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素質教育究竟難在哪兒

2020-12-17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素質教育實施十幾年來,取得了明顯成效,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較大的改變,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科研活動相對增加了,教學水平提高了。「儘管如此,但實施素質教育還是遇到不少困難。」山東省德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韓炳軍不無憂慮地說。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俞家慶認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明顯推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但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工程,是一個不斷探索、摸索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和阻力。

【求解】實施素質教育面臨哪些困境

  現象一:「籃球一投就到田裡了。」投入不足、設施不全,素質教育實施舉步維艱。

  四川省大竹縣教育局局長袁曉帆說:「有些農村學校連起碼的體育和藝術教育設施都沒有,學生打籃球的時候一投球就投到田裡去了。」他認為,目前在很多地方素質教育要求上去了,但配套沒上去。比如教育投入,實施中央的8號文件,有的地方政府全方位分解成60項主要工作,其中涉及教育或由教育牽頭的大概有50項,充分體現了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但是搞素質教育所需要的調研、督導、實施、考核、總結等,卻沒有任何專項經費。國家的好政策,最後往往是「政府請客,學校買單」。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文教局局長李平義反映,農村中小學藏書少,沒有學生閱覽室;微機數量有限,無法保證所有學生的上機時間;興趣小組沒有活動場所,必要的設施和課時無法保障,缺少有效的指導。推行素質教育,教育投入是物質保障。

  現象二:「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農村教師學科和年齡結構不合理,素質教育實施困難重重。

  甘肅省民勤縣教育局局長孫毅仁說:「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這是許多農村學校師資情況的真實寫照。」他當了4年教育局長,全縣的學生數量增加了700多人,但是教師只增加了64名。

  河北省霸州市教育局局長王興璋認為,目前的教師編制辦法雖然保證了教師工資的發放,但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每年都給學校分配教師名額,但在分配的編制範圍內,所有學校都挑數學、英語、語文教師,而音、體、美教師沒有學校敢要,不是不想要,是編制不允許。」

  據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文教局局長李平義介紹,農村中小學嚴重缺乏英語、音樂、美術、地理教師,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有些學校連基本的課程都開不齊。另外,教師年齡結構老化,50歲以上的教師比例很大,中青年骨幹教師數量相對不足。「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的確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年齡結構老化,觀念更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現象三:「防火防盜防小報」。獵奇媒體誤導群眾,推進素質教育遭遇輿論阻力。

  江蘇省南京市白下區教育局局長虞偉亮是「南京高考之痛」的親歷者。他對輿論誤導的惡果有著切膚之痛:「防火防盜防小報,是經歷了高考之痛的南京一些學校中出現的現象。無法釐清的媒體炒作,讓學校不堪其擾。」

  福建省安溪縣教育局副局長王佳敏認為,對於「南京高考之痛」現象,一些媒體報導炒作的多,研究的少。很多媒體記者甚至不具備基本的教育常識,只是熱衷於製造所謂的「轟動效應」,結果給教育工作帶來了不良後果。虞偉亮說,現在的媒體很多,但是教育的媒體少,聲音弱。受商業利益驅動,越來越多的社會媒體為迎合大眾口味,必然會尋找甚至製造一些有爭議的事件進行炒作,而素質教育的複雜性恰好為這種炒作提供了機會。

  現象四:「只重少數,不管多數;只重分數,不重人數。」不少地方對學校的考核,只有升學率的標準,素質教育的實施還僅僅處於概念層次。

  河北省霸州市教育局局長王興璋說,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只重少數,不管多數;只重分數,不重人數,壓制了學生的個性,損害了學生的健康,破壞了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這就失去了以人為本、以全體學生為本、全面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基石。

  一些主管教育的地方黨政幹部不懂素質教育,對學校的考核,只有升學率的標準,這是素質教育難以落實的一個重要原因。河北省衡水市教育局局長李金池認為,素質教育的推行涉及到政策的調整、制度的創新、人們觀念的轉變,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麼大的變革,光靠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動員全社會,進行廣泛宣傳,贏得政府的支持,達成共識。

【透視】 影響素質教育推進的因素

  原因一 教育投入不足

  甘肅省民勤縣是個典型的農業縣,儘管每年有353萬元的中央轉移支付,但現在每年的教育經費缺口還有600萬元。民勤縣教育局局長孫毅仁說:「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很多縣也就只能做到按時發放教師工資,對學校教育發展的其他方面如設備更新、信息技術教育以及學校的運行等根本無力顧及。」

