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日本人長高11釐米,美軍製造的20萬混血兒,真改善了基因?

2020-12-22 騰訊網

最近看到網上有人討論一個話題:二戰美軍佔領日本後,因為日本政府採取了「用漂亮女人來安撫暴躁大兵」的政策,所以最後留下了15萬-20萬的混血兒。這些混血兒雖然讓日本人感到恥辱和尷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日本人的基因,尤其是提高了日本人的身高,可以說是「塞翁失馬」,一點不虧。

這個話題聽著很有趣,但得出的結論對不對呢

基本是無稽之談。

為什麼,我們來理性地分析(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一下。

日本人確實矮,基因不好

我們先來看日本人在二戰前後的身高數據,得出的結論是:他們確實很矮,有改善的空間。

二戰前的1927年,日本曾頒布《昭和二年兵役法》,是將適齡青年分為5種。規定身高超過150釐米,且各項身體指標優良的青年,就算是「甲種兵役人員」。

二戰前的1937年,日本公布士兵平均身高為165釐米,但這個數據可能有一定的水分。二戰末期,因為兵員緊張,日本召集大量未成年人或者身材不達標的國民入伍,士兵平均身高一度只有145釐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日本男性平均身高統計數據為160釐米左右,而中國男性在19世紀初期平均身高就已經達到了165釐米(荷蘭資料庫Clio Infra的權威數據),所以稱他們「小日本」並不冤枉。

美國兵和日本兵身高差距明顯

日本人為什麼矮呢?

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基因,二是飲食。

先說基因。日本研究人員在《人類遺傳學雜誌》發表的報告稱,基因分析證明,現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島的土著繩文人和來自東亞大陸的彌生人不斷混血形成的。

所謂「繩文人」,是舊時代後期出現在日本列島的居民,他們因為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所以得名。

繩文人的特徵之一是矮小,成年男性身高不到160釐米,成年女性身高不到150釐米。來自東亞大陸的彌生人(不知道是不是徐福和他的童男童女)比繩文人稍高。

再說飲食結構。有人說,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畜牧業不不發達,所以肉類和蛋白質攝入較少,影響了日本人的身高。

不過這一點存疑,因為日本是島國,畜牧業不發達,但有捕魚業呀,別忘了魚類也富含豐富的蛋白質。

真正影響日本人飲食結構的,是佛教的傳入。公元六世紀中葉,佛教傳入日本後,很快被尊為「鎮護國家」之教,地位非常高。佛教規定吃肉是犯法的,所以日本人普遍吃素。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才改變素食之風。

基因和飲食文化,對日本人的身高影響非常之大。據說,經常出現在各種遊戲中的日本傳奇人物武田信玄,身高只有153釐米,而德川家康,身高則是159釐米。

戰後平均長高11釐米

那二戰後日本人長高了嗎?長高了,平均長高了11釐米左右。

有人就用這個數據,來證明「混血兒們」直接提高了日本人的身高。

這種邏輯當然大錯特錯。日本歷年來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在「混血兒」長到成熟期的1974年-1980年,日本人口總數為1.1億以上。20萬人放在這麼大的一個基數裡,如滄海一粟,不可能「平均提升」日本人的身高——這個就像中國有20萬個億萬富翁,並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國人平均收入水平一樣。

1974年-1980日本人口數據

「混血兒們」沒有直接提升日本人的身高,那麼有沒有間接地提升了日本民族的基因呢?別的咱不知道,就「身高」這個單項上,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下面這個表格,是日本人的戰後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身高(1969年-1996年)。

這個數據顯示,1978年到1979年出生的人,他們的身高達到了日本人歷史平均身高的頂峰,男性達到171.46釐米,女性平均達到158.52釐米。

但從此之後,日本人身高水平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可以說是一路走低(上面表格中的曲線可以體現出這個趨勢),所以到了1996年出生的人群,男性平均身高回落到170.82釐米,縮水了0.64釐米;女性平均身高回落到158.31釐米,縮水了0.21釐米。

