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復工,孩子留老家爺爺奶奶帶好嗎?這些問題是爸媽焦慮的根源

2020-12-22 凝媽悟語

文 | 凝媽

很多單位復工,爸爸媽媽們帶孩子成了難題。看到一個朋友說,前段時間一直在老家,單位復工以後必須要回到工作地點,但是不敢帶2歲的孩子一起回家。因為要坐高鐵,在路上怕傳染病毒。回到家以後,父母每天上班,接觸很多人,回家後萬一做不好消毒工作,也怕孩子被感染。從安全角度考慮,還是決定把孩子留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但是又擔心孩子的心理受到不良影響,有些糾結。

這種滋味肯定不好受,我家二寶也是兩歲,已經一個多月沒見面了,每天很想他,閒下來的時候都想大哭一場,但是又不敢把他接回家。初三的時候,二寶去了爺爺奶奶家,初四小區開始封閉,外面的形勢很不樂觀。我們擔心在路上來回走,會有危險,所以決定還是讓二寶安安穩穩地呆在那裡,說不定14天就好了。

到了正月十六,大寶又開始上課,家裡需要安靜的環境,二寶又愛吵鬧、愛活動,擔心影響大寶的學習,所以就想忍到3月份,大寶開學了就把二寶接回來。可是現在開學又遙遙無期,二寶寶還要繼續留在爺爺奶奶家。眼看3個14天過去了,真的不知道哪天才能和二寶見面。

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自己難免會擔心和掛念,但是這又是徒勞的,想清楚一些容易帶來的問題,找到一些解決方案,才是當務之急。

孩子由爺爺奶奶帶,我們會擔心什麼

現在網上對爺爺奶奶帶孩子有諸多討論,更多的文章是對爺爺奶奶帶孩子的聲討,受此影響,很多家長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都有些發怵,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擔心爺爺奶奶溺愛孩子都說隔輩親,爺爺奶奶跟孩子確實特別親,也容易溺愛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立刻滿足孩子,不捨得孩子哭。孩子喜歡打人,爺爺奶奶認為孩子長本領了,不去糾正而是笑著嬌嗔孩子。特別聽孩子的指揮,孩子讓他們向東走,他們絕對不會向西走。一味地寵溺縱容,不及時管教,確實對一些孩子有不良影響。

有個叫小花的小男孩,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塊去,因為他動不動打人,還會打自己,只要自己的意願得不到滿足,就發脾氣,爸爸媽媽無奈之下求助了育兒師,表示爺爺奶奶對其過度溺愛了。

擔心爺爺奶奶把孩子打扮成「土孩子」爺爺奶奶的審美觀念和年輕人自然不同,爸爸媽媽喜歡把孩子打扮成小公主、小王子,把提升形象放在首位。爺爺奶奶大多以實用為主,只要孩子穿得暖和、穿得舒服,不生病就好了,漂亮好看又不當飯吃。所以,很多爺爺奶奶帶孩子的穿衣風格,就像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樣子,沒有與時俱進。

經常看到網上發的媽媽帶的孩子和奶奶帶的孩子穿衣打扮的區別,差距還是很大的,引來歡笑的同時,也讓人有些。但是現在宅在家中,孩子的穿戴可以非常家居,只要寬鬆舒適就好了,並不是大問題。

擔心爺爺奶奶不注意孩子飲食爺爺奶奶以前忍受過吃不不好飯、吃不飽飯的苦,所以在飲食上不能虧待孩子,但是往往不注意搭配,給孩子營養過度。爺爺奶奶認為吃肉營養價值高,會一個勁地給孩子吃肉,做一頓飯,自己不捨得吃,也要一個勁地勸孩子多吃。在蔬菜水果的供應上,則不是特別上心。這很可能就把孩子養成一個愛挑食的小胖子。

爺爺奶奶看到孩子不吃飯,於心不忍,怕孩子餓壞了影響發育,就想方設法地給孩子餵飯。孩子跑到哪裡,飯碗就追到哪裡,這種情況非常常見。還看到一個朋友的求助,老人用手機哄著孩子吃飯,讓孩子養成了看手機吃飯的習慣。

