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前後東臺人就開始就下河塘摸盆螺螄,夾去尾端,放點蔥、姜、辣椒煮熟,鮮熱香辣的螺螄肉很是味美,只要吃開頭,沒有一碗空螺螄殼是絕不罷口的,難怪人們要說「嗍螺螄,強盜來了不當事」。清明時節正是嗍螺螄的最佳季節,螺螄據說有明目的功效,民間有「清明嗍螺螄,眼睛沒得事」的俗語,螺螄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為什麼只有清明時節的螺螄最好吃呢?
這是因為螺螄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到開春清明的時候最肥美豐盈,入口有厚厚的勁道。一過清明,螺螄開始交配繁殖,殼內開始孕育小螺螄,螺肉的就比較乾瘦了,吃起來味道就大打折扣。
螺螄的製作方法很多,在東臺最簡單最能吃出螺螄美味的就是香辣螺螄了,將螺螄洗淨,剪去尾尖,鍋上火,放菜籽油,加入蔥薑末、辣椒絲煸香,倒入螺螄煸炒,烹入料酒,加精鹽、醬油、白糖、八角以及適量的清水,蓋起鍋蓋,大火燒沸,再燜幾分鐘即可起鍋,這種方法燒制的螺螄鮮美異常,無論是佐酒還是小吃都挺不錯的,將肉從殼裡用嘴嘬出來,鮮辣的湯汁和螺螄肉一塊兒進入嘴裡,那味道真的是無與倫比,吃得多了,嘴唇都會辣腫了,但是就是捨不得丟口,最後剩餘的螺螄湯用來泡飯,吃著用鮮香麻辣的湯汁拌和的米飯,不一會額頭上就有了一層密密麻麻的汗珠。如果喜歡清淡一點的,可以燒制白汁螺螄,將去尾尖的螺螄下鍋加豆油爆炒,依次放入蔥段、薑片、泡野山椒加開水一滾,放幾片草菇、鹹肉片,調好口味,一碗湯汁奶白,鮮香微辣的白汁螺螄就大功告成了。如果還不夠盡興,那就直接用螺肉來做菜了,螺肉菜裡面應該說韭菜炒青螺是最經典的菜餚了。「韭菜炒青螺",東臺人稱螺螄為青螺還是挺有文化意蘊的,唐代詩人劉禹錫就寫過"遙看洞庭山水翠,白玉盤裡一青螺",看來青螺這個菜名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東臺人過去新年裡還會做一道「五丁青螺湯」,清新解膩,味道爽口,可惜現在餐廳裡已經看不到這道湯菜了。
喜歡美食的東臺人都喜歡來一盤」韭菜炒青螺「嘗新,這道菜不僅味道鮮美、香氣撲鼻,而且對人體還有補益作用呢。
先來說說春韭 ,春天的韭菜,又名壯陽草。韭菜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尤其維生素含量豐富且全面,鈣、磷、鐵等礦物質亦很豐富。《本草集注》:「生則辛而行血,熟則甘而補中,有益肝化滯導瘀等功能。」詩人陸遊把韭菜與雞肉一起列為美餚。韭菜的食療藥效很高,但消化不良以及患眼疾的還是少吃為宜。
螺螄營養素較全面,其中每百克含蛋白質11.4克、脂肪3.8克、碳水化合物1.5克,另外,還含有無機鹽、維生素A、硫黃素、尼克酸等,確實是水鮮品中的佼佼者。
「清明螺,勝似鵝」。螺螄的藥用價值亦不可低估。中醫認為:螺螄肉味甘、性寒,可以清熱、利水、明目,能治黃疸、水腫、淋濁、消渴、痢疾、痔瘡、腫毒等症。《本草匯言》稱:「螺螄,解酒熱、消黃疸、清火眼、利大小腸之藥也」 :但螺螄膽固醇含量高,高血壓、高血脂的人群還是少吃為宜。
聰明的東臺人將兩種美食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韭菜味辛性溫而螺螄肉味甘性寒,兩種配合不但味道更加鮮美,而且能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