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優秀永遠沒有終點,「鷹式教育」也要因材施教,模仿需謹慎

2020-12-11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2歲,登攀高山;3歲,雪地裸跑;4歲,參加國際帆船比賽;5歲,開飛機;6歲,寫自傳;7歲,徒步穿越羅布泊;8歲,考上大學;11歲,已經打破了11項世界紀錄。

看到一個孩子有這樣的履歷,相信很多家長都會不淡定,心裡會想:這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怎麼把孩子培養得如此優秀?

在最近一期的《育兒大作戰中》,11歲的何宜德,再次引起了眾多觀眾的關注。他小名多多,因曾經在雪地裡裸跑,得以「裸跑弟」的外號。他還有個妹妹叫何宜靜。

他們兄妹二人之所以有著超脫同齡人的「異秉」,得益於他們的爸爸何烈勝的「鷹式教育」

「鷹式教育」下長大的早產兒

鷹式教育的名稱起源於一個童話故事: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就會狠心地把幼鷹趕下山崖,幼鷹往谷底墜下時,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飛翔的本領。

鷹式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通過極端手段對孩子進行逼迫,從而激發孩子潛能。具體表現為極端體能訓練和體商、智商、德商、情商、膽商、逆商、心商、靈商、志商、財商等十商訓練。

2008年,一個僅有3斤8兩重的早產兒來到人世,醫生判定,他將是一個腦癱患兒。孩子父親「不服這口氣」,於是,他成為了「鷹爸」。在父親何烈勝殘酷的鷹式教育下,兒子多多不僅沒有腦癱,而且長成了人人稱讚的天才兒童。

多多從保溫箱裡抱出來的第十天開始,無論寒暑,父母都堅持給他遊泳,水溫始終控制在恆溫25℃。從出生6個月開始,每天學習訓練就長達8個小時。

在兩歲時,就經常跟著父親一起爬紫金山,並自己堅持爬到山頂。鷹爸每天還堅持陪多多進行其他訓練,比如每天3公裡快走慢跑訓練,爬繩蕩橋,練習滑輪車、踏板車、自行車,這中間還穿插了給孩子報名各種訓練班,例如進行武術、跆拳道、街舞訓練。

經過三年多的「極限訓練」,四歲的多多已經完全看不出早產兒的痕跡,並且在很多方面都要優於同齡兒童。

「鷹爸」對鷹式教育的總結是:小鷹只有被扔下山崖時,才能夠飛得更遠,置之死地而後生。只有在逼迫的前提下,孩子的潛能才能發揮出來。

「鷹式教育」到底好不好,能不能複製效仿?

每一種教育方式都沒有絕對的好壞,適合的就是好的。對於多多來說,鷹爸的教育還是有可取之處和值得借鑑的地方的。

我們看到現在11歲的多多,並沒有因為早產而輸於同齡孩子,相反,現在的他身體健康素質遠遠好於同齡孩子。同時也在訓練中學會了吃苦耐勞、變得有責任感、有擔當、抗壓能力也非常好。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鷹爸所有的行為和決定都是處於對孩子的一份愛,這一點真的很讓人動容。多多也在節目中表示:「非常感謝爸爸,如果不是爸爸對我的各種訓練、教育,我也成不了今天的樣子,我愛爸爸。」

很多父母看到鷹爸對多多的教育成功了,就紛紛直接效仿。但其實,簡單直接的「拿來主義」並不好用。曾有家長模仿「鷹式教育」,沒堅持多久便以失敗告終。

首先,就寒冬裸跑、孤身玩帆船、高空飛機的項目來看,對一般成年人來說都是極限挑戰運動,更別說年齡幼小的孩子。「鷹爸」對多多的每一項運動,事先都進行嚴格訓練,許多家長卻很難也沒有條件堅持。

其次,家庭教育是極具個性的教育。每個家庭的實力、父母的性格、孩子的素質千差萬別,所採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應各有差異。就拿多多上小學、中學、大學,基本全是在家自學,自己看書、看網課這件事來說,真的不是一般孩子能做到的。

第三,鷹爸」十幾億的家產、嚴格的訓練計劃、數年摸索的經驗可不是輕易能夠模仿來的。況且這裸跑、駕機的做法太過極端,任何時候安全都是最重要的,不要突破孩子的極限體能,如果真的出現意外的話,將無法彌補。

「鷹式教育」帶給我們的思考

缺失的童年,會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鷹爸給多多的規劃是12歲時準備讀研究生,只養育多多到14歲。

我們可以看到多多的童年一直都在鷹爸的規劃和監督之下度過的,他沒有睡懶覺的時間、沒有體會和同齡孩子一起在課間玩耍嬉戲的機會、沒有自己隨意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

鷹爸通過嚴酷的訓練,給多多了一個成長的捷徑,使多多在十年內就成為了普通孩子可能花20年也不一定能達到的樣子。這個樣子到底是鷹爸想要多多成為的樣子,還是多多真心想成為的樣子?