擔心爺爺奶奶不會教育孩子很多爺爺奶奶都沒有高等學歷,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像年輕人那樣知識豐富,可能還不會普通話,給孩子讀書不夠流暢,更別說是有感情的朗讀。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在知識增長上面就會有所欠缺。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爺爺奶奶都不會教育孩子。《挑戰不可能》上的5歲王恆屹,熟背「300多首唐詩、100多首宋詞、識字量3000+」,被撒貝寧稱為「行走的中華小詩庫」。從一歲半開始就由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是大專學歷,奶奶每天堅持給孩子讀一首詩,上幼兒園以後,養成背一首詩出門的習慣。最終成就了厲害的孩子。

沒有父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會有影響嗎

2歲的孩子正是大腦發育和心理水平迅速發展的時期,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3歲前一定要讓父母帶,有助於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這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但是在特殊情況下的短暫分離,也不是說孩子的心理就一定會受到不良影響。《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不是家庭結構而是家庭功能,即人際關係的質量決定了適應。要想孩子發展得好,還是要注重撫養質量問題。

安全感2歲的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如果更換環境,孩子會感到不適應而出現恐懼。就像我們到外地旅行或者到親戚朋友家住一晚,晚上就可能睡不著覺。

但是如果爺爺奶奶平時就帶孩子,孩子和爺爺奶奶關係親密,已經建立起安全感,孩子就不會在情感上有很大的缺失。如果爺爺奶奶家也是孩子常去或者常住的地方,孩子也不會因為環境的轉換而局促不安。

依戀關係看到過2-3歲是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期這樣的說法,當時也為此而焦慮過,後來看了鮑爾比的內部工作模式概念,又結合孩子們的表現,發現並非是如此嚴重,有些理論總是會讓家長感到恐怖。

鮑爾比認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內部工作模式變得穩定,但是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依戀是一個終生的現象,並不僅僅局限在生命的最初幾年。內部工作模式不斷發展,孩子逐漸能夠容忍和父母的長時間分離,他們會慢慢考慮別人的意圖,會變得更平衡、更靈活。

從二寶的表現來看,他並沒有因為離開媽媽而悲傷,只要吃飽喝足睡好覺玩好,一整天都是快樂無憂。也會用一個電話,假裝給媽媽打電話,告訴媽媽他的新變化,還自我安慰說「媽媽陪哥哥上課,寶寶在這很聽話!」每次給他電話的時候,他同樣表現得很開心,沒有那種「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的表現。

大寶從1歲回老家,我們會一兩個月回家看他一次。大寶3歲回來上學,也迅速跟媽媽建立了親密關係,現在青春期親子關係是正常的。

短暫的分離是為了更好的相聚,在特殊情況下,唯有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關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有過多的擔憂。

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和父母短暫分離,我們應該怎麼做

孩子由爺爺奶奶帶,我們也不能撒手不管,畢竟還會存在一些小問題,我們也非常想念孩子,也不能斷了聯繫。為了孩子更好,也為了自己心安,我們不妨做一些改善性的工作。

和爺爺奶奶定好規則爺爺奶奶會寵溺孩子,會不注意孩子的飲食,但是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相信爺爺奶奶都是通情達理的人,都希望孩子將來更好的成長,只是在一些方式上和我們出入。

我們和爺爺奶奶定好規則,孩子做出錯誤的行為,比如打人、罵人、亂扔東西,一定要及時制止,不能嬌慣縱容。孩子扔了東西,要讓他自己收拾起來。孩子玩玩具後,讓他自己整理好,放回原處。不能事事聽孩子指揮,要有原則的接受,孩子還是應該尊重老人的。

給孩子做好一日三餐,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控制孩子的飲食,每次吃固定量,不能好吃的就多吃點,不好吃的就不吃或者少吃。孩子不吃飯不要追著餵、哄著喂,餓一頓兩頓也不會餓壞,讓孩子養成自主進食的習慣才是正確的。2歲的孩子自己就可以吃飯,而且願意獨立自主,過多的幹擾反而會讓孩子行為退化。

給孩子準備一些玩具和圖書爺爺奶奶雖然有些識字不多,但是他們以前是靠聲音傳播知識的,積累了很多民族文化,民間諺語俗語、三字經、唐詩、還有一些紅歌,他們可是張口就來的,讓爺爺奶奶教孩子這些也同樣可以豐富知識、提高認知。

