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實施十幾年來,取得了明顯成效,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較大的改變,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科研活動相對增加了,教學水平提高了。「儘管如此,但實施素質教育還是遇到不少困難。」山東省德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韓炳軍不無憂慮地說。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俞家慶認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明顯推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但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工程,是一個不斷探索、摸索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和阻力。
【求解】實施素質教育面臨哪些困境
現象一:「籃球一投就到田裡了。」投入不足、設施不全,素質教育實施舉步維艱。
四川省大竹縣教育局局長袁曉帆說:「有些農村學校連起碼的體育和藝術教育設施都沒有,學生打籃球的時候一投球就投到田裡去了。」他認為,目前在很多地方素質教育要求上去了,但配套沒上去。比如教育投入,實施中央的8號文件,有的地方政府全方位分解成60項主要工作,其中涉及教育或由教育牽頭的大概有50項,充分體現了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但是搞素質教育所需要的調研、督導、實施、考核、總結等,卻沒有任何專項經費。國家的好政策,最後往往是「政府請客,學校買單」。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文教局局長李平義反映,農村中小學藏書少,沒有學生閱覽室;微機數量有限,無法保證所有學生的上機時間;興趣小組沒有活動場所,必要的設施和課時無法保障,缺少有效的指導。推行素質教育,教育投入是物質保障。
現象二:「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農村教師學科和年齡結構不合理,素質教育實施困難重重。
甘肅省民勤縣教育局局長孫毅仁說:「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這是許多農村學校師資情況的真實寫照。」他當了4年教育局長,全縣的學生數量增加了700多人,但是教師只增加了64名。
河北省霸州市教育局局長王興璋認為,目前的教師編制辦法雖然保證了教師工資的發放,但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每年都給學校分配教師名額,但在分配的編制範圍內,所有學校都挑數學、英語、語文教師,而音、體、美教師沒有學校敢要,不是不想要,是編制不允許。」
據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文教局局長李平義介紹,農村中小學嚴重缺乏英語、音樂、美術、地理教師,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有些學校連基本的課程都開不齊。另外,教師年齡結構老化,50歲以上的教師比例很大,中青年骨幹教師數量相對不足。「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的確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年齡結構老化,觀念更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現象三:「防火防盜防小報」。獵奇媒體誤導群眾,推進素質教育遭遇輿論阻力。
江蘇省南京市白下區教育局局長虞偉亮是「南京高考之痛」的親歷者。他對輿論誤導的惡果有著切膚之痛:「防火防盜防小報,是經歷了高考之痛的南京一些學校中出現的現象。無法釐清的媒體炒作,讓學校不堪其擾。」
福建省安溪縣教育局副局長王佳敏認為,對於「南京高考之痛」現象,一些媒體報導炒作的多,研究的少。很多媒體記者甚至不具備基本的教育常識,只是熱衷於製造所謂的「轟動效應」,結果給教育工作帶來了不良後果。虞偉亮說,現在的媒體很多,但是教育的媒體少,聲音弱。受商業利益驅動,越來越多的社會媒體為迎合大眾口味,必然會尋找甚至製造一些有爭議的事件進行炒作,而素質教育的複雜性恰好為這種炒作提供了機會。
現象四:「只重少數,不管多數;只重分數,不重人數。」不少地方對學校的考核,只有升學率的標準,素質教育的實施還僅僅處於概念層次。
河北省霸州市教育局局長王興璋說,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只重少數,不管多數;只重分數,不重人數,壓制了學生的個性,損害了學生的健康,破壞了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這就失去了以人為本、以全體學生為本、全面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基石。
一些主管教育的地方黨政幹部不懂素質教育,對學校的考核,只有升學率的標準,這是素質教育難以落實的一個重要原因。河北省衡水市教育局局長李金池認為,素質教育的推行涉及到政策的調整、制度的創新、人們觀念的轉變,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麼大的變革,光靠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動員全社會,進行廣泛宣傳,贏得政府的支持,達成共識。
【透視】 影響素質教育推進的因素
原因一 教育投入不足
甘肅省民勤縣是個典型的農業縣,儘管每年有353萬元的中央轉移支付,但現在每年的教育經費缺口還有600萬元。民勤縣教育局局長孫毅仁說:「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很多縣也就只能做到按時發放教師工資,對學校教育發展的其他方面如設備更新、信息技術教育以及學校的運行等根本無力顧及。」
雖然國家的教育投入在逐年增長,但總體而言,教育投入還是嚴重不足。雲南省紅河州教育局副局長可文炳認為,現在教育的法律是最弱勢的法律,是最缺乏約束力的法律,特別是教育投入,領導重視了,就多給一點,應該制定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法。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教育局副局長楊芳說:「在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下,要確保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各地必須把縣級黨委、政府的行政領導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業績作為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指標,加強督導。」
