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喜愛吃鵝肉?《紅樓夢》鵝饌美食大解析!看古人如何吃

2020-12-19 挖掘美食的部長

「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

我國以鵝為食,歷史悠久。自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用鵝調製的名餚很多,而到了明清時,鵝饌更加豐富多彩,逐漸成為人們飲食中必不可缺的食物。清代乾嘉年間,市肆家食中鵝饌品種更多,如燒鵝、罐鵝、鵝脯、糟鵝、鵝酥卷、鵝油酥、風鵝等。鵝肉除了鮮美可口,對人體的健康也是具有很大的益處。鵝肉非常滋補,可健脾、益胃。這樣一種健康美味的食物,在《紅樓夢》中又是怎樣烹飪的呢?

《紅樓夢》

1.胭脂鵝脯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提到,廚娘柳嫂子專門派人給寶玉的丫頭芳官送來了一個食盒,裡面裝著各種好吃的,一碗蝦丸雞皮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碗醃的胭脂鵝脯,還有一碟奶油松瓤卷酥。

說起「胭脂」,那不是化妝品嗎?其實在這裡的「胭脂」是指鵝脯經過醃製而形成的顏色,呈現出粉紅色。

鵝肉

鵝脯即鵝的胸脯,肉嫩,將其洗淨,先用鹽醃,後烹製,鵝肉呈紅色,故名胭脂。民間俗語:「食禽鵝為先」意思是說鵝肉營養豐富,比牛羊肉、雞鴨的蛋白質含量高。鵝肉本身有補脾益氣的功效,中國清代著名營養學專著《隨息居飲食譜》中說:「鵝肉,補虛益氣,暖胃生津。」

製作方法

《紅樓夢》中芳官愛吃的胭脂鵝脯在明代即是一道名餚。蘇州人韓奕《易牙遺意》云:「鵝一隻,不剁碎,先以鹽醃過」,由於硝酸鹽的作用,其肉呈鮮紅色,故又稱胭脂鵝,然後再將鴨子斬為大方塊,用酒半斤,醬油一杯,再用筍、香菇、蔥燜熟,收汁起鍋即成。

胭脂鵝脯

2.松瓤鵝油卷

賈母陪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時候,由於走得時間長了,於是下人便送來些點心,僕人們送來的點心種類豐富,有藕粉桂花糕她、蟹肉小餃和奶油炸的各色面果子,看著眼花繚亂的點心,賈母偏偏只選了一塊名叫松瓤鵝油卷的點心。

「松瓤」其實就是松子仁。松子在中國古代,民間稱他為「長壽果」,松子仁具有養顏美容的功效,松子中含有大量的亞麻酸,它可以使皮膚光澤,具有潤膚功效。很多人會認為松子所含的脂肪較多,因此會不會油脂高導致人的膽固醇變高?實際上松子所含的油脂是不飽和脂肪酸,不會對人體有傷害。而鵝油中脂肪酸構成和橄欖油相似,含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理論上對降血脂有一定作用。這道美食製作工序繁複,因此部長就不想您介紹具體做法了,其實可以直接食用松子即可。

松瓤鵝油卷

3.糟鵝掌鴨信

《紅樓夢》第8回裡記載,賈寶玉去梨香院看薛寶釵,隨後薛姨媽留了寶玉吃飯,在招待寶玉的餐桌上,出現了一道名叫糟鵝掌鴨信

鵝掌就是鵝的腳掌,而鴨信其實是鴨子的舌頭,鵝的鴨掌和鴨子的舌頭做的菜,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道菜在古代是一道美味。這是一道南方的下酒菜,就像北方喝酒吃串有著同樣的意思。廣東坊間有句俗語:「鵝掌、雞翅、鴨舌頭」意思是說,禽類最好吃的部位就是這三樣。

鴨信

鵝掌本身既具有鵝肉的滋補功效,同時又有滋補皮膚的功效,鵝掌富含大量膠原蛋白,可以增加皮膚彈性。但鵝肉本身偏熱、偏溼,而鴨信本身偏寒,兩者相合可以更好地起到美容護膚的作用。糟酒,可以使食物香氣濃鬱、味道甘甜,常見的有糟魚、糟肉、糟豆腐。糟酒在閩菜以及江浙菜當中是經常使用,它不僅僅是一味調料,更是營養豐富的保健品,其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

