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雪峰新著《問題解決與認知模擬——以數學問題為例》出版
當前,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的快速興起及廣泛應用,為推動教育創新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空間。智能教育是指人工智慧技術與教育的融合,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而且已經開始深入影響到教育的理念與生態。
-
[趣味數學]數學問題解決及其教學
一、數學問題 對於什麼是數學問題,雖然目前尚無統一看法,但大體說來,它有以下特點:一是非常規性;二是重視情境應用,給出一種情境,一種實際需求,以克服一種現實困難為標誌;三是探究性。[1]從歷史角度來看,正是問題的提出、探究和解決,推動了數學科學的不斷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數學發展的歷史,就是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歷史。
-
從認知心理學問題解決的角度談「格物」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思維是一個高級的複雜認知過程,主要表現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人的思維從問題開始,沒有問題也就不需要思維。當人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希望問題得到合理解決,這就推動人們去思索問題的答案,尋求解決問題需要的知識,根據問題情境提出種種假設,並設法去驗證這些假設的合理性,這個過程就是認知心理學說的問題解決。
-
提高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兩個案例思考
實施研究時,研究的相關教師親自在課堂教學中執教;親自帶領學生對學習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探討,並付諸於一系列的跟蹤記錄;親自組織學生進行規劃好的課外活動,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作下翔實的記錄,然後分析;親自觀察學生面對模擬的情境的處理方法,以此為依據做出鮮活的、具體的案例分析。
-
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一把鑰匙
在綜合考慮了我們隊伍三人的能力優劣勢後,我們最終選擇了賽題中的C題,即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決策問題。該題目已知中小微企業的財務數據,要求基於這些數據為銀行制定合適的信貸策略。一開始,當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時,我們也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不過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冷靜下來思考:目前文獻中各類成熟的算法模型均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而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解決這類問題有沒有系統性的方法?
-
問題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機」——以12等分A4紙為例
這種設想的基本思路就是,把知識學習融於問題研究之路,通過自主探究、師生對話與合作交流,最終在問題解決中建構知識。「問題研究」是學會學習的高層次體現,也是開放型教學的必由之路,既體現出數學的應用,又是數學的魅力所在。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好的問題就像「春風吹過大地,萬物充滿了生機(生命力和活力)!」
-
【原創】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圖示法
這篇文章我們來說一說小學數學課堂中經常講到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圖示法。圖示法,就是通過畫圖的方法,找出問題中各種數量之間的關係,從而求得問題的解答。最常見的圖示法是畫線段與畫韋恩圖。這種問題,在小學的課堂教學中雖然很少見到,但卻是數學問題中一種常見的題型。
-
數學為我們解決的八個問題
可以理解,數學是一門複雜的學科。即使我們從直覺上講是數學上的存在,我們大多數人也根本不願意做大量的事情。我們一直在腦海中加,減,乘和做更複雜的方程式。但是,這是一個問題,一旦在紙上將其翻譯成複雜的符號和諸如「衍生物」之類的外來詞。
-
針對性心理問題解決平臺
來源:創業邦第一階段主要目標為餘光恐懼症針對性解決(已有完善而有效的解決方案,並獲得反饋),解決方案由在圈內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喜馬拉雅主播及相關症狀貼吧吧主,聯合多名專業諮詢師共同建立,潛在市場達15億。
-
情感計算的核心問題:認知如何計算?
近幾年來情感計算、生物計算、認知計算的廣泛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關於實現認知計算,應該解決3個問題:提出一個既符合認知機理又與計算相呼應的認知計算模型;認知表徵的描述和量化;能夠實現認知計算模型。認知模型通常可以分為3類計算模型、數學模型和概念模型。認知心理學領域的認知模型以概念模型為主,概念模型採用非形式語言定性描述事物的本質、關係和過程;計算模型往往通過詳細的算法描述人類認知過程的細節;而數學模型利用數學公式描述變量之間的關係,一般也被看作是計算模型的一個子集。目前主流的認知計算模型主要分為基於認知架構的符號模型和聯結主義神經網絡模型。
-
利用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有效滲透數學模型思想,能夠幫助學生積澱從現實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本質的過程性經驗,讓學生體驗數學模型的建立過程,重視模型的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本節課為複習課, 學生已經在初二下學期和初三上學期學習了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對於函數的研究具備一定經驗,會應用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有初步的模型意識。
-
數學家解決了一個數學中著名的長期未解決的隨機遊走問題
在數學世界中,隨機遊走實際上比這還要更隨機與任意,這就如通過擲硬幣來決定每一漫步的方向。隨機遊走(英語:Random Walk,縮寫為 RW),是一種數學統計模型,它是一連串的軌跡所組成,其中每一次都是隨機的。它能用來表示不規則的變動形式,如同一個人酒後亂步所形成的隨機過程記錄。1905年,由卡爾·皮爾遜首次提出。
-
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四大策略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創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升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從思維與數學教學的關係出發,提供給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必須要懂得的「四個策略」。
-
徹底解決數學問題-《機器學習的數學》出版了
相信不少讀者在學習《深度學習》、《統計學習方法》、《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等經典教材以及閱讀本領域論文、開原始碼的時候都曾經為那些數學符號和公式、定理感到困惑和苦惱。數學是對大家掌握機器學習造成障礙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沒有紮實的數學基礎,真正掌握機器學習談何容易?如何解決機器學習領域的數學問題?
-
基於認知負荷理論的問題式教學探究
但它們具有以下共同特點:教學活動都是以問題開始,以問題解決結束;都以問題為主線,包含提出問題、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完整流程;都注重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逐步形成問題意識;都致力於使學生經過問題解決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圖式結構。
-
高等工程數學:工程問題解決方案的數學基礎
針對目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特點 (有全日制學術學位、全日制專業學位、非全日制學位),為迎合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戰略形勢,進行研究生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目前科技正以加速的方式發展,數學也經歷了一場深刻的革命,新的數學思想、數學分支層出不窮,各種理論和方法相互交叉、互相滲透,使數學在實際應用中顯示出了超強的活力.
-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教案設計+教學反思
5、總結歸納,應用規律,完成例1的學習。歸納「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可以從簡單入手,將困難的變為容易的,將複雜的變為簡單的,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把抽象的數學化歸思想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提高思維的素質。
-
做最新模擬猜壓問題,破解圓最值問題,複習提升真需要
有關圓的最值問題,在中考中常常以選擇、填空的形式出現,這類試題「小而精」,但涉及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很多同學對解決這類問題常會感到束手無策。下面以常見的幾種類型入手,針對2020年中考數學可能出現圓的幾何最值問題進行採用,帶大家一起感悟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使中考數學複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
【德勤技術趨勢】情感計算的核心問題:認知如何計算?
近幾年來情感計算、生物計算、認知計算的廣泛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關於實現認知計算,應該解決3個問題:提出一個既符合認知機理又與計算相呼應的認知計算模型;認知表徵的描述和量化;能夠實現認知計算模型。 認知模型通常可以分為3類計算模型、數學模型和概念模型。
-
數學: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組圖)
2005年獲維揚區說課比賽一等獎,2009年獲揚州市直中學青年數學教師優質課比賽一等獎,2009年在揚州市初中數學學科命題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是一個難點,但在中考試題中經常出現,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可概括為「審、設、列、解、答」五步。 審:通過審題,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它們之間的等量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