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爺爺奶奶帶還是爸爸媽媽帶,6歲後差距明顯,很容易分辨

2021-01-09 好孕

文|好孕姐

一位朋友馬上就要生孩子,但她最近很苦惱:因為她婆婆說,如果想讓她帶孩子,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她在老家帶,她不會來城裡的。如果不想讓她帶,就自己帶。朋友現在有點為難,畢竟剛生完孩子經濟壓力大,不能讓老公一個人承擔壓力。但是把孩子送回老家當留守兒童,自己也不樂意。

聽到朋友這個問題,我想起了以前我生孩子的時候。公公希望我把孩子放老家上學,我們夫妻兩人在外面掙錢。我婆婆希望我在家一邊顧娃一邊上班,讓老公一個人在外面掙錢。我從小看到那些例子就想,如果兩口子不能在一起,我寧願一輩不結婚,免得各自出軌。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和父母分開,我寧願不生,不想孩子繼續走我的老路,我做過留守兒童。而我老公說,夫妻不在一起,我結婚幹嘛,生了孩子不管,不給好的教育我生孩子幹嘛?所以我們夫妻不謀而合,帶著孩子在外面安家了,生完孩子那幾年很艱難,也堅決把孩子帶在身邊。現在也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因為孩子由爺爺奶奶帶還是爸爸媽媽帶,6歲後差距明顯,一眼就能分辨。

誰帶大的孩子,生活習慣一眼就能分辨

很多年輕人,剛生完孩子斷奶後就把孩子送回農村老家養,一年假期回去幾次。轉眼間,孩子就6歲了,該上小學了,卻發現生活習慣上一塌糊塗。朋友家的孩子就是剛斷奶就送回農村老家婆婆帶,到6歲該上小學的時候朋友接回來了,沒多久就後悔當初的選擇了。你能想像得到,6歲的孩子吃飯還需要大人喂,這不吃那不吃,總是半晌吃零食。玩手機能玩幾個小時,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好好睡,各種不講衛生,穿衣穿鞋都要媽媽幫著穿。朋友在糾正孩子生活習慣上已經心力交瘁了。

雖然不是所有老人帶的孩子都是這樣,但是大部分農村爺爺奶奶在孩子的生活習慣上都不會太在意。一方面爺爺奶奶對孩子都比較寵溺,能幫著做的就不會讓孩子自己動手,把寵著孩子縱容著孩子,對孩子言聽計從當成對孩子的愛。另一方面,農村很多老人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管孩子,每天都忙著四處奔波掙一些血汗錢,養孫子養自己,孩子無人管教,很容易沉迷手機網絡。

但是由媽媽帶著的孩子,很注意生活習慣的培養。從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孩子能自己做的,年輕父母不會越俎代庖。孩子生活習慣好,父母更省心。

誰帶大的孩子,看學習習慣一樣能分辨出來

就像我朋友家的孩子,生活習慣不好,學習習慣更是一塌糊塗。寫作業根本安靜不了兩分鐘,要吃零食,要玩手機,字寫得不忍直視。朋友陪孩子讀書,寫字,孩子各種哭鬧抗拒,朋友被氣瘋了。

爺爺奶奶帶著,不生病不餓著就可以了,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老人也壓根不懂輔導,更別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而年輕父母從小的時候就意識到讓孩子得到更好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後孩子學習省心,家長輔導也省力。

後來朋友直接辭職了,就為了全力糾正孩子這些壞習慣。朋友無奈地說,當初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為了不被孩子困住,也為了更好的拼事業,就把孩子給公婆帶。沒想到,現在事業還是要放棄,同時也失去了和孩子6年的親子時光,還要花大精力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真的是得不償失。

