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高中母校校園裡那棵榕樹下,那間窄小卻溫馨的「加油」小店

2020-09-06 李承駿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聽說高考將會比往年推遲一些。一想到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高考,我就不由得想起來我的高中母校校園裡,那棵鬱鬱蔥蔥的大榕樹下,那間窄小卻溫馨的「加油」小店。

那是一間由困難職工家屬開設的小店。由於它主要面對的是校園裡的學生,因此店面也不寬闊:除了兩個窄小的貨架,一張簡易的桌子,一個算盤和一本記帳簿,還有店主阿伯那雙黑框老花鏡,一隻削了半截的2B鉛筆,就是這個小店的全部了。


如今的母校裡,當年的「加油小站」已了無蹤跡。

可小店雖小,卻很受同學們的青睞。這不光光是因為它的店名叫「加油小站」,更因為它的兩個貨架裡,擺放著的都是各種各樣物美價廉的小吃食和飲料,很適合我們這些口袋裡沒有幾個子兒的農村來的學生消費。更重要的是,另一個貨架上擺放的,是各類不知是老爺子從哪裡淘來的好看的書,有關於高考的,也有關於人生與故事類的。這個貨架上的書老爺子不賣,但免費給學生們看。因為這裡的書很多都是學校圖書館裡沒有的,因此深受學生喜愛。

因為我是每次下課必跑去看書的人之一,因此,久而久之,就跟老伯混熟了。也因為這樣,有時候我只是進去看書,不買他的吃食,老伯也沒有說什麼,偶爾還會主動送給我一些吃的。譬如星期六、星期天這樣的時候,我基本不去食堂,也不回宿舍,是唯一在那「加油」小站從早在那裡貓到晚看書的學生。


愛讀書的學生,都夢想有這樣一個書架。


日子久了,我也漸漸地成為「加油小店」店主老伯的忠實聽眾之一。聽老伯講他的兒子小成,原本是學校裡的體育老師,很受校領導器重——因為小成原本是可以去自治區體校工作的,但為了家鄉的教育事業,就留了下來。可是在全校師生去支援縣城附近農村山林的一次火災中,小成為了搶救陷在火場裡的學生,救了人,自己卻永遠地躺在了山裡——再也沒有回來。

小成是獨生子,因為母親早逝,多年來與老伯父子相依為命。小成這一去,老伯便成為孤家寡人。兒子犧牲後雖然有一筆撫恤金,也被縣裡授予英雄稱號。但老伯失去了兒子的事實,卻依然令他一度無法恢復生活下去的勇氣。


救火英雄們,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後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親自趕到小成的老家,經百般勸慰,才使得老人終於肯到學校生活區來住,學校和政府也相繼給老伯保障生活所需。但老伯不想兒子自強一生,他走了自己還依賴學校和政府,因此,除了同意住在學校外,卻怎麼也不肯每天什麼事都不做。總想著為學校做點什麼。

於是,在學校領導的批准和幫助下,在小成同事們的用心幫忙下,老伯張羅起了這一間小小的「加油小站」——位置,正處在他兒子小成昔日經常教學生們體育課的運動場邊,大榕樹下。而且,價格低廉,物品來源都來自於正規廠家。


校園裡的學生,是未來的國家棟梁。


尤其是學生們最愛吃,也是我每天必吃的本縣特產「開口笑」,老伯更是經常親自到縣裡的加工廠去精挑細選,只為了讓孩子們吃起來每一個都如剛剛出爐一般香氣盈溢,鮮嫩可口。

只因為,老人家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可以替兒子繼續其未了的事業,幫助家鄉的學子們學習得更好,鍛鍊時獲得更及時的補充。因此,老人家給小店取名為「加油小站」,其意義就象馬拉松比賽的時候,在賽道邊設置的補給站一般。


