醫生諮詢的過程中,醫生總是會很溫柔地問你:「現在自己是什麼感覺?內心深處是怎麼想的?」經過和心理醫生的一番談話後,你就會發現自己身心的那些恐懼也不過是一點小事,不要過分去在意,而是要學會欣賞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要因一時的不快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有句話說:「你和父母的關係,決定了你和這個世界的關係。」所以每個父母都應該對自己的孩子多一點關懷,多一點愛,別讓你的孩子在缺愛的環境下成長,否則你孩子最後迎來的也是不幸的人生。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異性聊天,女生這樣回覆你,就是不喜歡你

男人擁有以下這幾個特徵,女人會為你著迷,準

作者:禾麥風,喜歡文字,喜歡故事,遇見,文字就是最好的愉悅。點擊關注,成長的路上禾麥風陪你前行。

相關焦點

  • 《生活大爆炸》「缺愛」的萊納德:原生家庭,影響了他的一生
    這雖然看起來美好,但他的父母在他童年時期並沒有給他足夠的愛。在萊納德的家裡,要想獲得表揚,就必須寫出好的論文。萊納德從小就缺愛。同時,萊納德的母親,性格類似謝爾頓,且不擅長付出愛,她更相信所謂的科學育兒,需要把少量的愛作為獎勵發放給孩子,但是這顯然並不能滿足孩子對於媽媽的強烈的情感需求。因此,這就一步步導致萊納德極度渴求父母的關懷。
  • 療愈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們
    所以不幸的孩子會選擇妥協美化:是我不懂感恩,是我不懂知足。久而久之自己的信念與事實體驗到的缺愛之間的矛盾讓孩子開始懷疑自己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永遠感受到:我是一個錯。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自我矛盾中痛苦和壓抑。
  • 原生家庭: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著名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薩提亞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一個生命從呱呱墜地,到漸漸懂事,再到長大成人,言行舉止,無不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孩童初來人世,如同一張白紙,而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卻往往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 那些原生家庭不幸的明星,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原生家庭不幸的人。02而表面光鮮亮麗的娛樂圈,人前風光人後落寞的例子也是一抓一大把。太多的明星和普通人一樣,私下的他們,都蟄伏於原生家庭的陰影。@小S「我複製了我父母的人生」小S給很多人的印象:大膽不拘、搞笑擔當、圈內唯一一個已婚撩漢從不被酸的女人!
  • 思文離婚後說婚姻不幸才是正常?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影響有多大?
    當你可以覺得很痛苦的時候,很容易把這種痛苦外放,比如譴責身邊的另外一半,翻舊帳,從剛認識他開始的每一個錯誤,到現在結婚了,有了孩子了,一個個錯誤都記在小本子裡面,只要有衝突就會把它拿出來全都說一遍。能夠在這樣子的責備和痛苦當中,依然能夠繼續跟你生活的伴侶來說,其實已經很堅強了2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時候我們的性格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比如父母的價值觀,人生觀,婚姻觀都會通過一件一件的家庭瑣碎事,刻進我們的心裡,變成我們的習慣。有很多來訪者跟我聊起來的時候,都說好像自己跟伴侶的問題和父母是很相似的。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那是因為,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真的很重要,它在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引導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我這麼說並不是要推卸責任,而是我們自身存在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投射。
  • 家長:缺愛、家庭、孩子
    每個人都與我們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與家庭成員的關係模式也將投射在我們與朋友、同事、愛人的關係上,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一個缺愛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通常是不懂愛、不會表達愛、不理解愛的,簡而言之對於「愛」的能力匱乏。在有愛的家庭中,會培養出有安全感的孩子,而這種安全感會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
  • 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
    心理學表明,親子關係,是孩子建立的第一個社會關係,它對孩子以後建立其他社會關係、情感以及認知有深遠影響。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你的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癒。或許這位母親之前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通過嚴厲又不近人情的打罵教育,難道原生家庭中,不被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一定成為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
  • 《原生家庭》⑥ | 家庭關係問題的解藥,是你自己
    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做60分的父母一位從事心理行業多年的老師告訴我:「沒有什麼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沒有沒讓孩子受過一點兒傷的父母,只是很多時候,孩子受了傷,沒有人意識到而已。」人心本就難以捉摸,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也許父母再正常不過的一個舉動,在他看來,就是一種傷害。
