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爸稱「鷹式教育」底線是不傷生命不毀心靈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何烈勝

  男,43歲,南京某企業負責人。除夕旅美期間,他讓只有4歲大的孩子多多在-13℃的暴雪中帶著哭腔裸跑5分多鐘。視頻傳上網絡後,引發網友關注。何烈勝將之解讀為「鷹式」極限教育,人們也把他與「虎媽」、「狼爸」相提並論,稱其為「鷹爸」。有網友稱「鷹式教育」太過殘酷,教育應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何烈勝則表示,「鷹式教育」有現實考慮,它不是體罰教育,可以彌補現有教育模式之不足。

  2月7日晚上7點,何烈勝的家人已經吃過晚飯,但桌上的飯菜依舊沒有收拾。他們在等何烈勝接受一個又一個採訪。

  本地的,外省的,甚至境外的,何烈勝已經不記得到底接受了多少次採訪,他倒是反過來問記者:「按你們的經驗,這事兒什麼時候能完啊?」

  飯都沒法兒按時吃,就更不用說上班了。「當初就是發給朋友們的娛樂之舉,不想卻遇到如此大的反響,我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

  生活節奏被完全打亂,何烈勝坦言,最近比較煩。但是,他依然客客氣氣地面對每一個來訪者。理由是,如果因為「裸跑弟」而引發人們對教育方式的討論和反思,即便被人罵也不後悔。

  如果不殘忍,如果不心狠,我救不了多多。你說一個骨折的人,要麼讓他天天躺在床上吃吃喝喝,要麼讓他咬著牙做一些訓練,哪個好?我們現在這種「溫室教育」、「草莓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我要建立一個站在它們對立面的教育模式,提倡老鷹式的愛,不要母雞式的愛。

  ——「鷹爸」何烈勝

  鷹式教育

  「溫室教育」對孩子沒好處

  瀟湘晨報:我們在視頻中看到,多多在雪裡,不停地哭,也讓你抱他,但你沒有。當時難道不心疼?

  何烈勝:作為家長,有哪一個不心疼自己的孩子?我40歲才有多多,說我當時不心疼是不可能的。但是,讓我去抱他,絕對不可能。他從小就接受各種訓練,遊泳啊輪滑啊爬山啊,都會哭,我已經司空見慣。

  瀟湘晨報:教育的方式有多種,一定要用這種方式嗎?

  何烈勝:我必須救多多!我就是不服氣,誰說我的孩子就是腦癱啊?(多多是早產兒,出生時伴有多種併發症,醫生曾告訴何烈勝,孩子未來有可能腦癱痴呆)我相信,通過鍛鍊、營養等方式,我能夠讓他恢復健康,但這些措施越早越好,所以他從醫院出來後我就訓練他。比如遊泳,最開始是三十幾度,然後逐漸降水溫,一次降一度,一直降到25度。用這種受寒方法,刺激他的機能恢復。

  瀟湘晨報:這就是你所說的「鷹式教育」?

  何烈勝:什麼是鷹式教育?我的理解,當小鷹學習飛翔的時候,老鷹會把小鷹從山崖推下去,在小鷹墜入山谷的過程中,也許只有20秒,但為了活下去,它必須拼命地拍翅膀,就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小鷹學會了飛翔。

  瀟湘晨報:用一種極端的環境去逼迫孩子發揮潛能,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鷹式教育?

  何烈勝:歐陽鋒把楊過關進一個黑屋裡,楊過看到好多綠光,結果發現都是野狼。這時候他只有兩個選擇:被狼吃掉,或是和狼搏鬥。那天多多出門後是回不去的,因為那個門只能出、不能進。那麼,他出去後,要麼挨凍,要麼跑起來。

  瀟湘晨報:很多家長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在實際操作中下不去手。是什麼原因,讓你有這樣強硬的動力?

  何烈勝:如果不殘忍,如果不心狠,我救不了多多。你說一個骨折的人,要麼讓他天天躺在床上吃吃喝喝,要麼讓他咬著牙做一些訓練,哪個好?我們現在這種「溫室教育」、「草莓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我要建立一個站在它們對立面的教育模式,提倡老鷹式的愛,不要母雞式的愛。

  虎媽狼爸

  打是強制、缺乏人性的做法

  瀟湘晨報:有不少網友批評你,指責你的殘忍,你怎麼看?

