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你的情緒-22 認知失調

2022-01-11 邊緣系統整理師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我非常喜歡的Emma McAdam的情緒管理系列課程——《如何處理你的情緒-22 認知失調》。

今天我們來學習「認知失調」。認知失調發生在我們認為是正確的一件事與我們實際做的另一件事之間產生了背離的時候,這意味著我們信一回事,卻做了另一回事,這會造成我們的生活失調。像是你一隻腳踩在一隻船上,另一隻腳踩在另一隻船上,當兩隻船(相信的事&實際做的事)漸行漸遠,我們就會感覺越加難受。

當我們的想法和我們的行為之間有鴻溝,我們會強烈地感到難受。你可以做所有的事情,不管是冥想或者自我關愛活動,試圖來讓自己好受一些,但只要你沒有解決認知失調這件事,你就不會感覺良好。如果你想要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必須要對自己誠實,而這一點你做其他任何事情都無法替代。

例如,Jenny覺得自己應該多鍛鍊身體,她並不肥胖,她只是覺得自己身體不夠靈活,爬一點樓梯就累,她知道如果她每天鍛鍊一會,身體會變好。所以,如果哪天她沒有鍛鍊,她就會感到失望和內疚。

失調讓我們對自己感覺糟糕,這種感覺不光存在在我們的想法裡,也帶來可測量的生理上的壓力。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不舒適感會促使我們去改變。當失調的是關乎我們對於自己的信念的時候,帶來的不適感是最強的。比如,你的價值觀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你某天在某人臉上打了一拳,這種失調會帶給你很強烈的後悔感、負罪感、失望感。當我們解決掉失調之後,我們就可以感受更多的平和,也更喜歡自己,也感覺到一切都清晰了。所以,失調的反面就是誠實(integrity),這裡的誠實不光是語言上的誠實,還是指我們將我們的行為和我們的價值觀統一起來。我個人覺得,有了誠實,我們才會有積極的自我價值認可、更平和的心境和更成功和有意義的生活。這裡的誠實就是要消弭我們的想法和我們的做法之間的距離。

如果你想要過一個有意義、有樂趣、有成長的人生,解決認知失調就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如果你想要擁有平和的心境,你就得學習如何解決認知失調。現在你可以回憶一下你所遭遇的認知失調的情況,在你的日記本上寫下來。看看你在哪些領域裡會發生認知失調的情況,它們是如何影響你的,你對自己有什麼感覺?識別和解決這些衝突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我們只是壓抑在那裡,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假很無助以及沒有安全感。誠實則可以讓我們覺得安全、有力量和完整。

我們有三種方式解決認知失調,但並不是每一種都是同等的。

一、通過改變我們的行為來匹配我們的價值觀。

只要我們的價值觀是積極的有幫助的,那麼改變我們的行為通常是最好的彌補差距的方式。讓我們繼續用Jenny的例子來說明,她的價值觀是健康是重要的,她的想法是我要多做鍛鍊,所以,當她開始每天鍛鍊一點之後,她就會建立起一點自豪感,失調的不適感就降低了。這聽起來一點都不複雜。你朝著好的方向前進的時候不需要很完美,關鍵就是你為你想要過的生活在付出在努力了。

二、通過改變我們的想法來匹配我們的價值觀。

有時我們的情緒是建立在錯誤的信念之上的,所以這樣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改變我們的想法去匹配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行為,而非強行要求自己做到不可能的目標。對於完美主義者、全有全無思維方式人群、不切實際預期人群,這樣的情況比較常見。繼續說Jenny的例子,假如她其實是有進食障礙的,並且她每天已經鍛鍊三到四個小時了,但她仍然認為自己鍛鍊得不夠。她告訴自己,如果我再多練一點,我就能更喜歡自己一點了。她在打壓自己,覺得自己還是太懶了。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她的扭曲的想法造成了認知失調,她的不切實際的標準是不健康的。所以她該怎麼做呢?她應該讓她的想法更貼近現實。她應該將更多的價值放在健康、適度上,應該放在改善對自我的認知上,並且需要擯棄完美主義想法。所以當她改變她的想法,改變對自己的不切實際的要求,採取適度的鍛鍊方案,她心情也更加平和,身體也變得更加健康。

三、為我們的行為找合理的理由。

這可能是最差的一個選擇。試圖通過麻木、迴避、責備、找藉口,來緩和行為和想法之間的差距。還是用最開始說的兩條船的比方,當兩條船越行越遠,你的兩條腿越來越疼越來越難受,你不是試圖跳到一條船上,或者試圖把兩條船拉近,而是不斷吃止疼片。這就是找理由的做法。你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你只是覺得不那麼痛了而已。這顯然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況,不過除去那些壞處不說,研究顯示這是大部分人在他們做錯事情的時候選擇的反應方法。所以,大部分都是通過改變想法來匹配他們的行為,比如說:「哦,沒人知道的,人人都這麼做。」,「也沒那麼糟啦,TA也這麼做的。」,「我之所以這樣做因為我更需要。」.這些都是在給自己找藉口。在內心深處你知道自己不對,但你為了讓自己好受一點,所以給自己找這些藉口。

