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美國人:19世紀迷信靈修,二戰期間又大肆逮捕德裔美國人

2020-12-16 無名狂客

美國是一個意識到自己的現代性的國家。在第一個對現代性產生自我意識的世紀——20世紀——的頭30年裡,理性與合理性似乎在與魔幻思維與落後勢力的戰爭中佔了上風。令人驚嘆的物質進步不斷提速,人們擁有了汽車,全國都通了電。醫學在進步,美國官方決定徹底取締大規模的江湖醫術。

新創立的大眾刊物《婦女家庭雜誌》(Ladies』 Home Journal)不再接受專利藥物的廣告;《科利爾》雜誌(Collier’s)連載了11期針對「滋補品」「淨血劑」「特效藥」騙局的系列調查。一年之後,《純淨食品與藥品法》(Pure Food and Drug Act)成了聯邦法律,幾乎終結了專利藥品行業。1905年,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各個州和市都有權以法律名義要求公民接種針對天花及其他流行病的疫苗。也就是說,《憲法》賦予了美國人相信、支持任何事物的權利,但這並不代表「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刻、任何情況下,都擁有不受限制的絕對自由」。

政府確立了國家食品與健康法規,建立了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成立了。公正負責的全國性新聞媒體開始出現。大學欣欣向榮,科學和科學家受人尊敬。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們都承認,美國人正在創作出世界一流的文學、音樂和藝術。當亨利·盧斯(Henry Luce)——他於1923年創辦了《時代》(Time)周刊——宣稱「美國世紀」已經到來,這看上去無可辯駁。 不出意外的是,通向進步的徵途難免會有倒退。當然了!這是一個自由的國度!

從20世紀伊始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新興的靈修潮流和怪誕的宗教門派層出不窮,與之伴隨的還有人們對移民人群的厭惡——義大利人和猶太人從歐洲湧入,非裔美國人從南方北上。但對於充滿自信的主流人群來說,所有反動保守勢力的激烈反應都像是最後的掙扎,是未開化之人的負隅頑抗,是徘徊在規則之外的個例,而奠定了時代基調的,則是站在現代化前沿的精英。

20世紀20年代,吉爾伯特·塞爾迪斯寫成了《失語的世紀》一書。這本書是一位理性主義者為美國的19世紀題寫的墓志銘,紀念美國總算從荒謬的魔幻思維殘餘中解脫出來。通靈者和降神會有過一次復興——一位波士頓上流社會醫生的年輕妻子之所以成了著名的靈媒,一部分原因是她總在降神會上脫光衣服——但是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招魂術騙局已經被霍迪尼和其他的懷疑者一舉揭穿。

