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心理疾病,你最好帶著症狀生活,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2020-12-24 騰訊網

文/老K

患上神經症的確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對於每個人來說甚至是災難性的。

比如抑鬱症會讓人喪失欲望和活力,焦慮症讓人無時無刻處於驚恐害怕的狀態,強迫症讓你天天思考那些無意義的事情等等。

說實話沒有體驗過這些痛苦的人看完之後也很害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遇到這種事情必然要趕緊消除,可事實卻是,你真的能消除掉這些症狀嗎

症狀的來源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提出大部分心理障礙的產生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由於意識對潛意識的不合理壓抑與控制。

我們的頭腦並不能真正察覺潛意識的邏輯,所以弗洛伊德最早採取治療的時候是讓患者做自由聯想,也就是患者躺在長椅上隨心所欲把內心真實的東西講出來,不要害怕道德問題以及諮詢師的看法,這樣隨著患者深入講出痛苦,慢慢就能夠稀釋。原本被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和發洩,他或多或少的就會有所思考,有所領悟,重新看待曾經發生過的事情,重新看待自己。

這裡回到上述,為何大部分人無法接納自己呢?

原因就是我們的欲望,每個人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是優秀的,面對症狀自己怎麼能允許呢?所以極力去抗拒。可現實情況卻是,症狀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沒有真正去解決深層次問題,這些症狀永遠不會消失,反而你越抗拒越嚴重越要求完美越嚴重

鍾南山在分析一些心理疾病時是這樣認為的,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各種心理問題也日益凸現。尤其是一些作家、文藝家等社會精英分子更是成為了抑鬱症的高發人群。

他認為,現代社會人們追求「完美主義」的心理,極易導致心理疾病。

那麼既然抗拒症狀無法解決問題,那麼我們只能從另一個角度來解決,那就是「接納症狀,帶著症狀生活,為所當為。」

為何要接納症狀?

「接納」是一種策略的改變。它實際上是做好準備,準備迎接可能出現的最壞的情況。「接納」容許強迫症發作和一再發作,容許自己出錯、出醜,容許自己「不正常」,容許它造成痛苦,並準備忍受這種痛苦。

你看到了,當你以接納的態度對的症狀時,說明你在釋放自己的情緒,這個和弗洛伊德讓患者自由聯想有一定的異曲同工之妙

當你抗拒自己的時候實際上是一種逃避問題,比如心理疾病發生了,說明我們的成長有疏忽的地方,它在提醒你需要療愈自己和完善自己,當你只是渴求消除症狀而不去成長,那麼症狀永遠不會停止讓你痛苦。

所以真正的自我接納,是在發現自己的不足時,也不會自責,自暴自棄,而是允許不足的存在,然後,用成長的心態和行動,去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接受自己改變不了的。

怎樣做到接納自己?

從抗拒走向接納,森田療法有句經典名言叫做:「帶著症狀生活,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面對症狀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分頹廢,自己該做什麼繼續帶著症狀去做,順應情緒痛苦的問題繼續生活就好,這樣慢慢就會擺脫內心的衝突。

自我接納我們可以適當允許自己犯錯做不好,同時一定要警惕過度自我關注,比如說話的時候經常以「我想」「我覺得」「我認為」開頭。我們要嘗試能夠允許各種情況的發生,而不只是自己覺得認為的事情。

最後,嘗試無條件允許當下的一切,比如症狀來了就讓它來,頹廢就暫時允許頹廢,因為我相信大部分患上心理問題的人也都是希望進步的,你只要等待最痛苦的時候過去,再繼續努力就好。

記得當初看一個故事非常有哲理,有個和尚希望修禪經常問禪師我到底需要怎麼做?禪師只是讓他燒菜洗衣,後來和尚有點急切詢問做菜洗衣就能修禪?禪師回答:「一心一意做好飯菜,實際就是最好的修禪方法」。這個和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家好好領會。

