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暫停進口澳國原木,自封的美國「副警長」付出高昂代價

2020-12-25 火星方陣

文/行走斯圖卡

現在澳大利亞的商人們最怕聽到的消息,就是中國又有可能限制從澳大利亞進口某種商品,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可謂是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小麥、煤炭、葡萄酒,等等,此前還有媒體炒作說中國可能要對7大類商品進行限制,儘管這個瓜暫時還沒有落地,但是中國確實增加了新的限制項目:澳大利亞的原木。

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消息,在上個月暫停從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進口原木後,11月11日,中國又宣布暫停從維多利亞州進口原木,對此澳大利亞媒體宣稱是中澳之間緊張關係的最新升級,澳大利亞工會也著急了,副主席布拉德·科茨表示,如果這個情況延續到明年,將會有大量工人失業,他還指責澳大利亞政府的糟糕表現導致了這個局面。

但是更多的消息顯示,澳大利亞這次親手把刀遞給了中國。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農業部長利特爾普勞德承認,出口的原木中發現有一種叫樹皮甲蟲的害蟲,此前在昆士蘭州出口的原木也發現了這些害蟲,而且這些害蟲不少來自於在夏季森林大火中燒毀的原木。

有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夏季的大火讓澳大利亞損失慘重,一些商人為了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把部分表面過火的樹木回收後打包成木材,但是這種木材由於表面碳化,無法做到徹底殺蟲,但是他們依舊選擇向中國出口這些攜帶「入侵物種活物」的木材,因此無論中澳關係好壞,這樣的貿易必須叫停。

眼下中澳關係是這樣的局面,澳大利亞又主動遞上來一把刀,中國不捅下去也對不起他們,不管有沒有這次原木出口風波,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澳「政冷經冷」似乎已經是註定的局面。

香港《亞洲時報》前兩天刊發評論文章稱,澳大利亞正在被自己的對華政策弄得焦頭爛額,選擇與北京玩火,結果可想而知。文章寫道,中國對澳投資已連續第三年下降,煤炭禁令可能會讓澳每年損失150億澳元,這個國家發現,自封的美國「副警長」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其中就包括30多年來首次經濟衰退。文章最後警告說,如果澳大利亞不能審視自己的行為,最終的損失將一場慘重。

說句實在的,澳大利亞政府的行為,可以加入「人類迷惑行為大賞」,澳大利亞經濟嚴重依賴中國市場,每年對華出口的貿易順差,比第二名到第五名加起來的總和還多,多少澳大利亞人要靠中國吃飯,但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的態度之惡劣,不禁讓人想借用一句當年美國人對某公知說的話:「你不能撕咬餵養你的手」。

想來想去,只有「骨子裡的傲慢」和「極度自卑」這兩種矛盾的心態,才會導致眼下澳大利亞政府不正常的思維方式,當年前總理特恩布爾曾用漢語向中國喊話,「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現在我們發現,澳大利亞哪裡站起來過?一直向美國跪著呢!

從澳大利亞商業、工會,到農業部長、經貿部長的反應,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敲打已經呈現出效果,但是總理莫裡森似乎依舊在嘴硬,他跟拜登的通話中依舊大談美澳合作,強調美澳的同盟關係,他或許是想借美國的力量在貿易問題上逼中國讓步,但是美國需要為澳大利亞付出那麼多嗎?這個國家,遠在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邊緣地區,攀親戚攀不過印度,比諂媚比不過日本,澳大利亞還是勸你善良一點,中國還沒有在進出口貨物上真正地玩「極限施壓」,否則澳大利亞的日子可比現在要難過多了!

