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認為低年級數學簡單,家長輔導沒問題,但方法是否符合孩子認知階段特點?小朋友們能否理解並運用你的方法?直接決定了輔導的效果。輔導意為輔以引導,並不是你講怎麼做題,而是要引導孩子們去經歷思考過程,從中感悟數學思維,
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大家的關注。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計算和應用題是最常見的兩種題型,分數佔比也是較高的,解決問題是數學的靈魂!應用題解決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包括理解題目中的場景,建立數學模型,列式計算,完整作答等等諸多環節,受影響因素也比較多。
解決問題能力是綜合數學實力的體現!
為什麼應用題輔導起來難呢?
因為低年級小朋友處於具象思維階段,較難單純通過抽象文字敘述理解建構。這是認知階段特點決定的,以實物或圖示來輔導,效果更好。
家長不能以自己的知識儲備來忽視孩子的理解難度和知識準備,很多家長習慣用方程思想,顯然是和認知階段特點是不相符的,你講了,小朋友們也不會靈活運用。
把抽象的文字具象化,直觀展現數量關係,這樣相對容易理解和建立數學模型。
王老師趣味數學採用方塊圖圖示建模的方法,幫助孩子運用畫圖來對題目解構。
以下是具體分類應用題的圖示建模及實物輔助,供家長粉絲們參考,系統學習可以參考二年級趣味數學及三年級趣味數學。
1,植樹問題
難點:棵數與間隔數數量關係不同場景下的理解;
方法:用手掌五個手指想像成樹,手指縫想像成樹與樹的間隔。
2,排隊問題
難點:通過題意進行場景聯想;
方法:圖示法,用圓圈寫上名字表示關鍵人物,位置信息形象化。
通過畫圖,把題目文字描述轉化為直觀的圖像,溝通未知與已知的關係,這樣更容易探究數量關係本質,前提要理解「有幾個」,「第幾個」這樣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及不同圖示方法。
可以帶孩子到排隊問題真實場景中,在場景中去提問,引導孩子自己去描述。
3,和差問題
難點:如果是相同兩個量知道和就很好求,這是孩子熟悉的。
方法:圖示法,不同量轉化為相同量,把新知識點轉化為熟悉的,已經掌握的知識點,這也是數學轉化思想的滲透。
通過畫圖可以把抽象題目變為形象的、可供孩子們直接觀察分析的。
示意圖在教學中也是得到驗證的一種比較有效的引導方法,根據不同數量關係特點,畫出不同圖示輔助解題,包括方塊圖,路線圖,倒推圖,箭頭圖,增減圖等等。
圖示方法需要系統學習,歡迎參考趣味數學應用題版塊。
通過圖示可以直觀地輔助孩子理解題意,觀察找出數量關係聯繫,從而輕鬆解題。輔導後要看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最好讓孩子做老師詳細再講一遍。
畫示意圖是一種思考工具,要經常用,文末附三年級應用題供練習參考!
歡迎關注王老師頭條號及趣味數學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三年級應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