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我非常喜歡的Emma McAdam的情緒管理系列課程——《如何處理你的情緒-22 認知失調》。
今天我們來學習「認知失調」。認知失調發生在我們認為是正確的一件事與我們實際做的另一件事之間產生了背離的時候,這意味著我們信一回事,卻做了另一回事,這會造成我們的生活失調。像是你一隻腳踩在一隻船上,另一隻腳踩在另一隻船上,當兩隻船(相信的事&實際做的事)漸行漸遠,我們就會感覺越加難受。
當我們的想法和我們的行為之間有鴻溝,我們會強烈地感到難受。你可以做所有的事情,不管是冥想或者自我關愛活動,試圖來讓自己好受一些,但只要你沒有解決認知失調這件事,你就不會感覺良好。如果你想要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必須要對自己誠實,而這一點你做其他任何事情都無法替代。
例如,Jenny覺得自己應該多鍛鍊身體,她並不肥胖,她只是覺得自己身體不夠靈活,爬一點樓梯就累,她知道如果她每天鍛鍊一會,身體會變好。所以,如果哪天她沒有鍛鍊,她就會感到失望和內疚。
失調讓我們對自己感覺糟糕,這種感覺不光存在在我們的想法裡,也帶來可測量的生理上的壓力。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不舒適感會促使我們去改變。當失調的是關乎我們對於自己的信念的時候,帶來的不適感是最強的。比如,你的價值觀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你某天在某人臉上打了一拳,這種失調會帶給你很強烈的後悔感、負罪感、失望感。當我們解決掉失調之後,我們就可以感受更多的平和,也更喜歡自己,也感覺到一切都清晰了。所以,失調的反面就是誠實(integrity),這裡的誠實不光是語言上的誠實,還是指我們將我們的行為和我們的價值觀統一起來。我個人覺得,有了誠實,我們才會有積極的自我價值認可、更平和的心境和更成功和有意義的生活。這裡的誠實就是要消弭我們的想法和我們的做法之間的距離。
如果你想要過一個有意義、有樂趣、有成長的人生,解決認知失調就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如果你想要擁有平和的心境,你就得學習如何解決認知失調。現在你可以回憶一下你所遭遇的認知失調的情況,在你的日記本上寫下來。看看你在哪些領域裡會發生認知失調的情況,它們是如何影響你的,你對自己有什麼感覺?識別和解決這些衝突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我們只是壓抑在那裡,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假很無助以及沒有安全感。誠實則可以讓我們覺得安全、有力量和完整。
我們有三種方式解決認知失調,但並不是每一種都是同等的。
一、通過改變我們的行為來匹配我們的價值觀。
只要我們的價值觀是積極的有幫助的,那麼改變我們的行為通常是最好的彌補差距的方式。讓我們繼續用Jenny的例子來說明,她的價值觀是健康是重要的,她的想法是我要多做鍛鍊,所以,當她開始每天鍛鍊一點之後,她就會建立起一點自豪感,失調的不適感就降低了。這聽起來一點都不複雜。你朝著好的方向前進的時候不需要很完美,關鍵就是你為你想要過的生活在付出在努力了。
二、通過改變我們的想法來匹配我們的價值觀。
有時我們的情緒是建立在錯誤的信念之上的,所以這樣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改變我們的想法去匹配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行為,而非強行要求自己做到不可能的目標。對於完美主義者、全有全無思維方式人群、不切實際預期人群,這樣的情況比較常見。繼續說Jenny的例子,假如她其實是有進食障礙的,並且她每天已經鍛鍊三到四個小時了,但她仍然認為自己鍛鍊得不夠。她告訴自己,如果我再多練一點,我就能更喜歡自己一點了。她在打壓自己,覺得自己還是太懶了。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她的扭曲的想法造成了認知失調,她的不切實際的標準是不健康的。所以她該怎麼做呢?她應該讓她的想法更貼近現實。她應該將更多的價值放在健康、適度上,應該放在改善對自我的認知上,並且需要擯棄完美主義想法。所以當她改變她的想法,改變對自己的不切實際的要求,採取適度的鍛鍊方案,她心情也更加平和,身體也變得更加健康。
三、為我們的行為找合理的理由。
這可能是最差的一個選擇。試圖通過麻木、迴避、責備、找藉口,來緩和行為和想法之間的差距。還是用最開始說的兩條船的比方,當兩條船越行越遠,你的兩條腿越來越疼越來越難受,你不是試圖跳到一條船上,或者試圖把兩條船拉近,而是不斷吃止疼片。這就是找理由的做法。你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你只是覺得不那麼痛了而已。這顯然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況,不過除去那些壞處不說,研究顯示這是大部分人在他們做錯事情的時候選擇的反應方法。所以,大部分都是通過改變想法來匹配他們的行為,比如說:「哦,沒人知道的,人人都這麼做。」,「也沒那麼糟啦,TA也這麼做的。」,「我之所以這樣做因為我更需要。」.這些都是在給自己找藉口。在內心深處你知道自己不對,但你為了讓自己好受一點,所以給自己找這些藉口。
