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八股取士」,官場百科全書式小說《儒林外史》

2021-01-16 薩培喇談藝錄

《儒林外史》是清代文人吳敬梓寫的一部章回體小說,學者認為這部小說的藝術成就可以比肩文學名著《紅樓夢》。大家對這部小說有個共識,稱之為「官場百科全書式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8世紀中期,大概和《紅樓夢》出現在同一個時代。

吳敬梓出生於官宦世家,雖然稱不上世代簪纓,但也算衣食無憂。他青年時期參加過科舉考試,結果沒有上榜。中年時期依然追求功名卻鎩羽而歸,到了晚年有了晉身的機會,已經傷心至極。吳敬梓晚年生活貧寒,從一個生活優渥的貴公子,到年老貧賤事事哀的老頭,他的一生代表了很多讀書人的命運。他寫《儒林外史》就是反思科舉考試、八股文章對讀書人的迫害。經歷迫害的讀書人進入官場之後,往往會產生某種報復心理,促使他們顢頇昏聵,貪婪無恥。

《儒林外史》的內容從元朝開始寫起,一直寫到了明代文人。一個清朝人不寫本朝故事,是為了避免牽扯到「文字獄」。清朝的皇帝來自於關外,他在穩固統治的同時內心極其敏感多疑。體現文化方面,因言治罪,因文治罪屢見不鮮。故此吳敬梓在創作中,把時代背景放到從元末到明朝這段時期。雖然歷史背景變了,但書中的內容同樣可以放在清朝的背景之下。

提到《儒林外史》,必須要提及明清兩代科舉考試中的考題——八股文章。這是一種教條化、模式化的文體,絲毫不能考核出莘莘學子的能力。這樣的考題長期出現,僵化了讀書人的思想,讓大部分讀書人成了考試的工具。寫這種空洞文章的人,久而久之會變得迂腐不堪。《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他中舉之後甚至變得癲狂發瘋,就是深受這種「官樣文章」的迫害。這不是他一個人不幸,而是天下讀書人的不幸。吳敬梓在辛辣諷刺之餘,也提出了他的見解,這就是這部小說的現實意義。

吳敬梓深刻揭露了「八股取士」制度,辛辣批判那些欺下媚上的貪官汙吏。既然作為一部「官場百科全書式」的作品,書中出現了各種官員的形象。按照人物性格涵蓋了四中官員。第一種官員單純追求功名利祿。第二種官員欺世盜名。第三種官員虛情假意。最後一種官員看破官場黑暗,成為棟梁之才。也就是說,吳敬梓承認有好官,但大部分官員都是無能昏聵的。

吳敬梓在創作《儒林外史》時,採用了「婉而多諷」的寫作手法,故此他筆下的官場百態格外生動鮮活。他不是為了諷刺而諷刺,他只是通過諷刺的手法勾勒出官場的真相。故此後人對這部小說評價極高,認為這是一部風格成熟的文學佳作。