注意:1. 永遠不要忽視內疚感這種感覺,不要迴避或讓它走開,內疚可以讓人們自省,因為我們太容易讓自己好過一點而不是自省了。讓自己一時感覺良好卻讓自己在長遠時間更加悲慘。2. 學習去發現自己找藉口的跡象。還是說Jenny的例子,她珍視健康,她知道自己應該鍛鍊,但是她確實沒有在鍛鍊,如果她找藉口的話,她會說:「哦,我真的抽不出時間來鍛鍊。」或者更加糟糕的一種:「哦,我至少比TA瘦一點啊,我還沒有胖成那樣啦。」或「是基因的問題啦,天生就不容易瘦。」所以她可以用這些藉口來讓自己不必感受內疚,也不必再按照她珍視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去行動。也許她所說的是事實,但是她只是利用它們作為自己不必鍛鍊的藉口。搞清楚你的價值所在、為此做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與為了讓自己感覺好受找藉口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Emma申明:文中所選Jenny的例子僅為說明認知失調以及如何解決它,但是本身針對減肥或者健身,我認為任何胖瘦的人都有選擇自己形體並為此覺得滿足驕傲的權力,沒有任何人可以去指責他人應該或者必須要減肥。你的價值絕不是你的尺碼或者你的外表。你可以是健康的但是體型是各種各樣的。你不需要滿足某一個標準去改變你本來的樣子。關鍵是看你的價值取向。你可以把各種情況放在桌面上,最後選擇對你來說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去做,比如你說我可能基因不太好,但是我還是要選擇健康,所以我願意每天花時間去鍛鍊身體。或者你也許會說,健康是很重要,但是對於我來說,我更看重和朋友見面我更看重閱讀,我寧願把時間花在那上面,那也是可以的。不管是哪一種,認知失調都會被解決,因為那是你為自己做出的決定,而不是你覺得你得違心地去做那件事。

解決認知失調就是要誠實面對自己,為自己做出選擇。

所以,再次申明:你的價值不是建立在你的體重之上,你不需要減掉多少體重才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人。只關乎你重視什麼,你想把你的精力放在哪裡。

回來之前的課程。

為自己找藉口這件事本身就挺糟糕的,為了讓自己好受一點,用那些小謊言遮蓋自己真實的情緒,而我們卻一直悄悄地在腦海裡這麼做著。在Jenny的例子中,她的各種藉口最後只能導致她陷入循環:她知道自己應該鍛鍊,她不鍛鍊,她用藉口讓自己逃離糟糕的感覺。我們都會找藉口,但我們越少這麼做,我們就會變得越好。

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些讓自己合理化出現的跡象:

責怪他人、和他人比較、給自己貼標籤、藉口、否認、極端表態、努力說服別人你是對的、雙標


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的時候通常不需要藉口,就算你知道基因對你不利,但運動還是對健康有好處,你去運動這不需要藉口,但不去運動,這就給了你藉口。我曾經遇到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他是判斷監獄裡的犯人是否對自己的罪行有責任的人,他告訴我,他需要去評價這些犯人有沒有理解內疚和知道對錯的能力,而他通常可以斷定的一點就是,如果他們在說各種理由、藉口,那就說明他們有內疚感,他們足夠有能力判斷自己做的是錯的,他們只是需要去掩蓋、需要給自己找藉口讓自己好過一點,這樣的犯人就一定是對罪行有責任的。

所有這些都會讓你變得更加痛苦。它們會以「應該」的形式呈現。「我應該去鍛鍊,但我就是沒時間。」,「我不應該那麼刻薄,但TA就是太混蛋了。」 「應該」是我們製造自己的痛苦的一種方式。

對於解決認知失調的問題,追根究底還是需要我們搞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所在,去探索你的想法和你的行為,不要為自己找藉口,去選擇你是要改變你的想法還是你的行為,最終達到對自己的誠實、完整。我建議你每天或者每周或者每月做一次盤點,問一下自己:「我是我希望自己成為的那個人嗎?」,如果不是,爭取每天比之前好1%。對自己誠實讓自己完整,是我們自尊的源泉。並且在我看來,對於抵抗焦慮和抑鬱也是事關重要。沒人是完美的,我也一直在犯錯。我們也都會有知行不合一的時候,關鍵是你如何去處理它。對於我來說,彌合縫隙的唯一方法就是藉助上帝的恩賜,讓自己更加謙卑,竭盡全力去改變自己,完全忠誠於自己。當你識別了自己的認知失調,當你努力搞清楚自己的價值所在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將你的行為和你的價值統一,你將會發現極大的寧靜祥和與幸福。