童年、青春本就是一些可以是以肆意揮霍的時間,青春就是可以跟小夥伴一起做傻事,有犯錯的機會。而這些多多都沒有。會不會有一天,多多會要重新過小時候少過的那段經歷?這些問題也許要等多多長大了,他自己才會知道。

因材施教最重要

多多的成功只能算是一個特例。每一個孩子都不同,適合多多的教育方法不一定就適合大多數孩子。

每個孩子的天性、稟賦不同。有些孩子可能對音樂敏感,而有些孩子對語言敏感;有些孩子的記憶能力比較好,而有些孩子的觀察能力比較強,有的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強。每個孩子在不同的領域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如果我們試圖把朗朗培養成一個運動員,或者把愛因斯坦培養成文學家,我們會發現這些努力最終是要失敗的。

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千萬不可隨意模仿。

當下社會太過追求速度和效率,很多「恨鐵不成鋼」的父母都希望能一下找到最佳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可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這件事真的急不得。

成績好就一定代表人生也是成功的嗎?

雖然現階段來看,11歲的多多在學業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績的確很了不起,但以後的人生路還很長,現在成績好,不代表以後的人生就一定成功,孩子的人生之路還很長。

其實,多多從小到大的生活都是被鷹爸規劃好的,多多只是被逼迫執行,而且,因為多多在小學二年級就小學畢業,所以,從小很少過集體生活,都是在家自學,那麼,多多以後長大走上社會,會不會有社交困擾?沒有了鷹爸的規劃,他能自己解決嗎?

孩子太聰明了,所有問題都能很容易的解決,可是,人生中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當有一天有問題不能解決時,孩子對自我的評價會出現一定的觸底反彈,到時候孩子能不能良好的應對也是個問題。

教育中有愛才會有效果

軍訓中,多多的妹妹何宜靜被鷹爸強制往鼻子、太陽穴上塗風油精。女兒哭著大喊:「不要塗」「辣」,孩子一度情緒失控。對此,鷹爸的解釋是,一是風油精可以防暑,二是女兒沒塗過,他想讓女兒感受一下。

相信用過風油精的人都知道,那種辣和衝的感覺,成人都很難接受,更別提一個幾歲的孩子。

多多妹妹在採訪中說,爸爸對她很兇,經常打她和哥哥的屁股,她更喜歡媽媽,如果媽媽不在,她就會不開心,如果爸走的話,她三天都不想。

鷹式教育雖能夠讓孩子快速成長,達到大人的目標,但是孩子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長大後很容易會對人冷漠,結果就是一生不幸福。

想讓孩子日後有健全的人格,愛的教育是必需的,愛的教育能夠使人成熟。

我們大眾的教育觀和鷹爸的鷹式教育,其實沒有誰對誰錯,但孩子的優秀永遠沒有終點,當孩子完成這個目標後,一定還有更高的目標在等著。然而,在實現目標過程中,父母千萬不要錯過孩子中間過程的風景。