孩子看的書多是繪本,不看文字只看圖,爺爺奶奶如果不看文字,看圖也能給孩子講個十之八九。讀書不僅僅是讀文字,和孩子互動玩起來都是很理想的狀態。

孩子都喜歡玩玩具,玩具也不需要太多,一套積木、幾個小汽車孩子就能玩好久。生活中其實並不缺少玩具。家裡不怕摔的鍋碗瓢盆、廢舊紙箱,都是很好的玩具。孩子只要開動腦筋玩,在認知上就不會有缺失。

每天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孩子是喜歡遺忘的,如果他在爺爺奶奶那裡過得很舒坦,他很快就會把父母忘掉,為了在重逢的時候,能讓孩子和我們更親近,我們要做到每天和孩子聯繫一下。喊一聲孩子的名字,問問孩子在做什麼,讓孩子把做的事情講給我們聽,我們在電話的這頭給予鼓勵,孩子會發現父母其實離自己並不遠。

二寶經常問「媽媽從哪裡發出來的聲音?」感覺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看不到卻能聽到,也是對孩子很大的安慰。如果能和孩子視頻,將會更直觀,孩子更能深切感受到父母的存在。

結語

孩子由父母親自帶,自然是最好的,但是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這個條件,當前的情況又非常特殊,不得不面臨和孩子短暫的分離,我們也不要過於焦慮,和老人做好溝通,做一些準備工作,每天跟孩子打一個電話,孩子的心理就不會受到影響。相信一切都會好!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也是"演技派",爸媽面前一套,爺爺奶奶面前一套,很魔性
    雖然有些父母也知道老人帶娃的弊端,並設法避免,但實際上,卻往往會被孩子的高超演技給欺騙,因為很多孩子,都是爸媽面前是一套,爺爺奶奶面前又是另外一套,可以說是非常魔性了。公婆幫忙帶娃,堂嫂當然很高興,但她也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兩位老人必須搬到城裡跟他們一起住,而不是把孩子留在農村,這樣就可以保證自己 每天看到孩子,一旦發現問題,也可以及時糾正。
  • 孩子可以給爺爺奶奶帶嗎?
    這一期我們聚焦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上,就是孩子該由誰帶,爺爺奶奶帶孩子到底行不行?1提出問題為了方便上班,很多爸爸媽媽都會選擇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而且爺爺奶奶也很願意看孩子,他們認為:「你們年輕人啊沒有經驗,而且整天都忙於工作,我們倆老人家帶孩子,你儘管放心做你的事情就行了。」但是父母真的能夠完全把孩子交給爸媽看管嗎?
  • 孩子由爺爺奶奶帶還是爸爸媽媽帶,6歲後差距明顯,很容易分辨
    文|好孕姐一位朋友馬上就要生孩子,但她最近很苦惱:因為她婆婆說,如果想讓她帶孩子,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她在老家帶,她不會來城裡的。如果不想讓她帶,就自己帶。朋友現在有點為難,畢竟剛生完孩子經濟壓力大,不能讓老公一個人承擔壓力。但是把孩子送回老家當留守兒童,自己也不樂意。
  • 爸媽去國外寶寶跟著爺爺奶奶,幾個月後爸媽直呼:這是我家寶寶?
    小女孩的爸爸媽媽要出國工作進修一段時間,孩子不能帶去,只能留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孩子爸媽自己帶的時候,照顧得很好,很可愛。才幾個月而已,寶寶就「發福」成這個樣子了,爺爺奶奶是每天餵了多少吃的給娃娃呀!
  • 務工父母的孩子上學難,只好留在老家,讓70多歲夫婦照看
    很多原因由於城市裡面入學積分的一些政策,以及戶籍制度等原因,無法將自己的子女帶在身邊,讓他們在當地學習,父母只好,讓自己的子女留在自己老家上學,也就引發了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了。,大通鋪,老人家照料這些孩子,吃喝拉撒,但是學習上確實難為了他們。
  • 小時候被姥姥帶大的孩子,憑什麼長大後就得和爺爺奶奶親?你配嗎