從這個趨勢上看,「混血兒們」並沒有在身高這個單項上提升日本人的基因。

長高的真正原因

否定了「混血兒提升日本人身高」這個扯淡的結論,我們再分析一下,二戰後日本人為什麼長高了。

大概有三個原因:經濟快速發展、重視合理飲食、提倡體育運動。

二戰後,日本經濟快速復甦,人民變得富裕起來,這讓他們有能力給孩子們提供改善飲食結構,多吃肉,多喝奶,經濟基礎決定國民體質,這是根本原因。

有了錢,就能做到合理飲食,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學校免費供餐上。

1945年戰爭剛結束時,因為糧食缺乏,日本小學6年級孩子長得和4年級孩子差不多大。所以在1946年,日本政府教育、民政、農林三個部門聯合發布《普及獎勵學校實施供餐》的通知,並在東京、神奈川和千葉開始推行學校供餐制,至少保證孩子們在學校能吃飽。

到1947年,日本約300萬兒童享受到學校供餐,並獲得美國無償提供的脫脂奶粉。

1952年4月起,日本全國所有小學校都實現了供餐。

1954年,日本學校供餐法開始實施。

1958年,日本教育部下發「學校供餐牛奶的處理要領」通知,要求學校從脫脂奶粉向牛奶轉換。

1963年,推進了全面實施牛奶供餐。

在孩子們吃飽喝足、保證營養的前提下,日本還非常重視體育教育,將體育視為中小學生體質發展的重要一環,尤其是1965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日本更是在全國範圍內掀起運動的熱潮。

日本人從小就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棒球、足球、籃球等體育運動場地在日本隨處可見,棒球明星、足球明星是孩子們嚮往的職業。2018年日本文部科學省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90%的男女生喜歡體育,70%表示自己在小學時就喜歡運動會。

而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對中、日、美三國的初中和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中國為8%,日本為65.4%,美國為62.8%;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高中生,中國為10.5%,日本為34.5%,美國為53.3%。