  何烈勝:網友對我的批評,我接受,但我會堅持我的做法。有人說,你怎麼不跟孩子一起裸跑,我就告訴他,馬俊仁有必要跟王軍霞一起長跑嗎?他只提供科學的方法和堅定的執行。不過,我很樂於看到大家的討論。沒有爭議,哪來的思想撞擊,沒有思想撞擊,哪有前進的步伐?

  瀟湘晨報:現在,你已經和虎媽、狼爸並列而論了。

  何烈勝:我們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對孩子的愛。但對他們的方法,我有異議——為什麼一定要打呢?那是一種強制的、缺乏人性的做法。我們完全可以有更先進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我覺得我以後會找狼爸聊一聊。

  瀟湘晨報:不體罰,是你和狼爸、虎媽的區別?

  何烈勝:鷹式教育是建立在溝通、協商和興趣基礎之上的教育模式,這與他們有很大不同。像那天出去前我就問多多,「爸爸帶你出去裸跑好不好」、「外面天氣會很冷,你怕不怕」,在得到他同意後,再在室內做了半小時熱身才出門的。另外,年齡對象也不一樣。他們針對的是青少年,我針對的是嬰幼兒。

  瀟湘晨報:你反對打罵,但是鷹式教育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打,只是無形的。

  何烈勝:沒錯,從某種角度說,我們就是一致的,他們是用有形的巴掌,我是在用無形的環境,讓環境去打,而不是具體的東西。比如叫孩子起床,我會分為六步:先是放音樂,再是開燈,接下來問他起不起,如果不起我就用溫毛巾拍他的臉,依然無效就把他抱起來,並告訴他「可以在爸爸懷裡睡一會兒,但爸爸要把你放地上了啊」,只要把他放地上,那就醒了。

  瀟湘晨報:「小皇帝」、「小公主」的現象似乎愈演愈烈,很多家長溺愛孩子,你怎麼看?

  何烈勝:說句挨罵的話,我認為,溺愛孩子就是自私的表現。很多家長無非這樣想,現在對孩子好,將來老有所養。我無所謂,我不指望他孝順我,他被一個老頭子牽絆著也不好。小時候,孩子套著父母,老了,父母套住孩子,這有什麼好?

  自身經歷

  「我更感恩那些對我嚴厲的人」

  瀟湘晨報:聽說現在多多上學是乘公交車。但他上的御水灣小學是貴族學校,上學的孩子都是車接車送。你這樣做,是刻意另類嗎?

  何烈勝:從家走到公交站,800米,然後八站路,再下車走1000米,一天一個來回就是3.6公裡。第一,還是鍛鍊身體。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不能讓他從小就有特別的優越感。我們比的是成績,比的是情商,不是比誰更有錢。

  瀟湘晨報:你的父親對你是不是也很嚴厲?

  何烈勝:就這個來說,我對爸爸還有點想法。

  瀟湘晨報:是因為爸爸對你並不嚴格?

  何烈勝:現在回頭來想,我更感恩於那些對我嚴厲的人,像我的姑爺爺,那時候逼著我寫毛筆字,我是很煩很煩的。但現在就會懂得,教育就是嚴格的愛,真嚴格是大愛。我有兩個老師,一個老師人特好,不管我們上課怎麼鬧,他都是一個人在臺上講,還有學生趁他轉過頭去用粉筆頭砸他,這也不理。我們當時覺得這個老師好,但現在看來,我最多認為,他是我老師,很和善,但對學生不負責。相反,我現在很感激當時一個特別嚴厲的老師。

  瀟湘晨報: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前者是學校教育,後者則更依靠家庭支持。你是否也是這樣認為?

  何烈勝: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還有,識萬種人。

  瀟湘晨報:識萬種人?怎麼講?

  何烈勝:就是情商的訓練了。像劉備,書讀得不多,路也是後來才走的,但他得人心。

  瀟湘晨報:多多這麼小,怎麼在這方面培訓?

  何烈勝:他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給他留作業,每天給班裡的小朋友一份禮物,可能是糖果、可能是花生、可能是口香糖,每天都給,班裡一共25個小朋友。通過分享這種方式,他人緣非常好。

  再比如今年他在美國過農曆生日。美國很有意思,不是別人送你禮物,而是你送別人禮物。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與人分享快樂,情商得到訓練。

  瀟湘晨報:情商比文化課重要嗎?

