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畸形、癌症發病率攀升……美軍貧鈾彈留給伊拉克無窮遺患
伊朗新聞電視臺14日援引伊拉克消息報的報導說,伊拉克議會外事委員會顧問哈提夫·裡卡比透露,伊拉克政府計劃正式起訴美國政府,指控美國政府侵犯伊拉克主權,在平民區域使用國際上禁止的貧鈾彈。美國此前已經承認,美軍曾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使用過貧鈾彈。
-
BBC分析:伊主權移交的意義
伊拉克主權提前兩天移交的消息是伊拉克臨時政府外交部長茲巴裡在伊斯坦堡舉行的北約峰會上透露的。
-
美國向伊增派130餘名軍事顧問 伊難民獲逃生通道
伊拉克局勢惡化,美國撤離部分外交人員。(資料圖)中國日報網8月14日電(信蓮) 綜合外國媒體8月13日報導,美國已向伊拉克庫德自治區增派130餘名軍事顧問,以評估當地的人道主義狀況。與此同時,美英法繼續向被困伊北部辛賈爾山的少數教派難民空投救援物資,而敘利亞庫德武裝也自發加入了援救行動,為伊難民殺出一條生路。
-
伊拉克青果能否瓜熟蒂落
佔伊拉克人口60%以上的什葉派穆斯林不斷舉行的示威遊行表明,美國向伊拉克移交權力計劃面臨諸多挑戰,也使得布希政府民主改造中東的進程受阻。 按照白宮的設想,伊拉克臨管會必須在今年2月28日前完成確定過渡時期行政管理的《基本法》,即臨時憲法。
-
空襲伊拉克敘利亞什葉派武裝目標 美國劍指伊朗
美國國防部12月29日說,美軍當天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境內一個什葉派武裝目標實施精準打擊,以報復該武裝襲擊伊拉克軍事基地、致死美方人員。這支什葉派武裝據信受到伊朗支持。美國官員警告,美方可能採取「額外行動」震懾伊朗及其幫手。
-
《華盛頓觀察》:伊拉克政權移交之後,美國面臨考驗
Provisional Authority)正式將政權移交給伊拉克過渡政府的日子,整個交接儀式卻在極度保密的情況下,於6月28日上午悄悄地完成了。伊拉克人民和世界其它地方的觀眾一樣,從電視上看到聯軍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Paul Bremer)將政權移交文件交至伊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的手上,而布雷莫也旋即搭乘美國軍機離開巴格達,正式地結束了以美軍為首的聯軍當局在伊拉克長達15個月來的統治。
-
非美國也非伊朗 伊拉克新總理首次出訪選擇沙特卻未能成行的背後故事
伊朗總統魯哈尼21日在會見卡迪米時表示,伊朗將繼續支持伊拉克打擊極端組織。卡迪米則對此回應說,伊拉克不會忘記伊朗是在反恐戰線上最早同伊拉克站在一起的國家,雙方將在不幹涉兩國內政的基礎上加強雙邊關係,而伊拉克也將「基於平衡公立的外交政策,絕不允許他國利用伊拉克的領土對伊朗產生威脅」。在經歷過美國與伊朗今年1月的劍拔弩張之後,卡迪米此番表態既頗具深意,也能看出有些許無奈。
-
海南日報數字報-伊拉克反美情緒高漲
政界聯手逐美 伊拉克看守政府總理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譴責美方襲擊「侵略伊拉克」,敦促國民議會召開緊急會議,「以立法手段和必要規定保障伊拉克的尊嚴、安全和主權」。 國民議會定於5日召開緊急會議。副議長哈桑·卡比說,伊方將作出決定,「結束美國在伊拉克的存在」。路透社預計會議將討論趕走駐伊美軍的議案。
-
大型打臉現場,美國居然義正言辭譴責俄敘伊
美國雖然是超級大國,但是美國做的事卻和大國影響相差甚遠,美國做什麼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國家的利益,完全不將其他國家放在眼裡,最近美國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的發言人稱,各方都有保護平民的義務,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及其盟友必須停止不分青紅皂白的軍事攻擊,必須尊重國際人道主義法,
-
「強權即是公理」是美國一貫的座右銘
自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以來,在海外一直奉行「強權即是公理」的原則,到處炫耀和使用武力,搞霸權主義。今天,美國竟然要把貼在它的旗幟上數十年的「強權即是公理」的標籤撕下來,粘到別人的身上,豈不令人笑掉大牙。 遠的不說,21世紀以來,美國沒有經過聯合國的任何授權,憑藉武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兩場戰爭,造成兩國民眾數十萬人死亡。
-
紅桃5,伊拉克這名讓美軍聞風喪膽的「炭疽夫人」,最後怎樣了?