合理的飲食結構,重視體育運動,這才是日本人在短短幾十年內長高11釐米的原因。美國大兵的功勞?最多只能用來調侃而已,當不得真。

相關焦點

  • 二戰後的日本戰爭寡婦,有多少成為美軍的新娘?看美國移民局報告
    而軍部把她們運往南洋和中國戰場時,備案的名目竟然不是「人」,而是「彈藥」2個字,女人成了軍需品。 可見二戰時的日本婦女地位,真是為國獻身,而棄為草芥。
  • 古代日本人那麼低,二戰後是如何長高的,值得學習啊
    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是比較低的,所以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們稱日本士兵為小日本鬼子。在中國古代也稱日本為倭國,本身就是個子不高的意思,這是有明確歷史記載的。漢光武帝時期,倭國遣使來朝,漢光武帝還授予其印授以示倭國的正統地位。
  • 1945年駐日美軍在日本留下眾多混血兒,後來這些混血兒命運如何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美軍在麥克阿瑟帶領下,數以萬計美軍大兵開始入駐日本境內,一直至今,美國仍然在日本保持數萬美國大兵,歷史上,只要美軍大兵在某個地方長期駐守,必然會留下混血後代,日本自然也不例外,美軍不僅在日本留有數以萬計混血兒,這和日本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特殊的機構叫做
  • 美軍進駐日本,日本女人開始服務,並留下大量混血兒
    日本投降後,日本政府大約將7萬日本女性送往美軍軍營,以消滅美國心中的怒火。別說留的混血後代了,就是雙胞胎可能都是兩個不同父親的美國大兵,不過話又說回來,找不找得到父親還又一說,因為這些日本女人大多為慰安婦,僅僅是美軍士兵的一夜情,毫無感覺可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美軍立刻派遣大軍進駐日本,前前後後大約有三十多萬人,這些人遠離本土,遠離妻兒父母,自然要在生理上得到滿足。
  • 1米5以上就是甲種兵,二戰日軍矮出新天地,小日本不是亂叫的
    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身高問題比較看重,但是身高是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的事情,所以即便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讓自己長高多少,除非能夠在出生之前就改變自己的基因,不然就無法改變自己的身高。身高基因對於不同人種來說有著很大的差異,並且因為長期飲食習慣的不同,每個人種之間的身高基因在千百年的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大改變。相比歐美人,東亞地區的人普遍都要矮一些。就算是到了今天,東亞地區的人和北歐地區的人在身高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北歐人的平均身高在1.8米左右,而東亞地區的人平均身高只有1.7米左右。在過去我們稱日本為「倭國」,稱日本強盜為「倭寇」。
  • 風流的美國大兵,在日本留下20萬混血兒,這些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二戰後日本人靠送「安慰」來討好美國軍隊二戰時期,美國用二顆原子彈讓日本人從趾高氣揚一下子變得俯首帖耳,所以在美國軍隊踏進日本領土時,迎接他們的不是仇恨的目光和滿腹的怨氣,而是日本人手拿鮮花和小旗的夾道歡迎。日本在各國燒殺搶掠,犯下許多罪孽,特別是抓到美國女戰俘之後,更是百般凌辱。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軍有沒有在日本留下混血後代?
    日本在二戰中是失敗的國家,日本又是給美國直接發生戰爭衝突的國家,他們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讓美軍對他們十分的痛恨。正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把日本天皇給徵服的,日本投降後,大量的美軍就駐紮到日本,他們開始參與日本的建設事業,同時,做好監護工作。不能讓這一群投降的人,頭上長反骨重操舊業呀,若是發現嚴懲不貸。
  • 二戰日本最害怕的武器,美軍用它所向披靡,製造國卻是德國
    日本之所以能同時在多個地區肆虐,主要由於當時日本軍工技術發展十分完善,並且有著完整的軍工體系,國力十分強盛,但儘管如此,它的自身缺陷是無法避免的。由於資源極度匱乏,日本國內資源根本不足以其大規模作戰,因此便日本開始了對其他國家的瘋狂掠奪。在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一直都是同一個陣營,在軍事裝備方面德國也一直幫助日本。德國的軍事製造實力非常強大,特別是在飛彈和飛機等領域,達到了極高水平。
  • 越南戰爭中,美軍留下的大量混血兒怎麼辦?美國是如此處理的
    而作為這場戰爭中的另一個主角越南,也沒有討到好處,畢竟越南在近代以來,也是飽受戰爭摧殘的一個國家,先是被法國和日本侵略,剛剛結束,又被美國打了,而且這一打還是20年。好不容易將美軍拖走了,結果還剩下了一堆爛攤子。經過了20年的苦熬後,美國損失慘重,加上根本獲取不了利益,於是就從越南撤兵了。
  • 二戰前日本人身高一米五,戰後身高超一米七,為什麼日本人長高了
    日本人的身高矮小,在古代中國叫「倭」,這個「倭」是猥瑣小的意思,從這個詞可以看出古代日本人的身高,不理想,在古代,中國稱它為日本海盜、日本人和日本國家,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從古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非常的短,但近代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二戰前,日本身高約1.5米,但二戰後,日本神奇地將其平均身高提高到了約
  • 二戰後,美軍為何非得賴在衝繩屯兵?專家:把地圖放大再看看