相關焦點

  • 曾經3歲被逼在雪地「裸跑」,接受鷹式教育的男孩,現狀如何?
    ,並且還會更加的健康,這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認為這個家長是在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虐待孩子,但這位家長並不被大家的批評所影響,繼續使用鷹式教育來對孩子教育,在孩子的今後成長中,這位家長還讓孩子在4歲學會了獨自使用帆船出海,在8歲的時候就能夠徒步穿越羅布泊,孩子每年都會挑戰學習很多大人都學不會的事情,這樣的孩子讓家長覺得非常的驕傲,認為孩子變得非常的優秀。
  • 「鷹式教育」下的孩子,不會比想像中優秀,反而會成為孩子的壓力
    小德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接受了所謂的「鷹式教育」:三歲起就開始遊冬泳,四歲跟著小張爬山,五歲開始,小張就帶他駕駛帆船在海上十四天。只能勉強上個大專,因為這樣的成績,小張失眠了一個星期,他覺得孩子沒有很好的教育到孩子。
  • 「裸跑弟」11歲就大學畢業:「鷹式教育」的成功能否批量生產?
    這樣的父親被大家熟知並被稱為"鷹爸",因為他稱自己像"鷹"一樣教育孩子,即他所說的"鷹式教育"。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優秀,不少家長就參加了鷹爸辦的"鷹爸公學",全國還有約5萬名家長有意嘗試這一教育模式。但是,"鷹式教育"真的適合所有孩子嗎?其他孩子又真的能在這樣教育方式下取得和"裸跑弟"一樣的成就嗎?固然是不能的。
  • 還記得那個被「鷹式教育」的孩子嗎?3歲雪地裸跑,現狀卻很唏噓
    這句話也被用到了教育上,被稱作「挫折教育」,曾有一位「鷹爸」就是如此。這位「鷹爸」的教育就是典型的挫折教育,但很多人將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稱作「鷹式教育」。如今孩子長大,並沒有那麼優秀,童年的快樂沒體會到,高考也只達到大專的分數線,但爸爸卻說想讓孩子繼續回去念初中,在爸爸滿意的「鷹式教育」下,孩子被教成這樣,不免令人唏噓。
  • 紅極全國的鷹式教育創始人如今娃成才了嗎?嚴厲教育要把好這個度
    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頑強抗爭的創業精神,才驅使他繼續在孩子身上上演「不拋棄,不放棄」的傳奇……「鷹式教育」無所不用其極?捨不得孩子吃苦,捨不得孩子受累,只要學習好,一切皆可妥協包辦,造成了當今幾億「小皇帝」、「小公主」。不難發現,「溫情教育」和「鷹式教育」堪稱兩個極端。
  • 3歲雪地「裸跑」,那個被「鷹式教育」的男孩,後來怎樣了?
    一對父母在教育上的好壞,最終結果都是由孩子來決定的。隨著教育的一再改革,我們對於當初習以為常的「棍棒式教育」,已經沒有那麼的肯定了。你要說,這些年來,孩子有多高興多喜歡,我覺得不盡然。正是因為自己的堅持和鷹式教育,才有如今的何宜德。在教育的領域裡,或許何爸爸的方法有點激進,有點沒人性,但他看到了效果,如今的兒子那麼優秀,難道不都是我的功勞嗎?但在今年的高考中,何宜德的分數隻得到了大專級別。這樣的反差,讓人覺得似乎這樣的教育,也沒有多優秀啊!
  • "賞識教育"讓孩子更優秀,家長要善"識"孩子潛能,因材施教
    ,就認為孩子沒有天賦。,這樣很容易限制孩子在某方面的能力,陶行知曾說: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於,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那些能夠被家長相信解放的孩子,在自己被激發的潛能裡能夠散發自己的光芒,看上去也會更加的優秀。
  • 「鷹式教育」引爭議 嚴格教育不等於「餓其體膚」
    「鷹式教育」引起爭議,孩子不是家長私人財產——  嚴格教育不等於「餓其體膚」  近日武漢4歲男童王鼎森突然躥紅,因為他在社區徒步比賽中一口氣走完了18公裡,還將不少大人甩在後面。不過,這樣的「鷹式教育」也在坊間引起了爭議——這是對孩子嚴格教育還是摧殘幼小身心。  寵有節制嚴要得法  從「虎媽」、「狼爸」到「鷹爸」,雖然教子方式十分極端,甚至帶有明顯的暴力和逼迫傾向,但卻並非一邊倒都是反對聲。比如,人民網曾推出《暴雪訓練兒子「裸跑」,極限教育方式咋看?》
  • 3歲雪地「裸跑」,那個曾經被「鷹式教育」的男孩咋樣了?
    ,這樣的教育也被稱為「鷹式教育」。1、傷害孩子的身心現在的教育,傷害孩子身體的暴力行為少了很多,但還沒有完全消失。很多「鷹爸」,「鷹媽」在沒有耐心的時候,還是會做出傷害孩子身體的行為。而且,「鷹式教育」中隨處可見無視孩子成長規律的舉動,讓孩子不規則的成長,對於孩子今後的身心帶來的傷害也是無法癒合的。
  • 鷹視教育:"寓教於樂" 推動教育趣味化 個性化
    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再次感受到用戶對知識和學習的強烈需求,也推動其開始反思,什麼才是一個教育機構立足並得以長遠發展的核心。面對當下發展現狀,鷹視教育向來認為,課程設計和學習方式的創新始終是重中之重,而過於花哨的網絡呈現或浮於表面的識記和模仿,難以行深致遠。
  • 當年接受「鷹式教育」的小孩,曾3歲開始雪地裸跑,如今還好嗎?
    ,這讓許多人父母花極大精力去模仿他人父母的方式,轉而嫁接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畢竟天下的父母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呢?在這一系列的教育方法研究中,有一個人帶頭出擊,嘗試了一種「鷹式教育」。許多人可能不太懂什麼叫鷹式教育,老鷹之所以可以翱翔九天,在於它們的母親。
  •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關鍵是因為沒有因材施教
