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越敏孝:一個留在中國的日本年輕戰俘

2020-12-23 網易新聞

  1946年夏。滿載遣返日本戰俘的列車緩緩開出了中國東北延吉火車站。不一刻,站臺上跑來一個背著行囊的日本青年。本來,他的噩夢般的經歷可以隨著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而告結束,然而,他卻因為僅僅遲到了10分鐘而留下來了。這位青年就是至今仍留在中國的川越敏孝。

  其實,如果他想回日本,早晚都是可以回去的。1952年,川越被安排到北京從事新的工作。正好在這時候,中國第二次遣返日本戰俘的船隻即將赴日。但是,他又一次留在了中國。

  「那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事了。」川越提起這段經歷仍記憶猶新:「1943年,我從京都帝國大學經濟系畢業,到大藏省工作才半年,便一紙徵兵通知成了日本軍隊的一名小兵。我先被送到朝鮮,後被轉送到哈爾濱,學習當翻譯。雖然我倖免成為戰爭的直接罪人,但我是一直將這段經歷看成是自己歷史上的一個汙點的。」今天,已離休在家的川越,時常在思考他以及他的同代人的經歷。說在中國的土地上,流淌過中國青年的血,也流淌過日本青年的血,但前者是為保衛自己的祖國而犧牲,他們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後者則是戰爭的炮灰,是軍國主義為實現其侵略野心而獻出的祭品。

  川越調到北京後主要從事新聞、書籍的編譯改稿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忘我工作。他除了擔當中共的每次代表大會以及我國對外宣傳的許多重要文獻的文字翻譯工作外,還參加了《毛澤東選集》、《周恩來選集》、《劉少奇選集》、《朱德選集》、《陳雲文選》、《鄧小平文選》等的中譯日工作。

  川越的妻子,也是於1943年以日軍救護員身份來華的。「我是積極要求來的,到了1945年日本軍隊投降後,我還要求留下來護理日本戰俘。但兩年後,我徹底看清了,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正義的,中國的軍隊是偉大的。所以1947年我積極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成了一名女兵。」