感謝收看,保重。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Emma McAdam以及她的課程的相關信息,請訪問:www.therapynutshell.com。*文中圖片授權基於www.uqinsplash.com相關授權協議

如何處理你的情緒-19 如何改變認知扭曲

如何處理你的情緒-20 侵入思維 & 思慮過多: 將你自己和你的想法區隔開

如何處理你的情緒-21 正念:初學者指引

相關焦點

  • 認知失調模型
    什麼是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是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提出的理論,即當我們所做的事和所想之間存在矛盾時,我們會心理良心不安(簡而言之,就是知行不合一帶來巨大的精神痛苦),並將失調歸類成這四種:(1)決策後失調。當一個人必須在各有優缺點的兩者間作出選擇時,選擇後易產生失調。(2)強制服從失調。
  • 認知失調
    由於要全力以赴準備明晚的大戰,所以今天臨時採用一期老闆的投稿,這位老闆的知識水平那是沒的說了,你要是沒聽懂,那也是你的問題,我也沒來得及問老闆姓甚名誰、於何處高就,所以今天我就強行讓他深藏功與名吧。他投稿的話題是認知失調。話說1934年2月15日,北京時間16:35:25,尼泊爾發生了芮氏8.0級大地震,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
  • 心理學:想法和行動經常不一致,如何解決自身的認知失調問題?
    我該如何做出自己內心的選擇?你好,感謝你的來信。你的情況其實很好用心理學概念進行解釋,你內心的態度與實際行為出現了不一致,在心理學上叫做「認知失調」。當你覺察到自己行為與態度不一致,你會出現一種不舒服的內心緊張狀態,這其實就是認知失調。一旦產生認知失調,你會努力消除這種失調感,以恢復到認知協調的平衡狀態。
  • 心理學:想法和行動經常不一致,如何解決自身的認知失調問題?
    你的情況其實很好用心理學概念進行解釋,你內心的態度與實際行為出現了不一致,在心理學上叫做「認知失調」。,這其實就是認知失調。一旦產生認知失調,你會努力消除這種失調感,以恢復到認知協調的平衡狀態。為了達到平衡,你可能會作出以下的解決辦法: 1、改變態度使其與以前的行為一致:我喜歡跑步,喜歡鍛鍊身體,這不會影響我的複習。
  • 產品、運營人的王牌思維:認知失調
    而加入了獎勵的情況就出現了失調,即不協調,這時候你心裡會很不舒服,但由於獎勵在你也想著能夠拿到獎勵,為了解決這種不舒服,你就會試圖去找一個方法(改變其中一個認知)讓自己的行為結果對心理造成的影響稍微平衡些。這就是認知失調,我說的比較通俗。
  • 決策後的認知失調
    這就引出下面的話題:決策後的認知失調。決策後的認知失調(post decisional dissonance)。決策是從兩個及以上備選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的過程。選擇一個,意味著放棄至少一個或多個。所以心理學家認為,決策會引起認知失調,換言之,認知失調或者產生認知失調的可能性是由已經做出的決策所引起的。避免或減少這種失調會影響到以後的行為。
  • 「認知失調理論」,旋即轉化的懊悔和治癒,個體如何走向馴化?
    ,並從這個印象判斷來推論認知對象的其他本質的現象;那麼「認知失調理論」則解釋了個體在面臨著認知和行為衝突不協調時,個體如何糾正矛盾的心理以使內心重獲平衡的自我規勸的現象。1957年,費斯汀格出版了《認知失調理論》,系統地提出了認知失調的理論假設。費斯汀格認為,人為了維持內心的平靜,需要一種認知上的一致性;認知失調會讓人產生內心產生緊張和不愉悅的體驗,這種心理上的不適感會推動人們努力減少失調,達到協調一致的目的,並且會積極地避開增加失調的情境和信息,這就是費斯汀格提出的兩大基本假設。認知元素之間的關係可能有3種:協調 失調 不相關。
  • 《情緒》:一本書顛覆你對情緒的認知
    生活中有很多和他相似的人,工作能力十分出色,卻唯獨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有的人表現在隨意向同事或者領導發脾氣,有的人表現在回到家對另一半發脾氣,還有的人會把一些消極負向的情緒內化,演變成抑鬱症、躁鬱症、焦慮症、飲食失調症、邊緣型人格障礙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因此,了解「情緒」是什麼,以及學習如何控制「情緒」,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 認知失調理論在網絡廣告創意中的運用
    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明確指出:「要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同時讓他們來買你的商品,非要有好的點子不可,除非你的廣告有很好的點子,不然它就像被黑夜吞噬的船隻。」新興網絡媒體中的廣告,要想擺脫與其他新聞類信息相比的弱勢地位,同樣需要有好的創意。  認知失調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有時會被拿來創意傳統媒體廣告。
