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買衣服順便買書 臺灣書店吹混搭風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MUJI BOOKS無印良品書店,商品與書並置。記者何定照/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書店量直直落,卻也激發出業者對書店新想像。老牌書店金石堂,去年起在大賣場全聯店內設店,坪效是其他實體書店兩倍;無印良品書店MUJI BOOKS前年起進軍臺灣,直接在原有日用品店內開店,都激起賣場/書店混搭、商品/書籍對應風。

    據報導,金石堂總經理楊宏榮表示,網絡購書人口直升,金石堂網絡書店讀者已佔他們總會員64%,實體店面不得不創新。痛定思痛下,金石堂雖關掉不少實體店面,但也和全聯合作設新店,去年已開內湖等3家,今年還會新開4、5家。另在臺中秀泰廣場等地開設含咖啡館、文具禮品的大型綜合書店。

    楊宏榮說,擇定與全聯合作,是因全聯是民眾日常消費重要所在,地點又在商業、小區便利處,與金石堂設定「生活中頻繁使用」的書籍屬性契合。而因這類店面較小,金石堂只挑1、2萬冊書擺放,擇定近3個月新書及長銷的暢銷書,正對全聯顧客胃口,「買菜順便買書」,對企業雙方形象、績效都加分。

    日本生活品牌「無印良品」向來受臺灣青年喜愛,在日已很普遍的無印良品書店前年在臺南新光三越百貨內設店,成為話題,去年底又在臺北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11設店。由於無印良品本來就賣各類生活用品,書店創下日用商品與書混賣的奇景。

    例如在植栽區擺放《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毛巾生活用品上擺《一生受用800招!老奶奶的生活智慧》、餐具區放著作家王浩一的《著時:南方‧美時‧美食》…商品與書籍並置,知識與實物交錯,成為書店迷必訪之處。當然,店內也另有平臺專賣書。

 

