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紙歷史悠久 企業守護民族傳統技藝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藏紙歷史悠久 企業守護民族傳統技藝

2019-07-02 09:30:02來源:工人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谷夢溪

2019年07月02日 09:30 來源:工人日報

參與互動 

  守護民族傳統技藝

  2018年,銷售額1600萬元,專賣店12家。這是西藏優格倉工貿公司憑藉發展藏香產業取得的成績。

  然而大家都知道,這一成績離不開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公司負責人龍日江措對藏香品質的極致追求。「對一些產品來說,手工生產更能保證質量。我們的藏香,手工生產佔比達到90%,像往常一樣,直到今天我仍走進生產車間,參與手工生產。我們每年還會組織專家顧問篩選新配方,推出一兩個新產品。目前,手工製作藏香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我們也培養了很多傳承人。」龍日江措說。

  在基本「拿下」藏香手工製作技術後,龍日江措又「盯」上了藏紙手工生產技術。

  藏紙歷史悠久、聲名遠播、質量上乘、生產原料獨特。「有些原料是生長在海拔4000米到5000米的植物,很獨特。藏紙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有很長一段時間,手工生產的藏紙在市場上基本消失了。」龍日江措有些惋惜地說。

  懷著振興民族傳統文化和手工藝品的責任感,龍日江措帶領公司技術人員對藏紙生產進行了十幾年的研究。

  2017年,龍日江措在尼木縣找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加巴,並聘請他為公司手工生產藏紙的師傅。師傅手把手教了半年,還時常來到公司指導龍日江措和他的團隊處理技術問題。

  經過幾年的學習鑽研,目前,公司的藏紙生產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產品包括以藏紙為原料的筆記本、皮紙、燈籠等,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我們準備大批量生產,把藏紙打造得像宣紙那樣好。」龍日江措自信地說。

  走進公司廠房,工人們身著藍色制服,熟練地進行著製漿、整平、打磨等工序。偌大的廠房擺放著大量的藏紙和用藏紙製成的筆記本等產成品。

  談及下一步計劃,龍日江措說:「內地的宣紙做得很好,我們一定要多學習。如果可以的話,我會把內地的生產技術老師請過來,與西藏本地的技術相結合,再進行優化,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傳播藏香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讓更多人了解藏香及藏香文化,促進藏香及藏香文化發展,增強藏香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龍日江措計劃建設一座藏香博物館。「如果傳統的東西保留下來,對國家、民族、地方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龍日江措認真地說。目前,相關設計方案、建設用地和資金、展覽物品都已準備妥當。