  • 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實驗
    【問題】簡述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實驗。
  • 產品心理學003|巧用「認知失調」,讓用戶愛上你的產品
    我們要麼改變行為,要麼改變態度,但不論如何,最終我們的態度和行為會變得一致。這種效應,心理學家稱之為「認知失調」。而一旦你真的在這個遊戲裡投入了時間或者金錢,認知失調就會讓你更加喜歡這個遊戲,進而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從而進入一種王者榮耀樂見其成的循環。正所謂,讓你花錢,是為了讓你花更多錢。
  • 談談什麼是認知失調
    做你的卷子讓我發現,原來考試也可以是一種享受! 你們答題打得爽快,我批卷也批得痛快。比如卷子中有這樣一道考題:請舉實例解釋說明「認知失調」。凡是沒答到點子上的,我都判了零分。手氣刀落,0分! 2還是再給你們講講什麼是認知失調。我自己先舉個實例,回答一下。 原本我覺得教師就是一份普通的職業。但是我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備課上課,而課時費並不多。於是,我就出現了認知失調:如果這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我為什麼要吃力不討好;既然嘔心瀝血,那一定是因為這是一個高尚的職業。
  • 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情緒
    面對孩子的情緒一定是需成人幫助去處理的,沒有學過情緒管理的孩子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的。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呢? 1.認知情緒-認識情緒就是在告訴孩子他身體發生了什麼,讓孩子給自己的感受命名。 2.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孩子之所以總是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並不是因為這些孩子真得是壞孩子
  • 為什麼會抑鬱,是你的認知功能失調思維出了問題
    持有自我挫敗或認知功能失調的人有形成情緒問題的高危性,面對壓力和失望的生活經歷時感到抑鬱。自動思維、不合理的信念和態度誘發快速的情緒反應,通常是焦慮和抑鬱。不合理的信念和態度決定了你對處境的感知和解釋方式,維持不合理的態度和信念的因素有三個:1.選擇性注意2.尋求安全的行為3.認知歪曲
  • 為什麼考前還能玩兒的心安理得 | 認知失調
    如果處於上面的第二種情況,人就會感受到不舒適,這種由於認知衝突引起內心不舒服的狀態,就叫「認知失調」現象,而人們為了減緩認知失調帶來的緊張感,往往會採取一些策略減輕認知失調的程度。費斯廷格在提出認知失調理論的同時,也和同事進行了一個經典的認知失調實驗對理論加以驗證。
  • 越來越多的孩子存在感統失調!如何預防?
    的孩子越來越多;有的家長就會問:「老師,什麼是感統失調?媽媽知道你餓了,但是我們稍等一下,媽媽去給你拿吃的。要讓孩子知道,媽媽已經接收到你的信息了,也知道你餓了;這樣一來我們既有去接納孩子的情緒,我們又有給孩子語言環境的刺激。
  • 什麼是季節性情緒失調?
    季節性情緒失調,會怎樣?你可能會感覺到心情有一點悶悶的莫名的不安或是焦慮注意力難集中,做決定有點困難睡不好或睡不著很多的疲倦感。主要是因為天氣的變化,白天變短陽光減少,導致大腦中的血清素(用來平衡情緒)退黑激素(用來調節睡眠)等等物質減少。
  • 《給情緒多點時間》以心理學的角度,教你正確認知並管理情緒
    負面情緒產生時,你是怎麼處理的?有的人選擇逃避否認,有的人選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管理,還有的人會選擇丟向身邊的「情緒垃圾桶。」「情緒垃圾桶」顧名思義就是情緒的發洩對象,這個垃圾桶可以是身邊的人,事和物。只要稍有不快,我們就可以把它統統丟進裡面。
  • 【微課】情緒認知臉譜卡使用方法詳解
    大家好,情緒認知臉譜卡銷售了2年多,一直以來使用的是「情緒認知臉譜圖的用法微課」,其實還是不恰當的,這次我專門做了這節「情緒認知臉譜卡的使用方法的微課」,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能夠有幫助。如果閱讀過「情緒認知臉譜圖使用方法微課」的朋友已經了解到情緒認知臉譜圖有兩個最大的用途:1、情緒認知臉譜圖是自我情緒覺察的一面鏡子。
  • 情緒ABC,讓認知改變情緒
    接到老師的電話,被告知孩子作業沒有完成,聽完這個消息,你是勃然大怒把孩子拉出去打一頓還是會冷靜下來想想如何配合老師解決問題,督促孩子把作業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