  川越和妻子認為,作為一個擔負著歷史使命性課題的世界性實驗中心的中國,如今在國際上的地位愈來愈突出重要。他們為自己能親眼觀察這個世界性實驗中心的最佳位置而高興。

相關焦點

  • 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善待日本戰俘,為何日本人看不起中國人?
    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的抗日戰爭開闢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犧牲最大的一個戰場。那麼中國做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日本為何瞧不起中國呢?
  • 澳大利亞在二戰中也肆意虐殺日本戰俘
    2001年4月,一名澳大利亞退役將領對媒體公開承認,在二戰的紐幾內亞戰役期間,他指揮的澳大利亞第21步兵營就曾發生過屠殺日本戰俘的情況。「一個排在戰鬥中俘虜了5-7名日本士兵,此後該部隊奉命參加下一場戰鬥,接替他們的另一個排來了,用刺刀殺死了這些日本俘虜。」但他以日本曾殺害澳軍戰俘為由,拒絕提供澳軍屠殺日本戰俘的相關證據。
  • 性饑渴的蘇聯女兵看上日本戰俘,提出一個讓人臉紅的要求,喜煞日本...
    1945年秋,日本投降後,幾十萬日本戰俘陸續被從中國東北押解到蘇聯境內。俄羅斯媒體曾刊文《日本武士的俄國墳墓》說,日本戰俘隨身攜帶的行李裡藏有橡膠女娃,用於自慰,解決本能需求。 這是被押解往蘇聯的日軍。
  • 與日本共產黨創辦戰俘工農學校
    他說:日本人民和士兵現在多數還受著欺騙,但他們會覺悟過來的。他們和中國人民一樣,只有一個敵人,就是日本帝國主義。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華北、華中、在中國各個戰場上,在日本都設有日本工農學校。開學典禮在隆重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 美軍戰俘在日本工廠:死亡率遠超戰俘營
    中間的這位戰俘是在中國被日軍俘虜的,他當時已經無法站立了。在他身後還有一個醫護兵護著他。這位戰俘第二天就死了。左邊和右面的兩位美軍戰俘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死亡。他記得在大橋戰俘營每天有3或4名戰俘死亡。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據。但是這個數據在島內其他日本鋼管株式會社戰俘營裡卻非常普遍。1934年,日本制鐵(日本鋼鐵工業,例如日本鋼管株式會社,在戰前的稱呼)創立。到日本轟炸珍珠港時,該公司除了在釜石大橋有綜合制鐵所外,還在廣田、八幡、川崎和輪西進行採礦。
  • 蘇聯士兵帶9名日本女戰俘入深山,19年生73個孩子卻回國自首
    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蘇聯對待日本戰俘的有趣故事。1945年二戰結束時,蘇聯在押送日軍戰俘的途中,由於蘇聯境內正值冬季,大量道路被深厚的積雪覆蓋,車輛無法通行。更不幸的是隊伍還壓到了地雷,部隊中有7人受傷。
  • 日本對待戰俘一向殘忍,但有一種戰俘十分優待,還陪他們野炊釣魚
    (日軍虐待美國戰俘鏡頭)2.打從1942年12月開始,日本聽說「日本戰俘在美國受到非人的遭遇」,遂對溫萊特等高級軍官開始毆打一個美國中將,被日本看守打耳光,連扇四五個巴掌,見老溫屹立不倒,最後一拳打倒在地。溫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恥辱。3.敬如果前兩個是日軍對待戰俘的本色,那麼這一個就是深藏陰謀了。
  • 愚蠢與瘋狂,1944年澳大利亞考拉戰俘營日本戰俘越獄事件
    暴動第二天從北側航拍戰俘營,箭頭處可見B營區房屋多被焚毀只留殘跡這個戰俘營建於1941年,當時是為了容納從北非俘虜的義大利戰俘。在日本戰俘到達時,考拉戰俘營關押了1600名義大利戰俘。,這可不是一個誇張或者比喻的說法。
  • 抗日戰爭期間鮮為人知的延安日本戰俘學校
    這些戰俘除一部分釋放或轉交國民黨統戰部外,大部分仍留在八路軍中。他們雖然來到八路軍中,但在日本軍國主義的長期毒害下,思想仍然十分頑固、反動,仍然繼續站在與中國人民為敵的立場上,亟待加以教育改造。但因日俘大部分分散在八路軍前線各部隊中,缺乏一個比較安定的改造環境。八路軍敵工幹部相對不足,工作比較繁重,力不從心。同時,八路軍中還有許多業已改造的日本士兵,他們絕大部分參加了在華日人的反戰組織。
  • 20歲日本女戰俘嫁中國軍人,40年後回日本探望,才知妻子身價上億
    20歲日本女戰俘嫁中國軍人,40年後回日本探望,才知妻子身價上千億 抗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戰爭本就是無情殘酷的事情,戰爭讓百姓民不聊生,甚至還會失去自己最親最愛的人,我們現在生在這個和平的時代,一定要好好珍惜。
  • 金門戰役戰俘最後歸宿:歸鄉戰俘遭槍決