  「我們要建設的博物館不僅展覽西藏的香,還要展覽全世界的香,是世界性的。」龍日江措滿懷豪情地說。

        張中源

相關焦點

  • 我國各民族的傳統手工技藝
    我國各民族的傳統手工技藝手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土陶燒制技藝、織毯技藝、腰刀鍛制技藝等傳統技藝皆是我們整個國家,全民族的藝術瑰寶,那麼對於這些傳統技藝你知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其造型、著色、燒制琉璃等工藝中蘊含了維吾爾人基於歷史傳統和宗教信仰等多個方面的文化觀念,充分反映了維吾爾人民獨特的審美情趣、富於想像的美學思維和創作才華,其中亦可見藉由古絲綢之路中西文化碰撞的影響和新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加牙藏族織毯技藝藏毯編織是藏民族創造的優秀手工技藝加牙藏族織毯產品以卡墊、馬褥毯、炕毯、地毯為主,花樣新奇,做工精緻,還蘊涵著豐富的傳統民間文化底蘊。
  • 金東藏紙造紙工藝是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舊西藏金東有兩個紙坊:一個是舊時全藏最大的藏紙生產作坊,也是最大的官辦造紙坊,主要生產各類生產用紙,是舊西藏官方公文用紙和高級藏經印刷用紙供應基地;另一個紙坊主要生產紙幣。後由於無人管理,造紙坊遺址內的造紙工具失散,土石建築本身也遭歲月侵蝕而損毀嚴重。加之傳統藏紙生產本身由於技術手段落後,消耗勞力大,成本高且產量低,又受現代造紙術衝擊,金東藏紙幾近失傳。
  • 貼年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農曆新年貼年畫,是中國人特有的傳統習俗,起源於唐代,宋代成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依然流傳於民間。清代乾隆年間是木版年畫商品化高度發展的繁榮昌盛時期。年畫的題材空前擴大,祈福迎祥、消災除禍的神像畫功能。年畫的形式分為大門畫、屋門畫、炕頭畫等類別。
  • 搶救北京傳統工美技藝,北京工美集團展出「老藝人」口述技藝歷史檔案
    在北京工美集團成立40周年之際,作為「北京傳統工藝美術『老藝人』口述技藝歷史檔案整理」項目的成果之一,《藝海鉤沉、匠心獨語》——徐鋒捐贈檔案整理項目成果匯報展9月18日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開幕。在開幕式上,北京市檔案館對受捐書籍《藝海鉤沉匠心獨語——北京傳統工藝美術「老藝人」口述技藝歷史檔案》進行了永久收藏。
  • 傳統技藝活態化傳承 閩臺培養文化接班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傳統技藝烙印著一個民族的發展印記,富有地方特色的技藝,更是體現一個地區個性與生命力的關鍵所在。對於傳統技藝而言,傳習人既是承載者,又是傳遞者。南音又稱"南曲"、"南管",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漢族古樂,延續著漢唐以來中國音樂的血脈,1000多年後,仍在閩南、東南亞地區盛行。
  • 西藏傳統藏陶製作工藝傳承千年再煥新生
    圖為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比如鎮尼囊村曲桑陶器然布經濟合作組織手工藝人製作陶器 攝影:王淑 中國西藏網訊 西藏制陶工藝歷史悠久、種類和形狀繁多
  • 竹紙有什麼特點 一根竹到一張紙的手工技藝
    我國竹紙製造業歷史悠久,據說東漢時期的蔡倫曾經嘗試用竹子製作紙張,並且取得實效。但由於竹紙製造工藝流程較為複雜,需要經過破竹、浸煮、發酵、碾碎、調漿、過簾、烘乾等多道工序,因而其大批量生產開始於宋代。至明代,隨著製紙技術的進步,竹子用作造紙原料成本低廉,竹紙開始位居紙業製造和使用的主導地位。竹紙有著良好的使用性能。
  • 看藏香藏紙現場製作
    想看地道的西藏歌舞,要到草坪劇場,來自拉薩市歌舞團的最具代表性西藏民族歌舞將在這裡展示西藏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除了開幕式的歌舞外,還可在16日、17日上午10時30分至11時30分,15日至17日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觀看這場精彩演出,演出節目包括舞蹈《天湖之舞》、《阿諧》、《藏東鼓韻》和歌曲《夢回草原》、《佔堆念久》、《讚歌》、《雪域女孩》等。
  • 《歷史悠久的傳統亞洲音樂》說課稿
    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這節課《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音樂》的教學設想。一、說教材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本課學習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探究亞洲的音樂文化。亞洲音樂是世界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年輕人應該學習一切對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有益的東西,真正做到弘揚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各種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使我們文化自信的出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 盤點閩南技藝:你所知道和不知道的閩南技藝
