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舉全家之力,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

2020-12-24 熱狗時事追蹤

最近知乎有個話題很火,一年7萬的收入,孩子卻想讀5萬的幼兒園。

具體如下面截圖:

由於子女教育,收入貧富差距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話題,當這兩個話題結合到一起的時候,瞬間引爆了網絡。

有很多類似經歷的人,紛紛現身說話,看了一下大部分都是反對的。

其實想讀個好的學校,無外乎就是子女的教育,想要娃娃有個更好的成長環境,更重要的是獲取一個更好的圈子。

但是當你的經濟能力不能匹配周圍同學家庭環境時,這個圈子也沒那麼必要。

這個5萬隻是冰山一角,後面的花費還有很多,家長聚會去不去、戶外互動去不去、籌錢給老師買禮物出不去、更有甚者出國遊去不去。

你幼兒園以後呢?你問問你老婆,她和幾個幼兒園同學還有聯繫的。。你以為讀個貴的幼兒園別人家長就和你家自動關聯了?

強行把你們的兒子送到比自身出身高的階層裡接受教育,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甚至虛榮浮誇。

好的教育不是讓孩子結交權貴,而是讓他認清自身的階層、接受現有的條件、努力發揮自身潛力、獲得自身能力能達到的最理想生活狀態。

讓孩子在一個舒適的環境成長也很重要。

相關焦點

  • 成就孩子需舉全家之力,毀掉孩子卻只需讓他沉迷在「垃圾快樂」中
    文|西紅柿媽媽成就一個孩子,需要舉全家之力。可毀掉一個孩子,卻只需要讓他沉迷在「垃圾快樂」中,就足矣。什麼是垃圾快樂?知乎高贊有個回答:能夠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就是垃圾快樂。有些小說寫的不切合實際,小孩子看了後沒有實質性的收穫,還會被裡面純情浪漫的劇情所吸引。於是,就容易產生一些不符合實際的念頭,導致孩子跟現實脫節。還有一些很常見的垃圾快樂,都會影響孩子的學業和思維。比如,對弱者打罵式,以此發洩情緒等。
  • 家長該不該親自送孩子上大學?
    那麼家長要不要親自送孩子去大學呢?對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多數家長都是親自送孩子上大學,也有一小部分家長不送孩子,由孩子自己去大學。雖然現在的孩子獨立自主能力都很強,但是保不齊路途出現什麼差錯,影響到正常入學,那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有家長親自出馬,相互之間有個照應,會更好一些。以前學生的 學費都是隨身攜帶,可能家長認為不安全,多數會送孩子去上大學。現在的高校一般都是提前給新生辦好銀行卡,大學新生在出發去學校報到之前可以提前將學費和住宿費等存進卡裡,這樣有效避免了隨身攜帶現金的麻煩,家長和孩子更加省心。
  • 公立學校高級教師將孩子送到私塾,中國的教育該何去何從?
    其實這個年紀能夠拿到這麼多榮譽說明他對教育還是十分熱愛的,但是他卻把自己的孩子送進私塾接受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現代教育的否定,如果說非教師職業的家長將孩子送到私塾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身為現代教育職業者,我不明白到底是什麼讓他否定了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位教師卻後悔了,隨即將孩子轉學到公立學校,這是為什麼呢?
  • 該不該把孩子送到長沙讀高中?四位過來學生的切身體會
    近年來,有不少初三畢業生的家長考慮要把孩子送到長沙學習,家長教子心切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其目的肯定也是希望孩子接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以取得更好的成績進入理想的大學。但事實上把孩子送往大城市高中學習,最後的結果真的能如家長們所願嗎?
  • 江西:舉全省之力辦好南昌大學
    江西:舉全省之力辦好南昌大學 2020-12-11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該不該把孩子送到長沙讀書?一位外地生長沙三年之旅的真實體驗
    近年來,有不少外地家長考慮要把孩子送到長沙學習,家長教子心切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其目的肯定也是希望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以取得更好的成績進入理想的大學。開學後回老家這邊上課,周末再到長沙培訓和參加學校招生。其實有很多長沙本地的家長不理解外地家長為什麼要兩地奔波到長沙陪讀,為什麼一定要長沙讀書,為什麼一定要放棄工作培訓……結合我們地方的情況及我所了解的情況說說吧。
  • 漯河這位殘疾人舉全家之力開辦賓館,第一批客人竟是隔離人員
    趙旭是一位殘疾人,自幼患成骨不全症候群,今年他集全家之力開辦賓館,目前還未正式營業。十多天前,為了配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趙旭同意賓館被徵用為郾城區集中健康觀察點,用於隔離觀察返鄉人員。6月29日上午,位於井岡山路北段的「銳思特.逸致酒店」,十多位隔離人員結束了隔離期後紛紛離去。
  •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時,父母於孩子而言是萬能的,是唯一的依靠。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 舉全家之力助丈夫升遷,目的達到丈夫分手,說我一農村娃容易嗎
    但其中也確實有一些人,因為個人修養或者家庭教育的因素,把婚姻當作了一種工具、一種手段,一旦不需要了,就會毫不留情地全部拋棄。肖蕊蕊是個溫順善良沒有任何城府的姑娘,她在上大學時認識了一個男孩子叫錢書銀。錢書銀家是農村的,經濟上比較拮据。肖蕊蕊是獨生女,父母收入頗豐,所以經常在錢書銀困難的時候給他很多幫助。
  •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每當老師聯繫家長,希望和家長一起商量孩子的問題時,得到的答覆都是:「老師不好意思,我現在正忙,可以晚一點再說嗎?」每一次「晚一點」,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是拒絕了教育孩子。先捫心自問,是不是每次把孩子送到學校後,都會鬆了一口氣?在學校裡,孩子有老師管,有同學幫助,還有整個學校為孩子保駕護航。
  • 送到學校的孩子沒了,家長不該知道真相嗎?