  雖然國家的教育投入在逐年增長,但總體而言,教育投入還是嚴重不足。雲南省紅河州教育局副局長可文炳認為,現在教育的法律是最弱勢的法律,是最缺乏約束力的法律,特別是教育投入,領導重視了,就多給一點,應該制定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法。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教育局副局長楊芳說:「在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下,要確保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各地必須把縣級黨委、政府的行政領導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業績作為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指標,加強督導。」

  原因二 師資力量匱乏

  實施素質教育,師資嚴重缺乏,農村教師學科結構和年齡結構不合理恰恰又擊中了推行素質教育的軟肋。師資力量的不足,也嚴重製約著素質教育的推進。

  局長們反映,現行教師編制不符合農村中小學特別是村小、教學點的實際。農村生源向寄宿制過渡尚需時日,有的教學點學生總數不足30人,按編制只能有一名教師。另外,教師的培訓需要時間作保證,在目前人員編制緊缺的情況下,學校不可能安排輪崗培訓。

  山東省德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韓炳軍介紹,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教師還是那些教師,編制還是那些編制,或是有了人事編制而沒有財政編制,靠學校收費來給這些教師發工資,就像僱臨時工一樣,每人每月三五百元維持著正常的教學運轉。不少小學教師都是民辦教師轉正而來,這些教師年齡偏大,雖然在過去做了大量工作,但實施新課程改革以後,他們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跟不上。這些都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原因三 升學率的「束縛」

  「考了多少清華、北大啊?」這是社會評價學校好壞的一條口頭禪。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區教育局局長李峰說:「社會的評價都是用孩子能考上什麼樣的大學來評價學校的。現在是每個人都在說素質教育很重要,領導在說,家長在說,教育部門也在說,但一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就不一樣了。不管什麼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學校去。」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教育局局長李厚凱舉例說,在遼寧,很多孩子初中畢業上高中,就流向天津、上海等地,只要拿5萬元,就可以在當地參加高考,分數線降低三五十分甚至一百分,這種「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在實施素質教育當中應引起重視。

  河南省新鄉市教育局局長王舜書認為,這種教育常常造成了「學業未成身先垮,常使父母淚滿巾」的現象。局長們認為,目前素質教育的實施引導著學校教學理念的變化。但是,與此相關的教育評價體制和思想卻基本沒有相應改變。

  原因四 成才觀的誤區

  「非本科不上,非本科不要」。求高求大求名的成才觀,普遍根植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雲南省紅河州教育局副局長可文炳說,教育理念的改革首先遇到的困難還是社會選人、用人制度導致的阻力。不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孩子就很難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上大學成了學生職前必須接受的教育。激烈的競爭也使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敢掉以輕心,對學校不抓考試能力的做法不放心。

  部分局長認為,一些政府部門在用人制度上的種種誤區也在給這種畸形的人才觀提供著客觀依據。很多縣市人事部門規定,新進的人才必須是本科以上學歷,對專科及以下學歷的畢業生基本不再錄用。有的小學教師崗位其實中師畢業生就能勝任,但是按照人事規定也必須配備本科生,結果造成師資隊伍不穩定,流失嚴重。

  原因五 缺乏統一認識

  素質教育應該變成學校、家長、教師、領導的一種共識,但是社會對素質教育的認識還存在誤區。安徽省銅陵市銅陵縣教育局局長陳邦元認為,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把素質教育簡單等同於活動,以「琴棋書畫」來取代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實際上是一種理念,可以在活動中展現,但不是全部。二是把素質教育和考試對立起來。應試本身也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而且當今選拔人才還沒有比考試更為科學的辦法。

  內蒙古錫盟教育局局長陳勝利說,「南京高考之痛」是強勢群體的呼聲,還應重視弱勢群體的聲音。在內蒙古一些地方,學生到學校有300多公裡,農牧區與城區素質教育觀念不一樣,素質教育還應當關注農牧區學生的能力培養。

  原因六 亟需社會合力

  素質教育實施註定是個全社會的艱巨工程,一蹴而就的願望是天真的夢想。河北省青縣教育局局長李玉橋說,影響素質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打破教育主管部門孤軍作戰、舉步維艱的局面,一定要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

