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想法和行動經常不一致,如何解決自身的認知失調問題?

2020-12-16 心理諮詢師張銀玲

離英語四六級考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這期間,還要準備複習學校的期末考試,時間對我來說很緊張。但是,我的室友想約我每天與她一起跑步鍛鍊,想到每天課程那麼多,上完課晚上還要複習功課,如果陪室友跑步,學習的時間就少了很多,我心裡很想拒絕她,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答應了她的請求。我經常作出類似這樣違背自己內心的行為,想知道我的態度和行動為什麼會出現不一致?我該如何做出自己內心的選擇?

你好,感謝你的來信。

你的情況其實很好用心理學概念進行解釋,你內心的態度與實際行為出現了不一致,在心理學上叫做「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理論:行為是個體自由選擇並且行為與其積極自我概念中的核心內容發生不一致。

認知失調理論基於這樣一種觀點:人類會試圖在其意見、態度、知識和價值觀之間建立內在的和諧和一致性的內驅力。

當你覺察到自己行為與態度不一致,你會出現一種不舒服的內心緊張狀態,這其實就是認知失調。一旦產生認知失調,你會努力消除這種失調感,以恢復到認知協調的平衡狀態。為了達到平衡,你可能會作出以下的解決辦法:

1、改變態度使其與以前的行為一致:我喜歡跑步,喜歡鍛鍊身體,這不會影響我的複習。2、改變後續行為使其與態度不衝突:我發誓再也不跑步,除非我考完試。3、增加認知支持態度或行為:跑步放鬆調節一下,可以提高複習效率。4、貶低認知重要性來降低失調感:反正這次考試結果不重要,沒考好後面還有機會5、減少行為選擇的自由行:我朋友硬拉我去,我其實不想去的。6、用積極情緒改善失調帶來的負面情緒體驗:跑步說不定能夠邂逅自己暗戀的對象。

採取這些行為,便減少了你的認知失調,使你心理會有平衡感,否則,你心裡會很不安。

如何避免認知失調,作出你內心的選擇,這是以下建議:

1、向對方說出你的想法,表達歉意

你們快要期末考試了,而且你也報名了英語等級考試,時間特別有限。你可以告訴室友,自己害怕期末掛科,也希望英語等級考試能夠一次性考過,如果考不過,還要等來年才能考,又要另外耽擱複習時間。告訴室友,你希望她能夠理解你的處境,並對她深表歉意。這次你已經答應她了,就不要反悔了,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直接告訴對方內心的想法,對方會理解的。

2、提出替代法

你不能直接陪伴室友跑步,可以幫忙提供替代方案或者解決方法,體現出你是真的有想幫忙的,這樣反而會讓對方更為舒服或者感謝。例如,隔壁寢室的某位女生晚上挺喜歡一個人去操場跑步的,讓她約你的室友一起去,也有個伴。或者,這個月你不能陪室友跑步,等考試過了,後面專門抽時間陪她。

很多人其實知道要學會拒絕別人,可就是開難以開口。其實是自己過不了心裡那一關——害怕對方因此不喜歡自己。在人和人的交往上,真誠是最重要的,只要守住這一點,大家並不會怪你說話耿直。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你待人真誠,他人也會真誠地回應你。