19世紀末湧現出的通靈群體幾乎全部消失。神智學(theosophy)這個融合了神秘學、神秘主義、佔星術、鍊金術和魔法的美國大雜燴曾在世紀之交盛極一時,後來也在20世紀20年代消解、沒落,漸漸無人問津。 在世俗和政治事務方面,美國人對於外來族裔陰謀的恐慌再次爆發,但這次的狂熱情緒並沒有持續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祖上有德國血統的人受到懷疑。而每10個美國人之中就有1個是德國移民或德國人的後代。暴亂發生,私刑出現,從1910年到1920年,幾乎有100萬名德裔美國人從人口普查統計中不可思議地消失。但德裔美國人的人數眾多,恐慌難以過度蔓延,而且美國官方也僅僅參戰了19個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美國德裔人口佔大多數,官方語音卻仍是英語?
    在美國眾多地區,德裔美國人都是當地的主要人口之一。即便是在遠離家鄉的北美大陸,德意志人熱愛開拓的特性仍然存在著。同時,由於德裔人口基數龐大,且綜合素質較高,所以湧現出的傑出人士也很多。歷史上的美國名人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德裔,抑或擁有德裔血統。在當今國際舞臺上叱吒風雲的川普先生,其祖父祖母便來自德國。
  • 一戰時,美國德裔成「國家公敵」
    事實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與波塞爾特有類似遭遇的德裔美國人絕不在少數,他們大都是因為可小可大的「越界行為」,引起當局的猜疑和不滿。    《史密森尼雜誌》網站文章稱,戰爭期間,美國聯邦政府將50萬德裔美國人標註為「敵國僑民」,對其中不少人進行重點監視。約6000名男性和少數女性被送進拘留營。政府還扣押了近5億美元可能與戰爭有關的私人財產——數額接近美國在一戰前的戰爭預算。
  • 揭秘:一戰時美國德裔成「國家公敵」
    一戰期間,美國社會中出現了一個身份尷尬的群體,那就是被稱為「敵國僑民」的德裔美國人。為將這部分公民「資敵」的可能性扼殺在搖籃裡,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數千人,通過「外國僑民財產管理局」沒收的財產更是以億元計。
  • 從德語人數的變遷看德裔在美國的演變
    但這裡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這都是子虛烏有的傳說(桃花石雜談其它文章曾詳細說明),而且是一個盜版傳說,因為其實這個傳說的正版是「德語差一票成為美國國語」。這個傳說早在公元19世紀初就已經出現,而且相對來說,這個傳說還真有點事實的影子,因為在美國建國後不久,確實針對德語的地位進行過一次投票,而且也確實是以一票之差做出了決定。那麼當時為什麼投票?德意志人嘗試在美國境內建國又是什麼梗?
  • 美國人口最多的是德國裔,為何美國卻沒形成德語文化?
    那大家可能就有疑問了,德裔美國人那麼多,但美國國內德國文化痕跡很少啊,而且美國人也不說德語啊,這倒是真的,當今大多數德裔美國人社區已經不再具有可確認的族群特徵,即使許多大都市地區仍然有德裔美國人集中聚居。
  • 為什麼美國人會說義大利裔是「半個黑人」?
    二、早期義大利移民浪潮與「反義大利主義」的產生 相對於「美利堅建國者」的英裔美國人和十九世紀早期就開始向美洲移民的德裔美國人,義大利裔美國人的移民歷史要晚得多。
  • 回不去的德裔俄羅斯人
    70年前,蘇聯將數十萬德裔人士集體流放到遙遠的中亞加盟共和國。如今,隨著德裔社區日益萎縮,因各種原因滯留當地的德國移民後代深陷失落和迷茫。目前,有約250名來自吉爾吉斯斯坦各地的德裔人士到此學習。「他們學習德語的目的不再是準備回到故土,只是不想忘卻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中心主任艾拿古爾·阿塔卡伊娃說。    金裡奇·辛德勒就是其中一員,雖然講不了幾句連貫的德國話,仍渴望保持自己的文化淵源。身為俄羅斯人和德國人的混血兒,他於日前接受美國《大西洋月刊》採訪,講述自己家族的故事時屢屢提到「meine mutter(我母親)」。
  • 一個特別的「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
    王聰悅   2020年的「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對亞太裔美國人而言可謂心中五味雜陳。   一方面,4月29日川普發布例行總統公告,宣稱「在我國歷史進程中,從工商、政治到文化藝術等領域,亞太裔美國人一貫做出重大貢獻……紀念他們為我們的文化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記,向他們為增強我國實力通過各種途徑繼續做出的貢獻致敬。」
  • 從種族主義角度看二戰,這個美國人的書必須讀
    提到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爭,美日雙方都各持立場,總的說來,以正義戰勝邪惡為主題,但是,美國作家約翰.W.道爾卻獨闢蹊徑,寫成了《無情之戰》一書。約翰.W.道爾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歷史學教授,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美國歷史學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是近現代日本史和美日關係,是相關領域最重要的學者之一,他的研究著作多次獲包括普立茲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在內的重要學術獎項。