  四川省大竹縣教育局局長袁曉帆認為,目前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基層教育部門和學校出現了一種失衡現象,不少地方素質教育還僅僅落實在口頭上、理論上,實際操作層面還沒有真正展開。「素質教育的實施首先是思想要通,不僅是教育部門通,關鍵是社會通。而要實現社會通,需要做艱苦的工作。這就註定了素質教育實施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過程。指望一呼百應、效果立現,是天真的想法。」

  湖北省荊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徐朝平認為,推進素質教育應從深層次找原因,全社會應引起高度重視,單憑教育部門是難以解決這一難題的。

【讀者聲音】

  孩子走進校園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成長和發展。當然,我們也不贊成一味地「愉快學習」。到了高年級,學習也應該刻苦,應該付出艱辛,應該經受高難度思維的挑戰和錘鍊。但刻苦和艱辛絕不是用「名次」來刺激,挑戰和錘鍊也絕不是心靈的煎熬。(江蘇省 華斌)

  當一個小孩一邊抹眼淚,一邊揉著酸痛的手腕在寫作業時,作業就成了沉重的精神負擔。長期下去,學習還有什麼興趣可言!一旦學生看到書本就厭煩,興趣徹底喪失,何談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河南省新安一高 李學軍)

  學校不補課,家長請家教;教師不布置作業,家長買課外練習冊;班上減少考試次數,家長為孩子購買各種考卷。社會勞動力過剩,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選擇越來越高層次化和多能化,一系列矛盾交織在一起,都對教育形成巨大的壓力。(湖北省黃梅縣教育局 王曙)

  家長手拉著孩子的手往補課班走,嘴裡卻叫著「這哪像話!」都在反對,都在推波助瀾。(遼寧營口市鮁圈區教育文化局 一丁)

  我們強調雙休日和節假日不補課,但不少家長來教育局質問,為什麼不讓學校補課。在這方面,學校也很無奈。應該說學生課業負擔重表現在校園內,但問題的根基並不全在校園裡,打板子都打在學校和教育部門的身上是很難承受的。(安徽省馬鞍山市教育局 陳章永)