    泉州錫雕技藝泉州錫雕具有悠久的歷史,始於唐宋,盛於明清。據《鯉城區志》卷五記:「……唐代,鯉城的手工業生產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宋代,進入鼎盛時期,……以『泉緞』命名的絲織品、銅錫金屬工藝品和陶瓷、農具等手工產品遠銷國內外,……」泉州錫雕工藝隨著泉州港「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而逐漸發達。
  • 2019「青出於藍」第三回中國傳統染纈技藝傳承人對話在桐舉行
    傳統染纈技藝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如何讓這項傳統技藝更好地流傳下去?這是擺在當代人面前的一個問題。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染纈技藝傳承人代表與相關機構的設計師、高校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商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的融合,共謀傳統染纈技藝的振興,共推傳統染纈技藝傳承發展的新思路。
  • 戲劇、民俗、傳統技藝……靖江這7個項目榜上有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人類文化的「活態靈魂」,往往是一個地方歷史的見證和區域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當地人民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市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王金甫介紹,申報進入市級非遺名錄的項目須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並具有鮮明特色,且在一定群體中有世代傳承、活態存在的特點,具有較大影響。
  • 【手工紙】寧化玉扣紙造紙絕技 傳承古老手工造紙技藝
    胡蘭山感慨道,他家擁有230畝優質竹林,玉扣紙之所以質量上乘,與其用料考究、精工細制以及特殊的製作工藝分不開。寧化造紙技藝有近千年的歷史。北宋時期竹纖維造紙技術已傳入寧化。《天工開物》記載:「凡造竹紙,事出南方,而閩省獨專其盛。」寧化盛產土紙,普通的叫毛邊紙,其上品稱「玉扣紙」,跟同為生料造紙的連城宣紙齊名。因玉扣紙紙質細嫩柔軟,色澤潔白如玉,所以得名。
  • 傳統手作技藝日漸衰落怎麼破?期待中日企業聯手給出答案
    在當下工業化產品高度發達的時代,傳統手工藝匠人何去何從?手作技藝又將如何傳承?面對這一個全球共同存在的難題,本屆進博會上,中外專家給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然而近年來,傳統美學和一些真正的傑作卻正在日本各地悄然沒落,其價值被嚴重低估。目前,日本手工藝市場縮減到巔峰時期的20%。為了助力扭轉這一頹勢,丸紅株式會社JMC品牌(Janpan Mastery Collection)應運而生,聚焦日本本土傳統、文化、技藝,並將其與現代生活方式融合,為其賦予新的價值和全球影響力。
  • 構思巧妙、千變萬化、具有民族傳統色彩的技藝——捏麵人
    構思巧妙、千變萬化、具有民族傳統色彩的技藝——捏麵人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捏麵人早已成為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料。就捏制風格來說,黃河流域古樸、粗獷、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緻、優美、精巧。
  • 不忘初心 守護海鹽人心中的「老底子」味道
    20餘年寒冬酷暑的歷練已將龐衛華從一個釀造技藝的「門外漢」慢慢打磨成醬油項目的縣級非遺傳承人和國家一級品酒師,而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初心」二字。  堅守初心,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1998年,19歲的龐衛華來到海鹽沈蕩釀造有限公司,從此與「傳統釀造」結下了不解情緣。
  • 守護傳統必須順應時代持續創新——菊地正直
    ▲菊地保壽堂作品展示區第1則- 菊地家族的輝煌歷史 -菊地正直的歷史,或者說【菊地保壽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慶長9年(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是日本現存鐵壺製作堂口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家。
  • 內蒙「非遺」細紋刻紙:看傳統雕刻技藝裡的曲直細柔
    細紋刻紙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元代,盛行於清代民國,傳承至今已有七百餘年歷史。元寶山區細紋刻紙在繼承前人藝術成果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傳承有序、不斷發展之路。經過代代藝人的艱難傳承形成了自己獨特、成熟的風格:表現手法精雕細琢、表現題材包羅萬象、工具材料功能齊全。細紋刻紙紙張主要採用宣紙、絨紙和彩光紙。
  • 【首屆廣西民族服飾徵集系列報導】梁建豪:結合現代科技 傳承傳統...
    ,組委會對話設計師梁建豪,聽他講述他心中的民族服飾進階之法。生活在偉大祖國的南方、一個四季常青海島上的民族——黎族,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鬥爭傳統和悠久歷史文化基因的民族。在黎族人民的歲月長河之中,盛開著諸多挺秀的珍貴花朵,豐富的民間傳說、悠揚的黎族民歌,以及燦爛多彩的黎族傳統服飾,黎族姑娘們雙足蹬著腰機,十指飛針走線,編織著黎錦,編織著生活,用海島棉、麻、樹皮纖維和蠶絲等等傾吐傳承前年的深情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