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紐約中餐館老闆疫情期間開拓外賣市場 收益超堂食

2020-12-20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楊欽華減少人工支出,為顧客提供頗受歡迎的麻辣燙與麻辣香鍋,目前已可以盈虧持平。(美國《世界日報》/牟蘭 攝)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餐廳堂食不開,只能依靠外賣生存,而外賣平臺每單佣金至少抽20%,增加餐廳業者負擔。但數家中餐廳業者表示,只要下功夫轉型,一定能轉虧為盈,有家餐廳經過四個月努力,外賣盈利額已超過堂食收益,並打入外族裔食客的餐桌。

疫情期間堅持營業的「九湯屋」麵館老闆林國耀,通過外賣平臺轉型,在四個月內實現轉虧為盈的「奇蹟」。他說,疫情前,自家店的堂食生意火爆,客人周末高峰期甚至要等兩小時,疫情爆發後,只能依靠外賣,最初每天只有一到兩單,營業額直降90%。

雖然虧損,但林國耀仍堅持營業,他從外賣平臺入手,分析每一款平臺的運作方式,通過提供優惠等策略,在平臺中瀏覽排名靠前,增加餐廳的「曝光率」,再以提供湯麵分離且製作精良的外賣餐具,給顧客留下好印象,四個月來積累口碑,目前外賣收益已超過堂食。

雖然盈利,但林國耀表示,疫情期間,多數外賣平臺要抽取超過30%的佣金,直到紐約州州府6月立法,才將佣金減至20%,但也是一筆巨大支出。他表示,近期將推出「九湯屋」與「茶霸」獨立的外賣訂餐平臺,為餐廳業者轉型找出路。

楊欽華在羅斯福大道的美食廣場各有兩家分店,疫情高峰期時,美食廣場關閉,他也只能暫時停業,失去收入。在房租壓力下,他於5月初重新開店,並加入熊貓、蜂窩外送、Chowbus與飯糰外賣等多個外賣平臺。

楊欽華表示,自家店主打麻辣香鍋與麻辣燙,外送方便,即使在疫情前,也有較多顧客選擇外賣。5月重新營業後,參與多家外賣平臺,以另一種形式「免費」推廣生意。

身為小餐館業主,楊欽華說,餐食更適合外送,減少人工支出後,他與合伙人幾乎無休,身兼送菜員與廚師,每日辛苦工作,已可以盈虧持平。(牟蘭)