相關焦點

  • 素質教育推進為什麼這麼難
    本報北京2月26日電(記者蔣昕捷 謝湘)「我把教育實驗放在幼兒園和小學比較現實,至少能把12歲以下的孩子保護下來。」在2月25日召開的「素質教育的實踐探索」研討會上,教育部原副部長韋鈺院士坦言,應試競爭的壓力使得她進行「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時不敢涉及初中教育。
  • 周濟:素質教育是「老大難」問題 多難都要推進
    >   它是個老問題,幾代領導人都十分關心   它是個大問題,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未來   它是個難問題,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記者:不少讀者在素質教育大討論中提出,自1999年召開的第三次全教會以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成為教育工作的主旋律,但當前在一些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並不樂觀
  • 推進素質教育關鍵在於轉變觀念
    本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汪大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素質教育學習提要》一書,對更新教育觀念、推進素質教育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使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廣大教師、家長的自覺行動」。
  • 借鑑多元智能理論推進素質教育
    換句話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潛能,推進素質教育,恰恰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能,這也讓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素質教育的意義。  今天,多元智能理論給全世界的基於傳統教育的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並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素質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旨在全面開發人的潛能,素質教育要求辯證地看待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 華中師範大學實施素質拓展學分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
    華中師範大學實施素質拓展學分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 2011-03-24 教育部簡報〔2011〕第33期華中師範大學自2007年開始在全日制本科生中實施素質拓展學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藝術修養,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天天喊素質教育!那麼,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究竟長什麼樣子?快看
    天天喊「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減輕在哪裡?調整這樣的中考政策不是在變相的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嗎?針對網友的質疑和提問,市教研室馬金彪主任回答了網友的擔心,並且重點從學生課堂教學的角度,談到了「素質教育」課堂的特點,廣大網友了解了「素質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大作用及其意義,紛紛表示支持國家的「中考政策」的調整。
  • 沒時間、家長捨不得……孩子勞動教育,難在哪兒?
    沒時間、家長捨不得……孩子勞動教育,難在哪兒?: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方針,「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勞動教育不僅是黨和國家對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要求。勞動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最厚實、最質樸、最關鍵的部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這是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亦能為其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勞動卻長期缺位,種種因素也導致勞動教育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
  • 教育界人士反思「應試教育」推進素質教育實踐創新
    這樣的狀態使得應試教育醜化了教育,泯滅了生命的靈性。」5日在湖北大學舉行的「湖北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創新」研討會上,湖北教育界人士反思應試教育的同時,對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政策規劃、理論和實踐創新進行研討交流。  教育界人士認為,以分數這種單一標準來評價學生,容易扼殺學生的生命天性,使「優生」片面發展,「差生」畸形發展。教育亟待改變,教育者肩負著重要職責。
  • 山東省以高中為突破口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
    2007年1月2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頒發了《關於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魯政發〔2007〕7號,這標誌著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主題,成為全省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使命,是當前教育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山東省教育廳關於全面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幾項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分工,山東省教育廳責成相關處室及各市教育局制定工作計劃和調研方案,並且同時展開了全面的調研工作。
  • 推進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工作,晉江市實驗區在行動
    2017年11月23日,教育部在蘇州召開全國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工作現場推進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王登峰司長指出:「改進美育教學,還需要對學校美育進行客觀評價。藝術素質測評就是對學校美育教育成果的一個評估。過去我們的學校體育和美育地位為什麼總是提不起來?
  • 素質教育與教育素質
    只是緊盯著「素質教育」這一概念去開礦淘金,把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意義與作用,方法與途徑等問題幾乎弄得「淋漓盡致」,但素質教育卻始終是千呼萬喚難出來,教育的問題是時時聞之,教育的形象也在社會和老百姓的時時詬病中不斷的矮化。對於為什麼很少有人從「素質教育與教育素質」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因為沒有調查研究,所以本人在這裡上也就沒有發言權。
  • 什麼是素質教育?現在的校園有素質教育嗎?
    我們的素質教育提出很多年了,如果問現在的學校是什麼教育,幾乎每個校長都會說,當然是素質教育了,我們一直踐行的就是素質教育。那麼校園真正的素質教育在哪兒呢?我們看看當今校園所謂的素質教育:第一:分數佔據最高位置的素質教育。
  • 1+X推進素質教育,童程童美入選2020年度知名素質教育品牌
    (原標題:1+X推進素質教育,童程童美入選2020年度知名素質教育品牌)
  • OXO教育聯盟:素質教育進入風口,行業新物種讓天下沒有難招的生
    因此,推進的決心不能動搖、推進的步子不能停下。」7月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簡稱《意見》)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說。OXO教育聯盟經過研究認為出現行業亂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市場競爭激烈,贏利全靠低價,掙錢難;第二,招生模式單一,嚴重依賴地推,拉新少;第三,市場營銷匱乏,無亮點曝光,轉化低;第四,教師才流失,教學質量低下,體驗差;第五,教材研發薄弱,更新慢互抄襲,續費難;第六,品牌 投入,議價能,形象弱;第七,單體零散經營,沒有平臺援,發展難。
  • 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
    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 (2000年3月21日 教育部印發)     為了貫徹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
  • 原來應試教育又這麼多弊端?快點推進素質教育!但老師心累啊
    正是因為應試教育有諸多弊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提出了素質教育,可以說,素質教育就是相對於應試教育提出來的教育觀。素質教育從1999年的《決定》文件中確定了概念,形成了系統的思想,到2006年《義務教育法》,素質教育寫進了法律,其中是這麼說的:義務教育必須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
  • 教育部關於印發《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
    為了貫徹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充分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我部制定了《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遵照執行。
  • 教育部:發展素質教育會遇到困難 但推進的步子不能停
    記者:鄭部長有兩個問題,素質教育講了很多年,但一些地方和學校落實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差距。請問《意見》對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有哪些新舉措?鄭富芝:關於素質教育的問題,是整個基礎教育包括義務教育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 心理學丨改變,究竟難在哪兒呢?
    但即便我們知道「改變不容易做到」,那它又難在哪兒呢?可能有「只要保證營養供給,生理就會自然發展」、「一開始的我們只服從於本能」、「為了生存,小時候的我們必須依附父母」、「自我的真正建立,是在開始追求自己想要的之後」等內容,並且可能你會想「這跟改變難在哪兒有什麼關係呢」。我理解你的想法,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沒時間、家長捨不得…… 孩子勞動教育,難在哪兒?
    勞動教育成為今年教育領域的高頻熱詞: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方針,「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勞動教育不僅是黨和國家對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要求。勞動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最厚實、最質樸、最關鍵的部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這是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亦能為其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勞動卻長期缺位,種種因素也導致勞動教育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