原因二 師資力量匱乏
實施素質教育,師資嚴重缺乏,農村教師學科結構和年齡結構不合理恰恰又擊中了推行素質教育的軟肋。師資力量的不足,也嚴重製約著素質教育的推進。
局長們反映,現行教師編制不符合農村中小學特別是村小、教學點的實際。農村生源向寄宿制過渡尚需時日,有的教學點學生總數不足30人,按編制只能有一名教師。另外,教師的培訓需要時間作保證,在目前人員編制緊缺的情況下,學校不可能安排輪崗培訓。
山東省德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韓炳軍介紹,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教師還是那些教師,編制還是那些編制,或是有了人事編制而沒有財政編制,靠學校收費來給這些教師發工資,就像僱臨時工一樣,每人每月三五百元維持著正常的教學運轉。不少小學教師都是民辦教師轉正而來,這些教師年齡偏大,雖然在過去做了大量工作,但實施新課程改革以後,他們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跟不上。這些都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原因三 升學率的「束縛」
「考了多少清華、北大啊?」這是社會評價學校好壞的一條口頭禪。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區教育局局長李峰說:「社會的評價都是用孩子能考上什麼樣的大學來評價學校的。現在是每個人都在說素質教育很重要,領導在說,家長在說,教育部門也在說,但一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就不一樣了。不管什麼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學校去。」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教育局局長李厚凱舉例說,在遼寧,很多孩子初中畢業上高中,就流向天津、上海等地,只要拿5萬元,就可以在當地參加高考,分數線降低三五十分甚至一百分,這種「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在實施素質教育當中應引起重視。
河南省新鄉市教育局局長王舜書認為,這種教育常常造成了「學業未成身先垮,常使父母淚滿巾」的現象。局長們認為,目前素質教育的實施引導著學校教學理念的變化。但是,與此相關的教育評價體制和思想卻基本沒有相應改變。
原因四 成才觀的誤區
「非本科不上,非本科不要」。求高求大求名的成才觀,普遍根植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雲南省紅河州教育局副局長可文炳說,教育理念的改革首先遇到的困難還是社會選人、用人制度導致的阻力。不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孩子就很難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上大學成了學生職前必須接受的教育。激烈的競爭也使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敢掉以輕心,對學校不抓考試能力的做法不放心。
部分局長認為,一些政府部門在用人制度上的種種誤區也在給這種畸形的人才觀提供著客觀依據。很多縣市人事部門規定,新進的人才必須是本科以上學歷,對專科及以下學歷的畢業生基本不再錄用。有的小學教師崗位其實中師畢業生就能勝任,但是按照人事規定也必須配備本科生,結果造成師資隊伍不穩定,流失嚴重。
原因五 缺乏統一認識
素質教育應該變成學校、家長、教師、領導的一種共識,但是社會對素質教育的認識還存在誤區。安徽省銅陵市銅陵縣教育局局長陳邦元認為,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把素質教育簡單等同於活動,以「琴棋書畫」來取代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實際上是一種理念,可以在活動中展現,但不是全部。二是把素質教育和考試對立起來。應試本身也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而且當今選拔人才還沒有比考試更為科學的辦法。
內蒙古錫盟教育局局長陳勝利說,「南京高考之痛」是強勢群體的呼聲,還應重視弱勢群體的聲音。在內蒙古一些地方,學生到學校有300多公裡,農牧區與城區素質教育觀念不一樣,素質教育還應當關注農牧區學生的能力培養。
原因六 亟需社會合力
素質教育實施註定是個全社會的艱巨工程,一蹴而就的願望是天真的夢想。河北省青縣教育局局長李玉橋說,影響素質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打破教育主管部門孤軍作戰、舉步維艱的局面,一定要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
四川省大竹縣教育局局長袁曉帆認為,目前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基層教育部門和學校出現了一種失衡現象,不少地方素質教育還僅僅落實在口頭上、理論上,實際操作層面還沒有真正展開。「素質教育的實施首先是思想要通,不僅是教育部門通,關鍵是社會通。而要實現社會通,需要做艱苦的工作。這就註定了素質教育實施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過程。指望一呼百應、效果立現,是天真的想法。」
湖北省荊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徐朝平認為,推進素質教育應從深層次找原因,全社會應引起高度重視,單憑教育部門是難以解決這一難題的。
【讀者聲音】
孩子走進校園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成長和發展。當然,我們也不贊成一味地「愉快學習」。到了高年級,學習也應該刻苦,應該付出艱辛,應該經受高難度思維的挑戰和錘鍊。但刻苦和艱辛絕不是用「名次」來刺激,挑戰和錘鍊也絕不是心靈的煎熬。(江蘇省 華斌)
當一個小孩一邊抹眼淚,一邊揉著酸痛的手腕在寫作業時,作業就成了沉重的精神負擔。長期下去,學習還有什麼興趣可言!一旦學生看到書本就厭煩,興趣徹底喪失,何談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河南省新安一高 李學軍)
學校不補課,家長請家教;教師不布置作業,家長買課外練習冊;班上減少考試次數,家長為孩子購買各種考卷。社會勞動力過剩,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選擇越來越高層次化和多能化,一系列矛盾交織在一起,都對教育形成巨大的壓力。(湖北省黃梅縣教育局 王曙)
家長手拉著孩子的手往補課班走,嘴裡卻叫著「這哪像話!」都在反對,都在推波助瀾。(遼寧營口市鮁圈區教育文化局 一丁)
我們強調雙休日和節假日不補課,但不少家長來教育局質問,為什麼不讓學校補課。在這方面,學校也很無奈。應該說學生課業負擔重表現在校園內,但問題的根基並不全在校園裡,打板子都打在學校和教育部門的身上是很難承受的。(安徽省馬鞍山市教育局 陳章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