製作方法

鵝掌與鴨信一同入鍋煮,倒入料酒去腥,10分鐘之後撈出放入冰水中備用,鵝掌、鴨信、蔥段、薑片放入鍋中,倒入糟酒,用保鮮膜密封,醃製12小時。

糟鵝掌鴨信

看完這篇文章,您不妨在家嘗試製作《紅樓夢》同款鵝饌美食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者關注部長,訂閱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或感想,歡迎評論下方留言,我會及時一一回復,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古人的菜譜裡有什麼,和現代吃的有什麼不同呢?
    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古人的菜譜裡面有些什麼。做鵝、包粽子、蜜漬梅花和紅燒肉這些古人就會做的經典美食和現代人做的有什麼不同呢!古人用的是土灶臺,蒸灶內用山茅二束,緩慢燃燒盡為度。我們可以用家裡的鐵鍋,天然氣慢煮來代替土灶臺。等到鍋內冷卻後揭開鍋蓋,將鵝翻身,並將鍋蓋封好,再次用茅柴燒光是一束度。而我們在學習這道菜時,可以先用小火慢慢煮四十分鐘然後關火,冷卻後揭開鍋蓋將鵝翻身。再蓋上鍋蓋,再用小火慢煮。要注意鍋蓋的密封性,不得有任何的漏氣。起鍋時,不驚是鵝肉非常的爛,湯也很鮮美。
  • 古人說「腿軟同房,自取滅亡;肉軟吃涼,雪上加霜」,古人的勸告
    引言古人也是注重養生的,為了讓更多人知曉,甚至流傳出很多養生的俗語。從中醫學角度看,這些養生的俗語其實有些道理。而且這些俗語流傳度比較廣,現如今在很多農村地區,依舊能夠聽到這俗語。比如這一句:腿軟同房,自取滅亡;肉軟吃涼,雪上加霜。很多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 痛風能吃鵝肉嗎
    鵝肉是出現在人們餐桌飲食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美食。相比於雞肉、鴨肉等家禽肉類,單從肉質的表面上看不出有多大的差別,區別難度較大,但是,是如果吃在嘴裡,食用者能明顯的感覺到,鴨肉肉質更加鮮嫩細膩,咬勁也更加充足,因此,鵝肉受到許多好吃嘴的喜愛。另外,鵝肉還富有高含量的膽固醇,因此,有些特殊人群應該避免過多食用鵝肉,那麼,患有痛風病的病人能吃鵝肉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痛風能吃鵝肉嗎?」這個話題。
  • 紅樓夢第2回裡,賈雨村說的這27個古人,有何意義
    紅樓夢第2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十分重要,不僅讓我們俯瞰了整個賈府歷經五代的脈絡,了解寶玉情性外,還點出27個古人。原文如下: 「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然生於薄祚寒門,甚至為奇優,為名娼,亦斷不至為走卒健僕,甘遭庸夫驅制。
  • 吃鵝肉有沒有什麼禁忌
    鵝渾身上下都充滿了營養的寶藏,鵝肉、鵝肝、鵝掌等等都是人們及其喜愛的美食,再加之鵝具有極高的滋補作用,因此常常在生活中被人們當作食療食品。但是完全不顧及吃鵝肉的禁忌,盲目地胡吃海喝一通,有時候是發揮不了鵝肉的食療作用,甚至,可能還會適得其反,帶來一些影響健康的不良反應。
  •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可是有些古人偏偏喜歡"觀人":觀人於酒後、觀人於忽略、觀人於臨財臨色。通過這些細枝末節,來預測一個人未來的走向。《智囊全集》中也有一些觀人的方法,被曾國藩拿來運用,晚年時著成一本《冰鑑》來指導後人如何"觀人"。
  • 古人菜單大全,吃的也不差嘛,不要錯過哦!
    咱們大中華地大物博,飲食文化相當發達,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那麼在秦漢時期古人到底吃什麼?這個話題必須得有根據啊,所以咱們根據考古發現跟大家聊一聊。美食的發展是社會的綜合發展,農耕時代的美食集中了社會最重要的方方面面,採集、狩獵、種植、冶金、手工業,這些綜合起來說也就是食材、炊具、餐具嘛。
  • 古人真的不能吃牛肉嗎?吃牛肉是犯法的?
    現在有很多的西餐廳,而西餐廳主打的美食就是牛排,牛排有很多種不同的做法,每一種味道都非常的鮮美,並且牛排,顧名思義是牛身上的肉做成的美食。但是在古代,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人們萬萬不可吃牛肉,就算一頭牛是自家從小養到大的,你也不可以把它殺了吃。我們經常從各種小說或者是古裝劇中可以看到,很多的英雄好漢進入一家小酒館都會先要上幾斤牛肉來配酒吃,但這些劇情都是騙人的,可不能相信。
  • 古人為何把它放到十二生肖中,它是否曾真實存在?網友:吃滅絕了
    古人為何把它放到十二生肖中,它是否曾真實存在?網友:被吃滅絕了有這樣一種動物,我們是只聞其聲,不見其物,它被譽為是一種神秘且神聖的動物,被古人列為十二生肖之一,但除它之外的十一種生肖都真實存在,唯獨它卻沒有任何人類真實的見過,它就是我們心中世代傳承的「龍」說到古人為什麼要把「龍」放在十二生肖中,那還要說說十二生肖的起源,這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的戰國末期
  • 幾千年下來,古人到底給我們留下了多少美食?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幾千年的歷史沉澱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有史詩,還有美食文化從古至今,人們對美食的熱愛從未停止中華美食、中國菜也被世界所熟知提到蘇東坡會想到東坡肉提到屈原會想到的是粽子提到戚繼光會想到的有食餅筒那麼,古人與美食都有什麼樣的傳奇故事呢?