朋友的經歷很現實,孩子0—6歲是爸媽最不能偷懶的時候,爸媽偷懶一時,把孩子扔給老人帶,以後後悔都來不及。

【話題討論:你覺得老人帶大的孩子和爸媽帶大的孩子差距大嗎?】

相關焦點

  • 雙胞胎姐妹分開撫養,一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差距太明顯
    雙胞胎姐妹分開撫養, 一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差距太明顯由於社會壓力逐年增加,許多原本前幾年生了二胎的年輕家長們,瞬間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兩個孩子實在是不好照顧,只留一個人外出賺錢是很難控制住一家四口的巨大開銷的,於是有的家長就「靈機一動
  • 孩子可以給爺爺奶奶帶嗎?
    這一期我們聚焦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上,就是孩子該由誰帶,爺爺奶奶帶孩子到底行不行?1提出問題為了方便上班,很多爸爸媽媽都會選擇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但是爸爸媽媽要學會做的就是平衡。如果父母跟長輩的觀念有衝突,我們父母是需要很好的去溝通協調,不能讓孩子夾在中間無所適從。 那還有一種情況呢,就是爸爸媽媽跟爺爺奶奶不住在一起。比如說周六周日放假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過一個周末,過兩天之後回來。
  • 孩子由誰來帶好?媽媽,奶奶,姥姥還是爸爸
    孩子.出生的時候,大人都想自己帶孩子,尤其是媽媽,看著自己新出生地寶寶,自己身上掉下來地肉,真是害怕稍微受到一點傷害。那麼,爸爸媽媽,奶奶姥姥誰帶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好處呢?現在很多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是自由職業者,所以,爸爸也有時間帶孩子!帶孩子呢,分孩子是男寶還是女寶寶!
  • 雙胞胎女兒,一個媽媽城裡帶,一個奶奶鄉下帶,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雙胞胎姐妹,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多年後差距明顯於是,妹妹就跟著奶奶在鄉下生活,姐姐跟著媽媽在城裡生活。雖然張女士偶爾也會帶著姐姐去鄉下看望妹妹,但是這對姐妹一見面就像陌生人,感情並不是特別融洽。就這樣,一直到孩子6歲快上小學的時候,張女士才把妹妹從鄉下接回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只不過4、5年的時間,姐姐和妹妹卻有了顯著的不同。
  • 雙胞胎姐妹一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幾個月後團聚,差距截然不同
    結了婚的年輕父母大部分都會伴隨著房貸和車貸的壓力,許多寶媽即使生完孩子也會返回到工作的崗位上,所以等他們有了孩子大部分都是需要老人幫忙帶。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媽媽帶孩子和老人帶孩子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有的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但是不習慣城市的生活,所以就把孩子帶到鄉下去照顧,生活環境的不同也會給孩子帶來明顯的不同。
  • 奶奶帶大的孩子和媽媽帶大的孩子,長大以後差異很大!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寶,更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爺爺奶奶甚至比我們這些父母「更愛孩子」!他們卻不知這種愛卻是毀了孩子。我相信《虎媽貓爸》這部劇大家並不陌生吧。看似奶奶比媽媽疼愛她,但是媽媽也是為了孩子營養著想。奶奶卻一貫維護她。劇中還有一幕:爺爺給茜茜當馬騎,還要奶奶給她下跪。爸爸媽媽來接她,她坐在小帳篷裡讓他們都下跪求她,她才出來。當爸爸爺爺奶奶要跪得時候,媽媽攔住了他們。她直接把茜茜拉了出來。她爺爺奶奶又不願意了。同樣地重複著那句話。還對茜茜的媽媽大發雷霆!真是被爺爺奶奶給寵壞了!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 為啥爺爺奶奶就該帶孩子?
    近日恰逢中國節(中秋節和國慶節同一天),小編帶孩子在公園健身器材玩耍,放眼望去,大多數都是奶奶帶著孩子在玩,極少數是媽媽帶的,像我一個大老爺們帶孩子的僅數我一人。乙大娘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說到:「白說了,那兒媳婦不夠數,才24歲,啥也不懂不會帶孩子,大冷天開著空調,把孩子放涼蓆上面,也不怕凍著孩子,這孩子兩個月後都是跟著我睡的,白天黑夜都是我帶;兒媳婦不上班,就知道玩手機,孩子一哭她就拍他,沒一點耐心,一天哄孩子2個小時也沒有,這不拉拉扯扯8個多月了」。甲大娘接著問:「白天哄了,晚上你給兒媳婦送回去啊」。
  • 雙胞胎女兒一個城裡媽媽帶,一個農村奶奶帶,4年後差距不言而喻
    很多父母平時忙於工作,就會把孩子託付給家裡的老人帶,尤其是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由於不能很好的照顧兩個孩子,就會把其中一個孩子給送到老家,讓老人幫忙撫養。有一對雙胞胎女孩,就被父母給分開撫養了,姐姐從小跟著農村奶奶生活,妹妹則在父母的身邊長大。在四年後兩個孩子再見面時,兩個孩子的差距顯而易見。
  • 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究竟和父母親還是和爺爺奶奶更親?
    他們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撫養長大,多年後當父母回來時,有些孩子卻依然和父母更加親近,這是為什麼呢?直系親屬在血緣上關係更加接近,但它能決定孩子的感情嗎?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究竟和父母親還是和爺爺奶奶更親?要回答這一連串問題,我們需要通過幾個故事來了解。
