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是世間萬事萬物的名稱,是嬰幼兒首先學會的詞性,是任何一門語言交流的基礎,是英語四大詞性(名動形副)之首。是絕大多數英語語法書首先講解,卻沒講清楚的語法點。這導致很多想學好語法的人第一章名詞沒看完就放棄了。
尤其是名詞可數和不可數的問題,因為與漢語思維完全不同,比如漢語中我們說買兩個麵包吃一個麵包,顯然是可數的,但英語中bread(麵包)卻是不可數名詞。很多人學了十幾年英語也沒搞懂。本文將以一種全新的思維讓你透徹理解名詞可數和不可數的問題。
名詞可數和不可數本質規律1:量詞是否固定和可省在現代漢語中,對所有事物進行量化時,數詞和量詞通常都必須要有,比如一座山,一棵樹,一輛車,一滴水,一瓶水,一噸水。一是數詞,座,棵,輛,滴,瓶,噸都是量詞。
而在英語中,可數名詞通常可以省略量詞,上述表達分別是a mountain, a tree, a car, 我們在理解和翻譯時完全可以根據漢語習慣自行腦補出相應的量詞。而不可數名詞必須保留量詞,上述關於水的表達分別是 a drop of water, a bottle of water, a ton of water.
結論:在英語中,可數名詞就是量詞相對固定,所以通常可以省略的名詞,不可數名詞就是量詞相對不固定,所以通常不能省略的名詞。
再來看前面提到的bread(麵包)這個詞,按照漢語思維感覺是可數的,但是去過烘焙店(bakery)的都知道,麵包的形態不一,量詞也就不固定。切片麵包中的一片要說(a slice of bread), 法棍這樣的一條要說(a loaf of bread),……。所以bread在英語中是不可數名詞。
註:關於為什麼有的名詞量詞相對固定,有的不固定,我們放到下文再進一步分析。比如paper這個詞,漢語常說一張紙,似乎有固定的量詞,但為什麼在英語中是不可數名詞呢?
思維拓展:其實古代漢語也是大量存在這種量詞省略現象的,比如清代王世禎的這首《題秋江獨釣圖》中,一個人,一件蓑衣,一頂鬥笠,一葉扁舟,都只保留了數詞,省略了量詞。而其他表達既有數詞又有量詞。
在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的星爺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外號「對穿腸」的師爺與唐寅有過這樣一副絕對。使用的是數字一到十。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大膽」和「下流」這兩個抽象概念的名稱前沒有省略量詞,所以對應的英語單詞boldness和indelicacy肯定是不可數名詞。
再比如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怨郎詩》中,使用了數字一二三四直到百千萬。請自行體會分析量詞的使用和省略。
語言有一種基本傾向,就是通過合理簡化提高交流效率。從上述幾個古漢語的例子可以看出,古代文言文很多時候會通過量詞的省略實現簡化,信息密度大比相同字數的白話文要大很多。但是為了讓書面語普及大眾,文言文逐漸轉變為更易懂的白話文,這種省略又還原了。而英語是一門追求簡化和效率之美的語言,量詞的省略一直保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