相關焦點

  • 自封「美國副警長」,澳大利亞激怒中國,反噬自己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1月4日文章,原題:澳大利亞被自己的反華政策燒痛了澳大利亞發現,成為自封的美國「副警長」要付出高昂代價。具體說來,是付出經濟代價。澳大利亞經濟30多年來首次陷入衰退。誠然,這主要與新冠疫情有關。但毫無疑問,中國對澳出口產品的限制令澳經濟雪上加霜。
  • 激怒中國 引火燒身 港媒:澳大利亞成為自封的美國「副警長」付出...
    ,澳國媒體各種對華抹黑各種編造捏造,更是令人側目…… 總之,陸克文總理時代的中澳正常關係,驟然翻篇。 2、 5月12日,我們發言人證實,因連續發現澳大利亞個別企業多批次輸華牛肉產品,存在違反雙方主管部門共同確定的檢驗檢疫要求的情況,即日起暫停接受4家澳企業肉類產品的進口申報。根據外媒的數據,2019年,中國對澳牛肉的進口額達28.7億澳元。澳方數據顯示,2019年對華出口佔澳牛肉出口總額的24%。
  • 中國暫停進口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原木,澳工會急了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繼上月底中方暫停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原木進口之後,11月11日,中國海關總署又發布最新警示通報,因廈門、深圳海關又在進口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原木中截獲活的林木害蟲,決定暫停維多利亞州原木進口。 消息一出,有澳媒又開始藉機炒作,宣稱「中國對昆士蘭州的原木禁令已延伸至維多利亞州」,還稱這是中澳之間緊張關係的最新升級。
  • 當美國哈巴狗!澳對華挑釁付出慘重代價後,俄媒總結真是一針見血
    俄羅斯媒體也看不下去,直接把話搬到檯面上來,一針見血總結稱,澳大利亞對付中國之所以付出沉痛的代價,是因為充當美國哈巴狗的原因。據環球網12月17日報導,「今日俄羅斯」當日發表題為「與中國打交道時充當山姆大叔的哈巴狗,澳大利亞付出慘痛代價」的文章。稱目前中國已經受夠了澳大利亞兩面派和挑釁。
  • 中國殺雞儆猴?澳媒:澳大利亞就是那隻被宰的雞
    路透社12月7日稱,中國當天起暫停受理澳洲Meramist Pty Ltd公司啟運的輸華牛肉產品進口申報,未提供理由。此前,中國已經暫停多家澳洲牛肉生產企業的進口,原因包括標識和健康證等問題。除了牛肉製品外,中方還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和紅酒加徵關稅,同時停止了澳大利亞海鮮、木材和煤炭的進口。
  • 澳前外長:澳過分扮演美國「副警長」角色,跟風傷害中國
    部分專家呼籲妥善處理澳中關係針對近年來頻頻捲入輿論風波的澳中關係,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日前公開表示,希望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目標是讓兩國「愉快共存」。此外,莫裡森還呼籲中美兩國「減少敵對」,並表示澳大利亞不想被迫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作出「非此即彼的二元選擇」。
  • 俄媒:當美國哈巴狗,澳付出慘重代價
    「今日俄羅斯」網站12月15日文章,原題:與中國打交道時充當山姆大叔的哈巴狗,澳大利亞付出慘重代價 看起來,中國已經受夠了澳大利亞的兩面派和挑釁。北京已採取舉措抑制澳大利亞的一些主要商品,如葡萄酒、大麥、漁業和木材的(對華)貿易。
  • 中國暫停進口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西澳大利亞州原木
    千龍網訊  因在進口澳大利亞原木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2020年10月31日、11月11日和12月3日,海關總署發布警示通報和通知暫停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維多利亞州、塔斯馬尼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原木進口。
  • 美國天然氣在中國出局後,美元或將繼續付出代價,正拆東牆補西牆
    歐盟主席容克在9月份時說到:「現在歐洲每年進口大約3000億歐元的能源,其中80%都是用美元結帳,但荒唐的是其中只有2%的能源是直接從美國進口的,歐洲的公司購買歐洲的飛機還在用美元,歐洲人竟然被迫用美元購買自己的商品的情況是很"荒謬"的,而用美元支付所有能源帳單更是奇怪的。」
  • 澳打響反擊第一槍!日本壽司廠商大怒:反制中方跟我們有啥關係
    另外,澳大利亞頻頻給中企在澳投資設卡,對中國5G技術瘋狂「開火」, 原本已與華為協同制定了在澳5G網絡發展計劃,然澳大利亞卻以「國家安全」說事,將中國華為5G技術排除在外。澳大利亞一方面希望將「中國牌」打得叮噹作響,以吸引美國的關注,獻媚於美國;一方面又希望在外貿上從中國身上撈好處,佔盡中國市場的便宜。這種「貪得無厭」的想法顯得荒誕不經。
  • 想和美國籤訂合作?高孔廉喊話蔡英文,美國一定會付出代價