  何烈勝:當然。不過德商更重要,仁義禮智信。一個人的思想如果壞掉了,就像一個火車頭壞掉,那後面的車廂就都毀了。

  鷹式底線

  「不傷害生命不摧毀心靈」

  瀟湘晨報:在中國,文化成績是很多家長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如果孩子的文化課成績不好,很多家長接受不了。

  何烈勝:鷹式教育也包含對文化課成績的要求。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它的弊病,我要用鷹式教育彌補不足,但孩子的文化成績是需要的。我想多多的話,10歲就能進清華,如果他還願意繼續念書,那就18歲之前把碩士博士都念完吧。

  瀟湘晨報:你這是隨口一說,還是一個認真的表述?

  何烈勝:認真的。我覺得鷹式教育完全可以實現這點。現在的教育對多多來說綽綽有餘。他今年4歲,但和比他年紀大一倍的小朋友在一起學習,完全沒問題,而且他是直接進入一年級下學期。

  瀟湘晨報:你對鷹式教育和多多都如此自信,那有沒有注意到,多多在學習上也有吃力的地方?

  何烈勝:有,確實也有。比如語文方面,儘管他識字3000個,但在文字的書寫筆畫上還有困難;再就是數學,他掌握的是10以內算術,現在學習的是20以內算術。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我敢這樣說,一個禮拜之內,都能解決。

  瀟湘晨報:如此說來,鷹式教育不單單是裸跑那麼簡單,它也包含著其他訓練在裡面?

  何烈勝:我在日本親眼看到幼兒園的小孩子,穿著小褲頭在雪地裡跑。在韓國,小朋友拿著木劍相互戳。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需要從小訓練。當然,這只是鷹式教育的一部分,我推崇「十商」教育。

  瀟湘晨報:你好像特別喜歡帶多多爬山。

  何烈勝:對,登山是一種運動傷害較少的項目,也很能鍛鍊人的意志品質。今年我都想好了,五嶽要帶他去爬,還有就是日本韓國的最高峰,再就是今年7月或是明年2月,去爬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

  瀟湘晨報:4歲小孩登吉力馬札羅山,會不會太誇張?

  何烈勝:一個健康的成人,進吉力馬札羅大概需要4天,多多小,我們就多算點時間,反正又不比賽。8天行不行?12天行不行?不求速度。

  瀟湘晨報:鷹式教育有底線嗎?

  何烈勝:不傷害生命,不摧毀心靈,不要強制。(瀟湘晨報 範思鼎)

