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在體育教學中怎樣實施素質教育

2020-12-17 齊民有約

自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學校在各科教學中都滲透了素質教育。可我認為體育學科在突出素質教育內容上更具有獨特的優勢。

素質教育要求學校體育不是培養幾個體育尖子生,更不是為了運動會或者什麼體育競賽,而是真正做到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與國家正在實施的全民健身體育接軌,使國民的素質有比較明顯的提高,那麼,怎樣才能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利用團體運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集體感和責任感

在現代社會中,人的合作能力是人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應多組織團體運動,並教育學生學會適應與其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作業,這與任由個人興趣的自由發展有根本的區別。在團體運動中每個學生都置身於一個集體之中,他們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協作奮鬥,團隊勝了,大家分享集體的榮譽,失利了,每個學生都承擔著責任並進行自省。團隊榮我榮,團隊恥我恥,從而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同時,在一次次的經歷,一次次的領悟中他們的心胸越來越開闊,裝在心中的不僅僅是個人,而是集體,乃至世界。他們因此善於處世,善於為人,樂於奉獻,從而極易融合於社會,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

二、分層激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一個人的創造思維成果,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將各班學生都分為幾個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對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強的學生要求其練習動作要正確規範,儘可能達到優秀,激勵他們積極向上;對做得相對差的中等生也給予肯定或表揚;對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差一點的學生只要他們能基本完成甚至只完成了一部分,我便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全班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自信心都增強了,從而也將面向全體的教學原則落到了實處。

三、同一練習,多種手段,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學生的練習佔體育課堂的主導地位,加強練習,特別是採用多種方法進行練習,不僅能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如在跳繩課上,我向學生示範並腳跳繩後,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行練習創編,學生便會想出很多新穎的跳繩方法,如「臂交叉跳」、「雙人搖繩跳」、「單人搖繩雙人跳」等練習方法,學生採用多種方法進行練習,不但從中找到練習的樂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採用擴散性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人們對事物往往是從多角度、多渠道加以認識,學生學習知識也是一樣,教師絕不能將問題擬出唯一的答案,讓學生被動去接受,而應反覆引導學生進行多向思維,找出幾個或多個答案,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講究學習方法的靈活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如果教學總是從確定的前提出發,經過確定過程,得出確定結論,這樣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直線性,也妨礙了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如:在教學生投壘球時,對「如何將壘球擲得更遠」這一問題,我就不能規定學生用單一的練習方法,而應讓學生結合前面所學到的有關知識展開討論。廣開學生言路,各抒己見,多向思維,在此結果下引導他們得出全面的、完整的、確切的結論。教師要善於將每課中的同一問題,引導學生多向思維,這不僅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創設挫折環境,磨礪學生性格

有人說每一位體育者的成功、獲勝都是相對的、暫時的,而挫折和失敗則是永恆的。挫折——奮鬥——成功——再挫折——再崛起……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體育的辯證法則,也勾畫出了成功者永不停息奮鬥的人生軌跡。我們應利用大量相關教材(遊戲、障礙活動等),給學生創設挫折環境,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受肉體之苦,心理衝擊之累,實實在在感受挫折的經歷,可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方法不當時,交給技巧;在體力不佳時,勉勵其從新振作;在他們表現出怯懦時,督促其繼續前進;在其困惑厭戰時,鼓勵他們要鍥而不捨,直至最終成功。在這不斷的磨練中,學生學會了面對現實,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困難和挫折,理解和運用體育辯證法則去迎接新的挑戰,從而為健康的人生觀奠定基礎。

六、採用讓學生自編自導的方法,激勵創造思維

自編,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自導,可以鍛鍊學生的組織能力。例如遊戲教材,教師在向學生介紹遊戲的創編原則和方法後,就可放手讓學生自編自導,由學生自編自導,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課堂氣氛將更活躍,而且學生的表達能力,團結協作精神也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在舞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利用自配音樂的方式練習。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通過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七、利用相關教材培養學生的表現意識和競爭能力

當今時代,人的價值觀最突出的進步在於希望表現自己,並在競爭中體現價值,體育的發展過程,便是人類表現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的持續發展和實踐的過程。教學中對那些側重於表現的教學內容,如技巧、體操、武術和舞蹈,我們要鼓勵學生一招一式的體現出「 美」與個性;對那些寓意創新變化的內容,如:遊戲、球類,我們應啟發學生玩出自身的「靈氣」表現出更多的自信和變化;對側重於實力而又對抗性十足的跑、跳、投等,我們要激勵學生,「煽」起他們競爭的渴望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通過大量對體育的參與實踐,不僅改善學生肌體的質量,更改變他們的怯懦、寡斷的性格,孤僻抑鬱的氣質,樹立勇敢自信的人生態度,從而使他們敢於接受挑戰,勇於競爭,將來能夠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焦點

