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刷短視頻,沒多久便被一條誘惑性的信息流廣告所吸引,標題名為撫慰你深夜孤獨的心靈,但點開之後並沒有出現蒼老師或小澤老師,只有一個整容臉的姑娘在那裡刺激耳朵模具,隨後發出讓人難以入眠的聲音。
聽的時候,姿勢也要講究,兩隻手不能全放在手機上,聽一會兒就要調整下內褲的位置。如果一不小心進入賢者時刻,那只是你低俗了,平臺沒有。
我一直相信做出這條廣告的人是有文化的。當年香港四大才子中的三位做《今夜不設防》節目時,就總愛用類似的招數佔女嘉賓便宜,林青霞來了緊盯著她的耳朵看,還胡謅女人一些部位和耳朵是相通的,就像男人的鼻子與一些部位相通一樣。
01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出,荔枝FM這樣做廣告、鼓勵內容方向,無疑會給平臺帶來極高的內容安全風險,難道荔枝自己就不怕嗎?
當然怕,但沒有擴張急。
因為這些可以吸引一部分用戶同時又存在爭議的內容,光在2019年荔枝FM便被下架了2次,一次是2-3月在Apple App Store中被刪除28天,一次是6-7月在Apple及Android應用商店同時刪除30天。也就是說,在你沒看到誘惑性廣告的日子裡,荔枝FM都是不能被下載的。
激進策略的背後考量,主要源於行業老二想搶在老大前面,赴美上市。
北京時間10月29日,荔枝FM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所(SEC)遞交了IPO申請,對海外上市在線音頻第一股的頭銜勢在必得。
要上市就要有亮眼的數據,既然不能在總體上撼動行業龍頭喜馬拉雅FM的地位,便只好在增長上給投資人講故事。這些獨具誘惑性的廣告及平臺內容,讓荔枝FM在被頻繁下架的情況下,前三季度月活躍用戶照樣突破了4660萬,較上年同期的3680萬增加了26.7%,看來深夜寂寞的人還是蠻多的。
這些挑逗大眾心思的內容,多半是靠各懷心思的小主播們完成的,與用戶增長相伴,今年三季度荔枝平臺月活躍主播達到570萬,較上年同期增加12.3%,且大多以開展語音直播為主。
同喜馬拉雅主打KOL引導知識付費的策略不同,聚焦UGC內容戰略的荔枝,自2013年成立之初便打出「人人都是主播」的口號,不過人人成為主播之後播什麼、靠什麼吸引系統推薦及用戶喜愛,可以再商量。
同在美國上市的陌陌提供了一條路徑,憑陌生人社交、約X神器積累用戶後,直播成為陌陌的主要收入來源。荔枝FM稍加整合,同樣利用語音直播帶動平臺音頻互動娛樂付費用戶大幅增長,進而實現平臺整體盈利。
招股書顯示,2017年荔枝營收4.5億,虧損1.5億;2018年荔枝營收8億,虧損930萬元;2019年上半年荔枝營收4.9億,虧損5600萬,但在衝刺IPO的當季。荔枝單季營收3.3億,同比大增72%,其中向音頻娛樂產品用戶銷售虛擬禮物收入佔比99%,廣告及其他收入佔比1%。
出於好奇,我特別下載了荔枝FM到直播間去轉了一圈,結果發現這個APP的確適合晚上用,連帶貨的都知道在這樣的場景下,瑪卡好賣。
02
荔枝FM的平臺氣質與創始人賴奕龍(當前持股20%)的個人氣質十分吻合。儘管荔枝FM在五環內人群看來難言高端,但它已經是賴奕龍連續創業以來,最「高大上」的項目了。
雖然大眾知名度並不是很高,但在創客圈,賴奕龍還是非常出名的,尤其未同羅振宇決裂前的申音,2012年以一篇教育創業者的博文《W與L》助其成名。