作者家鄉的開口笑,回味起來真的要流口水了。


了解到老人開設這家小店的背景,我不由得為自己經常「不把自己當外人」的做法深感慚愧。於是,在老人家堅持不收我看書和花費小吃食和飲料的費用的時候,我都會找老人不注意的時間,偷偷地把相關的費用塞進他那一直沒有上鎖的抽屜裡。

並且,在我的組織下,我們這些作為校學生會、團委、文學社、校體育隊等學生社團的骨幹們,便三天兩頭輪流給小店做清潔衛生的工作。這一點,老人家再三謝絕不成後,也只好由著我們時不時抽出時間去幫他。

記得我們即將參加高考的那幾個晚上,老人家每天都用他那個燒開水的陶瓷壺,時不時跑到我們複習的地方給我們加開水,送吃食,唯恐我們只顧著複習餓了肚子……


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你認同嗎?

如今,我已經遠離高中母校有很多年了。聽老師們說,那間「加油小站」也已經隨著老伯堅持在他走路都走不動的時候返回鄉下老家居住之後,就再也沒有人去經營了。近些年,由於學校擴大規模,聽說那間「加油小站」也已成為歷史,悄然不見。但之前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一提起那間小店,卻都還歷歷如昨,記憶猶新。尤其是深受其恩的學生如我,更是難以忘卻。

時過境遷,記憶和情感卻有可能永恆。我喜愛和難忘的校園裡的「加油小站」啊,你如老伯默默付出的心願一樣,一直矗立在我的人生裡。(原創:李承駿)

