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土豆我留下來的問題,想必聰明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猜出來了。沒錯,今天,土豆我要分享給大家的正是福州名菜:佛跳牆。
那小夥伴們對佛跳牆了解多少呢?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屬閩菜系,是福建省省會城市福州的當地名菜。關於這道菜的起源,現存的說法有兩個。土豆我這就來分享其中的一個說法:清朝道光年間,福州官錢局的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席間有道叫做「福壽全」的菜,是用雞、鴨、豬蹄、羊肘、鴿蛋等食材用慢火煨制而成的。布政使周蓮吃後很滿意,回到家中就命廚師鄭春發依法仿製。鄭在原菜的基礎上,減少了肉類用量,又加入了多種海鮮,使得成菜的內容更加豐盛,且鮮美可口。後來,鄭春發離開布政使衙門,在福州東街上開了一家「三友齋」菜館(福州「聚春園」菜館的前身)。在一次文人聚會的筵席上送上此菜,文人們品後紛紛叫好,其中就有人即席賦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也就有「佛跳牆」這個叫法了。
佛跳牆所用到的食材很多,通常選用鮑魚、海參、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墨魚、瑤柱、鵪鶉蛋等匯聚到一起,配以高湯和福建老酒,用文火煨制而成。而當把目光放在佛跳牆的製作過程上,我們會發現其工序複雜,耗時長,土豆我就不在這裡講述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用酒罈裝入食材煨制時,壇口一定要密封得嚴實,不然,開壇時,就沒有沁人心脾、濃鬱的酒香了。而且,各種食材放入壇中後,一定要用小火煨制,切不可急躁。
據說,佛跳牆在煨制過程中幾乎沒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開壇之時,只需略略掀開荷葉,便有酒香撲鼻,這也許就是其神奇之處。這種把幾十種原料煨於一壇的美食的做法,既體現了食材共同的葷味,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盛出來的佛跳牆,湯濃色褐,濃鬱葷香,葷而不膩,爛而不腐,且由於各種食材互為滲透,吃起來也是味中有味。
這種匯聚多種食材於一身的美食,對吃客的身體大有裨益:不僅能促進造血、軟化血管、抑制血栓的形成,還有美容養顏、促進生長發育、加速傷口癒合等功效。
看著渾身是寶的佛跳牆,土豆我的哈喇子都留得好長好長了。土豆我夢想著有一天能嘗嘗這餐桌上的奢侈品,畢竟現在還是大學生的我,沒有能力自己掙錢。哈哈,跑題了。土豆我只能寄希望於小夥伴們身上了,你們有機會幫土豆我嘗嘗,跟我分享一下品嘗這仙品的感受!
好了,小夥伴們,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