拓展閱讀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唐宋八大家中低調的文人,北宋曾鞏

擁劉反曹,立場鮮明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紅樓夢》中的「神秘女子」,薛寶琴

相關焦點

  • 《儒林外史》,一部寫透中國古代官場的百科全書式小說,值得一讀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說,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場舉子;清廉或者貪腐的官場老手;逃婚的才女,納妾的鹽商;冒牌俠客,水貨隱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尋不著老父親的孝順兒郎;騙吃騙喝的書生,坑蒙拐騙的江湖遊士。
  • 淺析《儒林外史》與《官場現形記》諷刺之差異
    作為中國古代諷刺小說最傑出代表,《儒林外史》的出現影響了後世的文學創作,《官場現形記》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響。首先,在結構上,都是由相對獨立的小故事連綴而成,前一個故事出現的人物就是下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貫穿始終的中心線索,文章的若干小故事都是圍繞同一主題展開的,結構鬆散。
  • 吳敬梓《儒林外史》的春秋筆法:擅「史才」,少「詩筆」
    吳敬梓主要通過人物對話來敘事,這也是《儒林外史》的藝術特點之一。這些地方正是他對說話人敘事法的一個突破,一種創新。《儒林外史》之所以成為精英文人獨立創作的小說,有別於書會才人、市井藝人、書坊商人編寫的通俗小說,恐怕就在於吳敬梓更多地借鑑了古體小說。 《儒林外史》的藝術特色,是運用《春秋》的筆法,寓褒貶於敘事,即所謂的「皮裡陽秋」。
  • 《儒林外史》:寫盡儒林眾生相
    31日前有效)                領免費資料         1.名著中考真題(七上):《朝花夕拾》《西遊記》2.名著中考真題(七下):《駱駝祥子》《海底兩萬裡》3.名著中考真題(八上):《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4.名著中考真題(八下):《傅雷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5.名著中考真題(九年級全冊):《艾青詩選》《水滸》《儒林外史
  • 《儒林外史》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經典化建構
    與大多數古典小說一樣,《儒林外史》在英語世界中的譯介包含節譯與全譯等不同形式,而多種形式的英語譯介合力構成了作品在英語世界中經典化建構的前提條件。  《儒林外史》的節譯本初現於1939年,隨後40年間成為譯介的重要時期。國內外出版的期刊雜誌與中國文學作品選讀類著述成為刊登節譯文的主要陣地。
  • 清朝小說中什麼男人受歡迎?《儒林外史》寫反了,為什麼還被捧?
    明清時期,出了幾本比較有名的小說,《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這些作品都曾經在文學史上達到頂峰,可見,明清時期,小說的藝術表現曾經發展到了空前的高度。為什麼會這樣呢?藝術來源於生活,小說的創作更是如此,尤其是長篇小說的創作,《聊齋志異》的題材可能比較玄幻,我們拿《紅樓夢》和《儒林外史》來說,這兩部作品都非常注重表現當時的社會文化,因此,明清時期小說的發展成就與當時的社會文化有著分不開的關係。當時的小說創作是什麼樣的呢?
  • 《儒林外史》:寫盡儒林中人,世間萬事皆成文章
    《範進中舉》節選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中國小說史上少有的幾部出類拔萃的巨製之一,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諷刺小說。吳敬梓在創作此書時,以對待功名富貴和文行出處的態度為中心,貶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褒揚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熱烈讚美具有完整健康人格的、德才兼備的知識分子。《儒林外史》創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極具個性的諷刺藝術。
  • 寒假預習丨《儒林外史》《簡·愛》名著導讀+題目訓練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卻與眾不同,刻畫的是「儒林」的另一些為正史官書所不載的面相。吳敬梓出生於安徽全椒一個名門望族,世代書香。全椒吳氏在清初曾經顯赫一時,「五十年中,家門鼎盛」,到了吳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時期則已今非昔比,逐漸敗落。
  • 【中考語文】名著《儒林外史》考點與題目練習
    今天是《儒林外史》最全考點。《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吳敬梓,字敏軒,安徽全椒人。出身於「世代書香」的名門望族,全椒吳氏在清初曾經顯赫一時,「五十年中,家門鼎盛」。小說並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而是由眾多故事連綴而成,表現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狀態與精神世界。
  • 坎坷辛酸 筆刺士林——帶你一鍵賞讀《儒林外史》
    他由自身經歷和觀察所得,對八股取士制度和官僚制度有了痛切深刻的認識,於是懷著憤世嫉俗的心情,集畢生精力寫就了《儒林外史》一書。 《儒林外史》是飽含著作者的血淚,熔鑄著其親身的生活體驗,帶有強烈的作家個性的作品。書中所寫人物,大都實有其人。
  • 《儒林外史》知識點
