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是相對於傳統的應試教育而言的,因為傳統的應試教育,過分的注重學生對書本知識和原理的講解和傳授,而輕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分數,而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到改革開放後的八十年代初,才提出素質教育思想,也就是現代教育思想。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現代教育思想觀念一度猛烈的衝擊著傳統的應試教育,把傳統應試教育批駁的體無完膚,一無是處。素質教育提出了人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即完人教育,終身教育。 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素質教育,都是圍繞著「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這四個方面進行實施。
目前在農村實施的素質教育有以下特點:
一、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老師大部分是七零後、八零後的教師,他們大都是傳統應試教育下培養出來的人才,這一批人都有著比較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他們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也是新中國基礎教育的奠基者,沒有這一批人就沒有中國現代教育的崛起,他們是應試教育下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人才。
二、這些在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七零後、八零後的教師,雖然學歷不高,但是,他們是那個時代應試教育下千挑萬選出來的最優秀的人。他們正好趕上中國農村教育的大轉型,大變革,他們即是教育者又是學習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執行者和實踐者。
三、這些七零後、八零後的教師,他們既要搞應試教育出成績和分數,又要實施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創新課堂;既要搞教研教改,又要搞高效課堂。既要向教師要分數和成績,又要讓學生全面發展。現在學校裡的學生什麼都學,可是最終什麼都沒有學好。
四、素質教育在農村學校實施的內容是不斷的變化的,今天領導看了讓老師搞這個興趣班,明天又要搞那個社會實踐;今天領導讓參加這個活動,明天又要參加那個競賽。素質教育好像就要讓孩子學會十八般武藝,有七十二變化,這樣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才是未來的贏家。結果搞來搞去把老師和學生都搞的暈頭轉向,最後不知所措,最後不了了之。素質教育就這樣不斷地變成了一種形式和走秀,成了讓人參觀的教育亮點、試點和面子工程。
五、學校素質教育活動過多,既要成績和分數,又要搞教學探索和創新,有時為了搞活動,甚至佔用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影響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出現了教學成績下滑局勢。學校聲譽下降,受城鎮化影響,學校學生大量流失,有的農村學校已無學生可教了。
六、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學生犯了錯誤,法律對學生是無限的寬容,錯誤都是老師的。大家都知道教育真的出了問題,但是誰也沒有辦法去改變,作為教師只能默默的承受。
素質教育是完人教育,是創新教育,是終身教育,只有讓優秀的人當老師,才能培養更優秀的人才。而不是培養只會答題、考試的考生。我們不僅要應試教育的成績和分數,而且更需要培養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質量的頂級人才。
素質教育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實施素質教育不能一味的模仿外國的,因為中西方歷史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不同。實施素質教育也不能一味的照搬發達地區的教育模式和經驗,而是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適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