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英語四六級考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這期間,還要準備複習學校的期末考試,時間對我來說很緊張。但是,我的室友想約我每天與她一起跑步鍛鍊,想到每天課程那麼多,上完課晚上還要複習功課,如果陪室友跑步,學習的時間就少了很多,我心裡很想拒絕她,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答應了她的請求。我經常作出類似這樣違背自己內心的行為,想知道我的態度和行動為什麼會出現不一致?我該如何做出自己內心的選擇?
你好,感謝你的來信。
你的情況其實很好用心理學概念進行解釋,你內心的態度與實際行為出現了不一致,在心理學上叫做「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理論:行為是個體自由選擇並且行為與其積極自我概念中的核心內容發生不一致。
認知失調理論基於這樣一種觀點:人類會試圖在其意見、態度、知識和價值觀之間建立內在的和諧和一致性的內驅力。
當你覺察到自己行為與態度不一致,你會出現一種不舒服的內心緊張狀態,這其實就是認知失調。一旦產生認知失調,你會努力消除這種失調感,以恢復到認知協調的平衡狀態。為了達到平衡,你可能會作出以下的解決辦法:
1、改變態度使其與以前的行為一致:我喜歡跑步,喜歡鍛鍊身體,這不會影響我的複習。2、改變後續行為使其與態度不衝突:我發誓再也不跑步,除非我考完試。3、增加認知支持態度或行為:跑步放鬆調節一下,可以提高複習效率。4、貶低認知重要性來降低失調感:反正這次考試結果不重要,沒考好後面還有機會5、減少行為選擇的自由行:我朋友硬拉我去,我其實不想去的。6、用積極情緒改善失調帶來的負面情緒體驗:跑步說不定能夠邂逅自己暗戀的對象。
採取這些行為,便減少了你的認知失調,使你心理會有平衡感,否則,你心裡會很不安。
如何避免認知失調,作出你內心的選擇,這是以下建議:
1、向對方說出你的想法,表達歉意
你們快要期末考試了,而且你也報名了英語等級考試,時間特別有限。你可以告訴室友,自己害怕期末掛科,也希望英語等級考試能夠一次性考過,如果考不過,還要等來年才能考,又要另外耽擱複習時間。告訴室友,你希望她能夠理解你的處境,並對她深表歉意。這次你已經答應她了,就不要反悔了,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直接告訴對方內心的想法,對方會理解的。
2、提出替代法
你不能直接陪伴室友跑步,可以幫忙提供替代方案或者解決方法,體現出你是真的有想幫忙的,這樣反而會讓對方更為舒服或者感謝。例如,隔壁寢室的某位女生晚上挺喜歡一個人去操場跑步的,讓她約你的室友一起去,也有個伴。或者,這個月你不能陪室友跑步,等考試過了,後面專門抽時間陪她。
很多人其實知道要學會拒絕別人,可就是開難以開口。其實是自己過不了心裡那一關——害怕對方因此不喜歡自己。在人和人的交往上,真誠是最重要的,只要守住這一點,大家並不會怪你說話耿直。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你待人真誠,他人也會真誠地回應你。
很多時候,你想要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就要學會拒絕別人,拒絕他人並不是表達對他人的不尊重,而是對自己內心的尊重,先遵從內心,再考慮他人,你才能心安理得地做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心理諮詢師張銀玲,研究生學歷,心理學專業,從事心理情感諮詢15年!請關注我@心理諮詢師張銀玲,遇到心理,情感,親子教育等方面問題,私信我,讓我來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