相關焦點

  • 美新澤西州堂食解禁 中餐館:有的營業,有的仍在觀望
    美新澤西州堂食解禁 中餐館:有的營業,有的仍在觀望
  • 華媒:美國紐約再禁堂食 中餐館寒冬謀生難
    中國僑網12月1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新冠疫情回升,紐約市當地時間14日再禁餐館堂食,顧客只能坐在戶外用餐座或點外賣,不過當日陰雨溼冷、街頭冷清,餐館營業狀況不佳;大雪將至,也有業者忙著為戶外用餐區加裝保暖設施,為冬天惡劣天氣做準備。
  • ...中餐館為度過「寒冬」各出妙招,紐約浪漫泡泡屋吸引年輕人打卡
    外賣特價大盤雞成為食客新寵 邵陽人劉美紅來美國已有10年,在加州橙縣的爾灣(距洛杉磯約40分鐘車程)Jeffery路經營「湘味館」已有6年。 今年3月以來,政府規定餐館只能做外賣,不能堂食。
  • 疫情期間,法國的中餐館該如何應對挑戰
    今日,在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中,明確指出了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 而在法國,雖然疫情的影響還不算大,但是對於在法的中餐館們也不得不說是一個難熬的時刻。 那麼現在法國中餐館,到底是什麼情況?
  • 疫情下,美國外賣平臺高抽成犯眾怒
    全球疫情肆虐之下,餐飲商家站在了生死邊緣,外賣則成了商家用來維繫生計的救命稻草。但在DoorDash、Uber Eats、Postmates和GrubHub等外賣巨頭訂單暴增背後,商家的危機卻未真正得到拯救。外賣平臺的高抽成,讓斷臂堂食、一心外賣的海外餐飲從業者們叫苦不迭。
  • 戶外就餐,能否拯救美國中餐館?
    戶外就餐,能否拯救美國中餐館?7月20日,伴隨著滾滾熱浪,美國紐約進入4階段重啟。按照官方重啟規則,4階段重啟期間,大型購物中心保持關閉,餐廳、酒吧等場所仍然不得堂食,紐約市政府則相應擴大餐廳室外佔道經營的範圍。
  • 疫情寒冬裡,海外中餐業怎麼「撐」下去?
    中國僑網1月11日電 題:疫情寒冬裡,海外中餐業怎麼「撐」下去?  「疫情一再反覆,我們經營一天就虧本一天,實在難以為繼。」日前,美國舊金山華埠最後一家大型中餐館康年海鮮酒家老闆李彪宣布餐館結業,這家有著百年歷史、能容納千人就餐的老店最終沒扛過疫情的衝擊。百年老店「康年海鮮酒家」。
  • 輕食外賣市場好做嗎?開輕食店,可以只做外賣不做堂食嗎?
    還是選擇輕食培訓,自己開一家輕食店呢? 輕食外賣市場好做嗎? 開一家輕食店,可以只做外賣不做堂食嗎? 隨著大家對健康理念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逐漸傾向於選擇營養健康、低卡美味的食物,近幾年來,輕食簡餐在中國市場發展得特別火,很多人都想嘗試開一家輕食店,而大家又會比較糾結,特別是一些零基礎的餐飲小白……
  • 美國當下疫情嚴重,紐約的中國城變成什麼樣了?
    人們又重新來中餐館吃飯了,這座城市的傷口在慢慢癒合。在美國紐約,一向以中華美食聞名的中國城因為疫情關閉了好幾個月。從本月開始,中餐館陸續重新開業。為適應禁止堂食的規定,這些中餐館紛紛開始擺路邊攤、做外賣。這樣的轉型雖然艱難,但消費者的光顧還是給了飯店從業人員充足的信心。
  • 餐飲老闆的吶喊:「不開堂食虧的底褲沒了,開了堂食內褲也沒了!」
    雖然說只有餐飲店恢復了堂食,街道上才會出現煙火氣,整個城市才能夠徹底的「活起來」,這也是為什麼各地著急恢復餐飲店堂食的原因!但是從各個餐飲朋友們恢復堂食後的實際情況來看,很不樂觀,95%選擇恢復堂食後的餐飲老闆們都後悔了,我在這裡也建議大家:不要急著開工,不要開堂食!
  • 晚報記者實地採訪餐飲企業堂食分餐 分餐分食成為堂食「標配」
    企業經營者們表示,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基礎上,把餐飲堂食的人氣一點點做回來。行業主管部門也為餐飲行業的「復工潮」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現場直擊連鎖餐飲店:每天堂食客流在100人左右19 日上午 10 時許,在蘭山區泰盛廣場5樓的過橋緣雞湯米線,記者在店門口看到,門店入口處擺放著「疫情期間用餐公示」,以此提醒顧客在用餐前需要知曉防疫規定和要求。想要進入店內堂食,需要先掃描無接觸登記二維碼。
  • 全美中餐館遭遇生存危機 唐人街的老闆正在用美食溫暖著紐約人
    文 | 紐約華人資訊網主筆 詹涓全美中餐館正在遭遇生存危機。根據數據訂閱服務提供商Womply的數據,截至4月15日,全美59%的獨立中餐館已經完全停止了借記卡和信用卡交易,這表明它們業已停止運營。Womply報導稱,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美國各地的餐館都面臨停業,但中餐館是迄今為止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倡導者警告說,如果沒有針對性的政府干預,許多中餐館將無法生存下來。在紐約唐人街,早在正式推行隔離政策之前,中餐館乃至亞洲餐館的生意就已經直線下降,而在最近一個多月,業主甚至用「鬼城」形容這片往常熙熙攘攘的街區。