注意:1. 永遠不要忽視內疚感這種感覺,不要迴避或讓它走開,內疚可以讓人們自省,因為我們太容易讓自己好過一點而不是自省了。讓自己一時感覺良好卻讓自己在長遠時間更加悲慘。2. 學習去發現自己找藉口的跡象。還是說Jenny的例子,她珍視健康,她知道自己應該鍛鍊,但是她確實沒有在鍛鍊,如果她找藉口的話,她會說:「哦,我真的抽不出時間來鍛鍊。」或者更加糟糕的一種:「哦,我至少比TA瘦一點啊,我還沒有胖成那樣啦。」或「是基因的問題啦,天生就不容易瘦。」所以她可以用這些藉口來讓自己不必感受內疚,也不必再按照她珍視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去行動。也許她所說的是事實,但是她只是利用它們作為自己不必鍛鍊的藉口。搞清楚你的價值所在、為此做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與為了讓自己感覺好受找藉口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Emma申明:文中所選Jenny的例子僅為說明認知失調以及如何解決它,但是本身針對減肥或者健身,我認為任何胖瘦的人都有選擇自己形體並為此覺得滿足驕傲的權力,沒有任何人可以去指責他人應該或者必須要減肥。你的價值絕不是你的尺碼或者你的外表。你可以是健康的但是體型是各種各樣的。你不需要滿足某一個標準去改變你本來的樣子。關鍵是看你的價值取向。你可以把各種情況放在桌面上,最後選擇對你來說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去做,比如你說我可能基因不太好,但是我還是要選擇健康,所以我願意每天花時間去鍛鍊身體。或者你也許會說,健康是很重要,但是對於我來說,我更看重和朋友見面我更看重閱讀,我寧願把時間花在那上面,那也是可以的。不管是哪一種,認知失調都會被解決,因為那是你為自己做出的決定,而不是你覺得你得違心地去做那件事。
解決認知失調就是要誠實面對自己,為自己做出選擇。
所以,再次申明:你的價值不是建立在你的體重之上,你不需要減掉多少體重才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人。只關乎你重視什麼,你想把你的精力放在哪裡。
回來之前的課程。
為自己找藉口這件事本身就挺糟糕的,為了讓自己好受一點,用那些小謊言遮蓋自己真實的情緒,而我們卻一直悄悄地在腦海裡這麼做著。在Jenny的例子中,她的各種藉口最後只能導致她陷入循環:她知道自己應該鍛鍊,她不鍛鍊,她用藉口讓自己逃離糟糕的感覺。我們都會找藉口,但我們越少這麼做,我們就會變得越好。
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些讓自己合理化出現的跡象:
責怪他人、和他人比較、給自己貼標籤、藉口、否認、極端表態、努力說服別人你是對的、雙標
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的時候通常不需要藉口,就算你知道基因對你不利,但運動還是對健康有好處,你去運動這不需要藉口,但不去運動,這就給了你藉口。我曾經遇到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他是判斷監獄裡的犯人是否對自己的罪行有責任的人,他告訴我,他需要去評價這些犯人有沒有理解內疚和知道對錯的能力,而他通常可以斷定的一點就是,如果他們在說各種理由、藉口,那就說明他們有內疚感,他們足夠有能力判斷自己做的是錯的,他們只是需要去掩蓋、需要給自己找藉口讓自己好過一點,這樣的犯人就一定是對罪行有責任的。
所有這些都會讓你變得更加痛苦。它們會以「應該」的形式呈現。「我應該去鍛鍊,但我就是沒時間。」,「我不應該那麼刻薄,但TA就是太混蛋了。」 「應該」是我們製造自己的痛苦的一種方式。
對於解決認知失調的問題,追根究底還是需要我們搞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所在,去探索你的想法和你的行為,不要為自己找藉口,去選擇你是要改變你的想法還是你的行為,最終達到對自己的誠實、完整。我建議你每天或者每周或者每月做一次盤點,問一下自己:「我是我希望自己成為的那個人嗎?」,如果不是,爭取每天比之前好1%。對自己誠實讓自己完整,是我們自尊的源泉。並且在我看來,對於抵抗焦慮和抑鬱也是事關重要。沒人是完美的,我也一直在犯錯。我們也都會有知行不合一的時候,關鍵是你如何去處理它。對於我來說,彌合縫隙的唯一方法就是藉助上帝的恩賜,讓自己更加謙卑,竭盡全力去改變自己,完全忠誠於自己。當你識別了自己的認知失調,當你努力搞清楚自己的價值所在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將你的行為和你的價值統一,你將會發現極大的寧靜祥和與幸福。
感謝收看,保重。
如何處理你的情緒-19 如何改變認知扭曲
如何處理你的情緒-20 侵入思維 & 思慮過多: 將你自己和你的想法區隔開
如何處理你的情緒-21 正念:初學者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