    所以在東方國家,戰俘很少受到本國人民的尊重,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莫不如此。國民黨釋放900戰俘1949年10月份爆發的金門戰役(臺灣稱古寧頭戰役),是自南昌起義以來共 軍首次被成建制的消滅,登島的三個團全軍覆沒,長久以來很多人把「全軍覆沒」理解成全部犧牲,其實不然。
  • 「中國戰俘起義解放國外大城市」謠言的由來
    所謂「中國戰俘起義解放國外大城市」,中文網際網路所流傳的基本情節是這樣子的:「1945年8月20日,被關押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拉包爾戰俘集中營的近千名中國戰俘集體起義,解放了拉包爾市(Rabaul),這座城市是二戰中唯一一座由中國軍人單獨解放的國外大城市。
  • 中國老兵娶了日本女戰俘,晚年嶽父讓他住日本,他又為何拒絕?
    下一步,我們將講述一名老兵和一名日本女戰俘結婚後繼承了萬貫家產的故事,但他為何拒絕居住日本?這位老軍人叫劉運達,抗戰期間他救了一位日本女戰俘大宮靜子,兩人就這樣相識,並在軍中結為夫妻,戰後,他帶著妻子回到了家鄉,不久又生了自己的孩子。
  • 一個日本戰俘向八路軍長官要手槍,拿到槍後做了一件大事
    在二戰中一名日本空軍少佐林彌一郎不願接受日本投降的結果,自己帶領著300名士兵準備逃亡。但是在逃亡途中被八路軍的一支軍隊俘獲成為戰俘,八路軍並沒有對林彌一郎和300名士兵開戰,八路軍放下自己手中的武器和他們進行了一次和平談判,並且讓他們把手中的武器全部放在地上身上不能攜帶任何武器。
  • 當日本投降時,中國為什麼沒有大和族把數百萬移民留在華?
    以德報怨中華民族二戰,高達的囚犯在日本投降時留在中國的囚犯有320萬,主要包括三類:日本囚犯、日本華僑和曾為日本軍隊作出貢獻的非日本國民。根據受災地區的分類,215萬人被降為中國,110萬人被蘇聯送到西伯利亞當苦力,中國遣返了110萬人。
  • 原子彈在日本長崎爆炸,這個英國戰俘的行為,讓日本人羞愧
    不過有這樣一位戰俘,他的行為讓日軍羞愧。這個英國人叫麥卡錫,在被俘之前曾服役於空軍,只不過他的兵種是醫務兵。1941年時,麥卡錫跟著部隊來到遠東地區,但沒過多久在與日軍的交戰中落敗,而他本人也成了日本人的俘虜。
  • 他活埋八千日本戰俘,戰俘後裔狀告法庭索賠2億,他只回了2個字
    在參拜靖國神社的同時,日本人又指責美國的非人道性,把原子彈投到國內,給日本無辜的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查爾斯·斯韋尼在美國國會發表「原子彈下沒有冤魂」的演說時說,他是唯一一位參加過兩次原子彈轟炸日本的飛行員,他在50年後向日本道歉,他說:「決不後悔,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是有必要的。」另外,我們的一位抗日名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活埋了8000名戰俘,戰爭結束後,當中日友好往來時,戰俘後裔卻以不優待俘虜為由,將這些名將告上法庭,索賠兩億,簡直是天方夜譚。
  • 孫立人活埋一千多名日本戰俘?親歷者道出真相,原來是這樣
    在,輾轉青島、北京等地之後,留美學習土木工程學。但是後來,他卻執意改學軍事,進入維吉尼亞軍校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畢業之後,遊歷歐洲,參觀英、法、德等國軍事。正是這樣的留學經歷,使得他成為抗戰時期中國少數有留美背景的軍事將領。
  • 一個德國人在青島開的店,如今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蛋糕店
    於是,他從柏林乘國際列車,橫跨西伯利亞,到達中國東北。再從東北轉車到達天津,最終從天津來到青島,並成為這家位於青島漢堡大街(今河南路)和霍恩索倫街(今蘭山路)路口處點心店的麵包師。幾天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9月日軍開始向青島進攻,11月7日駐青島德軍投降,德國軍隊和平民共有4700多人成為日本的俘虜,這其中就包括尤海姆。在日本進攻青島前,志在必得的日本就在本土開始修建戰俘營。1915年9月,尤海姆作為戰俘被送到日本關押,而他妻子艾麗絲因懷孕留在了青島,並在總督府野戰醫院(今青醫附院)產子。
  • 日本投降後,日本女人為嫁給東北男人大打出手,為何?
    有人說日本的女人徵服了中國的男人,她們性感的身材,卡哇伊的聲音引得宅男們追捧,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歷史上中國男人也曾很「搶手」。二戰結束初始的東北,有很多的日本女人就爭先恐後地想要嫁給中國男人,甚至為了一個男人大打出手!發生的這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源頭還要從日軍侵華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