文中的L是賴奕寧,W則是美團創始人王興。不過當年在《W與L》一文引發討論時,王興還被當作不了解國內市場、水土不服的海歸精英創業典型來批判,賴奕寧則被誇贊為深諳用戶之心。
產生這樣的評價也不奇怪,家境優渥、清華畢業、美國留學歸來的王興,自開始創業,從個人到項目均自帶精英光環,被媒體認為是中國網際網路的未來(如今也確實如此),可就是屢戰屢敗,從多多友、遊子圖到校內網、飯否,產品很酷,但均賺不到錢,最後項目所在領域又全部被實力更強的公司吃掉。
賴奕龍恰恰相反,國內普通本科畢業,彼時特別愛用1000塊以下的各類山寨機,沒事就喜歡到珠三角各類工廠區或大學城的網吧及便利店轉悠,但他就是有本事讓大量月薪才2000塊的打工仔每月甘願花200塊左右在他所開發的遊戲上,賺得盆滿缽滿。
那面向這類人群做營銷,是投QQ廣告,還是買門戶廣告呢?在賴看來,買什麼廣告都沒有拿下工廠周圍的便利店精準。工廠宿舍裡沒有額外的娛樂設施,手機成為打工仔們消解無聊的重要渠道,而在3G尚不普及的時代,昂貴的流量又促使打工仔們喜歡到網吧下載後用數據線傳導,並不方便,可想要拿下網吧又絕非易事(還是騰訊、盛大、網易攻陷網吧的點卡時代)。
賴奕寧便選擇與工廠周圍的便利店合作,工廠下班後打工仔們向便利店聚攏時,店主免費提供電腦讓打工仔往手機裡複製電影、遊戲、MP3,對更懶些的打工仔,甚至可以用手推車直接送到宿舍門口提供複製服務,拿下市場的效率要高很多。
用這份心思,賴奕寧通過SP應用淘到了第一桶金,2005年創辦手遊網站樂寶遊戲、2010年創立進城農民工移動社區183.cn,荔枝FM則已經是其第5個網際網路創業項目。
03
既然賴奕寧從未將5環內人群當做自己的主要用戶群,那想要完成增長,猛攻下沉市場便勢在必行。
喜馬拉雅及蜻蜓那樣冠名綜藝、籤約名人的路數,賴奕寧是不會選的,更傾向於現金+流量扶持策略。今年6月,荔枝推出「回聲計劃」,所有想成為播客的人,均可享受到扶持。
不過在實際運作中,尤其增加下沉市場用戶數量方面,便利店依舊是賴奕寧的「撒手鐧」。我一直在鄉村生活的父母,換了智慧型手機後均是在超市店主的推薦及幫助下(他們至今不熟悉在應用市場下載APP的操作)下載了荔枝FM,因為聽店主說「裡面有些好玩的聲音,隨便聽,不花錢」。
具備這類推廣功能的超市,下沉市場有N多,如果你實在沒有下沉市場生活經驗,那就去看看《鄉村愛情》中的「大腳超市」,看看劇中有多少信息是通過超市這一載體流轉的。
除了荔枝FM,父母經超市店主推薦下載的還有快手APP,出於產品優勢,快手在村民手機中的普及度及受歡迎程度要比荔枝FM更高(比拼多多也更高,很多老人依然存在怕網絡購物被騙的想法,快手則不存在這方面問題),老人大多晚間休息時才會打開荔枝FM聽點東西,年輕人就算對荔枝FM感冒,每天使用時間也不會很長。
快手則不同,老少一起拍著玩的同時,還成了不少老人(甚至中年人)越過朋友圈的社交工具,他們雖然也有微信,但往往僅限於同子女視頻聊天之用,極少發朋友圈也因為朋友圈中沒有什麼內容而極少看朋友圈。
快手則不同了,由於大家都很喜歡發,所以內容豐富,大家看的時候也都比較有興致。我母親快手帳號關注的人中,一半多她都認識,不是本村人也是不出鎮的親戚,每次看看大家的新動態,都不忘雙擊666。
社交關係的加入,穩固了快手在下沉市場中的黏性。這一點,荔枝FM沒有,其他很多想要獲取下沉市場用戶的產品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