    因為婆媳相處不和等原因,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讓親媽幫忙帶娃。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種聲音,說「姥姥姥爺帶孩子最吃虧,反正將來孩子還是和爺爺奶奶親」。誰聽到這話不生氣啊!不過這話說的真的有道理嗎?他一聽更難受了,說「我們在一起過的日子多好啊,咱們三個過得好好的,他們來接走我幹啥?」網友C:從小在姥姥家長大,爺爺奶奶家很少去,現在和爺爺奶奶也不親。說什麼「姥姥帶大的孩子都和爺爺奶奶親」,都是胡扯!只有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會那樣,大多數的孩子心裡都是惦記著姥姥姥爺的。
  • 老人帶孩子真存在這5個問題,家有奶奶或姥姥帶娃的,爸媽要謹慎
    有些奶奶或姥姥也是特別喜歡帶娃的,這個時候的「隔輩親」就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是老人帶娃孩子真的好嗎?實際上,很多孩子被自家的老人帶了之後,爸媽才會看到弊端在哪裡。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老人帶孩子存在的5個問題,希望家裡有奶奶姥姥帶娃的爸媽一定要了解一下,謹慎對待這個問題。一、最明顯的問題-護理問題生下孩子後,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娃健健康康的,其實老人也不例外,但他們經歷的年代,和我們不同,在他們的老觀念裡,孩子白白胖胖才是最棒的。
  • 孩子3歲之前,奶奶和爸媽誰帶好?這篇給你答案
    ​昨晚,群裡又討論得熱火朝天,起因是姍姍媽發消息諮詢:「孩子上幼兒園前,是爺爺奶奶帶好,還是爸爸媽媽帶好?」@妞妞媽當然是爸爸媽媽帶好,孩子自己帶跟自己親,交給爺爺奶奶帶,孩子跟你不親,不是白生了。@瑤瑤媽我也認為是自己帶好,我姐姐的孩子就是送老家奶奶帶的,我姐過年回去孩子理都不理,買衣服、買玩具好歹哄著同意跟媽媽睡,可是睡了不到十分鐘,小傢伙還是哭著找奶奶,只好又讓孩子回到奶奶房間,我姐都傷心地哭了好久。@欣然媽咪孩子小時候還是奶奶帶,畢竟老人有經驗,對孩子還有耐心,我家欣然就是奶奶帶,我想幹啥幹啥,誰再領,長大還是跟媽媽親。
  • 我媽生下我時,奶奶完全不想管,如今對爺爺奶奶說不上親
    對父母有固定依戀,我帶到1歲半最近斷奶了,給奶奶領了半個月,我以為孩子沒見幾天就會不記得我的臉了,但是她見到我倆去別提多興奮了,第二個星期我再去就有點捨不得我走了。每天叨叨媽媽、媽媽。奶奶只能悻悻的跟別人說,孩子還是跟媽親,血緣關係擺在那。孩子的頭一年還是最好自己來,如果給了奶奶,在孩子心裡奶奶就會取代媽媽。我老公表妹就是例子,孩子都扔給姥姥。
  • 爸媽復工,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03-19 09:22:58 來源:都市熱報公眾號 都市熱報消息,受疫情影響,家長和孩子們宅家呆了一個多月,度過了難得的親子時光。然而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正式復工,爸爸媽媽突然去上班,一些孩子卻不習慣,有了「分離焦慮」。
  • 95後小爸媽帶孩兒不走心,7天沒大便。孩子奶奶:你們對的起我嗎
    原創:翁郎中大家好,我們是兒康堂,關注我,每天分享一個寶媽育兒小故事(寶媽再帶娃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處理方式),讓你在帶娃的過程中少走彎路,讓你的家庭中有一個懂育兒的人。轉發可以幫助到更多的寶媽喲!
  • 我特殊的「爸媽——」致爺爺奶奶
    我特殊的「爸媽」――致爺爺奶奶敬愛的爺爺奶奶:         趁這美好光陰,享受家書文化的氛圍,我想以這封信,說說這幾年來我心裡想對你們說的話。         別人也許擁有一對親生父母的日夜牽掛,別人也許擁有一夥兄弟姐妹的呵護照料,別人也許擁有一群同學朋友的時常關心,別人也許擁有家庭妻子孩子的幸福快樂……而我卻有兩位特殊的「爸媽」――爺爺奶奶你們那份特殊的愛。
