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家寶寶9月份馬上就要送幼兒園啦!她最近每天都忐忑不安的,特別擔心寶寶上幼兒園會哭鬧。寶寶是她自己一手帶大的,提起要送孩子去幼兒園,她還真有點兒捨不得,不只是怕孩子不適應,更多的是老母親的牽腸掛肚啊。
剛開始送寶寶去幼兒園,媽媽往外走,孩子哭著喊著跟在媽媽後邊兒追,老母親的心都要碎了,相信每一個做媽媽的都會有這種經歷。
孩子最開始進入幼兒園,因為和家人分開產生的一系列焦慮情緒的反應都是正常的,畢竟是第一次離開熟悉的環境和親愛的爸爸媽媽進入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接觸陌生的人群,自己開始慢慢學習獨立。老母親縱然會有很多的不舍,但還是要送孩子去幼兒園。
其實寶寶上幼兒園哭鬧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心理學上叫做:"分離焦慮",意思也就是說,孩子和親密的撫養者在分離的時候會表現出來的不安情緒和行為,這在兒童時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也叫做離別焦慮,主要表現在寶寶的學齡前期。
以下的三項準備,是我在送大寶去幼兒園的過程中總結的,希望能對各位爸爸媽媽有所幫助,讓孩子們都能快快樂樂去幼兒園,減少哭鬧情況。
1、提前讓寶寶做好心理準備。
寶寶馬上就要進入新的環境,接觸新的人群,提讓寶寶知道一些幼兒園的事情,做好心理準備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給寶寶買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帶著他閱讀學習,讓寶寶提前感受慢慢熟悉幼兒園的環境。
我們寶媽群裡的珊珊媽做的就特別好,珊珊送幼兒園之前,她就經常帶著她和那些上幼兒園的孩子一起玩兒。孩子們都會跟姍姍講園裡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小夥伴們可以一起做遊戲,還有很多有趣而可愛的老師,大家一起能夠學習很多的知識呢。珊珊就變得特別期待上幼兒園,等到送幼兒園的時候非常開心,沒有哭鬧的情況,這就是珊珊媽提前給寶寶做好心理準備的成果喲。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2、家長要有堅定積極的心態。
龍應臺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母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作為父母不僅要提前做好寶寶的思想工作,大人更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給寶寶帶來積極樂觀的表率。當寶寶因為不情願去幼兒園大哭大鬧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動搖心軟,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堅持送寶寶去,還要適當的鼓勵寶寶的進步,同時堅定自己的態度。尤其是爺爺奶奶這些長輩兒的表現特別的突出,他們甚至會整天無心做別的事情,甚至還會跟著寶寶一起哭,總想去幼兒園看看。
鄰居家王阿姨就是,孫子送去幼兒園的時候哭著喊著不願意出家門,她也在旁邊抹眼淚,這樣又加重了孩子不想去幼兒園的心理,孩子每天哭哭鬧鬧,半個月才適應幼兒園生活!所以說,家庭成員之間更需要相互的安撫,消除成人身上表現出的這種分離焦慮。這樣才能夠更加順利地送寶寶進入幼兒園。
3、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長在家裡要培養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動手能力。比如說自己要會大小便,在如廁之後主動自己洗手,睡覺之前可以把自己的衣服擺放整齊。吃飯的時候家長不要再追著孩子喂,讓他學習自己吃飯、喝水,這些簡單的事情都要訓練寶寶動手做,這樣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就不會被小朋友落下,而且也會更加的有自信。
寶寶自己動手的生活能力越來越強,能夠很快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寶寶會越來越喜歡去幼兒園。
枕邊育兒寄語:
家長還要提前引導孩子,多和幼兒園老師交流。讓寶寶能夠把自己的需求及時傳達給老師,消除他的負面情緒。在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時相互謙讓、不能打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