相關焦點

  • 患上心理疾病,你最好帶著症狀生活,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那麼既然抗拒症狀無法解決問題,那麼我們只能從另一個角度來解決,那就是「接納症狀,帶著症狀生活,為所當為。」為何要接納症狀?你看到了,當你以接納的態度對的症狀時,說明你在釋放自己的情緒,這個和弗洛伊德讓患者自由聯想有一定的異曲同工之妙。當你抗拒自己的時候實際上是一種逃避問題,比如心理疾病發生了,說明我們的成長有疏忽的地方,它在提醒你需要療愈自己和完善自己,當你只是渴求消除症狀而不去成長,那麼症狀永遠不會停止讓你痛苦。
  • 抑鬱、焦慮、強迫症患者如何活用「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精髓?
    抑鬱、焦慮、強迫症患者如何活用「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精髓?案例:在上心理團體治療課的時候,我發現有許多的同學有手抖的現象,內心裏面感覺很奇怪,為什麼這些人的手會莫名其妙地抖,後來,當我學習完系列的醫學概念,我才弄明白,手抖其實是所有軀體化症狀的一種而已,跟所謂的心悸,心慌等等
  • 一切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人生順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樂。心安,便是活著的最美好狀態。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強求,順其自然,如果註定,便一定會發生。
  • 順其自然,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
    於是過了半年,草坪上由於人們來來往往走出了一條條的痕跡,設計師便按照這些痕跡設計出了人行道。當人行道鋪好之後,兩棟樓裡的員工們都紛紛誇讚,這路修的真不錯,設計師一定是位天才。助理方才明白設計師的用意,也讚美了上司一番,設計師聽後只是微微一笑,說不過是順其自然罷了。看完這個故事,小黑也佩服起了這位設計師竟懂得順其自然的大道理。
  •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活法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活法地球運行依照天體的規則,交替輪迴,生生不息,繁衍著進化著,這漫長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規則,否則,你也不是你了,我也不是我了。這些自然的和社會的現象總是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覆出現的關係,我們生活在其中,就是規律的順從者,任何的叛逆和反抗,只能是自取滅亡。
  • 揭秘P因素 為不同心理疾病尋找通用解藥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神經學家安可·哈默施拉格表示,數千年來,醫生始終在將不同的精神疾病分門別類地進行討論,然而從生物學角度來講,這可能讓人類在認識精神疾病上走了不少彎路。P因素(個體對心理疾病的一般易感性),與「一般智力」類似——儘管心理疾病種類繁雜,且行為與心理症狀各異,可一旦人患上了某種特定的心理疾病,那麼患上其他多種心理疾病的概率就相應提高。
  • 走出強迫症的牢籠之順其自然
    強迫症或神經症患者對自己的症狀需要順其自然,之所以患強迫症或神經症也是長期沒有順其自然的結果。 任何事物都由其發展的自然規律,《道德經》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孕育和養育了萬物也要受到自然法則的約束,我們人類也不例外。
  • 真正的順其自然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
    近年來,「佛系」這個詞逐漸在年輕人中盛行起來,形容的是一種順其自然、不強求的心理狀態。佛系青年表面上看上去缺乏上進心、遇到困難容易放棄,實則是一種充滿智慧的人生態度。 如何理解呢?
  • 順其自然(深度好文)
    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定下婚約,在某年某月舉辦婚禮。書生為婚禮準備好了一切,沒想到在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備受打擊,一病不起。有一個遊方道士經過,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給書生看。只見鏡中一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一個人路過,把自己的衣服蓋在了她的身上,徑直離開了。
  • 你是否也誤讀了順其自然真正含義?
    人生總會起起落落,難免挫折,難免不符合我們舒適度的標準,難免事與願違的無可奈何,而我們又常常本能總是喜歡拿著「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遇到的坎坷,曾幾何時總覺得順其自然,是一種成熟後的灑脫,但後來懂得,太多的人將順其自然變成了一種不作為的逃避和虛度的藉口。