  • 爺爺奶奶能引導好孩子嗎?
    先說一下我的經歷,孩子從小到現在4歲多都是自己帶的,年後婆婆跟著我來到上海幫我帶孩子,讓我去上班。因為疫情幼兒園停課,去不了。同時也因為疫情工作機會很少,我繼續在家辦公(一些在家兼職工作),不能正式上班。發現奶奶真心引導不好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明知道錯的也不阻止,只要孩子不哭鬧做什麼都可以,甚至她躺床上,讓孩子也側躺看pad只要孩子不哭,孩子看一天電視也可以。
  • 一提到送寶寶去爺爺奶奶家就會出現焦慮情緒,我該怎麼做?
    家長:最近很焦慮,寶寶26個月,從小一直跟爸爸、媽媽、外婆一起生活。現在外婆有事要回家一個多月,爺爺奶奶因為特殊情況不能過來,只能把寶寶送回爺爺奶奶家。可是跟寶寶溝通時,寶寶不願意去爺爺奶奶那裡,一提這事寶寶就出現分離焦慮情緒。我該怎麼辦呢?能不能讓寶寶上託兒所,這樣至少一直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 孩子給爺爺奶奶帶真的好嗎?不要被懶惰和教條思想誤導了
    最近,短視頻平臺上一個媽媽的吐槽引起的大家的圍觀,女兒一直是自己帶在身邊教養,自從把孩子爺爺奶奶接過來住就感覺變味了,自己孩子以前都是自己獨立吃飯,自律,自愛,但是姥姥來了總喜歡去寵溺,總想讓孩子多吃點,然後就主動餵孩子吃飯,慢慢的孩子養成了習慣,現在每天吃飯都要人來喂,不餵就不吃,還時常鬧情緒摔碗。
  • 吐槽「爺爺奶奶」帶娃,你家的也是這樣嗎?
    之前總能從網上看到,兩代人帶娃的不同,其中最直觀的莫過於農村奶奶給娃的穿衣打扮。雖然覺得搞笑,有過體驗,但是娃自己帶,常常在一起的機會不多,沒有過多體會。可是有了老二,調整了工作,加之受疫情影響老大幼兒園一直沒有開學,不得已讓爸媽幫著帶娃,才真正地體會到兩代人帶娃的不同。
  • 家庭教育:爺爺奶奶帶孩子,有愛也應有方法
    在我國,爺爺奶奶帶孩子的現象十分普遍,隨著二孩的放開,爺爺奶奶很可能還要多帶一個孩子,無疑加重了年邁老人的負擔。對比一下國外,孩子成年之後便獨立了,與父母同住的現象都不多,更何況是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其實,按照我國流傳下來"孝道傳家遠"的思想,贍養老人是兒女、孫輩應盡的義務,老人管教後輩也是理所應當。
  • 為什麼很多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卻和爺爺奶奶親呢?
    為什麼很多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卻和爺爺奶奶親呢?長輩幫忙帶孩子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畢竟年輕人要奮鬥自己的未來,很難顧及到孩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就成了帶孩子的專業戶,在這其中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明明很多孩子是姥姥姥爺帶大地,為什麼最後卻和爺爺奶奶親呢?
  • 千萬別叫爺爺奶奶帶孩子(父母必看!)
    一年前,羅女士和丈夫商量,把奶奶從老家接到重慶,幫他們帶剛一歲大的孩子,還不到一年的時間,羅女士就開始各種不滿了。遇到鄰居或是同事,總有吐不完的槽。「天氣那麼熱了,還給他穿那麼多衣服。」「孩子都吃不下了,還使勁地把飯往嘴裡送。」
  • 95後小爸媽帶娃不走心,7天沒大便。奶奶:你們對得起我嗎
    雖然總是聽幼兒園老師說孩子的吃飯問題,夫妻倆人在家都沒有注意,在幼兒園沒有見著又怎麼會去重視呢!直到孩子因為堵塞嚴重出現大便中毒,倆人才急急忙忙的往醫院送。這一次孩子算是在醫院住了幾天。夫妻倆無奈只得通知遠在老家的母親。孩子奶奶得知孩子病了後,急急忙忙從老家趕了過來。進門抱了一下自己的孫女,天啦把老太太給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