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是蘑菇嗎?怎麼種植竹蓀,竹蓀的吃法有哪些
見過竹蓀的人都覺得竹蓀像是一片薄紙片一樣脆弱不堪,好像一碰就碎了一樣。事實上竹蓀屬於菌類的一種,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但是它不能像蘑菇或者其他的菌類那樣炒著吃或者做各種菜餚。
竹蓀比較薄脆,所以作為熬湯來說是再好不過了,湯裡可充分讓竹蓀的營養全部迸發出來,並且也能讓湯裡添加竹蓀獨特的菌香味。最和竹蓀搭配是雞湯,放入少許蟲草花和竹蓀的雞湯煮出來的湯汁營養價值特別高,適合剛做完手術或者身體比較弱的人在進冬前進補。所以竹蓀也收到了愛煲湯和愛保養身體的南方朋友無比喜歡,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少見的菌類如何種植和管理。
竹蓀的質地和它本身一樣很脆弱,一旦種植管理疏忽了,就很容易造成大片的死亡,營養它生長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個是養分的供給,一個是溫度的把控,一個是採摘的時候。養分方面,竹蓀是長在腐黴的竹子上的菌類,種植戶們要人工培育竹蓀品質好一點就要選竹子的時候就要選好一點竹子,然後把竹子放入潮溼的土裡讓竹子自己慢慢發生腐黴,培育竹蓀還要用大量木屑,木屑打的越細越碎對培育竹蓀就越好。
接著是溫度的把控,竹蓀不喜歡低溫,在溫度二十度到二十五度之間才會生長,一旦低於十五度就會停止生長。但是過高的溫度也會抑制竹蓀的生長,人工養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十度的溫度差,竹蓀是有活性的,過低的溫度會讓竹蓀像是取暖一樣整個縮成一團。竹蓀看起來很乾,但是它的生長環境是喜歡溼潤的。
除此之外,希望養殖者們明白一個道理,喜歡溼潤潮溼不代表不讓竹蓀見陽光,適當的光合作用會讓竹蓀細胞分裂的更快,長得更大,但是每次光照的時間控制在兩到三個小時即可。
採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竹蓀薄脆,讓竹蓀破了相的話就賣不上好價格了,一定採摘的時候要保持竹蓀的整株完整性,採摘的時候不要用手直接拉扯,用鋒利一點的小鐮刀把菌託以上的部位全部採收即可。竹蓀採收後要進行晾曬處理,因為產量小,種植者最好以打包的方式分袋包裝,讓竹蓀的保存時間久一點,運輸成本也就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