責任編輯:徐亞旻

相關焦點

  • 誠品書店蘇州總監郎正中:有臺灣朋友託我在大陸買書
    誠品書店蘇州總監郎正中:有臺灣朋友託我在大陸買書 2017-04-淘書派對上,2萬本外國原版書籍和臺版繁體書擺滿了整個大廳,吸引了不少讀者前來瀏覽、選購。看著這一幕,郎正中頗為欣慰。  經過28年的發展,臺灣誠品書店已經在大陸、臺灣和香港開設了45家分店。作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大陸開設分店的臺灣書店,誠品書店蘇州的意義自然遠大於書店本身。2016年,誠品共促進了11萬種華文作品、135位作家、藝術家跨海交流。
  • 書店一景:「蹭書郎」看書不買書
    圖為王府井書店裡席地而坐的小讀者,有的人還撕開了新書的包裝。實習記者 李夏至攝   放暑假啦!炎炎夏日,走進書店隨手翻一翻心儀已久的圖書,順便免費吹空調降溫避暑。逛書店,成為廣大市民和小朋友的消夏方式。
  • 從臺灣買醫書有感,聊聊臺灣二手書店文化
    2015年再次來臺灣幫艾友捎灸法書《灸繩》,(臺灣版叫《灸療實踐》)大陸已經絕版的艾灸著作,在臺灣卻可以找到。
  • 中秋國慶小長假即將結束 家長帶孩子到書店買書收心
    家長帶著孩子在書店內購買學習用品。家長帶著孩子在書店內購買輔導書。儋州融媒全媒體記者 盤悅華 攝中秋國慶小長假進入尾聲,學生們也將結束小長假返校上課,10月7日,記者在某書店內看到,家長正陪著孩子在挑選參考書、課外書以及文具。此外,部分家長還帶孩子到超市選購孩子返校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
  • 全國上千家門店,很多人只吹空調不買書,為什麼新華書店不會破產
    中國人喜歡買書,但不喜歡看書,根據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成人人均閱讀為4.67本,相比美國的人均12本差距甚遠。但人口基數大,讓其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據了解,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規模達到了1111.85億元。1995年,亞馬遜創立,開啟了網上銷售圖書的歷史;1999年當當網成立,開啟了國內圖書電商的歷史。
  • 臺灣特色二手書店 賣的不只有書
    提起臺灣的書店,你會想到24小時不打烊的連鎖書店還是主題鮮明的獨立書店?但無論是論設計、個性還是情懷,它們可能都比不上遍布臺灣的特色二手書店,因為在這些二手書店裡,你更能有一種找回舊時光的感覺。在這裡,你消費的與其說是書籍,毋寧說是老書背後蘊含的時間的味道。由於臺灣的紙質書籍相對比較貴,臺灣的二手書交易比較繁榮。
  • 實體書店試讀 網絡書店買書
    實體書店試讀 網絡書店買書     昨日,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發布了《中山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及應對建議》調查報告,根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不包括郵政報亭在內的中山年度核檢書店共有313家,其中只有5家達到限額以上批零標準,即屬於以銷售圖書為主要業務的大型書店,總體經營境況並不理想。
  • 田間地頭的老百姓想買什麼書?新華書店「汽車書店」開進文化禮堂找...
    新華書店「汽車書店」開進了溪頭村的文化禮堂「汽車書店」是蕭山新華書店為到鄉村送書打造的專用車,車身長達約5米,車內兩側裝配多層書架,內部可倉儲2500餘冊圖書。自2009年至今,「汽車書店」已在蕭山流動供應200餘次,它走進機關、企業、學校、村鎮,足跡遍布全區22個鄉鎮。
  • 逛書店的人不買書,實體書店怎麼辦?
    你去書店幹什麼,這個問題可能關係到實體書店的未來。近日有報告指出,2019年,實體書店行業呈現兩個基本態勢:一是連鎖書店規模擴張繼續,二是不同規模書店普遍在業務上進行多元嘗試。在遍地新開書店的場景下,「書店+」也早已不是一個新詞——咖啡、文創、讀書沙龍、展覽、小劇場,甚至超市、酒店、加油站。思路無外乎兩種:一是售賣加號之後的商品,為書店帶來書以外的收益;二是以加號之後的內容吸引人流,間接提升圖書銷量。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然而,實體書店的這兩種思路依然會觸碰發展的天花板。論賣書,相比電商始終存在價格劣勢;論賣別的,又似乎離書有些遠。
  • 河南信陽一學校老師指定書店買書!
    核心提示:學校老師指定學生在書店買書,明明通過網購或其他渠道只需要幾十元的試卷,在書店卻要數百元,還拒絕還價。「我們學校的班主任要求學生定點在書店購買試卷的,一次買7本各類卷子,200元。今天剛通知的。」
  • 吹著中央空調來買菜,還能買杯奶茶遛個娃!浦東「新模式」讓買菜和...
    東建路350號,坐落著一家特別的菜市場。區別於傳統印象中菜場的人多物雜,這棟兩層高的小樓一派精裝修範兒,「柴米油鹽」混搭「便民服務」,甚至還有一個時髦的名字——「米蘅集社」。 菜市場大變模樣,源於一場至今仍在有序推進的「菜場革命」。2012年起,為了改變菜市場建設與群眾需求、經濟發展、城市形態不相符的現狀,上海開始探索菜場轉型新模式,對菜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浦東菜市場升級轉型的方向是什麼,可以從米蘅集社得以一窺。
  •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 店員:書店,不買書就出去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店員:書店不是看書的地方新華書店作為人們購書首選實體店本來應該是讀書的樂園,人們在其中挑書看書和諧舒適,然而卻有新華書店禁止看書還將孩子趕走實在是讓人心寒。「新華書店是賣書的地方,圖書館是看孩子的地方,新華書店不是看孩子的地方」…網友爆料:呼倫貝爾一新華書店,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店員說:這是新華書店,不是你看書的地方,不買書就出去!
  • 書業觀察|臺灣試行圖書公共出借權,愛書人書寫香港書店十年
    臺灣地區推出公共出借權頗為謹慎:不是立即推廣,而是試辦三年;不是全面實施,而是先從兩間圖書館做起。這項制度的初衷,和其他已實施者估計差不多:保護本土創作者和出版社。因為據說同一種書,從圖書館借的人多,從書店買的人就會少;而圖書館憑藉其龐大的團購數量,在議價上比書店零售更有優惠。
  • 網上買書買過不少,用外賣紅包買書你試過嗎?杭州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
    近日,杭州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送餐平臺,杭州主城區的市民買書可以在家下單。當然,平臺的滿減、優惠紅包也能用在買書上。當街頭的外賣小哥騎車穿梭,你以為他車上都是美食嘛?不,可能還有書。以後,外賣小哥不僅僅能填飽你的肚子,還能給你送來精神食糧。
  • 為什麼看起來沒什麼人買書,而新華書店不會倒閉
    向你問好喜歡看書的朋友,都知道,去新華書店的,顧客很多人只看不買,尤其在夏天還是蹭空調的好去處,同樣愛看書很少買書的不是我小氣,主要是值得買過來收藏的書真的太少。我曾經還一度擔心,每個人都只看不買這樣搞下去啊,我最愛的新華書店會不會倒閉。
  • 河北定州:問:新華書店都買不到的書是什麼書?
    平臺網友反應:自己大哥的孩子在定州某鄉鎮小學讀書,大哥託自己在城裡幫忙買本練習冊,跑遍整個定州也沒找到,去新華書店找,也沒有賣的。有人「指點」:要想知道哪兒有賣的,就直接問老師,只有老師知道。於是再次聯繫大哥,告知定州城裡的一家書店有售,來到這家書店,發現這裡生意出奇的好,買各種教輔材料、練習冊的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
  • 買書,是到網紅書店更好的打卡方式
    或是邊買邊抱怨,或是舉報商家強買強賣。位於重慶渝中區的一家舊書書店,就設有類似的「霸王條款」,讓人意外的是,網友幾乎一邊倒地贊同店主的做法。據媒體報導,重慶這家舊書書店,有著近20年的歷史,今年7月曾經登上《人民日報》,因店內藏書豐富、風格「自然凌亂」等原因,一舉升級成網紅書店。從此,前來拍照的遊客絡繹不絕。
  • 新華書店,店裡的書都是未拆封的,只準買,不準看?錯怪書店!
    新華書店,店裡的書都是未拆封的,只準買,不準看?錯怪書店!讀者是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書,併合口味,想拆封看一下;但商家為了利益,不許拆封,再者,塑封的從表面上美觀,心理舒暢些,各有所圖,所以,要購書慎重,免爭執。太多人一看看一天。不愛惜書本。影響真正的購買者。
  • 新華書店開門迎客!想去買書的請注意……
    等著買教輔材料的學生和家長們紛紛聞訊趕來但想要進入到店內選購就必須得通過「錫康碼」的掃碼驗證而書店方其實也早有準備有序註冊只有顧客出示的「錫康碼」顯示為綠碼才能進入書店 對於今天的重新營業新華書店其實並沒有整體對外宣傳 主要也是考慮到在目前的形勢下
  • 臺灣人為什麼不愛買書 網絡閱讀大行其道
    摘要:在網絡閱讀大行其道的今天,臺灣出版業是否已經步入寒冬引發廣泛關注,畢竟,「愛看書」曾經是臺灣人引以為傲的標籤。與出版社顯而易見的「業績大滑坡」相比,臺灣人均出版量在《經濟學人》的統計中排到了全球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