  • 孩子有這些特徵,說明原生家庭不夠幸福,為人父母的需要提高警惕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有人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可謂是意義深遠,直接關係性格、行為、心理特徵等方面的發展,並且影響伴隨一生,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多半會表現出一些很明顯的特徵。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不幸的痛,到底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說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主要取決於成年人,而受這樣的」不幸「危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原生家庭的」痛「往往使孩子深受其害。在最後朱朝陽的種種罪行都昭然若揭時,他卻用一個筆記本將自己完全置身事外。
  • 《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
    1、維持關係的真正動機人的一生從起始開始,當然親密關係也是從家庭開始的。一個人從小的經歷是什麼樣的,從小的家庭環境什麼樣的,會絕大程度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是不容忽視的。
  • 單親媽媽拋棄孩子追求幸福,多少破裂的家庭,孩子缺愛孤獨成長?
    然而,童年的悲劇卻依然在一幕幕上演:家庭殘缺破裂,多少孩子在被忽視的環境下成長多少孩子又在殘敗不堪的原生家庭中,留下了深度的童年創傷……也就在前幾天,一封10歲男孩的求助信開始在網上流傳,受到眾人的關注
  • 《知否》:坎坷經歷的背後,是一個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和諧美滿的家庭中的孩子,身心都能夠健康成長。而不幸的家庭中的孩子,大多心理成長會比較欠缺。依賴心理、自戀心理甚至是極端化的心理,都有可能會在這些孩子的身上體現。而這些,也都會在他們成年後的經歷中折射出來。劇中父親盛宏及盛墨蘭三姐妹都或多或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其中一部分是不好的影響。而他們的一些行為和經歷,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原生家庭對他們的影響。
  • ​原生家庭缺愛的人,如何生活得更幸福?
    微博上看到一個熱搜,小孩考了98分媽媽卻患上了抑鬱症,媽媽對他吼:我班裡的孩子大部分都能考到100分,為什麼你就不行?這位媽媽卻認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經診斷後,秦女士患上嚴重的抑鬱症。
  • 《以家人之名》啟示:原生家庭,養成孩子的不同人格
    豆瓣評分8.5,頻頻上熱搜,講的是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和兩位爸爸的家庭日常。列夫·託爾斯泰有一句話放在這部劇非常合適:「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劇中的三個孩子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性格迥異,每一個都受原生家庭影響很深。
  • 《少年的你》刺痛眾人:每一個悲劇的孩子背後,都是原生家庭的罪
    原生家庭,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而原生家庭就是孩子的成長環境,是快樂是悲傷,是愉悅,是痛苦,都在父母的教養裡。03作為父母的我們,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康安全的原生家庭?既然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傷害如此大,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康又安全的原生家庭呢?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養成孩子的不同人格
    豆瓣評分8.5,頻頻上熱搜,講的是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和兩位爸爸的家庭日常。:「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給予孩子多少金錢和資源,而是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劇中的三個孩子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性格迥異,每一個都受原生家庭影響很深。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都挺好》,就是一個典型的以原生家庭為劇情背景,描寫在同一原生家庭中受到不同「待遇」的3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對孩子性格特點養成、事業、新生家庭組建的一系列影響。一個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專橫跋扈的母親,懦弱無能、自私、沒有責任心的父親,能力不足責任心有餘的大哥,油嘴滑舌受蘇母寵溺的二哥,對於這個家裡的女兒,蘇明玉(姚晨扮演),在這個家庭中毫無平等可言,這樣的家庭對她來說就是一個悲劇,這樣的成長環境導致了蘇明玉少年時的冷漠、叛逆、獨立、倔強的性格特點,她一度開始討厭自己,因為她發現她越來越像自己的母親。
  •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原生家庭
    講述的是男孩朱朝陽因為父母離婚後,跟隨母親生活,母親也因為離異受到的傷害,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朱朝陽身上,所以朱朝陽成績非常好,能每次都考第一,但是他不會幫助同學作弊,受到同學排擠,性格也慢慢變得壓抑。從幫別人偷鑰匙、對警察撒謊後開始變成了「壞小孩」。在經歷成年人的毆打和父親的不信任後,開始了仇視世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