  • 媽媽和奶奶帶娃差距有多大?看完後,你還敢讓奶奶帶娃嗎
    許多父母也正是因為如此,從孩子出生以來,一直到長大,都是堅持著自己帶娃,不敢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生怕把孩子交給別人帶會有所欠缺。 而究竟媽媽和奶奶帶娃的差距有多大呢?看完接下來的一組對比,相信你也會有足夠的認識。
  • 老人帶娃雖然是主流,但還是該讓孩子跟媽媽睡,差距10年後很明顯
    ,但是晚上孩子最好還是跟媽媽一起睡比較好,你知道原因嗎?表姐結婚有孩子的時候,她婆婆還沒到退休年齡,等到她婆婆退休了孩子都快兩歲了,剛好可以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老一輩人喜歡小孫子喜歡得不得了,來了之後,連帶孩子晚上睡覺的事都給包攬了。
  • 姥姥帶大的孩子,為什麼更喜歡奶奶?孩子的心裡話,家長最好重視
    王奶奶有一個6歲的外孫,從女兒懷孕後,母女倆就一直在一起,直到孩子出生再到如今的6歲,王奶奶照顧孩子和女兒一家從沒缺席一天,可外孫突然的一句話,讓王奶奶非常寒心。那天是孩子奶奶來看自己的大孫子,因為很久沒見面,爺爺奶奶喜歡孫子給買了很多玩具和小零食,而這些全部都是姥姥平時禁止的。
  • 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利與弊!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升高,老年人帶孫子的利與弊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爺爺奶奶帶孩子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朋友私信,讓我寫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考慮了幾天,下面就此談談幾點看法。2、爺爺奶奶帶孩子有經驗爺爺奶奶都是過來人,帶孩子比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有經驗,知道孩子的冷熱溫飽。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利於孩子身體健康成長。
  • 雙胞胎一個送鄉下讓奶奶帶,一個放城裡自己帶,3年後差距很明顯
    ,送去給鄉下奶奶帶,而另外一個孩子則放在城裡自己帶。這讓趙女士犯了愁,孩子已經三歲了,如果這時候再糾正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必須得下一番苦功夫。雖然一開始,趙女士也是出於無奈,所以才把孩子送到鄉下,但兩個孩子3年後的差距一目了然。有什麼差別?
  • 千萬別讓爺爺奶奶帶孩子!4歲女孩肚子像懷孕,爺爺卻說這樣好!
    「媽媽生,奶奶養,爸爸回家就上網,爺爺天天菜市場,外公外婆來欣賞……」這個順口溜道出了多少家庭的憂傷。媽媽和爸爸出了3個月的門,在外地幹活,就把孩子託給了爺爺照顧,爺爺也很高興能帶孫女,還有人做個伴,滿口答應一定要讓孫女吃好喝好,等爸爸媽媽回來。誰知道媽媽回來後發現孩子肚子也太大了,用尺子量量竟然有一米多粗,尤其是孩子挺著肚子的時候更是嚇人,好像懷孕了5、6個月是的.......可是,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孩子嬰幼兒期,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
    ,我在老家跟爺爺奶奶一起帶娃。後來還是護士看到了,嚴厲批評了奶奶,說再給娃餵奶粉就把奶粉沒收!由此之後,我的母乳餵養之路才算正式開啟。正解: 1) 媽媽母乳的分泌量與寶寶胃口大小是相適應的。寶寶剛出生胃口小,媽媽乳汁分泌量少是正常現象,不用著急添加奶粉。
  • 姥姥,姥爺帶孩子親?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親?
    公園裡,商場裡,廣場上,現在推著孩子散步,或者帶著孩子玩耍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也有但是不多,我身邊的同事退休後很多都給女兒帶孩子了。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不如姥姥,姥爺嗎?我的答案是不一定,第一代獨生子女現在已為人父母,所以雙方老人都願意帶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姥姥,姥爺帶的多呢?因為孩子隨媽媽的多,特別是哺乳期孩子都是跟著媽媽的,新媽媽對自己父母的依賴和信任更多一些,在自己娘家媽媽面前想偷懶,想吃什麼,想做什麼,不用顧慮太多。
  • 「高齡媽媽」和「年輕奶奶」有何區別?年齡相同,差距卻很明顯
    雖然年齡相同,差距卻很明顯:鄰居劉大姐今年已經46歲了,自從孩子上了大學以後,劉大姐就越來越感覺孤獨,看著國家開放了二胎,她就萌生了「要二胎」的想法。在醫生的幫助下,劉大姐順利懷了孕,生了娃。兩者的身體狀態不同雖然說兩者都是46歲,但是,她們的身體狀態完全不同。46歲的奶奶身體狀態明顯會更好一些,而46歲的媽媽,還處於產後調養階段,生孩子耗費了她們太多體力,她們非常辛苦,身體狀態自然是要差一些的。
  • 雙胞胎姐妹,一個南方奶奶帶,一個北方姥姥帶,多年後差距明顯
    兩個孩子壓力還是蠻大的,無論是吃穿用度,還是將來教育花費都需要兩份,更重要的是帶兩個孩子,寶媽 一個人精力恐怕不夠。,於是兩個人思前想後,最終無奈決定妹妹交給南方的奶奶帶,而姐姐由北方的姥姥來的。孩子差不多4歲的時候該上幼兒園了,小慧和老公在事業上也算小有成就,在大城市紮下了根,於是決定把兩個孩子接回到自己身邊,可過了一段時間,小慧發現兩個孩子差距挺明顯的。
  • 單位復工,孩子留老家爺爺奶奶帶好嗎?這些問題是爸媽焦慮的根源
    文 | 凝媽很多單位復工,爸爸媽媽們帶孩子成了難題。看到一個朋友說,前段時間一直在老家,單位復工以後必須要回到工作地點,但是不敢帶2歲的孩子一起回家。因為要坐高鐵,在路上怕傳染病毒。回到家以後,父母每天上班,接觸很多人,回家後萬一做不好消毒工作,也怕孩子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