    許多家長都希望他們的孩子在每門功課中都取得優秀的成績,然而事實上往往是事與願違,在家長們的嚴厲逼促下,孩子們的成績非但沒有提高,反而出現了厭學甚至逃學的情況,導致成績大大下滑,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我們來看一下吧。
  • 霍思燕和應採兒相反的育兒方式,孩子卻同樣優秀,因材施教很重要
    因材施教,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徵、思維想法等方式,採用更適用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具體來說,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會產生兩個方面的成長好處。因材施教的好處1、更適合孩子的個性特徵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夠對孩子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 「放養式教育」並不適用所有孩子,注意這3點,因材施教才有成效
    不少父母因為工作亦或是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沒有辦法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共同成長。所以有些父母採用了「放養式育兒」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自己尋找成長的方向,而他只提供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這種「放養式教育」,忽視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監督和引導作用,以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這會導致孩子在「放養」的過程中,漫無目的地成長,前路茫茫,他卻沒有方向。
  • 孔子式因材施教 是一種傷人的教育
    孔子的因材施教,屬於糾錯型、補短式。有毛病,改唄。缺啥,那就補啥唄。指出孩子的缺陷,說得他心悅誠服、努力彌補,作為教育者,很有為人師表的自豪感。做家長的,意識到孩子的劣勢,總忍不住充滿熱情地努力幫他彌補。是啊,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有明顯的劣勢和缺點。可是,這種補短式的因材施教,並不適合當下的時代。如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生的成績和成就,只能靠優勢取得,而非補起來的短板。孔子的教育,以培育「中庸」型人才為目標。
  • 最好的教育,就是為孩子「量身定製」的教育——因材施教
    教育如水,因勢利導變化萬千,而非一成不變。前者,孩子得其靈而秀之;後者,孩子因其禍而腐之。最好的教育,就是為孩子「量身定製」的教育——因材施教。這裡的「量身定製」並非是指教育要迎合孩子的「隨心所欲」、「任其自然」,而是說要因孩子的成長規律、認識特點、個性特質、興趣領域和學習能力進行的正確的引導啟發等教育,目的在於促成孩子未來實現自我教育。尤其是對家庭教育來說,這點對於孩子未來的而成長尤為關鍵。畢竟,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天職,最了解孩子的又是父母,因材施教責無旁貸。
  • 鷹爸稱「鷹式教育」底線是不傷生命不毀心靈
    除夕旅美期間,他讓只有4歲大的孩子多多在-13℃的暴雪中帶著哭腔裸跑5分多鐘。視頻傳上網絡後,引發網友關注。何烈勝將之解讀為「鷹式」極限教育,人們也把他與「虎媽」、「狼爸」相提並論,稱其為「鷹爸」。有網友稱「鷹式教育」太過殘酷,教育應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何烈勝則表示,「鷹式教育」有現實考慮,它不是體罰教育,可以彌補現有教育模式之不足。
  • 3歲雪地「裸跑」,那個被「鷹式教育」的男孩怎樣了?令人感慨
    ▼▼▼▼▼ 雖然我們如今並不提倡棍棒教育,但依然有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對孩子管教的非常嚴厲。 這和嚴師出高徒是一個道理,家長認為如果自己對孩子過於放縱,那麼肯定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 孩子不愛寫作業怎麼辦(因材施教篇)
    前幾天寫了幾期《孩子不愛寫作業怎麼辦》的文章,有朋友說,這些方法在你家娃身上管用,在我家孩身上壓根兒沒用,怎麼辦?確實,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何況是孩子?沒有兩個孩子是完全一樣的,哪怕是一母同胞的兩兄弟!如何讓孩子按時完成作業,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特點來想辦法,也就是因材施教。
  • 「因材施教」等於「精耕細作」,但多數孩子沒有條件享有
    客觀地說,英語老師以英語為主講課,可以提升英語氛圍,培養孩子的語感,對於英語成績好的學生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對於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來說,這種授課方式等於雪上加霜,更加難以聽明白了。其實,這個問題反映出來的正是目前學校難以實行「因材施教」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