    《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目錄章回名稱章回名稱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 【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寫的是「儒林」之「外史」。換句話說,《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體現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寫世間真事」窮極文人情態,針砭時弊,諷喻世人。
  • 《儒林外史》裡的溫州話
    《儒林外史》裡的溫州話 2019/09/22 08:20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楊凡 瀏覽:3936
  • 名著導讀 | 《儒林外史》內容梳理,附常考知識點練習!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代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晚號()、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等。2.《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小說,全書共()回。它揭露了()。3.宋神宗下詔表彰的賢人中,唯一的女子是()。4.(),元朝末年人,好讀書、善畫畫,雖被賞識,但拒絕入朝為官。後隱居於會稽山中,以此自終。
  • 教你如何巧看與速記《儒林外史》精要點
    這樣的個人經歷,讓他看透了當時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會風氣,同時對考八股、開科舉等利弊感受尤深,所以他通過寫作《儒林外史》,對醜惡現實進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三、作品簡介:《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範性作品,作品以十多個既獨立又有聯繫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儒林百醜圖。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之《儒林外史》知識點匯總(附習題)!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寫的是「儒林」之「外史」。換句話說,《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體現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寫世間真事」窮極文人情態,針砭時弊,諷喻世人。作者吳敬梓生活在清政權已趨穩固的時代,而科舉制度已經過興盛之期,顯露出它的弊端。文士們醉心舉業,道德淪喪。
  • 《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新開拓
    因為早在20世紀80年代,陳美林教授就率先在吳敬梓與《儒林外史》研究等相關領域中進行學術史的總結與反思,先後發表《略評胡適對〈儒林外史〉的研究》、《魯迅與吳敬梓》、《試論對〈儒林外史〉思想主題的不同評價》、《清末知識人的〈儒林外史〉評論》等系列論文,並對《儒林外史》的臥評、黃評、齊評、張評做了詳盡的評價,由此拉開了《儒林外史》研究總結與反思的序幕。
  • 人文齊魯|陳美林:用半生解讀《儒林外史》的偉大
    在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中,《儒林外史》的讀者不算多,以至於魯迅要為它鳴不平,憤然說「偉大也要人懂」。在理解《儒林外史》偉大性的學術徵途上,陳美林無疑是近四十年來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據《文藝研究》雜誌2006年的統計,從1976年至2005年,《儒林外史》相關研究論文和專著,陳美林所撰分別佔據七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如今的陳美林,早已是《儒林外史》研究的名家,然而,時光倒流六十年,卻很難看出他將與《儒林外史》結緣一生。
  • 從《儒林外史》的偽儒形象,看吳敬梓眼中的科舉
    一般都說吳敬梓(1701~1754)在他的《儒林外史》一書中深刻揭露了科舉制度的腐朽,無情地批判八股文,是偉大的寫實主義巨著。而認真閱讀原書,卻不難看到作者並不反對科舉制度,只是指出這個制度在實行中有許多弊端。他看出了當時儒林(知識界)中有相當一批人太不像話,非但不成其為社會精英,其素質更已低落到一般水平線之下,所以要寫小說來諷刺他們,從而挽回世道人心。
  • 《儒林外史》為什麼從山東汶上寫起?
    如果想準確理解這個問題,就需要先了解《儒林外史》一書的「天下」「古今」觀念,進而可以討論作者何以關注到這三個省份,特別是山東以及其中的山東人,或到過山東的人。《儒林外史》的「天下」「古今」觀  《儒林外史》雖系小說,但由其題材、書名可知,作者命意甚高,實有孔子《春秋》以降太史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情懷,而突出表現為書中應用了許多「天下」「古今」「自古及今」之語。由檢索可知,全書中直接用「天下」有58次,用「古今」有5次,用與「古今」同義而表意更重的「自古及今」也有5次。
  • 故人何處之:走出《儒林外史》的吳敬梓
    胡適在《文木山房集》中的批語胡適在《文木山房集》前的說明老版《儒林外史》吳敬梓,字敏軒(1701—1754),安徽全椒縣人,極輕錢財,不善營生。吳敬梓看穿官場,鄉試也不應,科歲也不考,逍遙自在。他認為,「人」比「官」可貴,學問比八股文可貴,人格比富貴可貴。1922年,胡適在北京琉璃廠花了一塊五角銀洋,淘得吳敬梓《文木山房集》兩本。胡適說:「此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史料,在當時為天地間僅存的孤本」。是的,吳敬梓的眾多詩文,因為貧窮,大多沒能刊印留世,後人只知《儒林外史》。也因這本書,我們才曉得他來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