    民進黨當局在近日公開宣布,將開放對於美國豬肉的進口限制,這樣做法,在島內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蔡英文這樣的做法是希望和美國之間,達成更為緊密的經濟貿易聯繫,所以才在這個時候拋出了好處。在美國大選之前,如果臺灣和美國達成合作的話,那麼,這對於川普本人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支撐。因為川普需要政績拉高自己在國內的支持率,民進黨當局似乎有站臺川普的意思。
  • 澳資源行業專家:中國應尋找澳大利亞以外鐵礦石來源,以達到供應...
    此前在對華貿易問題上頻頻受阻的澳方,竟有人藉機嘲諷中國,還有人更是提議對輸華鐵礦石加徵1%的關稅,宣稱要讓中國「付出代價」。當地時間12月15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關注到了相關行業動向,並援引業內分析人士的觀點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文章認為,中國現階段對澳鐵礦石嚴重依賴,應開始謀劃鐵礦石的供應多樣化。而事實上,中國也正在進行這樣的布局。
  • 中方是否會用經濟手段處理同加、澳等國關係?駐加拿大大使:中國...
    在加方看來,由於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批評中國的內外政策以及中國人參與澳內外事務,因此中國用經貿手段對莫裡森政府表達不滿。這讓我們想到,在孟晚舟被拘捕後,中國除了拘捕兩名加公民外,也通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對加方表達不滿。運用經濟手段是否會成為中國外交政策包括處理同加、澳等國關係的一部分?叢大使:中國致力於互利共贏合作,重視同各國發展經貿關係。
  • 美國終於付出代價!霸道收取保護費被拒,反要承擔千億賠償
    任何國家只要做出不利於美國發展的事情,總會受到美國各方面的打擊。但是,現在的美國已經很難做到每件事都稱心如意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美國的行為表達不滿。 但是,國與國之間圍繞的還是利益問題,若兩國的利益難以滿足,友好關係很容易被擊垮。美韓最近的關係就遭到了打擊,很是緊張。其中主要原因就在於駐韓美軍的軍費上。 美國經常派兵駐紮在別國的土地,美名其曰是保護該國不受幹擾。但實際情況卻是藉機了解各國地形以及該國的軍事實力,從而提高美軍的軍事實力。
  • 蔡英文登上美國雜誌封面,「臺獨」與有榮焉,終將付出沉痛的代價
    日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但是對臺灣地區的民眾來說這真的是一種榮譽嗎?臺灣中時刊載政治評論者周勇夫的文章,文章稱,蔡英文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面,「臺獨」與有榮焉,不過是臺當局的行為對美國的利益是有好處的,符合美國的利益。
  • 澳葡萄酒從中國市場消失後,除法國外,又有兩個國家想補這個空缺
    而針對澳大利亞不友好的行為,我們理所應當讓其付出一定的代價,中澳貿易合作的斷層就是對澳最好的教訓。按道理來說雙方貿易合作破裂,對兩國都有一定的損害,但在此次與澳大利亞合作斷層之後,我國不僅沒受到影響,還發現了「新大陸」,對於澳大利亞從我國空出來的市場,多個國家虎視眈眈,隨時準備補位。
  • 我國成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補原木缺口仍需靠進口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和第一大木材進口國,年消耗量近5億立方米,然而我國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木材進口量超過全球貿易量的1/3,對外依存度接近50%。 據中國木材與木製品流通協會謝滿華博士介紹,2013年我國共進口木材(原木+鋸材)7916.45萬立方米(折合原木材積),同比增長17.99%。
  • 又一農產品被禁止入關,澳大麥再遭重創,貿易部長指責中國太過分
    前一段時間,中澳兩國在貿易問題上產生了不小的爭執,中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採取常規的反傾銷措施被澳媒稱之為制裁,澳大利亞政府甚至將事情鬧到了WTO,試圖威嚇中國。最近一段時間,中澳兩國的貿易矛盾似乎處於一個相對平靜的狀態,但澳大利亞媒體又曝出新消息:又有澳大利亞產品被禁止進入中國了。
  • 「抗中」代價過高,蔡英文還有錢嗎?
    導讀:據了解,民進黨當局表示將在明年元旦期間開始進口美國的瘦肉精豬肉,對於這樣一件損害民眾利益以及臺灣經濟的事情,臺灣在野黨表示強烈反對,目前還在激烈的抗爭之中。其實一直以來民進黨當局都非常有野心,與美國之間的密切合作,是希望美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之後能夠協助臺灣加入,而臺灣加入這個組織的目的則是為了與大陸抗衡。11月份,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亞太國家籤署了RCEP,自貿區經濟總量達26兆美元,涵蓋約22億人口,佔全球GDP、人口、貿易總額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