相關焦點

  • 校園裡的那棵老松樹
    四十年後回母校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我很少回老家了。偶爾回去,也是來去匆匆。這次清明節放假回去,到我曾經就讀過的皇帝廟小學轉了一圈,頓覺熟悉而陌生。故鄉在變,學校面貌在變,人的思想觀念更在變。村裡的學校是由破廟改建的。我剛上小學的時候,這裡沒有圍牆,沒有大門。
  • 憶難忘——母校
    憶難忘——母校    雁過無痕,歲月無聲。背上行李,踏入河科大美麗的校園,來到這個將要生活四年的地方,從找不到教室到熟知各個地方,我們也從陌生走到了熟悉。河科大美麗的環境,知識淵博的老師,特色的活動項目,讓我不禁感激奮鬥的自己,也懷念起那個夢想伊始的地方——我的母校。     過去的時光總是令人懷念。
  • 她剛剛被唐河縣一高錄取:回眸,母校的一點一滴都讓我難忘
    回憶像一絲暖暖的春風,吹過我的心頭,又似一股甜甜的泉水,流過我的心間。 一轉眼,三年初中生活已經結束,陪伴著我三年的母校也變化很多。 校園中最難忘的還是那一位位敬愛的師長,語文老師的樂觀開朗、數學老師的溫柔漂亮
  • 石縫間的那棵荊棘樹
    轉眼間,我忽然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是什麼呢?我走近一看。哦!原來是一棵荊棘樹。 呀!這一棵弱小枯黃的荊棘樹竟然長在石縫之中。在缺少植被和養分的縫隙裡, 他不屈不撓地生長著,不知道他經歷過多少暴風雨的襲擊,仍倔強地屹立在石縫間,孤單枯黃的身影在風中搖曳,它不因自己身處險境,而心生悲憐、畏縮不前,而是堅定信念,堅持不懈。
  • 英都中心小學校園裡的那棵大榕樹
    很少有人知道,英都中心小學校園裡的大榕樹,它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那是1989年秋天,我家老房子深井有一個大花盆,種植著一株「鳥榕」,經過幾年的細心培育,枝葉快要遮擋住屋簷了。母親說:「我們這是皇宮起古大厝,深井裡不適宜種這麼高的樹。」         怎麼辦呢?
  • 高中裡的那家小賣部,你還記得它嗎?
    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要大學畢業的時間,但高中校園裡,那唯一的一家小賣部,仍在我的記憶中,久未忘記。2013年8月22日,這是我第一次進入這家小賣部。結束上午的軍訓,整個人很累,也沒有胃口,我抱著看一看的心態第一次走進了高中的小賣部,琳琅滿目的商品,不只有各種零食、各種日用品,還有包子、牛肉丸、魚蛋等等,看著看著,我最終買了一個桶裝方便麵。在軍訓的一個星期裡,這個小賣部就成了我沒有胃口時的唯一選擇。
  • 原淄博二十一中校園裡的那棵慄子樹……
    歲月更迭,校園幾葺。唯老慄樹自初即屹立厚土,今歷半多世紀,愈枝繁,葉茂果碩。樹史如校史,久而彌,久而堅」。這是我們同學聚會時為護樹而題的匾額。很多時候,我們會對身邊的事物,包括親近的人以及他們的愛,熟視無睹,不知道珍惜,因為知道他們就在那裡不離不棄,就像這棵慄子樹,我從來沒去仔細了解過他的歷史,因為他一直就在我的生活裡。
  • 初二作文:難忘那一段什麼的時光
    那微笑暖了冬日的風,化了天地間的雪,更暖了我的冰冷的心。難忘那個冬天,那個微笑,那一段溫暖的時光,它將一直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中,似一縷溫暖的陽光,溫暖了我的心房,我也將用自己最燦爛的微笑關懷和幫助別人,讓生命之花在他人的心中常開不敗,溢滿心香。【難忘那一段相聚的時光】潘鑫瑞抗拒著,抗拒著,無可奈何,這一天到了。分別是註定的。
  • 難忘那間小屋,難忘苦澀的青春歲月!
    我上初中的時候,住在學校附近的一間小屋裡。這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後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農村孩子大多都進城就讀了,它便逐漸消失了。這不能不令人惋惜!多少次,我都在夢中回到母校,回到那曾經伴我多年的小屋。我在進入初三之前,學習極為馬虎,成績一直不好。
  • 我們的母校:睢縣高級中學
    作為已經大學畢業的我們,心目中對自己的高中母校,她的形象依然是那麼高大。在睢縣高級中學中,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我想大多數人人都會說,是那早出晚歸的學習生活,是那日日夜夜都在學習和老師同學們一同努力的學習生涯,更是在高三的時候,因焦慮而每夜睡不著覺得輾轉反側,還有老師兢兢業業為我們講題而不辭辛苦的神態,我們總是想再努力一些不讓自己的父母和老師失望,總想考一個好點的大學。
  • 逝去的母校——難忘的土牧爾臺鐵中