相關焦點

  • 對話爭議鷹爸:鷹式教育,誰不用誰傻
    比起多多,站在他後面的父親「鷹爸」何烈勝的爭議顯然更多。他這樣解釋「鷹式教育」: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就會狠心地把幼鷹趕下山崖。當幼鷹開始往谷底墜下時,它們就會拼命地拍打翅膀來阻止自己繼續下落,同時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領——飛翔。雖然鷹爸一直強調鷹式教育最重要的是殘酷的環境,以此來激發孩子的潛力。但網友說,殘酷的只是這位父親。
  • 「鷹式教育」引爭議 嚴格教育不等於「餓其體膚」
    「鷹式教育」引爭議 嚴格教育不等於「餓其體膚」   「鷹式教育」引起爭議,孩子不是家長私人財產——  嚴格教育不等於「餓其體膚」  近日武漢4歲男童王鼎森突然躥紅,因為他在社區徒步比賽中一口氣走完了18公裡,還將不少大人甩在後面。
  • 當年接受「鷹式教育」的小孩,曾3歲開始雪地裸跑,如今還好嗎?
    在這一系列的教育方法研究中,有一個人帶頭出擊,嘗試了一種「鷹式教育」。許多人可能不太懂什麼叫鷹式教育,老鷹之所以可以翱翔九天,在於它們的母親。幼鷹足夠大的時候便會被母鷹推落至懸崖,眾所周知,萬物皆有求生之能,這個時候如果幼鷹不努力拍打翅膀的話,就會被巖石撞擊而死。用生命來換取一生的飛翔,對於鷹來說,這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不能飛翔,那它的生命就失去了意義,而母鷹的做法,就是我們所謂的「鷹式教育」。
  • 孩子的優秀永遠沒有終點,「鷹式教育」也要因材施教,模仿需謹慎
    他們兄妹二人之所以有著超脫同齡人的「異秉」,得益於他們的爸爸何烈勝的「鷹式教育」。「鷹式教育」下長大的早產兒鷹式教育的名稱起源於一個童話故事: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就會狠心地把幼鷹趕下山崖,幼鷹往谷底墜下時,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飛翔的本領。
  • 11歲大專畢業,現狀讓網友唏噓:孩子毀了
    有的父母實行「放羊式西方教育」,秉持以孩子的天性為主,父母再加以支持引導;有的父母實行「嚴師出高徒」,認為只有對孩子進行武教才能成才。而「鷹式教育」就是嚴格信奉了後者,「鷹爸」何烈勝就是其典型代表。11歲大專畢業,現狀讓網友唏噓:孩子毀了3歲男孩在紐約的雪地中光著身子跑步,在當時的網上迅速引發了激烈的反應,網友們稱這個男孩子為「裸跑弟」。
  • 3歲雪地「裸跑」,那個曾經被「鷹式教育」的男孩咋樣了?
    ,這樣的教育也被稱為「鷹式教育」。他所經歷的教育就是「鷹式教育」,在升學的時候,他只考到了進入大專的分數,這樣的結果令很多人唏噓不已。不過,對於社會中絕大多數的「鷹爸」,「鷹媽」來說,自己對於孩子的嚴格要求,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有高學歷的。不過,在這樣的嚴苛到壓榨孩子的教育方式真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嗎?「鷹式教育」對於孩子有哪些不利影響?
  • 紅極全國的鷹式教育創始人如今娃成才了嗎?嚴厲教育要把好這個度
    而多多的爸爸,就是「鷹式教育」的創始人——曾被媒體廣泛報導的何烈勝。為何別的父母,在醫學的權威結論前,往往乖乖認命,而「鷹爸」何烈勝卻選擇了頑強抵抗?或許孟非的回答給出了答案:「偶知「鷹爸」就是何烈勝,他對「裸跑弟」多多的訓練,我並未多少驚訝,緣於知曉他創業的艱難經歷。不守傳統規則,擁有激情夢想,敢於實踐創新,是他的特點。理解了這點,就明白他的鷹式教育和他的創業歷程其實是一回事。
  • 新聞英語:「鷹爸」用英語怎麼說?
    在「虎媽狼爸」引爆家庭教育之爭後,「鷹爸」又橫空出世。近日,網上一段「裸跑弟」的視頻,就引發了網友關注:除夕清晨,一名來自南京跟隨父母到美國旅行的4歲男童,在紐約-13℃的暴雪中裸跑。網民對此教育方式褒貶不一。
  • 3歲雪地「裸跑」,那個被「鷹式教育」的男孩,後來怎樣了?
    而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他們內心深處支持的就是:鷹式教育能夠把這種教育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這其中就有何宜德同學的父母。來自江蘇南京的何宜德,在父母「鷹式教育」中,究竟有多厲害,我們來看一看,他的簡歷。然而,何宜德u的父親卻不認為自己的教育有何不妥,反而按部就班地用自己覺得很精英的方式,繼續培養自己的兒子。正是在「鷹爸」式教育下,何宜德的體能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極限。於是就有了那個耀眼的簡歷,簡直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 「裸跑弟」11歲就大學畢業:「鷹式教育」的成功能否批量生產?
    他4歲就獨自一人駕駛帆船出海、登上富士山,5歲就開飛機上天,6歲給50多國元首寫信,7歲出版自傳,8歲和父親徒步"死亡之海"羅布泊,9歲時比同齡人早三年小學畢業,獲得多項機器人世界冠軍……"裸跑弟"獲得這樣的"成就"少不了他爸爸何烈勝對他的教育。他爸爸是位教師,給孩子特定了這樣的教育方式,甚至為孩子辦了"鷹爸公學"自學初高中課程。
  • 何烈勝"鷹爸"公學被停業:曾讓4歲兒子雪地裡裸跑 稱體罰合理
