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孩子到了添加輔食的年齡,相信讓很多媽媽最頭疼的不是營養問題,而是孩子居然開始挑食了!而且這個時候孩子正處於蠻不講理的時期,不管是能不能聽懂家長說話,孩子的做法都是只吃自己喜歡的。
為了孩子的健康考慮,一些家長選擇硬逼著孩子好好吃飯,但是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哭鬧不止,更會讓孩子在以後生活中討厭吃飯。在對待孩子挑食的問題上,聰明的媽媽都是這樣做的:
1,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吃飽了
因為孩子的消化能力以及每種食物的消化時間不同,孩子有沒有吃飽,不是你覺得,而是他覺得。想讓孩子在下一次吃飯仍然能提起興致,就一定要避免孩子在一次用餐過程中,吃得太撐。
那什麼時候意味著這孩子吃飽了呢?其實當孩子出現下面這幾種情況,就代表孩子已經吃飽,家長不用再硬逼著孩子吃飯了。
(1)不吃家長餵的東西;(2)想要離開自己的位子,離開餐桌;(3)開始玩食物;(4)把嘴裡的東西吐出來。
當孩子出現上面這幾種情況的時候,就代表孩子已經吃飽了。如果家長這個時候繼續餵孩子吃飯,不僅會讓孩子對這種食物產生厭惡,也會因為吃得太飽而影響消化。
2,讓孩子對食物產生興趣
對於孩子來說,除非是特別飢餓的狀態,其他時候都是最玩的興趣大於吃飯。同樣如果孩子對一樣食物產生興趣,即使孩子不喜歡吃,也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把東西吃完。
就像如果孩子特別討厭吃胡蘿蔔,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講小兔子的故事,告訴寶寶,他喜歡的小兔子最愛吃胡蘿蔔了。而且同時家長也可以把胡蘿蔔做成各種各樣有趣的形狀,想想小的時候是不是對蘿蔔花特別感興趣?
一旦孩子提起了興致,即使食物的味道是他不喜歡的,也會在玩耍的過程中慢慢吃掉,或者是因為心理暗示(小兔子喜歡吃),而感覺胡蘿蔔也是挺好吃的。
3,把不喜歡吃的食物隱藏起來
我們說把食物隱藏起來,可不是說不讓孩子吃這個食物,而是把這種食物藏在別的食物裡。就像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但是如果把蔬菜和水果打成汁,孩子就會很喜歡喝。
或者是,把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打成泥,然後包成餃子餛飩,給孩子吃,同樣可以讓孩子忽視自己不喜歡的味道。
但是在這裡各位寶媽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每一次給孩子添加的食物,一定要少一點,再少一點,讓孩子不經意之間吃下去。如果加的東西過多,沒有藏住,孩子很有可能連帶著討厭吃另一個食物了。
4,讓孩子感覺飢餓
這一點,總之就一句話:餓了吃什麼都香。有些孩子不是討厭吃一種食物,而是連帶著吃飯都討厭,對於這樣的孩子肯定是因為吃飯不安頓,而且平時吃的小零食太多了。
要是孩子平時都不感覺餓,又怎麼會喜歡吃飯呢?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平時給孩子吃的小零食,千萬不能太多,而且一定要按飯點吃飯。不能讓孩子餓了就吃,這樣孩子吃飯就不會感覺到「香」。
可能各位寶媽都有自己哄孩子吃飯的方法,但是切記不能威脅孩子,或者是硬讓孩子吃。一開始慢慢哄著孩子,等孩子養成不挑食的習慣之後,自己就會糾正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