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要送娃去幼兒園了,家長和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
表妹家寶寶9月份馬上就要送幼兒園啦!她最近每天都忐忑不安的,特別擔心寶寶上幼兒園會哭鬧。寶寶是她自己一手帶大的,提起要送孩子去幼兒園,她還真有點兒捨不得,不只是怕孩子不適應,更多的是老母親的牽腸掛肚啊。
-
上了三天幼兒園就「退學」,只因奶奶的「分離焦慮」比孩子還嚴重
你看,這就是典型的家長的分離焦慮影響孩子的案例。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大人的情緒是一定會傳染給寶寶的,家長不忍分離,傳達給寶寶的心理暗示就是:我要去一個可怕的地方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特別不放心我,所以,我很害怕、很擔心……你看,是不是家長造成了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
爺爺奶奶在孩子面前多提到爺爺奶奶
有些時候,你一開始不習慣它,但一個長孩子很好地習慣它。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孩子睡前卻抱怨床上"擠":"媽媽我最近一個人睡覺一點也不害怕了,因為我有人陪我一起睡。"1、給爺爺奶奶打電話有時候孩子可能因為學習繁忙沒有辦法經常回去看望爺爺奶奶,這時候就可以讓孩子抽出一點時間給爺爺奶奶打電話。 其實不需要具體的藉口和理由,只要問清楚自己最近的情況和身體健康狀況,就會覺得自己很關心,從而增進孫輩的感情。
-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急了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卻急了……隔輩親說的是爺爺奶奶會無理由疼愛孫子輩,對孫子輩的寵愛比對自己兒子還多!其實也不盡然,不是所有爺爺奶奶都是那麼寵孫子的!!其實從小感受不到 爺爺奶奶疼愛的孩子長大自然也不會去親近他們的。孩子小的時候雖然不懂事,但是誰真心對待他對他好,跟誰在一起更有安全感,他們都是能感受到的!寶寶的感知能力是很強的,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如果主動關心寶寶,平時多跟孩子交流,孩子大了也不至於冷落他們。
-
爺爺奶奶VS爸爸媽媽,寶寶誰來帶?
堅決要把科學育兒貫徹到底,時不時還要復盤反思爭取下一階段的勝利。這種類型的父母,注重細節,眼裡容不得沙子,寧願自己累一點也不願意自己的科學育兒大業被破壞。所以,為了避免家庭矛盾,爺爺奶奶偶爾吸吸寶寶就可以了,別想不開。
-
開學季到來,送孩子去學校她是否情緒崩潰?分離焦慮你要清楚了解
時隔半年,今天又把大卷送進學校了,回到車上我心裡竟有些難過和焦慮。老Ben也是,他從昨天晚上就不斷的叮囑大卷疫情期間上學的五個注意事項,大卷靜靜的聽著,默不作聲,我想幾個月來適應了全家集體出行,24小時粘在一起的我們,恐怕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分離焦慮吧。
-
寶寶不願意上幼兒園,家長們該怎麼辦?看我如何幫助寶寶克服恐懼
馬上又到了寶寶們入園的時候了,每到開學的時侯,我們經常可以在幼兒園門口看到這樣的一幕:孩子歇斯底裡的哭鬧,不想去幼兒園,不願意和家人分開,爸爸媽媽淚眼婆娑的捨不得孩子,更有爺爺奶奶在一旁急得團團轉等類似的場景。對於一個只有三、四歲的孩子來說,去上幼兒園意味著從一個自由且寬鬆的家庭環境進入到一個有規則的集體環境中。
-
單位復工,孩子留老家爺爺奶奶帶好嗎?這些問題是爸媽焦慮的根源
初三的時候,二寶去了爺爺奶奶家,初四小區開始封閉,外面的形勢很不樂觀。我們擔心在路上來回走,會有危險,所以決定還是讓二寶安安穩穩地呆在那裡,說不定14天就好了。到了正月十六,大寶又開始上課,家裡需要安靜的環境,二寶又愛吵鬧、愛活動,擔心影響大寶的學習,所以就想忍到3月份,大寶開學了就把二寶接回來。可是現在開學又遙遙無期,二寶寶還要繼續留在爺爺奶奶家。
-
2歲前的寶寶出現這些「壞毛病」,父母應該怎麼做?
所以,別擔心,寶寶「自摸」雖然常見,但也會自然消失,這很正常,與早熟無關啦!媽媽們該怎麼做?你越禁止的,孩子就會越強烈地要,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做到這些之後,寶寶怕生的現象會改變好多。媽媽們該怎麼做?1、多與他人接觸,與外人接觸少,容易產生排斥的心理,從而會有怕生的傾向,不要把寶寶圈在家裡,只面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帶寶寶去附近的公園、遊樂園玩耍,在那裡會遇到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在安全範圍內,給寶寶創造接觸他人的機會,讓寶寶在社會中成長。
-
寶寶纏著媽媽不上學,是「分離焦慮」的反映,學會三招輕鬆化解
無奈,現在小劉每天早上都是讓奶奶把孩子帶到臥室玩耍,然後自己輕手輕腳地出門,不敢讓門發出一點響聲。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與孩子分開的時候,在送孩子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會抱著父母不撒手,或者大聲哭鬧來表達不滿的情緒,這種狀態在兒童教育中被稱作是"分離焦慮"。
-
兩口子在外打工,女兒3歲準備送到爺爺奶奶家,晚上我失眠了…
兩口子在外打工,女兒3歲準備送到爺爺奶奶家,晚上我失眠了…大家都有什麼好的建議呢?因為一些客觀原因,我兒子也被送回爺爺奶奶老家呆過一個月。這一個月裡,兒子基本每天都會要求回爸爸媽媽的家。因為訴求沒有得到回應,晚上睡覺總會大哭。這不僅影響孩子的睡眠,還影響他的生長發育。當然,最重要的是影響他的心理健康。都說,三歲看老。
-
怎樣緩解小班幼兒的入園焦慮?
