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裡的溫州話

2020-12-13 溫州日報甌網

《儒林外史》裡的溫州話

2019/09/22 08:20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楊凡 瀏覽:3936

□金城濠

《儒林外史》裡一個描寫得最生動的細節:嚴監生臨死時伸出兩根手指頭,為那燈盞裡兩莖燈草恐費了油而不瞑目。我曾撰文揣摩吳敬梓所寫的燈芯是不是出自溫州上河鄉,因為甌海當年是燈芯草的集散地。最近永嘉網友海的顏色告訴我,永嘉學者高遠研究發現:明洪武后出生溫州的吳聰跟隨燕王朱棣靖難有功,被封為江蘇六合縣驍騎衛,遂遷居六合。大約過了120年左右,吳聰一個後代小名叫轉弟、學名叫吳鳳的人沒了世襲封爵,舉家遷居安徽全椒,吳聰七代後人就是吳敬梓了。

吳敬梓的著作《移家賦》裡也有「久發軔於東浙」句。這麼說來,吳敬梓真的和溫州扯上邊了。那麼巨著《儒林外史》裡會不會有溫州元素呢?高遠先生指出,小說裡提到「索麵」應該是永嘉特產,小說裡寫道「走倒了」就是永嘉話走錯了。

我近日重讀《儒林外史》,真的發現小說裡有溫州話的影子。不妨摘錄一部分於後供讀者欣賞研究。

1、《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母親說:把你僱在隔壁人家放牛;王冕哭得那鄰舍之人無不落淚。

「隔壁鄰舍」。溫州俗語,瞞天瞞地瞞不過隔壁鄰舍。

2、第二回:不知我積了什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

「帶挈」。溫州俗語:張閣老當官帶攜地方人。

3、第四回:他家那佃戶又走過來嘴嘴舌舌纏個不清。

「嘴嘴」。溫州話裡一個特殊的名詞重複:「嘴嘴」「腳腳」「手手」。

4、第五回:自古說:晚娘的拳頭,雲裡的日頭。這孩子,料想不能長大。溫州話把說「後娘的拳頭,雲裡的日頭」。

5、第六回:一個吹簫,一個打鼓,在廳上滴滴打打的總不成腔調。溫州話有「一個人吹簫,一個人捺窟」。

6、第九回:小船搖櫓行了一夜。兩公子取水洗了面,吃了些茶水。

「洗面」。溫州話把洗臉叫作洗面。此書裡一般都用洗臉一詞,唯有這一處用了洗面。

7、第十一回: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依孩兒的意思總是自爭的功名好。

8、第十一回:自心裡想:「楊先生是個窮極的人」。

「極」。極字在古漢語現代漢語裡都沒有和「窮」的意思相應的解說。而溫州話裡極有苦的意思。這裡的「窮極」不是「極窮」,而是「又窮又極」。

9、第三十二回:燒許多紅炭堆在桂花樹邊,把酒罈頓在炭上。

「頓」 。把一物放在另一物品上。溫州話也這麼說。

10、第十七回:我有個房分兄弟。

「房分」兄弟就是堂兄弟。

11、第二十七回:像娘這樣費心還不討他說個是,只要揀精揀肥。

12、第三十二回:給你一個月豆腐吃,蒸死了你。

「蒸」。溫州俗語燒燒不著,蒸蒸著(火字旁曾)

13、第四十五回:我這裡娃子不哭奶不脹,為甚麼「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到自己家裡哭」。