    何烈勝"鷹爸"公學被停業:曾讓4歲兒子雪地裡裸跑 稱體罰合理  今年5月初,一篇《逃離鷹爸》的文章,讓鷹爸何烈勝再次受到輿論的關注。  文章講述了兩個學生因不滿在鷹爸公學中受到的各種殘酷對待,兩次從公學逃跑又被再次送到公學的故事,鷹爸公學被描述為一個類似豫章書院一樣遵從叢林法則的地方。
  • 5歲開飛機、8歲考南大……「鷹式教育」的成功能否批量生產?
    (網絡圖)  五年來,逐漸淡出網絡的何烈勝,除了對兒子多多繼續實施他的鷹式教育外,還與人一起開辦了學堂——鷹爸公學,致力於將這一另類的「素質教育」複製到更多孩子身上。安慰、鼓勵的職責更多落在老師和多多媽身上,至於鷹爸,「他希望在兒子面前維持威嚴」,老師說。尚未成為父親之前,何烈勝當過十多年物理老師,後來又下海經商,「教育跟生意都做過了」,就是沒有具體想過,有了孩子要怎麼教育。直到40歲,多多出現在他的生命裡。多多是早產兒,並伴有多種心腦病症,被醫生基本判定腦癱。「當時就覺得孩子有病,那就治。」
  • 還記得那個被「鷹式教育」的孩子嗎?3歲雪地裸跑,現狀卻很唏噓
    這句話也被用到了教育上,被稱作「挫折教育」,曾有一位「鷹爸」就是如此。這位「鷹爸」的教育就是典型的挫折教育,但很多人將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稱作「鷹式教育」。孩子從小患病父親想要救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有人質疑:這麼小的孩子用這麼嚴格的方式教育是否不妥?但何爸爸還是堅持自己,在他的教育下,兒子一次次突破極限。如今孩子長大,並沒有那麼優秀,童年的快樂沒體會到,高考也只達到大專的分數線,但爸爸卻說想讓孩子繼續回去念初中,在爸爸滿意的「鷹式教育」下,孩子被教成這樣,不免令人唏噓。
  • 零下13度裸跑,5歲開飛機,11歲南京大學畢業,鷹式教育成功了嗎
    現在的教育已經不再像當初一樣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了,而是開始注重孩子的內心發展,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教育方式的進步,但是仍然有這樣的家長,他們用一種極端的方式教育孩子,想讓他們成為人上人,我們通常把它們稱之為「虎媽」、「狼爸」、「鷹爸」。
  • 鷹爸訓練5歲兒開飛機 座位墊兩塊泡沫才夠得到
    這個質疑不是說打飛機的網友沒出息,也不是說多多太有出息,而是說多多的父親教育多多的方法。多多父親何烈勝,就是那位去年大年初一,在美國紐約雪地裸跑而遠近聞名的父子。因為他的育兒方法被大家稱作"鷹爸"。如今這個小朋友不但在雪地裡面"裸跑",已經會開飛機,他才五歲半,如果有統計的話,他是不是最年輕的直升飛機駕駛員呢?這麼小就開直升飛機,是否合法、合規?
  • 3歲雪地"裸跑"11歲南京大學畢業,何宜德對"鷹爸"的評價令人深思
    」對兒子何宜德採用的是自己獨有「鷹式教育」,在他的教育下,何宜德3歲雪地&34;、5歲開飛機、11歲南京大學畢業。」教育的成功,但是何宜德對此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他對「鷹爸」的評價令人深思。」的教育下完成了很多不肯完成的事。
  • 3歲被「鷹爸」逼雪地裡裸跑,11歲考上大學的男孩,如今怎樣了
    ,因為在自己本該學習的年代,卻因為缺少好的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看著如此小的孩子,在這麼低溫的環境下,身上不著絲屢,全身都被凍的通紅,很多為人父母都紛紛表示心疼不已。在緊迫的學習過程中,何宜徳11歲就考取了大學專科,提早地進入到了這個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環境。何爸爸這樣的「鷹式教育」,本想著對孩子的身體進行最大限度的開發,但卻也損傷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發展。
  • 「裸跑弟」超級簡歷再受質疑 「鷹爸」:兒子15歲前沒進世界前五...
    何烈勝將對兒子的這種教育方式稱之「鷹式教育」。一時間,視頻熱傳,爭議不絕。4歲的何宜德在大雪紛飛的街頭「裸奔」引發質疑 《新聞晚報》報導截圖但這並未讓何烈勝停下腳步,反而愈加「發揚光大」。2016年他創辦了「鷹爸公學」。
  • 中國家長式造神:別讓學二代毀了教育公平
    他的背後,是一整套商業化運作,還以此開了個教育培訓機構--「鷹爸公學」,信奉不打不成器,以嚴格的手段對一些「問題學生」。令人深思的是,還有不少爸媽認同、慕名而來。不得不令人疑惑,鷹爸打造孩子這樣的簡歷,是否就是為了利益,想讓孩子神童的名聲宣傳出去,更多人才會紛紛慕名前來。現在的教育,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 哪種爸爸的教育方式最好?「狼爸、鷹爸、兔爸」都比「沒爸」好
    當今社會,教育孩子的方式成為當代父母最有爭議的話題,現在家庭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小寶貝,不能打,不能罵。管的嚴厲怕孩子內向,管的松又怕教不出好孩子,中間的這個度的確不好把握。「狼爸、鷹爸、兔爸」是三種反差極大的教育方式,今天大家一起來討論下哪種爸爸的教育方式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