9月開學季,是幼兒園小班新入園幼兒上演哭鬧戲大片的熱鬧季節,遠遠就可以聽到喊爹叫媽找奶奶的非凡聲音,孩子在幼兒園裡哭,爸爸媽媽們爺爺奶奶在幼兒園外徘徊,更從家庭到幼兒園是孩子人生第一個重要的環境轉換期,在家裡孩子由爸爸媽媽爺爺奶照顧,吃喝拉撒都是隨心所欲的狀態,而幼兒園則不同了,有常規制度要遵守,陌生的環境也沒有親人陪伴,就會有不安全感,從自由沒有約束的環境到了相對約束的環境,孩子就會出現情緒焦慮,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家長不要過於擔心。
-
面對分離焦慮嚎啕大哭的娃,上班的新手媽媽們該怎麼辦?
記得我家娃出現分離焦慮是在八個多月的時候,雖然之前做過很多工作,但早上我走的時候他還是撕心裂肺的哭。好幾次我忍著心疼頭也不回的走掉,還沒出小區奶奶就抱著寶寶追出來,邊走邊喊:「不行啊,你趕緊回來,哭的都要背過氣去啦!」沒辦法我就又回來抱著哄,我一抱上手就不哭了。等我把他送回家讓他玩玩具,奶奶看他玩的投入,在旁邊用手示意,讓我偷著跑。跑是跑了,可是幾次之後寶寶驚了,一秒鐘機會都不給我了。
-
如何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
出現分離焦慮說明寶寶與寶媽形成了一種健康與愛的親密關係,也說明寶寶的智力發展。分離焦慮是寶寶出生以後要經歷的第一個難關,如果順利渡過這一難關,下一階段的發育任務就會水到渠成地順利完成。行動二:增加孩子生活接觸的人當你是孩子唯一親密的人,孩子和你分離時焦慮症狀會更為嚴重。媽媽要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和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保姆等人有相處時間和活動,使他們順利成為幫助照顧的角色,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小區活動場所和同齡小朋友互動。幫助孩子和他人一起時有安全感並更快融合和適應。
-
寶寶「入園難」,開學產生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怎麼做?
針對孩子入學我給大家的困難總結了幾點,能有效幫助各位奶爸寶媽,解決「神獸」上學問題。 被疫情困在家中幾個月的神獸終於能夠返校了,家長也算能夠放鬆一點,但是家長們又要開始憂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寶寶的分離焦慮。尤其是對於新入學的幼兒來說,大多數幼兒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雖然這是很普遍,並且正常的情況,但是分離焦慮處理不好,會對寶寶產生很大的影響。無論是情緒上的變化,還是入園以後的學習狀況,甚至之後對於學校的喜愛和厭惡,都會受到影響。
-
幼兒園開學一周,我跟著娃哭了一周,解決分離焦慮讓娃開心上學
文/銀花孩子們已經上了一周的幼兒園,你家寶寶入園還順利嗎?3.父母的分離焦慮入園是孩子邁入社會的第一步,對很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來說,和孩子分開很難。我們鄰居家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四個人一起去送孩子。孩子一開始還挺開心,但聽到奶奶說:「寶寶,奶奶和爺爺在家會想你的,你在幼兒園要好好的,多喝水、多吃飯。」
-
年後要送寶寶入園,分離焦慮了解嗎?暖心遊戲幫寶寶緩解情緒
最新一季《爸爸去哪兒6》在海外頻道開播,小區媽媽在群裡展開了熱烈討論。有位媽媽說「樂那多實在太好玩了,跟我家娃超像,跟我分開沒超過2小時,就喊著要媽媽。寶寶與最親近的照料者(一般為媽媽)分開時,這種功能就會自動開啟,通過焦慮、緊張和哭鬧等方法來引起大人注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離焦慮」。寶寶離開親近的人而心情低落,愛黏人。
-
幼兒園開學時,寶寶會出現的4種哭鬧,不是任性是「分離焦慮」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想必,很多家長們都已經開開心心的送自己家的學生們去學校,尤其是小學、初中以及高中生的家長,但是,大學生的家長們更是開心,畢竟,學生們因為疫情的原因,上半年一直在家中度過,幾乎天天和父母待在一起,在家也要上網課,對於家長們來說,這種「難能可貴」的獨處時間,一周左右就可以了
-
1歲寶寶不給面,爺爺一抱就開始哭,爺爺:明明以前最喜歡我抱了
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寶寶對待不同的人反應也不同,甚至寶寶的態度還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周晶的女兒小粥粥已經一周歲了,小傢伙眼睛又大又亮,長得十分可愛。在她的周歲宴當天,周晶邀請了很多親朋好友,其中就包括小粥粥的爺爺奶奶。爺爺一看到小粥粥就歡喜的不行,抱著她囡囡長囡囡短,但小粥粥卻不怎麼給面,一見到爺爺就哭,哭的稀裡譁啦的。
-
爺爺抽菸後抱孩子,被孩子媽媽說臭:隔輩親該怎麼做才好
梅子昨晚和老公大吵了一架,因為老公從孩子的爺爺奶奶家回來了之後就情緒不對勁,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梅子有點莫名其妙,這邊女兒楠楠又總粘著她,搞得她精疲力盡。終於在老公又說話帶刺時,梅子怒了,說:你到底要幹嘛?我又不是你家裡僕人,憑什麼對我這麼挑剔?老公衝口而出:你是不是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