  • 美國聖荷西民眾紀念二戰期間日裔美國人遭關押事件
    當地時間2月16日,民眾在美國北加州聖荷西以太和鼓表演、點亮蠟燭等方式,紀念二戰期間日本移民以及日裔美國人遭受美國政府關押事件,並以此倡導移民權益,呼籲人們關注美國現行的邊境政策,表達「歷史不再重演」的願望。
  • 二戰時期的日裔美國人,在美國都經歷了什麼
    日本向美國的移民潮從1860年代末期的涓涓細流開始,當時每年大約百餘人到大洋彼岸。到19世紀80年代,迅速增加到每年2000餘人。當20世紀第一個10年的末期,美國開始限制日本移民時,在美國本土的日本人已達到10萬人。日本移民大多是些自掏腰包去美國、滿懷雄心壯志、渴望埋頭苦幹在新大陸改變命運的年輕人。
  • 二等公民:義大利裔美國人的戰爭血淚
    二戰期間,美國的義大利僑民和移民曾因一紙法令而集體遭遇不公正待遇。那段被歧視、被監控甚至被剝奪自由的經歷,讓他們對尊嚴和自由的含義理解更深刻,為了名譽而奮發進取。儘管涉嫌「侵犯人權」,在兩國處於戰爭狀態期間,對敵國僑民予以區別對待,乃至對其加以隔離和監禁,仍是國際慣例。二戰時期,日裔美國人遭受不公正待遇已經不是新聞,但關於德裔和義大利裔美國人當時的處境,外界鮮有耳聞。
  • 【中亞五國】中亞國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韓裔和德裔?
    同樣,如果有大批韓裔居住在美國和加拿大,這也不難理解,因為美國和加拿大是移民國家,原住民印第安人基本都被殺光了。這裡有大批韓裔不假,但這裡來不只有韓裔。華裔、日裔和東南亞裔也很多。中亞國家一直以來都是不毛之地,所以可不是美國那樣能夠吸引全世界移民的國家。在這裡很難看得到日裔和東南亞裔,連鄰國人華裔去的也不多。
  • 日本裔一度佔比超40%,美國夏威夷為什麼有這麼多日本人?
    就美國全國來說,亞裔僅佔總人口的5%,可見夏威夷的亞裔佔比是遠高於美國其它地區的一般水平的。夏威夷的亞裔主要由菲律賓裔和日本裔構成,其中日本裔更是在1930年佔全夏威夷人口的42.8%。雖然今日日本裔的人數已經下降到只佔全州人口的10%左右,但日本裔在夏威夷人口中的佔比仍是不可忽視的。
  • 人分黑白命也分黑白,美國騷亂史的沉重底色
    軍隊突破重重圍困,一路打進校園,造成40多人受傷。黎明前,騷亂終於被平息,200多名反對者被逮捕,共造成300多人受傷。第二天,梅雷迪斯在執法警官的陪同下,正式註冊入學。這一騷亂事件引起世界震驚,讓美國的民權運動走向高潮。1963年6月12日凌晨,甘迺迪發表了著名的民權講話。
  • 《亞裔美國人》紀錄片告訴你,有關美國亞裔的那些事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Thirteen網站18日發表了《我從「亞裔美國人」紀錄片中知道的十件事》一文,通過PBS旗下KOCE-TV一檔名為「亞裔美國人」的節目,為人們了解亞裔美國人在美國歷史中的地位提供了一些參考。圖為3月12日,亞裔在波士頓州議會的臺階上就疫情期間遭受的種族歧視進行抗議。
  • 【研究報告】「我無法呼吸」:喬治·弗洛伊德之死與非洲裔美國人的...
    據「警察暴力地圖」網站的不完全統計顯示,每年都有數百名非洲裔美國人被警察槍擊致死,而且不少死者都是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被殺害。2013年至少有291名,2014年至少有277人,2015年至少有305人,2016年至少有279人,2017年至少有276人,2018年至少有258人,2019年至少有259人。研究發現,與美國其他種族人口相比,非洲裔正以令人不安的速度被警察殺害。
  • 必須拆除象徵美國的山姆大叔廣告牌,為何其形象不是非裔美國人?
    美國有個非常有趣的綽號,叫「山姆大叔」。據說,在1812年,美國和英國為爭奪殖民地而發生戰爭。當時,紐約州的特羅伊城有個商人,專門負責向美軍提供牛肉,此人名叫山姆·威爾遜,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山姆大叔」。
  • 印度裔美國人,為什麼比華裔、日裔、菲律賓裔都混得好?
    印度裔美國人是美國第二大外來族群,也是增長最快速的族群之一:他們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約150%。他們也比其他族群更富裕、教育程度更高,並且所得中位數幾乎是美國平均水準的兩倍(2015年估計值為10萬美元)。菲律賓裔排第2,這個是很多人難以想明白的,日本裔第3,華裔第4,越南裔第5。
  • 南開研究報告:「我無法呼吸」,喬治·弗洛伊德之死與非洲裔美國人...
    據「警察暴力地圖」網站的不完全統計顯示,每年都有數百名非洲裔美國人被警察槍擊致死,而且不少死者都是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被殺害。2013年至少有291名,2014年至少有277人,2015年至少有305人,2016年至少有279人,2017年至少有276人,2018年至少有258人,2019年至少有259人。研究發現,與美國其他種族人口相比,非洲裔正以令人不安的速度被警察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