雖然海灣戰爭對伊拉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阿瑪什仍然選擇重建伊拉克生化武器工程,致力於將天花、炭疽等急性傳染病進行武器化,試想一下,如果阿瑪什真的成功了,那麼該有多麼可怕?雖然伊拉克宣布自己已經將生化武器全部銷毀,但是作為死對頭的美國仍舊不相信,因為阿瑪什的下落並未交代,這就意味著仍舊存在潛在威脅,只因為此人帶給美軍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一時間讓在外的美軍人心惶惶,不過想想也是,生化武器這種東西真是防不勝防,一個不小心可能就喪命了。
-
美國能將伊拉克變成另外一個"日本"嗎?
東方網4月22日消息:據中國日報網站報導,4月21日,美國任命的伊拉克過渡時期臨時行政長官加納抵達巴格達,開始主導伊拉克重建工作。加納此行能否成功,不僅關係到美國新伊拉克戰略的成敗以及是否能擺脫「倒薩外交」的失利,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美國如何審視和評估未來的海外軍事幹預行動。然而,不管「加納的使命」是否成功,伊拉克都將難以成為「第二個日本」。
-
媒體稱伊拉克陷入「拉鋸戰」 恐怖勢力難根除
目前,「伊斯蘭國」已控制該省80%的領土,兵力威脅伊政治中心巴格達。 在其所佔據地區,「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製造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為了震懾幫助伊政府軍的當地部族,他們殘忍殺害平民,其中不乏婦女、兒童和老人。
-
聯合國:土耳其必須控制其在敘利亞支持的反政府武裝|敘利亞政府|...
目前,伊拉克特種部隊已從西部封鎖了巴格達前往綠區(Green Zone)的道路。近期,綠區(Green Zone)已多次遭到襲擊,美國政府認為伊朗應對襲擊負責,但伊朗方面並未發表任何聲明。據BBC9月18日報導,土耳其國防部在當日發表聲明稱,庫德武裝分子向伊拉克北部的一個軍事基地發射火箭,造成2名土耳其士兵死亡,1名土耳其士兵受傷。
-
英美有望獲30年伊拉克石油開採權
新快報訊英國《星期日獨立報》報導,伊拉克議會未來幾天即將審議一份有爭議的法案,伊拉克龐大的石油寶庫屆時即將向西方石油公司敞開大門。自伊拉克石油工業1972年國有化以來,外國石油利益集團將第一次迎來在伊拉克的大規模開採行動。 伊拉克副總理兼石油委員會主席巴勒姆·薩利赫預計將於1月7日公開這部法案。
-
中國政府被起訴?跳梁小丑難收場
國家主權豁免雖然美國公民毫無事實依據的起訴得以在美國地方法院立案,但這個訴訟真的對中國政府有任何威脅嗎?我們都清楚知道,國家主權不容侵犯,其中部分源於國際法中的一個原則,稱國家主權豁免(Sovereign Immunity of State) ,又稱國家管轄豁免。
-
《攪動世界的伊拉克》:駐伊記者揭秘親歷的烈火故事
【內容簡介】 自1978年至今的40年來,本書作者顧正龍先生作為新華社記者參與報導了兩伊戰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2001年的「9 11」恐怖事件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等重大事件,是迄今為止在伊拉克任期最長的中國記者。
-
曠日持久拖垮美國 布希攻打伊拉克將變越戰第二(圖)
但美國攻打伊拉克可能成為另一次越戰,曠日持久的戰事將令美軍傷亡慘重。最終將無功而還。美國總統布希的能力不足以處理國際政治,他被一群鷹派政客誘使而做出了入侵伊拉克的決定,這將使他自陷泥沼,也將對美國及世界造成負面影響。
-
伊拉克庫德政府:證據表明IS曾使用化學武器
伊拉克庫德政府:證據表明IS曾使用化學武器 2015-03-15 16:04:453月14日報導,伊拉克庫德自治區政府當天宣稱,他們已經掌握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使用化學武器氯氣彈襲擊庫德武裝「自由鬥士」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