14、第五十二回:搬了八塊,放在階沿上。

「階沿」。 溫州話階沿頭、階沿坎。

15、第五十四回:丫環推開門拿湯桶送個水來。

「湯」。現代漢語裡的湯是吃的,溫州話把熱水說湯,這裡湯桶指的是熱水桶。

16、第五十六回:多少的傢伙都是古老樣範的。

「樣範」。溫州人說的有樣範就是有樣子。

相關焦點

  • 《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新開拓
    因為早在20世紀80年代,陳美林教授就率先在吳敬梓與《儒林外史》研究等相關領域中進行學術史的總結與反思,先後發表《略評胡適對〈儒林外史〉的研究》、《魯迅與吳敬梓》、《試論對〈儒林外史〉思想主題的不同評價》、《清末知識人的〈儒林外史〉評論》等系列論文,並對《儒林外史》的臥評、黃評、齊評、張評做了詳盡的評價,由此拉開了《儒林外史》研究總結與反思的序幕。
  • 《儒林外史》知識點
    《儒林外史》寫的是「儒林」之「外史」。換句話說,《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體現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寫世間真事」窮極文人情態,針砭時弊,諷喻世人。《儒林外史》以諷刺作為全書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諷刺手法又表現出多樣性,具有鮮明的獨創性。這是此書的最主要特色。第二,《儒林外史》提供了全新的敘事框架,採用淡化情節與白描手法反映真實的生活。
  • 《儒林外史》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經典化建構
    《儒林外史》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經典化建構 2019年02月18日 07: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義宏 字號 內容摘要:《儒林外史》「在英語世界姍姍來遲」
  • 吳敬梓《儒林外史》的春秋筆法:擅「史才」,少「詩筆」
    吳敬梓主要通過人物對話來敘事,這也是《儒林外史》的藝術特點之一。這些地方正是他對說話人敘事法的一個突破,一種創新。《儒林外史》之所以成為精英文人獨立創作的小說,有別於書會才人、市井藝人、書坊商人編寫的通俗小說,恐怕就在於吳敬梓更多地借鑑了古體小說。 《儒林外史》的藝術特色,是運用《春秋》的筆法,寓褒貶於敘事,即所謂的「皮裡陽秋」。
  • 《儒林外史》:回望長三角的市井風俗
    《儒林外史》《紅樓夢》《浮生六記》……從本期開始,「文脈」版將帶你跟著名著暢遊長三角,在字裡行間感受這片土地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誕生於清朝的小說《儒林外史》,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不論是「範進中舉」的故事,還是「吝嗇鬼」的典型代表嚴監生,都在文學長廊上留下了生動的人物肖像。
  • 人文齊魯|陳美林:用半生解讀《儒林外史》的偉大
    在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中,《儒林外史》的讀者不算多,以至於魯迅要為它鳴不平,憤然說「偉大也要人懂」。在理解《儒林外史》偉大性的學術徵途上,陳美林無疑是近四十年來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據《文藝研究》雜誌2006年的統計,從1976年至2005年,《儒林外史》相關研究論文和專著,陳美林所撰分別佔據七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如今的陳美林,早已是《儒林外史》研究的名家,然而,時光倒流六十年,卻很難看出他將與《儒林外史》結緣一生。
  • 《儒林外史》為什麼從山東汶上寫起?
    如果想準確理解這個問題,就需要先了解《儒林外史》一書的「天下」「古今」觀念,進而可以討論作者何以關注到這三個省份,特別是山東以及其中的山東人,或到過山東的人。《儒林外史》的「天下」「古今」觀  《儒林外史》雖系小說,但由其題材、書名可知,作者命意甚高,實有孔子《春秋》以降太史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情懷,而突出表現為書中應用了許多「天下」「古今」「自古及今」之語。由檢索可知,全書中直接用「天下」有58次,用「古今」有5次,用與「古今」同義而表意更重的「自古及今」也有5次。
  • 關於舉辦「全椒人解讀《儒林外史》」徵文活動的啟事
    《儒林外史》的藝術手法和其中折射出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對當今社會仍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2021年是吳敬梓誕辰320周年,為全面、廣泛、深入推動《儒林外史》閱讀和研究,由縣政協牽頭,縣教體局、縣文聯、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縣吳敬梓研究會、縣作家協會等相關單位組成活動組委會,並決定舉辦「全椒人解讀《儒林外史》」徵文活動。
  • 《儒林外史》:寫盡儒林中人,世間萬事皆成文章
    《儒林外史》:寫盡儒林中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說起《儒林外史》,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而說起《範進中舉》,很多人都會印象深刻,一個將自己20歲到54歲的青春押在了科舉這座「獨木橋」上,最後終於中了舉人卻喜極而瘋的科舉制度的殉道者。
  • 《儒林外史》: 一副「封建末世士林的浮世繪」
    這疊書稿是他歷經滄桑人生之後,以敏銳的觀察,在痛苦的沉思中,書寫下的長篇「獨白」——《儒林外史》。這位男子就是「諷刺大師」吳敬梓。 《課間十分鐘》主持人 熊熊在課堂之外,王新剛老師喜歡與學生一起研讀中國古典文學,其中就包括有《儒林外史》。
  • 溫州話為何在吳語裡如此獨特?溫州話的前世今生 吳語公眾號
    (吳語君註:銚、念頭、捋,這些詞彙在吳語太湖片裡也有使用)  公元前3世紀,楚國滅越,派春申君加強對吳越之地的統治,歷經560年,直到秦統一中國後,楚人在吳越等地仍有強大的勢力和影響。在這一段時間裡,東楚方言與古吳越語相融合形成一種有地方色彩的漢語——江東方言。吳越地區最初的華夏語影響就是由楚人帶來的。從此,漢語通過楚方言的形式大量地進入吳越。