  • 古人看臉的第一標準是看眉毛 第一代眉筆居然是燒焦的柳枝
    古人如何誇女人長得漂亮,詩經裡說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一聽就知道誇各個部位的,說「手像柔荑」,柔荑就是剛發的茅莖,長這樣,這是誇人嘛?說「脖子像蝤蠐一樣粉白」,蝤蠐是什麼呢?天牛的幼蟲。你確定不是罵人?
  • 煮雪烹茶,聽雪敲竹……古人的冬天也浪漫?
    是圍著暖暖的爐子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還是穿著厚厚的衣服去公園賞雪看梅,亦或是靜靜地待在暖和的屋子裡,看書喝茶,自在逍遙...千百年的時代變遷,讓我們生活越來越便利,生活層次更上一層樓,但同時,我們也逐漸地丟失了一些古人浪漫的情懷。
  • 古人的學校是什麼樣的?看古人上學的那些規矩!
    古代把仕途作為讀書人的唯一出路,因此,古代的教育機構及教育者的地位很高啊,這古人上學也有很多規矩和講究的,接下來請看古人上學的那些規矩。村塾,族塾就是一個村或是一個大家族舉辦的,所謂坐館,則是有錢人家聘老師給自家孩子或是親友孩子上學,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薛潘等人所上的學校就屬於坐館性質。
  • 哪些人不能吃鵝肉?為什麼?
    我們自己家吃鵝肉的次數非常少,吃雞與鴨的次數多,用大人的話來講就是:誰吃鵝肉呀,肉粗而且還是大發的。「大發」就是指這樣食材為發物,有病的人不能吃它,沒病的有可能還會發出其它的什麼病出來。再加上小時候吃過一回鵝蛋,粗得令人難以下咽,所以我小時候對鵝肉的印象幾乎可以用「糟糕」兩字來代替。
  • 沒有識別指紋的技術,古人為何還要「按手印」?古人:低估我?
    21世紀技術如此先進,當然沒有疑惑,但在古代,發展緩慢的古代沒有指紋識別的技術,為何在立下一些契約時候非要搞指紋技術,或者按手印呢?這是古人太「zuo」,還是有別的什麼原因?對此古人想說:太低估我了!確實,是我們低估了古人。
  • 古人過年時為何特別青睞魚?
    古人過年時為何特別青睞魚過年時,不論是飯桌上還是牆壁上,幾乎家家都少不了「魚」,即所謂「年年有餘」。古人為何如此青睞「魚」?為何選用兩條魚圖案?此問題至今並沒完全搞清楚,而這正是太極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所在。就民俗學而言,魚是一種多功能的祥瑞之物,魚有強大的繁殖能力,魚的眼睛從不閉合,古人認為這是「不死」現象,是「再生」的象徵,這恰好符合陰陽轉換、生生不息的要求,再沒有哪一種「活物」比魚更適合做太極圖案了。太極圖也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志徽,陰陽學說成為該教的核心。
  • 如何吃出健康?古人飲食觀帶來啟示
    如何吃出健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確實存在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飲食陋習,比如吃野味、生吃或吃半生的水產品、不分餐、不使用公筷等。這些飲食陋習都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面對豐富多彩的食物和菜品,如何能吃得美好、吃得健康、吃得科學、吃得衛生?從古人的飲食觀念和養生典籍之中,我們或許能夠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 《紅樓夢》中的杏仁茶是什麼樣的,為何深得賈母的喜愛?
    在《紅樓夢》第五十四回中記載:元宵節夜裡,賈母突然想吃夜宵,在準備好的夜宵名單裡,唯獨對杏仁茶合乎老太太的心意。《紅樓夢》中的杏仁茶究竟是什麼樣的,為何深得賈母的喜愛呢?杏仁茶又稱杏仁酪,是從宮廷傳到民間的一種風味小吃。
  • 關曉彤吃的炸醬麵VS我吃的面,網友:人比人氣死人,古人誠不欺我
    關曉彤吃的炸醬麵VS我們吃的面,網友:人比人氣死人,古人誠不欺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古時候,人們以農業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人對於飲食也是非常有研究的,況且中國歷史悠久,飲食文化也是豐富多樣,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以及美食;中國又分八大菜系,每個菜系又各有千秋!今天帶給大家的這款美味也特別的有名,來自於北京市北京的特色美食,它的名字叫做北京炸醬麵。
  • 鵝肉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危害,吃鵝肉不能吃什麼配菜?
    俗話說的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平凡的世界中,也孕育出很多精彩的色彩,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鵝肉是發物麼?傳統上會把一些高蛋白的魚蝦、羊肉和鵝肉等視為發物,說是會影響疾病康復,尤其是傷口癒合。但目前的研究看,發物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些高蛋白食物往往更容易細菌汙染變質,也更容易過敏(對鵝肉過敏的也有不少),都更容易讓人吃了有不適。但只要鵝肉是安全的,對鵝肉也不過敏,就完全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