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學校在各科教學中都滲透了素質教育。可我認為體育學科在突出素質教育內容上更具有獨特的優勢。
素質教育要求學校體育不是培養幾個體育尖子生,更不是為了運動會或者什麼體育競賽,而是真正做到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與國家正在實施的全民健身體育接軌,使國民的素質有比較明顯的提高,那麼,怎樣才能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利用團體運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集體感和責任感
在現代社會中,人的合作能力是人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應多組織團體運動,並教育學生學會適應與其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作業,這與任由個人興趣的自由發展有根本的區別。在團體運動中每個學生都置身於一個集體之中,他們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協作奮鬥,團隊勝了,大家分享集體的榮譽,失利了,每個學生都承擔著責任並進行自省。團隊榮我榮,團隊恥我恥,從而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同時,在一次次的經歷,一次次的領悟中他們的心胸越來越開闊,裝在心中的不僅僅是個人,而是集體,乃至世界。他們因此善於處世,善於為人,樂於奉獻,從而極易融合於社會,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
二、分層激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一個人的創造思維成果,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將各班學生都分為幾個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對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強的學生要求其練習動作要正確規範,儘可能達到優秀,激勵他們積極向上;對做得相對差的中等生也給予肯定或表揚;對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差一點的學生只要他們能基本完成甚至只完成了一部分,我便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全班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自信心都增強了,從而也將面向全體的教學原則落到了實處。
三、同一練習,多種手段,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學生的練習佔體育課堂的主導地位,加強練習,特別是採用多種方法進行練習,不僅能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如在跳繩課上,我向學生示範並腳跳繩後,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行練習創編,學生便會想出很多新穎的跳繩方法,如「臂交叉跳」、「雙人搖繩跳」、「單人搖繩雙人跳」等練習方法,學生採用多種方法進行練習,不但從中找到練習的樂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採用擴散性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人們對事物往往是從多角度、多渠道加以認識,學生學習知識也是一樣,教師絕不能將問題擬出唯一的答案,讓學生被動去接受,而應反覆引導學生進行多向思維,找出幾個或多個答案,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講究學習方法的靈活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如果教學總是從確定的前提出發,經過確定過程,得出確定結論,這樣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直線性,也妨礙了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如:在教學生投壘球時,對「如何將壘球擲得更遠」這一問題,我就不能規定學生用單一的練習方法,而應讓學生結合前面所學到的有關知識展開討論。廣開學生言路,各抒己見,多向思維,在此結果下引導他們得出全面的、完整的、確切的結論。教師要善於將每課中的同一問題,引導學生多向思維,這不僅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創設挫折環境,磨礪學生性格
有人說每一位體育者的成功、獲勝都是相對的、暫時的,而挫折和失敗則是永恆的。挫折——奮鬥——成功——再挫折——再崛起……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體育的辯證法則,也勾畫出了成功者永不停息奮鬥的人生軌跡。我們應利用大量相關教材(遊戲、障礙活動等),給學生創設挫折環境,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受肉體之苦,心理衝擊之累,實實在在感受挫折的經歷,可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方法不當時,交給技巧;在體力不佳時,勉勵其從新振作;在他們表現出怯懦時,督促其繼續前進;在其困惑厭戰時,鼓勵他們要鍥而不捨,直至最終成功。在這不斷的磨練中,學生學會了面對現實,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困難和挫折,理解和運用體育辯證法則去迎接新的挑戰,從而為健康的人生觀奠定基礎。
六、採用讓學生自編自導的方法,激勵創造思維
自編,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自導,可以鍛鍊學生的組織能力。例如遊戲教材,教師在向學生介紹遊戲的創編原則和方法後,就可放手讓學生自編自導,由學生自編自導,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課堂氣氛將更活躍,而且學生的表達能力,團結協作精神也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在舞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利用自配音樂的方式練習。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通過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七、利用相關教材培養學生的表現意識和競爭能力
當今時代,人的價值觀最突出的進步在於希望表現自己,並在競爭中體現價值,體育的發展過程,便是人類表現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的持續發展和實踐的過程。教學中對那些側重於表現的教學內容,如技巧、體操、武術和舞蹈,我們要鼓勵學生一招一式的體現出「 美」與個性;對那些寓意創新變化的內容,如:遊戲、球類,我們應啟發學生玩出自身的「靈氣」表現出更多的自信和變化;對側重於實力而又對抗性十足的跑、跳、投等,我們要激勵學生,「煽」起他們競爭的渴望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通過大量對體育的參與實踐,不僅改善學生肌體的質量,更改變他們的怯懦、寡斷的性格,孤僻抑鬱的氣質,樹立勇敢自信的人生態度,從而使他們敢於接受挑戰,勇於競爭,將來能夠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