    引言目前美國在全球海外駐軍總數早已超過30萬,其中光日本就駐紮了大約5萬人的兵力。在這5萬中,有超過一半的軍隊駐紮在衝繩地區,衝繩地區遠離日本本土,但是對於美國來說,如同《後漢書·竇融傳》中所言:「舉足左右,便有輕重。」
  • 二戰後日本如何恢復人口?兩項違反常理的措施,增加了兩千萬人口
    二戰的規模非常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大災難。而二戰的發起者軸心國中的日本自1937年製造了七七事變,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宣言》,在這期間內對中國造成了嚴重的傷害。200多次重要戰役、大小戰爭20萬次,如此頻繁、密集、規模的戰爭中國傷亡慘重,同時日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中國軍人一共殲滅了233多萬日軍(不算偽軍),美國方面在太平洋戰爭中殲滅的日軍79萬,蘇聯方面殲滅了日軍十多萬人。雖然這些數據看上去有點少,但是相對於日本的人口來言,人口銳減還是非常嚴重的。
  • 敢在日本掛出「日本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國家,二戰中滅了近20萬日本人
    二戰結束後,麥克阿瑟帶著美國大兵們入駐日本解決戰後事宜,澳大利亞也派了少許部隊跟著美軍來到日本。這些澳軍士兵在日本國土上倒是不把自己當客人,而是將日本當做自己的殖民地了,為所欲為。他們甚至在日本的一些公園以及他們的駐紮地掛出標語——「日本人與狗不得入內」,為何澳大利亞會如何仇恨日本?
  • 他20歲生日時,豪擲16萬「斷骨增高」,長高7釐米後卻後悔了
    不僅是女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白富美",男生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高富帥",但身高是由每個人的基因決定,很難改變。北方男孩李亞諾就曾因自己的身高問題而深深自卑,為了能夠長高,他豪擲16萬,決定通過"斷骨增高手術"來長高。但手術後的他卻沒想到,自己之後的生活,會因為這場增高手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日本二戰重巡洋艦盤點,基本全都被美軍擊沉了!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繼續「日本戰艦篇」,由於當時日本戰艦多達百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為重巡洋艦篇之三。圖為最上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2200噸,航速35節(約64.75公裡),乘員850人,配各式艦炮14門,魚雷發射管12門,另可搭載水上飛機3架。此艦為「最上級重巡」首艦,服役於1935年7月,在1944年底的雷伊泰灣海戰中,最上號被美軍擊中,喪失戰鬥力後由日軍自沉。
  • 二戰後美國嬰兒潮、二戰最倒黴的航空母艦信濃號
    一,二戰後,世界開始了嬰兒潮。當歷經艱險的士兵們終於回家之後,他們開啟了世界範圍內的嬰兒潮;僅僅美國,從1946年至1964年,這18年間嬰兒潮人口高達7600萬人,這個人群被通稱為「嬰兒潮一代」。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直至1960年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服役。1944年11月28日信濃號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便被美軍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擊沉,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
  • 二戰時,日本拒不投降,翻譯官的一個失誤,讓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中文,英語,日語是三個國家不同語言體系,雖然日本的文字是來自中國,但是近千年的變化,日本當中的一些漢字跟中文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這種文化差異,讓日本在二戰時喪生了60萬人。
  • 二戰末期日本必敗無疑,美軍為何仍投放原子彈呢日軍發明一酷刑
    二戰末期,日軍開始節節敗退,特別是在東南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更是處於一觸即潰的狀態,失敗的結局不可避免。二戰末期日本必敗無疑,美軍為何仍投放原子彈呢?其中必定有深層次的原因,首先按照當時的戰局來看,雖然日本戰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 二戰結束後,美軍駐日本的生活老照片:美軍的生活太開心了
    其實當我們談到日本人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不是非常的好,這種想法我覺得有點根深蒂固,其實小編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去想這個問題,作為中華兒女為何如此痛恨日本人主要是源於他們對中國人民的殘害。但是小編今天給各位小夥伴要講的並非中日兩國的關係,而是要講講美日兩國之間的一點事情,並不會讓各位小夥伴在一種緊張的狀態下的。
  • 二戰日本的「大炮鳥」:B-29忌憚的對手,Ki-102/108重型戰鬥機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航空軍事力量中,最出名的應當是零式艦載戰鬥機。但是零式艦載戰鬥機也只是在二戰早期美軍還未研究出對策方法時佔了優勢,到了二戰中後期,美軍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在攔截B-29這種轟炸機時,零式艦戰便顯得十分吃力,此時的日軍才開始大規模應用雙引擎重型戰鬥機,而本文的主角KI-102重型戰鬥機便是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