  •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實施以來,素質教育已經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我認為體育在突出素質教育內容方面有更獨特的優勢。素質教育要求學校體育不培養幾個體育尖子生,更不要培養運動會或體育競賽,而是要讓學生德,智力和身體全面發展,與全民健身體育相結合,使國民素質得到顯著提高,那麼,素質教育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呢?
  • 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方法及效果
    高校體育教師在田徑運動訓練中開展人文素質教育 , 融入更多的人文素質元素 , 讓學生在田徑運動訓練中感受體育運動的人文精神 。但是 , 在田徑運動訓練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實際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 , 高校體育教師要積極面對這些問題 , 尋求解決對策 。
  • 濟南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試行規定
    濟南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試行規定濟南市人民政府現發布《濟南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試行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全面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培養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不僅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在數學教學中要實施素質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品德教育小學生正處於品德形成和 發展 的關鍵時期。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品德,不僅可以促進青少年更加努力地 學習 ,而且也是時代和祖國對他們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想品德教學的滲透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①指導學生接受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 體育教學為什麼跟不上素質教育步伐,原因讓人無奈,到底何去何從
    體育教學是實施學校體育的重要環節,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的有效方法。學校應實施教育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針對學生的基礎差異,實行因材施教,開發活潑的教學模式,營造主動的學習氛圍,深化我國體育教育改革。
  • 中小學體育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策略
    一、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模式佔主導地位的學校教學工作中,體育課長期被忽視或隨意佔用,體育教學任務得不到落實。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提高思想素質,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其團結拼搏、勇敢頑強、樂觀開朗的精神,引導學生遵法、守法、遵守道德規範。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是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的,不能空白無章地從教材中分離出來。這就要求體育教師精心構思和巧妙安排,引導學生理解,使學生在鍛鍊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接受道德教育。
  • 【品味教學】體育教學如何實施探究學習
    在高中體育選項教學中,提倡探究式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學中思、思中探、探中創、創中收」,以達到讓學生在選項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知其所以然,還要知其必然,充分了解體育文化內涵的目的。
  • 高等院校實施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東方網4月25日消息,自從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來,素質教育在全國各條教育戰線上全面展開。各級各類學校,也把素質教育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 關於印發《山東省素質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結合《山東省素質教育推進計劃(2011—2015年)》,制定此方案。  (三)   深入推進教學改革  1.尊重教學規律,研究制定全省中小學教學基本規範,明確教學基本常規,引導中小學科學有效地實施教學活動。  2.尊重學科特點,深入研究德育、體育、藝術、科學等不同課程領域的不同特點,探索符合學科特點的教學方式方法。
  • 體育教學中如何科學發展中學生耐力素質
    中學生身體素質下降、耐力不足的直接原因是體育鍛鍊不足和鍛鍊方法不合理導致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學校和教育制度對體育學科的不重視。目前我國中學生體育考試科目分為兩項:第一項是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時間底線為六分鐘;第二項是籃球運球繞標誌物/足球運球繞標誌物/排球墊球,三選其一。
  •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怎樣提高教學成績?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怎樣提高教學成績?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怎樣提高教學成績?王營 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談論這類話題好像有點不合時宜,因為在某些人的觀念中,搞素質教育就不能再提教學成績了。但是,實實在在地講,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重視教學成績,不把教育效果的優劣作為衡量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也就失去了教育工作的意義,正如種地的農民,付出了勞動,就要看到相應的收穫。
  • 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讓學生的體育素質得以全面的提升
    鍛鍊運動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運動能力是人們參加活動的重要基礎,訓練學生的運動能力也是教師開展體育課程的重要目的。首先,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更喜歡輕鬆愉快的活動。鑑於此功能,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有趣的體育遊戲,滿足學生的身體接受程度,並通過體育遊戲激發他們的興趣。他們使他們很高興學習相關的運動技能和鍛鍊自己的運動能力。
  • 推進素質教育 增強學生體質努力開創湖北學校體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幾年來,我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體魄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措施,以《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為指南,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認真實施國家《課程標準》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繼續深化體育教學改革,著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努力創建學校課外文體活動工程,不斷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和競賽活動,積極推進學校體育設施建設
  • 走出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誤區
    原創作者:梁修安(老梁)全文約4400字,閱讀時間12分鐘教育界認為,提高全民素質迫在眉睫,教育應該成為提高民族素質的第一工程;於是,「素質教育」成為全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質教育」這個詞也成了目前教育界用得最頻繁的一個概念。這是我國教育在高歌「重雙基」之後,對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實施的根本變革。
  •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省教學能手張笑野:提高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34;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成為人們的共識。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34;實施素質教育。何謂素質教育?
  • 農村學校是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
    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素質教育,都是圍繞著「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這四個方面進行實施。二、這些在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七零後、八零後的教師,雖然學歷不高,但是,他們是那個時代應試教育下千挑萬選出來的最優秀的人。他們正好趕上中國農村教育的大轉型,大變革,他們即是教育者又是學習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執行者和實踐者。
  • 融博雅教育理念於體育教學中
    體育教學應該秉承博雅教育的理念,所謂博雅教育,其核心理念是讓學生在掌握廣博的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在走進社會之後能夠應對各種挑戰。將博雅教育理念融於學校的體育教學之中,是我自己能夠取得一些成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將博雅教育的理念融入體育教學呢?
  • 動因體育發揮體育教育特長,培養更多綜合素質過硬的動能少年
    動因體育作為體育教育行業領跑品牌,一直都在教育教學上深扎,並自創教學方式——「訓、賽、測」。  通過線下+線上的趣動教學內容讓孩子學習體育技能技巧,再以科學量化的階段性測試結果對孩子的體能、技能進行考核並通過結果對學員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比賽的形式讓學員進行學習效果展示和技能運用,同時學員的比賽經驗和競賽技能循環到教學內容上,教練對學員短板進行補充。
  • 教育部門力挺體育老師有助素質教育進入正軌
    (10月17日央視新聞)「你的語文(或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吧」——當某人的文字表達出現不通順等問題或計算數據有誤的時候,常常遭到這樣的調侃。儘管只是一句調侃,但也從側面暴露出社會對體育老師的偏見。在一些人的印象中,體育老師屬於副課老師,屬於「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武將」,文化素質較低,缺少教育的「繡花功夫」。
  • 發現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如今,素質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流,在有效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應逐步將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脫出來,側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從課堂步入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