  • 順豐上線「豐食」做外賣,萬億規模的團餐市場沒有頭部公司?
    文|周應梅編輯|小荼微信公眾號ID|Retnews近日順豐上線「豐食」小程序,主打企業員工團餐外賣服務,由此引發討論:順豐想另闢蹊徑從團餐這個口打入外賣市場,加入美團和餓了麼的戰局?對此順豐同城方面對《新零售百科》回復稱,「豐食」目前僅在內部推行,只接受內部訂單,上線初衷是為了解決疫情期間順豐內部員工的用餐問題。而「豐食」的下一步計劃還沒有定論。據了解,「豐食」的開發團隊是順豐同城旗下順豐一站團隊,順豐同城方面負責人表示,這個項目甚至沒有作為順豐同城的主要業務,更沒有上升到集團戰略。
  • 禁止聚集性堂食!中山市場監管:如需在外就餐儘量選擇打包外賣
    中山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吳永森介紹中山在餐飲相關方面的防疫措施,並表示中山目前雖然允許餐飲業復工,但禁止聚集性堂食,注意餐飲外送安全,同時企業在員工用餐中也應該避免員工聚集性用餐。 調整二級響應後堂食尚未開放 他表示,根據中山市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和疫情形勢的評估,目前市內餐飲行業仍須按照《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餐飲單位相關經營要求的公告》 ,「禁止堂食」,禁止一切聚集性用餐(包括自辦宴席)活動,禁止餐飲單位或個人承接或為聚集性餐飲經營提供服務
  • 從堂食到「在家吃」,火鍋外賣能火嗎
    從堂食到「在家吃」,火鍋外賣能火嗎 企業發力火鍋到家業務,品質和性價比仍是關鍵詞 不止是盒馬鮮生,消費者在外賣平臺上以「火鍋外賣」為關鍵詞進行檢索,也會發現如撈緣豬肚雞、呷哺呷哺、德莊火鍋、劉姐重慶火鍋等主打堂食的火鍋品牌,也開始出售可配送到家的火鍋套餐及火鍋食材;沃爾瑪山姆會員店也上線了韓式部隊火鍋、豬肚雞湯火鍋套餐,微信公眾號還附上了相應的火鍋教程。
  • 海外中餐外賣市場潛力巨大HungryPanda7000萬美元C輪融資
    面臨這一考驗,很多中餐館及時轉型,入駐了當地的各類外賣平臺,提供線上點餐和送餐的服務,藉此增加營收,由此海外中餐的外賣需求量大大提升。 刷新融資記錄,發力市場擴展 而在眾多的海外外賣平臺中,由於文化和語言壁壘,當地的外賣平臺沒辦法滿足中餐商戶和華人用戶的需求,專門的中餐配送服務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 網友曝光外賣潛規則!記者調查發現多數餐食外賣比堂食貴,而且…
    原來,不少商家在外賣平臺上標註的餐食價格往往要比堂食的價格高,即便是享受到優惠後仍然要比堂食貴,很多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被商家套路。   省會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對於外賣價格比堂食高一事,她有親身體會。一次,張女士下班後去單位附近的某粥鋪吃飯,感覺店裡的蒸餃很不錯,周末休息時,她就想從那家店裡訂一份外賣,這才發現同樣的蒸餃價錢卻不一樣。堂食一屜是6元,變成外賣就漲了2元,需要8元。「因為在單位附近和同事吃飯時是我結的帳,所以記得很清楚,貴就貴吧,我還以為就是漲價了。」
  • 紐西蘭2級警報下依然冷清 店主:堂食顧客屈指可數
    在Broadway街上,一位修鞋店的老闆Enroy Tulamahina表示,一早上只有一個客人來過。封鎖前,一些客人拿來修的鞋子已經補好了,卻也沒有人來取。這家誕生於1945年的老店,從來沒遇到生意這麼冷淡的時候。「興許下午會好一點。」老闆嘆了一口氣。
  • 防疫探訪│餐館堂食「冷清」外賣居多,3人以上分桌就餐
    大力發展外賣、逐步開放堂食,受重創的餐飲業正陸續復產復工。疫情防控之下,北京餐飲業恢復情況如何?是否存在排隊、人群聚集現象?一線餐飲企業又怎樣保障堂食、外賣安全?新京報記者2月27日走訪北京多家餐館發現,餐企採取多種消毒防疫措施,正陸續開市迎客。
  • 疫情下的感恩節:紐約法拉盛餐館冷清,外賣訂單卻增50%
    以往感恩節緬街人山人海,法拉盛各大酒樓均有排隊的食客,君豪更是要排上一兩個小時,現在有限的堂吃都沒滿桌,外賣部分也不盡如人意,因為酒樓生存是依靠派對和宴會。民眾都害怕疫情,更願意在家裡煮著吃。君豪作為法拉盛最大的一家酒樓因疫情都淪落到擺攤賣外賣,然而,所有餐館和酒樓都面臨巨大的危機,卻只能做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