    母校,相信會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因為,在那裡留下了太多人們對美好青春的回憶。我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都是在這所學校裡度過的。因此,它就成了我一生中唯一讀過中小學的母校。  每當走進校園,走進一個個門窗全無破敗的教室,腦海裡仍能浮現出曾經讀書時的情景;走到傳達室門前的那顆老榆樹旁,樹上曾經掛著的那段用來敲響上下課鐘聲的鋼軌早己不現。
  • 小河從校園流過,回憶在荒野的母校裡度過的復讀青春
    它是校園的飄帶,於校園之中,靜靜地流淌,春夏秋冬,經年累月,從未停歇。真的神往母校的這條小河。老槐樹下那幾間紅瓦房,是我們的宿舍。每每初夏時節,槐花飄香,那是整個校園的甘甜。常常是睡夢裡,是風送槐花香,這甘甜攪亂了我們的夢。「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是古詩的句子,讀書的不僅僅我們男兒,還有不少跟我一樣懷著夢想的女孩。
  • 母校,請讓我為你唱首歌——高中分校舉行高三畢業學子話別母校暨《給十年後我的一封信》封存儀式
    ——高中分校舉行高三畢業學子話別母校暨《給十年後我的一封信》封存儀式「在我即將遠行的時刻,母校,請讓我為你唱首歌;三年的時光匆匆而過,離別時方覺難分難捨……」6月2日下午,高中分校五樓報告廳花香四溢活動由高三年級張洪濤副主任主持時光飛逝,日月如梭,高中三年,彈指揮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全體師生朝夕相處,風雨同舟,結下了深情厚誼。
  • 校園往事 | 馮建華:我的母校——太原三好小學
    在最初的幾個月裡,只有劉方燦 老師一個人教我們讀書、寫字,課間帶我們在教室前面的院子裡跑圈。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那時所上的就如同現在的學前班。53年秋天,報社在宿舍大院西一排以北臨雙塔東街新建的一排校舍投入使用,共有5間教室。我們一年級搬進最西面的那間教室裡,在市內其它小學就讀的職工子女也都轉學回來,學校有了五個年級,約一百多名學生。
  • 【嘉北優秀學子】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記嘉北六年,師恩難忘
    以下為高中三年部分獲獎:在各種學業測評中多次榮獲班級第一,彭州市前列,多項單科成績居班級首位;曾榮獲兩次西萍獎學金,彭州市優秀三好學生;曾任第五屆校團委副書記、班級團支部書記、學習委員;曾參與組織藝術節、校運動會、羽毛球運動月等多場校園活動;疫情期間,曾擔任社區志願者。
  • 張慶和:峭壁上那棵酸棗樹(活出風骨,活出境界)
    這便是故鄉那座大山的懸崖峭壁上,一棵搖曳在我記憶裡三十年之久的酸棗樹;一棵在夾縫中生存,在磨難中掙扎,在逆境中巍峨的酸棗樹。那是一棵怎樣的樹呵!它高不足尺,闊不盈懷;幹細枝弱,葉疏花遲。雲纏它,霧迷它;風摧它,雨抽它;霜欺雪壓,雷電轟頂。大自然中的所有強者,幾乎都在歧視它,虐待它。仿佛只有立刻把它從這個世界上除掉才肯罷休。
  • 一元的熱乾麵,五毛的藕圓,承載記憶的校園小店,見證城市的變遷
    100天裡,武漢的校園靜悄悄的,它們也焦急的等待著學生的歸來,與此同時,校園小店店主們也同樣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我的高中在武漢市武昌區小吃雲集的糧道街。你可以充分發揮想像,那個時候的我和同學們每天過著什麼樣的一種校園生活。
  • 那年,那人,那事,那情(隰師母校七十周年追憶念想)
    那年 那人 那事 那情——隰師母校七十周年追憶念想隰縣師範中師(1961-1964)十二班王秋林筆者縱然已是年逾古稀的老朽之人,但卻仍難淡忘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就讀母校隰師三年之久的求學生涯。儘管人已暮年、「高堂明鏡悲白髮」,但情系難忘、書生意氣歲月稠!悠悠五十餘年之久,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那些課上課下、校內校外,那些音容笑貌、衣食住行,卻歷歷在目,縈縈於懷,回味念想,終生不忘。值此母校七十周年之際,心緒萬千、信然命筆,回首追憶,聊以抒懷!
  • 那些年,記憶中的校園小店,你也一樣嗎?
    一、在腳下的校園小店記憶中校園的小店,在腳下。你要彎著腰,才可以看到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高中學校在一個大大的大坡上,而小店開在半坡中。學校以著北山而建,教學樓前是操場。小店的門朝著西,而東邊牆的窗戶打開,望出去正好是校園的跑道。也就是說,在跑道的某個角落裡,種著南方特有的小葉榕之下,有一扇窗,正好和跑道持平,而它就是小店的窗。
  • 母校,攸縣三中
    爆裂青春,無悔歲月高中三年,正處於青春期!諸事叛逆,感情蒙昧,精力旺盛....行走在校園,你總覺著會看著一兩個人不順眼。沒事找事,無故的衝上去,兩人爭執甚至動手。但這種點到即止的嬉戲的打架,血氣方剛卻不失節制!