  • 懷孕沒那麼難,順其自然最好
    懷孕真的難嗎,其實我覺得不難,我家銳寶意外懷孕的,大姨媽剛結束結果就排卵了然後懷孕了,不去刻意的期待懷孕,順其自然的狀態就是最好的備孕狀態。雖然是順其自然,但藉助一些幫助懷孕的工具也算是錦上添花,排卵試紙,測體溫等等都是可以的,但是心態上一定要順其自然,放鬆,不要壓力太大,不要把每次同房當成造人的功課,有時候希望越大失望反而越大,你越期待壓力也會自然而然的出現,導致不容易懷孕。
  • 男子確診肝囊腫,卻老是懷疑自己得了肝癌……這種心理疾病需重視!
    心理專家說,這其實也是一種病,一種心理疾病。這種病症狀和抑鬱症不同,情緒上不會悶悶不樂,而是以軀體不適為第一表現。疾病是正常的現象,人是可以帶著疾病生活的,越是與疾病對抗越是給了疾病傷害我們的力量。而如果能夠去增強自己的體質,疾病自然就沒有藏身之地; 二是積極暗示。相信自己是健康的,即使有一些問題和毛病,但身體是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徵服的; 三是周圍提供支持的環境。對於疑病的人,周圍人的態度至關重要。
  • 凡事,順其自然!
    一直勉強自己,浪費時間和精力,不如順其自然。 有些人,付出了還是留不住,那就忘了吧。一直糾纏強求,只會增添煩愁,不如順其自然。若是熬夜加班,累壞自己,無人買單,不如順其自然。 被誤會時,若是無人信任,就選擇閉嘴沉默吧。接二連三的去解釋,別人只會看成掩飾,不如順其自然。
  • 道家「順其自然」觀的真正哲學意義和生活態度
    在這樣的語義環境下,難免造成對「順其自然」的理解偏差,而不能領悟到其真正涵義。觀念偏差,自然也會給人們接下來的行為反應和事態結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偏差,甚至是南轅北轍。所以,正確認識「順其自然」的哲學意義和生活態度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夠為我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態度提供正面引導和積極作用。
  • 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自我康復療法解析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恐懼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症。患者對某些特定的對象產生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伴有迴避行為。
  • 在感情裡,女人對你說順其自然,她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在感情裡,女人對你說順其自然,她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很多男士都不懂。 女人的順其自然,實際上包含了許多的無奈 如果感情中,男人做了許多讓女人失望的事情,那麼她對你說順其自然,
  • 高考生為避生理期吃避孕藥 專家:儘量讓經期順其自然
    於是,今天一大早,小青媽媽就帶著小青來到了醫院。  接診的是醫院婦科馬麟娟主任醫師,她表示:「服用短效避孕藥確實可以避開經期,但是要規範服藥,不能隨意吃,而且服用的時間也講究一定的方法,按小青的服藥時間,已經有些遲了,可能無法在高考時避開經期。」
  • 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特徵、產生根源和自我...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恐懼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症。患者對某些特定的對象產生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伴有迴避行為。
  • 當親友患上抑鬱症,如何照顧才能最有效?心理諮詢專家為你支招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提到心理健康問題,就不得不關注抑鬱症群體。目前全世界有3億多人患上抑鬱症,我國抑鬱症患者數量也非常龐大。而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正在隱藏自己的病情。很多人在家人或朋友自殺後,無比悲傷地痛哭詢問:他/她看起來好好的啊,為什麼會想不開呢?
  • 哪些症狀可能患上選擇性緘默症
    14歲的兵兵和媽媽、弟弟一起居住在廣州市白雲區紅星村,從去年中秋開始,他突然開始不說話,不肯跟他人包括媽媽接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模仿弟弟,吃飯、洗澡、睡覺甚至上廁所……白雲心理醫院診斷他為「緘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