  • 名著導讀 | 《儒林外史》內容梳理,附常考知識點練習!
    《儒林外史》塑造了()、()等一批醉心於功名的八股學士。12. ()臨死時還因為燈盞裡多點了一根燈草,遲遲不肯斷氣的人是。13.年過六十的徽州府窮秀才(),年年科舉,屢試不中,但他卻刻守禮教綱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兒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勸親家讓女兒殉節。14.
  • 《儒林外史》:寫盡儒林眾生相
    (八上):《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4.名著中考真題(八下):《傅雷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5.名著中考真題(九年級全冊):《艾青詩選》《水滸》《儒林外史》《簡·愛》6.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品,也確立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這部小說大約用了吳敬梓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吳敬梓出身名門望族,幼時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但後來由於家道中落,又不善經營,很快便沉於下僚,但這也令他接觸了勞動人民,看到了社會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罪惡。
  • 坎坷辛酸 筆刺士林——帶你一鍵賞讀《儒林外史》
    也有學者盛讚《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義大利薄伽丘、西班牙塞萬提斯、法國巴爾扎克或英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抗衡,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從此,「暴走團」成為南京城冬夜裡的一道風景線。由於走了幾十裡路,全身就暖和了,吳敬梓幽默地稱夜間之行為「暖足」。 就是在這樣的「暖足」過程中,客居他鄉的吳敬梓看遍世間百態,在35歲那年萌發了創作《儒林外史》的念頭。憑藉堅強的毅力與堅韌不拔的精神,吳敬梓克服了種種困難,歷經十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儒林外史》這部30萬字的巨著,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財富。
  • 《儒林外史》野羊塘之戰在湘西鳳凰野牛塘
    並以楊凱為原型,精心塑造了《儒林外史》湯鎮臺這一形象,從而成就了一段文士與縉紳締結交誼的佳話。《儒林外史》中湯鎮臺大戰野羊塘及其與鎮遠府雷太守不和等藝術情節,正是吳敬梓據楊凱這段歷史加工而成。何澤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考證:「『湯'與 『楊'象形,『奏』與 『凱』成語聯屬」,其籍貫皆用儀徵真實地名,認為《儒林外史》湯鎮臺原型為鎮筸總兵楊凱,是可信的。
  • 《儒林外史》,一部寫透中國古代官場的百科全書式小說,值得一讀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每個時代都會有這麼一段「外史」,而吳敬梓用一支妙筆寫下了自己的時代,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雖然是兩百多年前的古白話文小說,但是此書對現代讀者幾乎沒有閱讀障礙。 這部小說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 【中考語文】名著《儒林外史》考點與題目練習
    今天是《儒林外史》最全考點。《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吳敬梓,字敏軒,安徽全椒人。出身於「世代書香」的名門望族,全椒吳氏在清初曾經顯赫一時,「五十年中,家門鼎盛」。小說並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而是由眾多故事連綴而成,表現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狀態與精神世界。
  • 同是清代名家之作,《儒林外史》到底比《紅樓夢》差在哪?
    清朝時期還有另外一部薈萃之作,名叫《儒林外史》,談到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熟悉,但若提到《範進中舉》大多數人就耳熟能詳了。《儒林外史》同樣是一部章回體紀實類作品,和《紅樓夢》相比《儒林外史》顯得短小精悍,記載了元朝末年到明萬曆44年的真實人間故事,而《紅樓夢》則更專注於一事一記。
  • 解讀《儒林外史》的行文特點,分析吳敬梓獨特的寫作技巧
    從篇幅和字數的角度來看,《儒林外史》屬於長篇小說,但是它又不僅僅是一部長篇小說,更像是很多篇短篇小說的集合。比如說範進中舉的故事,它實際只是儒林外史中的一個章節,但是如果單獨把它拿出來,它完全可以是一個短篇,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塑造了範進與胡屠戶兩個經典的人物,有頭有尾。即使把中舉作為範進故事的結局,也未嘗不可,因為在範進生活的時代,中舉就意味著富貴榮華。
  • 批判「八股取士」,官場百科全書式小說《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內容從元朝開始寫起,一直寫到了明代文人。一個清朝人不寫本朝故事,是為了避免牽扯到「文字獄」。清朝的皇帝來自於關外,他在穩固統治的同時內心極其敏感多疑。體現文化方面,因言治罪,因文治罪屢見不鮮。故此吳敬梓在創作中,把時代背景放到從元末到明朝這段時期。雖然歷史背景變了,但書中的內容同樣可以放在清朝的背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