很多時候,你想要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就要學會拒絕別人,拒絕他人並不是表達對他人的不尊重,而是對自己內心的尊重,先遵從內心,再考慮他人,你才能心安理得地做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心理諮詢師張銀玲,研究生學歷,心理學專業,從事心理情感諮詢15年!請關注我@心理諮詢師張銀玲,遇到心理,情感,親子教育等方面問題,私信我,讓我來幫助你!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想法和行動經常不一致,如何解決自身的認知失調問題?
    但是,我的室友想約我每天與她一起跑步鍛鍊,想到每天課程那麼多,上完課晚上還要複習功課,如果陪室友跑步,學習的時間就少了很多,我心裡很想拒絕她,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答應了她的請求。我經常作出類似這樣違背自己內心的行為,想知道我的態度和行動為什麼會出現不一致?我該如何作出自己內心的選擇?
  • 行為心理學:女人言語和行為的不一致本質上是認知失調
    這在心理學上也得到了驗證,行為心理學認為,剖析人類自身的行為是人類自我認識的關鍵。既然性不再是讓人談之色變的話題,那為什麼很多女人嘴上說不願意,身體卻很誠實呢?女人在當時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是真心要和對方發生關係嗎?
  • 「認知失調理論」,旋即轉化的懊悔和治癒,個體如何走向馴化?
    一、前言: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對個體或群體行為的解釋,預測,研究中形成了科學嚴謹而又奇妙精彩的心理學效應。一個人付諸的行動都有其底層邏輯和精神動機,才能保證行為的合理性。由行為向內追根溯源繼續探幽,可以發現:行為體現了態度,態度源於認知。
  • 產品心理學003|巧用「認知失調」,讓用戶愛上你的產品
    親眼目睹了幾次這種神奇場景後,我意識到,這是心理學上的「認知失調」效應在起作用。人類的心理有一種特點,就是傾向於保持行為和態度的一致性。如果二者出現了不一致,就會給我們帶來心理壓力。不一致越明顯,壓力就越大。這種壓力,會迫使我們做出改變。
  • 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實驗
    【問題】簡述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實驗。
  • 從認知心理學問題解決的角度談「格物」
    認知心理學起源於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是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和研究方向。從廣義性看,認知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包括注意、記憶、意象、表象、創造性、問題解決、言語和思維活動等,是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認知心理學和格物有什麼聯繫呢?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認知心理學的問題解決。
  • 認知失調模型
    什麼是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是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提出的理論,即當我們所做的事和所想之間存在矛盾時,我們會心理良心不安(簡而言之,就是知行不合一帶來巨大的精神痛苦),並將失調歸類成這四種:(1)決策後失調。當一個人必須在各有優缺點的兩者間作出選擇時,選擇後易產生失調。(2)強制服從失調。
  • 認知失調
    費斯廷格認為,我們對於自我以及社會,都會有許許多多想法,有時候這些想法之間會產生衝突,從而使人體驗到一種生理上的緊張,產生壓迫感,這就是認知失調。當認知失調發生時,人們就會傾向於重回協調狀態。認知失調總結一下其實就是三大原則。
  • 決策後的認知失調
    在最想要的2種商品中選1種失調程度最高;在最想要和不特別想要的2種商品中選1種失調程度較低;直接拿最想要的1種商品沒有失調。詳見下面具體數據。如何解釋他們的行為?他們的目的是減輕決策後的失調!選民投票給某個候選人後,是否更加相信這個候選人會贏得選舉?奧德·弗蘭克爾和安東尼·杜布(Oded· Frenkel & Anthony· Doob,1976) 發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 產品、運營人的王牌思維:認知失調
    但這和之前沒有獎勵時的想法不一樣,於是你會這樣安慰自己:不就一個聯繫方式嗎,沒多大關係,而且人家是知名公司的產品,不會出現洩漏隱私的風險。我來解釋下上面的情況,沒有獎勵20元的情況,不屬於認知失調,頂多算是一個新的認知(填寫朋友聯繫方式),雖然和已知的認知不太一樣,但還沒有造成失調的狀態。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心理學理論?
    不知道。所以,現在很多人找不到對象。即使有人給你介紹相親了,一般都有點問題,快節奏的生活讓他們把相親看成是快餐,一點不重視,可能一眼看不上就不來往了。如果是農村,就不會這樣,會慢慢的、耐心的考察對方。只要不是太差勁,一般都會結婚。心理學這個時候就有用了,它首先會給你緩解壓力。
  • 認知失調理論在網絡廣告創意中的運用
    認知失調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有時會被拿來創意傳統媒體廣告。但是通過比較人們會發現,網絡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網絡廣告的創意更適合運用認知失調理論。  一、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在傳統媒介廣告創意中的局限  認知失調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於1957年提出並形成的一套理論。
  • 想通過心理學提升自我的認知?這些心理學書籍能夠幫到你
    雖是心理學的專業著作,但是並不晦澀難懂,雖然一些觀念放在今天這個時代的價值觀下似乎有些過時,但依然不妨礙整本書在自我認知和成長方面給我們的見解和啟發。想來很多人都會有這樣想法或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婚姻的意義是什麼?學習的意義是什麼?等等,有時難免覺得自己陷入了一種「意義」的迷思。
  • 認知行為療法:常見的錯誤想法
    從今天開始,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些心理學知識,叫做<思維改變生活,積極而使用的認知行為療法>,也希望大家都能受益和喜歡。有了這種認知,我們才能避免自尋煩惱,才能發展長期良好的人際關係。04心理濾除(mental filter)關於自身,他人和世界的信條可以使我們對自身經歷的感知出現偏差。例如,我們可能專注於事情的一個方面,忽略了所有其他相關信息。
  • 【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之父:烏爾裡克·奈塞爾
    1967年著《認知心理學》一書,標誌著認知心理學的開始。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記憶、智力以及自我概念。他對自然環境下關於生活事件的記憶和個體、群體在測驗成績上的差異的研究十分著名。1984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認知心理學是探索人們如何獲取知識、組織知識和運用知識的一門學問。
  • 我用心理學的認知行為療法解決「父子之爭」
    爸,你都已經嘮叨了很多遍了」(流露出極不耐煩的表情了) 父親:「你這孩子,讓你知道一定得好好學習,還嫌我嘮叨」。(聲調提高流露出很不開心的表情) 父子倆爭辯了若干次之後,我覺得我這個母親應該「改變局面」「維護和平」了。就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先生的焦慮和擔憂。
  • 問題解決與認知模擬——以數學問題為例
    如何使教育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和引領時代發展的傑出人才,成為各國在21世紀發展制勝的關鍵所在。當前,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捲全球,新的時代背景為教育研究及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隨著腦科學、認知神經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不斷湧現,為有效研究學習提供了新視野。
  • 從認知心理學看邪教痴迷者認為的「開啟」和「點化」現象
    二、相關心理學概念   (一)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廣義指研究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包括對知覺、注意、記憶、心象(即表象)、問題解決、思維和語言的研究;狹義指信息加工心理學 。
  • 讀完認知心理學,我們學會了如何學習
    新學會的觀點:太過沉浸於一個問題可能會出現功能固著現象和定勢效應,有時需要讓自己放鬆放鬆換換腦子,這就是心理學裡面所說的醞釀效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忘記所使用的不合適的解決問題策略,從而有利於正確策略的出現。8.
  • 新智認知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擬減持股份 預計減持不超總股本0.4%
    挖貝網 4月10日消息,新智認知(603869)今日發布公告稱,股東張滔的一致行動人上海慧添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章琦、周農計劃自本公告披露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4個月內,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減持股份數量不超過2,004,772股,即減持數量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