    這幾天常州金壇五年級小女孩繆可馨在學校跳樓身亡的事成為了網絡熱點,我也一直在關注相關消息。事情發生在2020年6月4日下午3點14分,所在學校是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河濱小學。從事情發生後繆可馨的家人註冊的微博「繆可馨世界第一可愛」可知,這個五年級的孩子是在上了語文老師同時也是班主任的作文課後,跳樓身亡的。
  • 部分公辦學校的老師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是什麼心理
    作為教師,對自己學校的管理以及教學等各方面都是很了解的;公辦學校的老師不把孩子放在身邊進行教育,而送到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2.私立學校讓孩子的成績更好。由於私立學校管理嚴格,學生在學校裡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什麼其它影響學習的事情可做,所以學生的成績自然就會提高,這正是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的目的所在。
  • 舉全家之力送他留學日本 他竟染上賭癮詐騙同窗獲刑六年
    為了兒子的未來,2017年10月,父母舉全家之力送小張踏上赴日本留學的道路,本是希望兒子在國外學習歷練,誰知道等來的卻是兒子涉嫌詐騙觸犯法律的噩耗。原來,小張到日本後,在學習之餘做起了潮牌服飾、鞋子的代購,收入用於支付生活費綽綽有餘,可手頭鬆了的他,卻一頭扎進了賭博的黑洞中不能自拔。去年2月,小張因為賭博在外的欠款已達到30萬元之多。
  • 公立學校老師坦言:我想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上學,原因很現實
    公立學校老師坦言:我想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上學,原因很現實每當孩子上學時,身為孩子的父母也是監護人,就會頭疼不知該給孩子選擇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其實,學校的不同,確實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影響。我是公立學校的老師,卻想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上學有許多家長都特別羨慕那些在學校中當老師的人,認為他們的孩子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照顧,有時還能拜託自己熟悉的老師來給孩子授課,各方面都是能照顧周到的。但事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樂觀。
  • 其他市縣的家長需不需要小學就送孩子去成都讀書?
    我所在的城市是個五線城市,市區內的小學教育都差不多,到了初中就不行了,現在就只有兩所私立學校還可以,高中也就一所省重點升學率還將就。今年高考是一所新辦的私立學校壓過了所有學校。而這些學校向外宣傳的升學率大多都是去成都綿陽回來掛靠考的學生和復讀生在支撐著。這就使得當地的家長紛紛把孩子從小學送到成都去就讀。​送孩子去成都讀真的好嗎?
  • 清北網校: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清北網校: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 舉全家之力買學區房有必要嗎?不要成為壓死中產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和老公都是北京人,我和孩子戶口在大興,老公戶口在平谷,現在住在大興的龐各莊,孩子今年3歲,剛上幼兒園。我們有想法換到大興的黃村讀小學初中,但是最近關注您發現普遍對大興的教學質量不認可,看很多人說挪到東西海,覺得自己夠不起,不知道您有什麼建議,從大興郊區換到黃村意義大嗎?
  • 低年級家長該不該幫孩子打掃學校衛生?
    近日,閩南網走訪了廈門思北小學、實驗小學、前埔小學、高林中心小學等幾所小學,隨機採訪了接送孩子的家長對於輪流替、幫助孩子做衛生的看法,大部分家長稱,自己有接到要求去學校幫忙打掃的消息,一般要求了都會去,並表示,一年級的學生小,家長偶爾去學校幫忙是必要的。
  • 江西:舉全省之力辦好南昌大學!
    「十四五」時期,江西將舉全省之力辦好南昌大學,爭取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特色發展方面,《建議》指出,「持續推進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舉全省之力辦好南昌大學,爭取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支持其他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優化高等教育布局,推進高校分類發展、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引導普通本科院校轉型建設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加快培育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
  • 老師說:"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觀點對嗎
    一位老師在家長會上說:"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我認為這種觀點是完全正確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一位永遠不退休的班主任,一個優秀的父母,抵得上100個優秀的老師。我們都知道,自從孩子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以後,是爸爸媽媽教會了他們說話,走路,吃飯,是他們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裡,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懂得了很多事情。認識了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雲電風雨,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可以說孩子的一生都是跟著家長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